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成人髁突骨折闭合性治疗的治疗效果,为髁突骨折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分析研究48例(55侧)经闭合性治疗的成人髁突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及临床随访资料,包括咬合关系、面部对称性、最大开张口度、开口型、关节功能紊乱症状及影像学资料。随访时间为6个月-5年,平均32个月。其中,囊内骨折9侧,髁颈部骨折21侧,髁颈下骨折19侧,矢状骨折6侧;6侧无移位,29侧轻度移位,20侧严重移位。43例患者颌间固定,5例弹性颅颌绷带固定。结果48例(55侧)患者中,17例患者(35%)张口受限、开张口型偏斜或牙合关系不佳;仅5例患者(10%)需进一步治疗。影像学显示约30%患者髁突改建,其余患者髁突骨折错位愈合,出现髁突畸形、关节面变平或吸收、下颌支高度降低等表现。结论髁突骨折闭合性治疗预后临床效果总体良好,但难以恢复髁突正常形态;对髁突骨折伴脱位、双侧髁突骨折及骨折后下颌支高度降低超过5mm者建议首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髁状突骨折是下颌骨骨折中常见的一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下颌运动障碍,咬合关系紊乱,如处理不当,可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强直,颌骨发育期可发生颌骨发育障碍畸形。本文对我院1999~2001年间收治髁状突骨折21例(29侧)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2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男17例,女4例,男女之比为4.25:1;年龄9~54岁,平均38.5岁,男20岁以下、女18岁以下3例;单侧13例,双侧8例。 1.2 骨折分类 骨折按骨折线部位分四类,Ⅰ类:髁头矢状骨折5例;Ⅱ类:髁突颈部骨折18例;Ⅲ类:髁突基…  相似文献   

3.
80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临床患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发生特点。方法通过对80例髁状突骨折病历资料的调查,对髁状突骨折的发生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类型、合并伤、治疗及后遗症进行分析。结果髁状突骨折好发于20~30岁;男性多于女性,交通事故伤(52·5%)为主要致伤原因;髁状突骨折70%发生在髁颈部;40%合并颏部骨折;儿童髁状突骨折71·55%采用保守治疗,高位(囊内)骨折71·22%摘除骨折断端;3·75%继发关节强直。结论髁状突骨折好发于髁颈部,髁状突矢状骨折及髁颈部骨折伴骨折断端和关节盘移位严重的骨折处理不当易发生关节强直。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成人髁突骨折闭合性治疗的治疗效果,为髁突骨折选择治疗方法的提供依据。方法分析研究48例(55侧)经闭合性治疗的成人髁突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及临床随访资料,包括咬合关系、面部对称性、最大开张口度、开口型、关节功能紊乱症状及影像学资料。随访时间为6个月~5年,平均32个月。其中,囊内骨折9侧,髁颈部骨折21侧,髁颈下骨折19侧,矢状骨折6侧;6侧无移位,29侧轻度移位,20侧严重移位。43例患者颌间固定,5例弹性颅颌绷带固定。结果48例(55侧)患者中,17例患者(35%)张口受限、开张口型偏斜或关系不佳;仅5例患者(10%)需进一步治疗。影像学显示约30%患者髁突改建,其余患者髁突骨折错位愈合,出现髁突畸形、关节面变平或吸收、下颌支高度降低等表现。结论髁突骨折闭合性治疗预后临床效果总体良好,但难以恢复髁突正常形态;对髁突骨折伴脱位、双侧髁突骨折及骨折后下颌支高度降低超过5mm者建议首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螺旋CT三维表面覆盖法(以下称三维CT)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35例颌面部骨折进行了螺旋CT扫描,图像经三维表面覆盖法处理,并与二维CT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三维CT与二维CT在显示颌面部骨折的准确度上相似,三维CT对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和各型kFort骨折的显示优于二维CT,但二维CT对细小骨折的显示更为准确。结论:二维CT和三维CT对颌面部骨折的显示各有优缺点,二者相互结合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常规X线、口腔曲面断层片、二维CT和三维CT在颌骨骨折诊断中的优缺点.方法 对74例不同类型的上、下颌骨骨折的常规X线、曲面断层片、二维CT和三维CT的显示情况进行对照和分析.结果 下颌骨易发生骨折,其中下颌骨体部骨折率最高,然后依次为髁状突、下颌角、升支;三维CT在颌骨骨折诊断的准确率最高,二维CT、口腔曲面断层片、常规X线次之(P<0.05);对下颌骨骨折线的显示准确率三维CT最高,口腔曲面断层片次之,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上颌骨骨折线三维CT的准确率最高,二维CT次之,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种影像学检查各有优缺点,为提高骨折显示的准确率,4种方法结合使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56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病例及其螺旋CT三维重建与普通CT影像资料,依据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结果选择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将普通CT与螺旋CT三维重建片对术前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分析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螺旋CT三维重建与普通CT对髁状突是否骨折的检测符合率结果表明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三维重建与普通CT对髁状突骨折伴移位检测符合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对于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诊断及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临床应常规采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诊断及分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髁状突骨折患者行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将所得图像按骨折部位分为4类,按骨折片位移程度分为3型,并与常规X线平片及横断二维CT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楚地显示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部位及位移情况,显示率为100%,并能准确地进行分类及分型,在显示骨折及诊断准确性方面优于常规X线平片及横断二维CT图像。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能准确地显示髁突骨折情况以及骨折的移位程度,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诊断及分类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应作为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强  郭文梅  申丽盈  赵红娟 《河北医药》2007,29(11):1184-1185
目的 探讨多层面螺旋CT及MRI对髁状突骨折和关节盘损伤的诊断中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5例临床怀疑髁状突骨折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利用工作站评价髁状突及颞颌关节损伤.其中14例行MRI扫描.结果 5例临床怀疑髁状突骨折的患者,多层面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MPR)成像清晰的显示了18侧骨折,其中6侧CT考虑关节盘破裂、出血,10侧滑移,6侧关节囊积液.CT阳性的患者及另2例CT阴性但临床症状明显的患者共14例行MRI检查.MRI不仅能显示髁状突的骨折,还能清晰显示关节盘滑移,骨髓水肿及关节表面软骨的损伤.结论 多层面螺旋CT三维及MPR可清晰显示髁状突的骨折及关节盘出血;MRI能更好的提供关节盘的滑移,关节表面软骨损伤,骨髓水肿,周围毗邻解剖结构更加详细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于不同类型的髁状突骨折,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单一使用耳屏前切口、改良耳颞切口或下颌后切口手术的16例髁状突骨折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下颌运动及咬合关系良好,开口度恢复正常。骨折复位良好,髁状突未见明显吸收:结论单一耳屏前切口或改良耳颞切口适于髁状突高位及颈部骨折,单一下颌后切口适于髁状突低位骨折:同时可吸收材料是固定髁状突高位骨折一种较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
马恒香  李世芬  韩宝刚 《天津医药》2001,29(10):635-636
髁状突骨折是下颌骨骨折最常发生的部位之一,在成人约占下颌骨骨折的1/3。由于对其处理不同,临床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甚至关节强直。我院采用克氏针固定髁状突中低位骨折,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方法 从1989年10月~2000年10月我科收治下颌骨骨折病人237例,其中成人髁状突骨折59例,行保守治疗34例,年龄21~64岁,平均41岁,其中男27例,女7例;颌下切口克氏针固定11例,年龄23~58岁,平均38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治疗髁突矢状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手术摘除错位较重的碎骨块及保守颌间牵引治疗技术治疗髁突矢状骨折20例。结果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患者20例治疗后无继发感染、张口受限、关节强直、咬合紊乱及颜面畸形等并发症发生。随访8个月至4年,患者牙咬合关系、张口运动恢复良好;CT片或曲面断层片显示,髁突改建后外形大致正常或略低于正常髁突。结论合理应用手术摘除错位较重的碎骨块及保守牵引技术是治疗髁突矢状骨折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以小不锈钢板、小型钛板复位固定下颌骨骨折在国内外广泛应用,我科自1990年5月~2000年3月共收治121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先后采用小不锈钢板、小型钛板进行复位内固定治疗,取得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121例中,男性91例,女性30例;年龄16~59岁。121例共150处骨折,其中正中颏部骨折49处,下颌体骨折70处,下颌角骨折25处,髁状突颈部骨折6处。固定所用小不锈钢板为第四军医大学产品,小型钛板为中国西安中邦公司和德国Midicon公司产品。2 固定方法麻醉:下颌角、髁状突以及多发性骨折采用经鼻腔、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  相似文献   

14.
<正>髁状突骨折是下颌骨骨折中较常见的一种,占下颌骨骨折的25%~52%[1]。如果骨折处理不恰当,极易造成颞下颌关节紊乱、关节强直甚至下颌骨发育障碍。当前对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为此,笔者对61例髁状突骨折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下颌角倒置重建颞下颌关节在髁状突粉碎性骨折中应用的优、缺点,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对27例髁状突粉碎性骨折应用此方法进行关节重建修复并随访分析。结果对27例患者经过1-3年的随访,效果满意,均恢复了一定的关节功能,未发现关节强直。结论下颌角倒置重建颞下颌关节是治疗髁状突粉碎性骨折及预防关节强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髁状突骨折的手术方式常为经耳屏前拐行切口入路和下颁下切口入路,但二者对于髁状突颈部骨折断端暴露均不特别充分。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我科采用改良耳垂下方切口经腮腺,解剖面神经颊支、下颁缘支径路治疗髁状突颈部骨折患者9例,取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下颌升支髁状突颈部骨折是下颌骨折的常见类型,常伴下颌体复合骨折存在。临床上约2/3病例肝保守治疗,约1/3病例必须手术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其手术复位固定治疗难度较大,易产生关节损伤、面神经损伤等共发症.本文作者总结1984~1998年利例临床治疗体会.叙述如下.1一般资料年龄17~61岁,其中男29例,女12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2骨折分类和治疗方法选择2.1骨折分类接骨折部位分为单纯性骨折和复命性骨折两类。其中单纯性骨折占I4例、复合性骨折占27例。技骨折线分类:可分为横断骨折、斜形骨折和纵形骨折三类。纵形骨折是指髁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髁状突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45例髁状突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耳屏前角形切口、腮腺入路切口、颌后切口、翼下颌皱襞切口四种手术入路至髁状突骨折部位,对骨折进行手术。结果45例患者均达到骨折愈合良好,张口度和咬合关系恢复正常,面部疤痕不明显,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结论每种手术入路均有其适应症。对不同类型的髁状突骨折采用相应的手术入路,不仅便于暴露骨折断端、解剖复位,而且便于骨折固定,术后效果好,病人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对髁状突骨折术后患者下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髁状突骨折患者82例,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1例,观察组应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应用康复训练治疗,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针刺联合康复治疗能够使髁状突骨折术后患者的下颌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以小不锈钢板、小型钛板复位固定下颌骨骨折在国内外广泛应用,我科自1990年5月~2000年3月共收治121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先后采用小不锈钢板、小型钛板进行复位内固定治疗,取得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121例中,男性91例,女性30例;年龄16~59岁。121例共150处骨折,其中正中颏部骨折49处,下颌体骨折70处,下颌角骨折25处,髁状突颈部骨折6处。固定所用小不锈钢板为第四军医大学产品,小型钛板为中国西安中邦公司和德 国Midicon公司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