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PDCA循环引入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工作中,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ek)、处理(Action)的具体措施的实施,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和考核。结果: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的实验组,在理论知识、急救护理技术操作、护理工作能力分别与采用传统方法培训的对照组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有效地提高低年资护士急诊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护理工作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DCA在降低抢救室患者72 h滞留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17年1月~12月,每月对入住急诊室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收集,统计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分析原因,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优化住院流程,降低抢救室患者72 h滞留率。结果 通过质量改进,2017年5月~12月抢救室患者72 h滞留率从6.19%下降至2%以下。结论 通过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发现急诊室患者滞留原因,并找出解决方法,有效降低患者72 h滞留率,优化急诊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降低临床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住院患者尿常规检验不合格标本进行数量统计,进一步分析标本不合格原因,随后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住院患者尿常规检验标本进行持续性质量改进,比较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前后的标本不合格率。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后,住院患者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率显著降低(P<0.05),由实施前的24.18%降为实施后的8.8%,在后期的效果维持阶段,住院患者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率仍维持在较理想水平(不合格率为9.3%)。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可显著降低住院患者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率,有效保证检验分析前阶段标本质量,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综述PDCA循环在医院药剂科管理中的应用,提高药品管理质量、实现合理用药。方法运用PDCA循环理论进行数据分析,找出问题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进行干预。将采样医院的药库及临床药品使用情况分为干预前组和干预后组,对前后两组药品药库管理和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后,药品去向明确率、药库管理有效使用率均得到提升,药品不合格报损率下降。同时干预后组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明显低于干预前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医院药剂科管理使用PDCA循环能帮助规范医院药品管理流程,加强医疗药品管理质量,改善不合理用药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PDCA循环在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探讨其在医疗领域应用的价值.方法 将本院重症医学科和呼吸ICU科在2012年5~7月的数据作为PDCA循环实施前组,2012年8~10月的数据作为PDCA循环实施后组,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应用PDCA循环后,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执行率由48.2%提高为98.4%(P<0.05).医疗设备质量监测时,有状态标志悬挂、二级保养牌悬挂、设备一级保养填写、设备定期质控的执行率也分别由95.4%、82.6%、82.6%和68.1%上升到100.0%、99.8%、99.8%和98.8% (P <0.05).其中重症医学科、呼吸ICU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执行率分别由48%、30%均提高到96% (P <0.05).结论 PDCA循环是一项重要的质量管理工具,可有效提高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执行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医疗设备的故障率对患者治疗效果和结果的影响,优化维护管理的策略,尽可能提高医疗设备的可靠性,降低患者风险。方法调查9家医院6类医疗设备,问卷包括8个关键指标,即维护管理、维护方式、维护策略、维护内容、维护实践、故障率、维护成本、患者风险。调查医疗设备的台件数、使用年限、使用频率、是否维护、维护方式和故障数目等基本信息。结果调查共8 995台设备,报告的故障总数为4 846台次,对医疗设备的使用年限、维护方式、故障原因、诊疗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预防性维护通常不会增加医疗设备的可靠性,实际上可能会引入故障。结论通过拉普拉斯趋势检验预测医疗设备的可靠性趋势,实施预测性维护,才能提高医疗设备的可靠性并降低故障率,同时保证患者良好的诊疗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降低药品的报损率,通过PDCA循环管理法,来有效提高药品的管理质量.方法 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方便对药品的报损进行管理和规范,目标是将药品的报损率控制在01%以下.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明确药品报损的范围,改善药品报损制度,加强药品入库检验,完善库房管理,减少药品调剂中的报损,降低药房取药过程中的报损.每月例行检查药剂人员执行药品报损制度的具体情况,核实药品报损率,并进行汇总和分析,检查近期的整改效果,提出新的计划和举措.结果 采用PDCA循环管理后,药品报损率降低至0.0545%,达到本轮PDCA循环管理的目标.结论 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可非常有效降低医院的药品报损率,提高医院药品管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应急借调的基础数据,寻找急救医疗设备应急借调流程中重要影响因素。进而缩短急救医疗设备有效应急借调时间,提高急救医疗设备运行稳定性,保障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方法针对急救医疗设备(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心电图机),利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借调数据,现场调查,逐项改善应急借调环节,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类对比。结果原有应急借调流程已明显不适应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现状,借调时间长,急救医疗设备运行状态无法保障。应急借调流程必须做出相应改进,从而保障急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结论持续对急救医疗设备的应急借调流程进行数据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帮助医院管理部门找到急救过程中的安全盲点,持续改进。提高了医护人员抢救工作效率的同时,确保患者急救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品管圈手法在医工-第三方维修模式下改善设备生命质量,提高医疗设备管理的规范度.方法 首先成立品管圈小组,借助戴明循环管理方法,对设备维修规范程度进行满意度调查;然后基于二八原则,采用柏拉图归纳分析在第三方维修模式下影响医疗设备科学规范管理的因素;最后绘制鱼骨图,针对重点因素实施具体改善措施.结果 设备维修不规范度为47%,影响因素主要是维修费用过高、维修水平和设备修复率低、维修管理网络化程度极低等.通过技术培训和引入竞争,将设备维修费用同比约降低50%,规范度提高约66%;合理实施质控和维保,将设备使用风险程度和故障率降低47.5%,修复率提高约51%;大数据平台的应用实现了设备维修的高度统筹管理.结论 运用品管圈科学管理医疗设备,可降低设备维修成本,提升设备管理的规范化程度,是医院实现平稳快速发展的科学有效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PDCA循环对某医院检验科的送检标本进行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制定质量控制策略(P)、抓好质量控制策略的实施(D)、对实施结果进行检查评估(C)和协调解决标本质量存在的问题(A);比较实施前后的标本不合格率.结果 实施后门诊与住院患者的标本不合格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09%对0.14%和0.14%对0.40%,X2值为20.93和148.87,均P<0.01).结论 PDCA循环可实现标本质量目标管理与流程控制,推动标本质量控制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采用急诊标准化流程护理联合自动体外除颤仪对心搏骤停(CA)患者救治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龙岩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CA患者,按照不同急救措施分为对照组(n=35例)与观察组(n=45例),对照组采用急诊标准化流程护理并行手动心肺复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标准化流程护理联合自动体外除颤仪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左心房有效不应期(LAERP),同时记录房颤持续时间、房颤发作次数、抢救时间、急救成功率、住院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抢救成功后的后遗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房颤持续时间、房颤发作次数、抢救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后遗症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AERP与急救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急诊标准化流程护理联合自动体外除颤仪对CA患者进行急救,能明显缩短急救室时间与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心脏电生理指标,对改善救治结局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基层医院院前急救引发纠纷原因的分析,探讨如何应对院前急救医疗问题。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7月接诊的各类伤害性伤者236例作为分析对象,观察所有伤者伤情与急救效果,分析导致医疗问题的根原。结果我院本次急救设备缺乏所占比率最高,为36.4%,分别与120接听、救护车、现场处理不当、急救人员素质及急救流程混乱问题进行比较显示,五组间数据差异具显著性(P<0.01)。结论基层医院加强对急救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和道德素养建设,强化医院急救质量管理,规范急救操作流程,可以有效防止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五位一体"模式应用于手术室医疗设备管理质量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手术室医疗设备80件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手术室医疗设备80件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给予"五位一体"模式,对比两组医疗设备管理情况、设备故障发生率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每周使用次数高于对照组[(75.43±7.63)次vs (60.85±10.24)次],每周维修次数少于对照组[(13.25±4.39)次vs (30.97±5.83)次],每周医疗设备隐患排查次数高于对照组[(40.63±5.19)次vs (23.62±4.35)次];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医疗设备故障总发生率为11.25%,低于对照组(28.7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医护人员满意度高于对照组(86.96%vs 6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五位一体"模式应用于手术室医疗设备管理质量中,可有效改善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情况,降低医疗设备故障发生率,并且还能够显著提高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使用一套信息化路径下的影像设备管理平台,探讨其在大型影像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基于面向服务对象的软件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SOA),采用SQL SERVER 2019数据库以及物联网技术,结合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组建信息化路径下的影像设备管理平台。选取上海市胸科医院目前在用的20台影像设备,按照医学影像设备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平均10台。对照组对影像设备采取常规化的管理模式,实验组对影像设备采取信息化路径的管理方式。分别比较两组医学影像设备的故障发生率、发生频次和设备使用效益变化及服务临床满意度调查方面的不同。结果 实验组在X线机、MRI、DSA、CT、PET-CT、SPECT影像设备故障发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t=-4.03,t=-3.94,t=-4.09,t=-4.70,t=-3.47;P<0.05);设备故障发生频次方面,实验组相比对照组降幅分别为46.67%、53.33%、46.67%、43.75%、42.86%、40.00%;实验组设备使用效益有着明显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3年1月开始,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开始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质量管理,对比实施PDCA循环法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PDCA质量管理后的设备设施管理、环境管理、器械点核分类、器械清洗质量、业务知识掌握水平、包装质量、临床对科室满意度评分,均较实施前有显著提高,<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质量管理,能有效提高供应工作和复用器械集中处理质量,提高医疗服务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品管圈(QCC)活动降低内镜故障率的应用效果来改善消化内镜中心的管理质量。方法 选择2018年至2019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消化内镜中心34根日本宾得内镜的维修、维护记录和报价单。统计内镜故障溯源及产生的维修费用作为对策实施前的数据,经过QCC活动后统计2020年至2021年34根日本宾得内镜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故障溯源及维修费用为对策实施后的数据。分析2018年至2019年内镜中心内镜维修记录,记录下维修频次及维修费用,借助于头脑风暴、鱼骨图及甘特图等方法进行分析,找出内镜故障的真因并针对真因制定实施对策。比较对策实施前后的维修频次及费用以评价其可行性及有效性。结果 对策实施后每根内镜每季度的维修费用由对策实施前的3 967.00元降为1 388.00元,改善幅度为65.01%;相比较于QCC活动设定的目标值1 529.00元,目标达标率为100.05%。对策实施后的内镜故障频次低于实施前(25次vs 7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QCC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内镜的维修成本,改善消化内镜中心的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7.
陈笑玲 《医学信息》2018,(23):168-170
观察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以随机平行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实行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抢救成功率、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到心电图(ECG)时间、ECG到激活导管室时间、急诊就诊到球囊扩张时间。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医疗接触-ECG时间、ECG-激活导管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分别为:(5.11±1.19)min、(22.29±2.62)min、(65.11±9.98)min,高于对照组的(10.37±1.56)min、(46.32±4.84)min、(92.04±5.03)min,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实行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减少首次医疗接触-ECG、ECG-激活导管室、急诊-球囊扩张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病理科常用技术,其染色质量对疾病的病理诊断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该文探讨了PDCA循环模式在免疫组织化学质量管理中对于提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质量和成功率、优化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免疫组织化学质量管理流程得到完善,操作流程更加标准化、规范化,染色质量实现提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随着医院局域网的发展与现代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化要求,构建基于局域网的医疗设备管理和信息服务系统成为迫切需要,实现医院设备器械管理的规范化、数据准确量化、决策过程的程序化。方法采用图形化的企业级应用程序Power Builder 9.0设计制作用户界面,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构建基于局域网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客户端使用Windows XP系统,采用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TCP/IP)传输数据。结果构建了基于C/S模式的医疗设备管理和信息服务系统框架、数据库和统计体系。结论有效地实现了医院设备从日常管理、故障申报到维修服务、数据统计等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加强医疗设备的安全与质量控制,让有限的医疗设备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一体化链式的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骨折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心理状态及创伤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 年 3 月至 2022 年 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102 例严重创伤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模式,观察组采取基于一体化链式的创伤急救模式,观察两组急救情况、急救成功率、心理状态、创伤程度以及预后恢复.结果:观察组辅助检查、病情评估、基本生命支持抢救、急诊至手术室以及有效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焦虑、无抑郁人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评分低于对照组,循环-呼吸-腹部-运动-语言评分(Circulation Respiration Abdomen Motor Speech,CRAMS)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严重创伤骨折患者实施基于一体化链式的创伤急救模式,不仅能够缩短急救各流程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还可减轻患者创伤程度,改善其心理状态,以促进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