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食管癌手术切缘残瘤癌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病理学方法对26例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进行观察,检出有切缘癌残留者12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探讨其发生原因。结果表明:残留癌的发生率为46.2%,主要原因为手术切除残端的长度不够。其次亦与主体癌本身的某些特性有关。可以认为:术中切缘送冰冻切片诊断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降低贲门癌治愈性切除术切缘癌残留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贲门癌手术后切缘癌残留28例临床资料.结果:贲门癌切除术切缘癌残留率为10.94%.上切缘癌残留22例,下切缘癌残留5例,上下切缘均癌残留1例,上、下切缘癌残留差异有显著性(P<0.005);且当食管侧切除长度>5 cm时,切缘癌残留率明显下降.经胸、经胸腹联合手术切缘癌残留率为7.57%;而经腹手术切缘癌残留率为19.7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切缘癌残留与手术径路、食管侧切除长度、组织病理学类型有关.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合适的切口选择、推广规范的贲门癌根治术和术中切缘冷冻切片有助于减少贲门癌手术切缘癌残留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贲门癌手术切缘癌残留的原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73例贲门癌手术后切缘癌残留72例临床资料,分析切缘癌残留的影响因素。结果贲门癌不同的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生长方式及手术切除长度的切缘癌残留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切缘癌残留组1,3,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结论贲门癌切缘癌残留明显降低生存率,术前对其进行正确估计、选择最佳手术径路、充分切除癌灶是减少和防止切缘癌残留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癌再手术77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再手术的必要性及其手术方式,分析再次手术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甲状腺癌再手术7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切除率为100%,无手术死亡者;再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癌残留17例,颈部淋巴结有转移癌34例。结论: 选用恰当的手术方式,是避免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关键。甲状腺癌行局部切除手术后残癌率高,再次手术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我院1975年9月至1989年10月行食管贲门癌切除347例,切缘有残留癌39例,阳性率为11.2%。分析结果表明:残留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无论是早期还是远期都非常严重,必须高度重视。产生残留癌的主要原因是切除范围不够,尤其是食管端,上切缘残留癌占64.1%,其次为肿瘤因素。为了避免切缘残留癌,应扩大肿瘤两端切除范围,对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的较晚期的患者以及考虑为弥漫型硬癌者,应将切缘经快速切片检查证实无残留癌后再行消化道重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癌切除手术术后切端癌残留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 整理分析2000~2009年本院170例胃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数据,科学地对切端癌残留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胃癌切除术后切端癌残留率为706%.(1)在切除类型上:虽姑息性胃癌切除术癌残留人数(3例)低于根治性胃癌切除术癌残留人数(9例),但其术后残留率(3000%)明显高于根治性的胃癌切除术癌残留率(563%);(2)在切除范围上:全胃切除切端癌残留率(1667%)比远、近端胃切除术(682%,490%)高(P<005);(3)在临床特点上:BorrmannⅣ型、分化程度为高度恶性、淋巴结转移数目大于7的切端癌残留率较高,而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的大小、肿瘤浸润深度均与切端癌残留率无明显关联.结论 姑息性切除、BorrmannⅣ型、分化程度高且淋巴结转移数目大于7的胃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切端癌残留率高.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原因、手术方式及对病人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995年--2006年收治的78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病例中, 55例为甲状腺癌误诊为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切除范围不够; 16例为首次手术后病理切片证实切缘有癌细胞残留; 7例为甲状腺癌术后复发。二次手术中甲状腺及周围组织中残癌率为46%;颈部淋巴结残癌率为42%。结论:甲状腺癌误诊为良性病变是造成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强调甲状腺手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的常规应用,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是避免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食管癌手术后复发的因素及肿瘤周围应切除的范围。方法 对103例T3胸段食管癌行常规根治性手术切除后,将肿瘤所在部位的癌床组织再行进一步切除,切除的瘤床组织做标记后送病理检查。结果 切除的瘤床组织中病理检查发现有癌残留者共5例,占全部病例的4.85%(5/103)。结论 T3胸段食管癌行常规根治性手术切除后,仍有少数病人存在瘤床癌残留,而成为术后复发的原因。因此,除适当扩大手术范围外,术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麦默通旋切系统切除乳腺癌肿瘤的可行性。方法:13例乳腺癌患者进行麦默通旋切系统切除乳腺癌,术后进行开放手术进行残腔内活检,病理检查有无乳腺癌组织残留,并对穿刺针道进行活检。结果:13例患者当中,开放手术活检后病理提示有6例患者出现有癌组织残留,穿刺针道当中均未检出癌细胞残留。结论:在肿瘤体积小于2cm,超声显示肿瘤边缘清晰时麦默通旋切系统根治切除乳腺癌肿的手术方法是可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胃癌根治术中断端癌残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1984年我们共收治胃癌205例,177例行切除术,其中96例按根治手术方式进行,81例行姑息切除。全部切除标本的远近两端均经病理检查,共27例断端有癌残留,占切除病例的15.3%(27/177)。81例姑息切除术中20例断端有癌残留,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27例癌组织中(食管癌11例贲门癌16例)脉管癌栓阳性病例的术后标本断端残癌进行了研究。断端残癌发生率(25.9%)较对照组(8.9%)明显高(P<0.05)。有脉管癌栓形成的癌组织恶性程度高,浸润范围广,残癌发生率高。对癌组织中癌栓形成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认为淋巴结转移是癌组织脉管癌栓形成的外在表现。对术中发现或可疑有淋巴结转移者,应适当考虑切除长度,以防残癌发生。  相似文献   

12.
马洪星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9):95-96,114
目的通过观察P53在食管鳞癌术后切缘及癌组织的表达情况,探讨该基因与食管癌术后切缘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对照组与复发组切缘及癌灶进行该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并分别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同时对复发组与对照组主体癌的临床病理学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复发组切缘P53表达阳性率(33%)与对照组切缘(10%)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主体癌P53表达阳性率(70%)与对照组主体癌(43%)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的复发与肿瘤浸润深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肿块大小、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切缘复发可能与p53基因突变有关。切缘及癌灶P53高表达可能是食管癌术后切缘复发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肿瘤抑制基因P16的变化,并与肿瘤抑制基因P53蛋白聚集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22例食管鳞癌组织中,3例出现P16蛋白的免疫阳性反应(14%),此3例均为高分化鳞癌。在3例P16免疫阳性组织中,2例同时出现P53蛋白聚集的改变。22例手术切除癌标本中的各级癌前病变均未出现P16阳性反应。癌组织和癌旁上皮各级病变均出现较高的P53蛋白改变。提示:肿瘤抑制基因P16的变化可能主要发生在食管癌变的终末阶段,P16与P53有较高的一致性改变。  相似文献   

14.
探讨食管癌手术后复发的因素及肿瘤周围应切除的范围。方法:对103例T3胸段食管癌行常 规根治性手术切除后,将肿瘤所在部位的瘤床组织再行进一步切除,切除的瘤床组织做标记后送病理检查。结 果:切除的瘤床组织中病理检查发现有癌残留者共5例,占全部病例的4.85%(5/103)。结论:T3胸段食管癌行 常规根治性手术切除后,仍有少数病人存在瘤床癌残留,而成为术后复发的原因。因此,除适当扩大手术范围外, 术后应行放疗或化疗,以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上消化道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及E6 mRNA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Xu WG  Zhang LJ  Lu ZM  Li JY  Ke Y  Xu GW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1):1910-1914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与上消化道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ISH)技术检测了食管癌、贲门癌、胃体癌、胃窦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HPV16E6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食管癌、贲门癌、胃体癌、胃窦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HPV16E6mRNA的检出率分别为 :70 %(2 8/ 4 0 ) ,6 7 6 % (5 0 / 74 ) ,4 7 5 % (19/ 4 0 ) ,35 5 % (2 2 / 6 2 )和 2 0 % (10 / 5 0 )。贲门癌与食管癌的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95 5 )。胃癌 (胃体癌 +胃窦癌 )的检出率明显低于贲门癌和食管癌 (均P<0 0 1)。正常人群胃黏膜中HPV16E6mRNA检出率明显低于食管癌 (P <0 0 1)、贲门癌 (P <0 0 1)、胃癌 (胃体癌 +胃窦癌 ) (P <0 0 5 )。贲门癌HPV16E6mRNA检出率与分期呈负相关 (P <0 0 5 ) ,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的预后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HPV不仅在鳞状上皮中增生繁殖 ,在腺上皮中也能活跃地生存。HPV16感染与上消化道肿瘤 ,尤其是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发生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6.
13 cases of humaii esophageal squamous cel! carcinoma are studied by electron microscopy. 10 male and 3 female patients' smaples are taken from resected pathologic esophageal specimens. The ultra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re differentiated into Grades I, II and III.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了解食管癌变发生的分子学基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人食管鳞癌组织中癌基因Ras蛋白的表达。结果:在36例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中,9例出现免疫阳性反应,免疫阳性反应率为25%;同时还发现同一食管癌组织中食管粘膜固有腺体上皮也出现免疫阳性反应,其表达强度高于鳞状上皮。提示:Ras基因表达是食管癌变晚期阶段的一个分子学改变。  相似文献   

18.
早期大肠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肿瘤外科治疗的最佳手术径路。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0年9月48例经腹膈肌开窗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肿瘤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48例中,切缘无癌残留,切除淋巴结372枚,转移率为52.18%(194/372),其中腹腔淋巴结转移率为64.26%(31/48),胸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6.48%(13/48),未发生吻合口瘘、狭窄、肺部并发症,切口感染2例,腹腔淋巴瘘3例,左侧胸腔积液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经腹膈肌开窗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肿瘤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前测定乳腺癌细针穿刺标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水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计算机条带分析半定量检测VEGF四种异构体(121,165,189,206)mRNA在23例乳腺癌手术切除标本及相应术前穿刺标本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VEGF受体KDR mRNA在乳腺癌手术切除标本中的表达水平.结果:VEGF两种主要异构体在术前穿刺标本的表达水平与相应手术切除标本VEGF表达水平及KDR表达水平之间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术前可以通过检测穿刺标本中VEGF表达水平评估乳腺肿瘤的血管增生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