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毫米波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有效性及对机体免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航空总医院2019年6月~2020年8月70例RA患者为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另加用毫米波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环氧合酶(COX-2)、集落刺激因子(M-CSF)指标低于对照组,补体(C3、C4)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RA患者采取毫米波辅助治疗效果显著,能显著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MTX)、羟氯喹(HCQ)联合艾拉莫德(IGU)对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就诊的女性RA患者,采用MTX、HCQ联合IGU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血清学指标如CRP、ESR、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与其镇痛机制.方法 将45例RA患者随机配对以2:1分为针灸组(30例)和消炎痛组(15例).观察其疗效并测定患者血尿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 SR)、类风湿因子(RF)滴度.结果 针灸组与消炎痛组治疗RA疗效相似,治疗前后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握力、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有显著差异,治疗后均有明显好转.结论 针灸治疗RA具有消炎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亮脑啡肤升高,调节自由基代谢有关,同时发现针灸治疗能使ESR明显下降,RF滴度下降,可能还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2):135-138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治疗前后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9年3月我院门诊就诊的RA患者50例(病例组),予以口服芬必得胶囊0.3 g/次,2次/d,连用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氧化应激[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指标的变化。另选择同期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组。结果 病例组治疗前血清hs-CRP、IL-6和TNF-α水平较健康组更高(P0.01);治疗2周后,病例组血清hs-CRP、IL-6和TNF-α水平均较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同时病例组治疗前血清MD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血清SOD和CAT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治疗2周后,病例组血清MDA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血清SOD和CAT水平较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结论 RA患者体内存在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水平紊乱和氧化应激指标MDA、SOD和CAT水平异常,血清hs-CRP、IL-6、TNF-α、MDA、SOD和CAT水平的变化可作为评估RA患者治疗疗效的敏感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周窈佳  李汶洋 《重庆医学》2013,(35):4244-4246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对类风湿关节炎(RA)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从以下电子数据库中检索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PubMed(1966年1月至2011年8月),CENTRAL(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2011年第3期)和EMBASE(1984年1月至2011年8月)。两个独立的评审系统通过审核随机对照试验,提取、处理数据。确定他汀类药物对RA患者的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共包括7项对照试验,共279例患者。RA炎症水平由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进行评估。他汀类药物使用对降低CRP产生积极影响[均数-0.58×标准差(x-0.58s),95%CI为(-1.08,-0.09),P=0.02],而没有降低ESR水平[x-3.62s,95%CI为(-12.15,4.92),P=0.41]。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RA对患者炎症因子部分降低具有积极作用。建议进行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PAD4)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及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的相关性,探讨PAD4对RA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收集90例RA患者和76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同时收集RA患者的临床资料,ELISA法检测PAD4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骨钙素(BG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特点.方法:45例RA活动期患者经抗风湿治疗达缓解,治疗前后收集患者血液,分别采用放免法和酶免法测定血清BGP和TNF-α水平.以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A患者治疗前血清BGP水平较低,TNF-α水平较高(P<0.05);治疗后RA患者血清BGP及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活动期有骨质破坏及骨吸收现象;TNF-α分泌增加,可能与RA的发生及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010年欧洲风湿病联盟和美国风湿病学会类风湿关节炎(RA)分类标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4例具有关节症状的患者,规定开始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治疗为RA确诊的金标准。分别用1987年及2010年RA分类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断,并与金标准进行比较。结果根据金标准,有85例患者诊断为RA。其中,7例无关节肿胀,74例符合2010年RA分类标准,4例不符合。分析适合分类评分的95例患者,2010年分类标准诊断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9%和88.2%,而1987年标准诊断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1%和100.0%。当类风湿因子(RF)和(或)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PA)均阴性时,2010年分类标准诊断RA的敏感性下降至50.0%。采用2010年标准对所有观察者评分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评分系统可适用于所有有关节症状的患者。结论 2010年分类标准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有助于早期诊断RA。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对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200例RA患者,根据患者接受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后的疗效分为无效组42例和有效组15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血常规指标、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视觉模拟评分(VAS)、晨僵时长以及不良反应,分析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RA的疗效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绘制SII预测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疗效的ROC曲线并确定SII的最佳临界值,分析SII临界值与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疗效的关系,COX回归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疗效的预测因素。以预测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其中模型一不包含SII值,模型二包含全部因素,对两个预测模型进行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 200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9.00%。治疗前,两组患者DAS28、VAS和晨僵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有效组DAS28、VAS、晨僵时长均小于无效组,且均小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II值对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评估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监测性能。方法:对25例住院治疗的RA患者进行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的连续检测,以分析CCP和RF与RA患者病情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25例RA患者经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其体内抗CCP抗体亦出现较为一致的变化。结论:较之RF,抗CCP抗体在RA病情监测方面是一个更为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并探讨其消炎镇痛作用机制。方法将45例RA患者随机配对以1∶2分为针灸组(30例)和消炎痛组(15例)。观察其疗效并测定部分患者治疗前后超氧化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酶(LPO)的改变和亮脑啡肽(LEK)的变化。结果针灸组与消炎痛组治疗RA疗效相似(P0.05),治疗前后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握力、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均下降。治疗前后SOD和LPO降低,而LEK明显升高。结论针灸治疗RA具有消炎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亮脑啡肽升高,调节自由基代谢有关,同时发现针灸治疗能使ESR明显下降,RF滴度下降,可能还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冰颖 《中外医疗》2022,41(3):33-36
目的 探讨硫酸羟氯喹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RA患者106例,按照患者的治疗方案差异分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硫酸羟氯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症状缓解、炎症因子、自身抗体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并探讨其消炎镇痛作用机制.方法 将45例RA患者随机配对以1:2分为针灸组(30例)和消炎痛组(15例).观察其疗效并测定部分患者治疗前后超氧化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酶(LPO)的改变和亮脑啡肽(LEK)的变化.结果 针灸组与消炎痛组治疗RA疗效相似(P0.05),治疗前后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握力、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均下降.治疗前后SOD和LPO降低,而LEK明显升高.结论 针灸治疗RA具有消炎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亮脑啡肽升高,调节自由基代谢有关,同时发现针灸治疗能使ESR明显下降,RF滴度下降,可能还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并探讨其消炎镇痛作用机制.方法 将45例RA患者随机配对以1:2分为针灸组(30例)和消炎痛组(15例).观察其疗效并测定部分患者治疗前后超氧化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酶(LPO)的改变和亮脑啡肽(LEK)的变化.结果 针灸组与消炎痛组治疗RA疗效相似(P0.05),治疗前后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握力、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均下降.治疗前后SOD和LPO降低,而LEK明显升高.结论 针灸治疗RA具有消炎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亮脑啡肽升高,调节自由基代谢有关,同时发现针灸治疗能使ESR明显下降,RF滴度下降,可能还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并探讨其消炎镇痛作用机制.方法 将45例RA患者随机配对以12分为针灸组(30例)和消炎痛组(15例).观察其疗效并测定部分患者治疗前后超氧化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酶(LPO)的改变和亮脑啡肽(LEK)的变化.结果 针灸组与消炎痛组治疗RA疗效相似(P0.05),治疗前后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握力、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均下降.治疗前后SOD和LPO降低,而LEK明显升高.结论 针灸治疗RA具有消炎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亮脑啡肽升高,调节自由基代谢有关,同时发现针灸治疗能使ESR明显下降,RF滴度下降,可能还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袁英春 《吉林医学》2012,33(3):553-554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并发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治的22例RA并发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中血沉(ESR)增高21例,类风湿因子(RF)强阳性17例,血小板增高15例,C-反应蛋白(CRP)升高18例,低氧血症18例。结论:IPF的发生与RA有关,RA患者应尽早做肺HRCT及肺功能检查,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纵览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对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影响的研究进展,以利进一步揭示中药治疗类风湿类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对2000年以来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评述.[结果]临床实验研究报道表明,单纯中药及联合用药均对RA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并对细胞因子IL-1、IL-6、IL-4和IL-10、TNF-α、类风湿因子等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在动物实验研究方面的报道表明,IL-1、TNF-α及PGE2、TMP-2等因子具有调节作用.[结论]近年来中药治疗RA的研究取得了较多研究成果,但在机制研究方面还要进一步予以重视,以研制开发出更为安全高效的治疗RA中药新制剂.  相似文献   

18.
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是参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疾病治疗的主要类固醇激素,发挥着强效快速的治疗作用。本文介绍了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与炎症因子,免疫反应,核受体之间的关系及治疗RA的安全有效性,阐明两者治疗RA可能的作用机制,综述了类固醇激素与RA的潜在联系,为更好地使用类固醇激素治疗RA及开发治疗RA的新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RA33抗体、类风湿因子(RF)抗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在黄河三门峡医院诊断为RA的患者80例(RA组),诊断为非RA的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76例(非RA组),健康对...  相似文献   

20.
袁咏  葛燕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2):2188-2189
目的分析白芍总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RA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白芍总苷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41/43)]较对照组[79.07%(34/4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RF、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血清RF、CRP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来氟米特治疗RA基础上加用白芍总苷胶囊,可提高疗效,下调血清RF、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和关节炎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