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评价体外循环下不阻断升主动脉行心内直视术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此法行 30 5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术 ,男 15 6例 ,女 14 9例。年龄 3个月~ 5 (3 2 5± 1 36 )岁。体重 5~ 2 0 (14 6 2± 3 71)kg。病种包括 :室间隔缺损 (VSD) 2 33例 ,房间隔缺损 (ASD) 2 8例 ,法洛四联症 (TOF) 2 7例 ,法三 (F3) 4例 ,房室通道 (AVC) 5例 ,部分性肺静脉畸形引流 (PAPVC) 3例 ,肺动脉瓣狭窄 (PS) 3例 ,三房心 (TA) 1例 ,三尖瓣下移 (Ebstien) 1例。在浅低温心脏跳动下手术 2 0 8例 ,中低温停跳下手术 97例。结果 随访 2个月~ 3年。并发症 :低心排 6例 ,阵发性支气管痉挛 3例 ,肾功能衰竭 2例 ,血尿 32例 ,二次止血 2例。无脑气栓和传导束损伤。全组死亡 7例 (占2 2 9% )。结论 不阻断升主动脉 ,浅、中低温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 ,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矫治 ,心肌保护安全有效 ,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28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的一些经验教训。方法:本组280例心脏病患者,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结果:本组体外循环时间43~15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4~97min。3例瓣膜置换病人术中进行了二次转流,先心病人和心房粘液瘤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瓣膜置换术后,因出血再次进胸5例,其中心房切口出血2例,主动脉切口出血1例,纵隔心包引流管刺破心脏表面血管2例,因术后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1例,均痊愈出院。无1例死亡。结论:围术期准备,正确处理体外循环管理及心肌保护,加强术后监护及并发症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心肌保护一直是心内直视术围术期的重中之重 ,它直接影响手术成败和术后心功能的恢复。我们对 1998年 5月至 2 0 0 0年 12月间 42 3例体外循环 (CPB)心内直视手术中的 34例重症患者行低温室颤不阻断升主动脉 ,左心充分引流技术 ,效果良好 ,现将此心肌保护技术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34例中 ,男 15例 ,女 19例。年龄 2 3~5 6岁 ,平均 (2 9± 15 )岁。体重 40~ 72 kg,平均 (4 2± 13) kg。室间隔缺损 (VSD) 6例 ,其中 2例合并卵圆孔未闭 (PFO) ;房间隔缺损 (ASD) 16例 ,其中 2例合并肺动脉狭窄 (PS) ,二尖瓣…  相似文献   

4.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下不阻断升主动脉行心内直视术对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胸骨正中切口,按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对手术不涉及主动脉瓣的患者,采取不阻断升主动脉的方法保持心肌有氧灌注,在并行循环或心室颤动下进行心内手术操作。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 ̄2007年10月,76例应用此法手术的心脏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全组男48例,28女例,平均年龄(35.65±1.34)岁,平均体重(40.61±3.72)kg。病种包括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6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15例,房间隔缺损36例,法洛三联征2例,肺动脉瓣狭窄7例,动脉导管未闭10例。全组均在浅低温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结果全组无脑气栓发生,全组无死亡。结论不阻断升主动脉,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术用于心脏病治疗,心肌保护安全有效,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我院90例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CPB)的状况,总结心内直视手术中的灌注技术.方法对我院90例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手术类型)及CPB情况(人工心肺机类型、预充液的组成、CPB操作步骤、CPB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肌保护等)做一回顾性总结,简单介绍我院的经验.结果CPB时间为18~238分钟,主动脉阻断时间11~150分钟,心脏自动复跳75例,电击除颤复跳15例,血尿3例,需超滤2例,全组90例患者心肺转流过程顺利,成功脱离CPB,89例治愈出院,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结论心内直视手术CPB应合理选择预充液和人工肺、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做好体温的控制、加强重要脏器的保护以提高CPB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浅低温不停跳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虹  严中亚  郑理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0):1324-1325
目的总结房间隔缺损(房缺)在浅低温不停跳体外循环下修补的经验。方法171例房缺施行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并行循环,收紧上下腔静脉套带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搏液,鼻咽温度维持在(33±1)℃,均在心室空跳条件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术后血液动力学平衡,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少,无心律失常,无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术后住院天数减少,全组均痊愈出院。结论应用浅低温不停跳体外循环下修补房间隔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方法简单易行,心肌保护好,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和意义。方法:169例先心病患者在不使用心脏停搏液于心脏跳动下手术。常规建立体外循环,降温至31-35℃并维持,仅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升主动脉,维持灌注压在7—9kPa,在心脏空跳条件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2例术后36—48h出现脑空气栓塞,经高压氧舱等治疗2周后恢复。2例术后出现低心捧综合征,药物治疗得以纠正。全组均痊愈出院。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简化操作,缩短体外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8.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296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并行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搏液;需逆行灌注者,阻断升主动脉后经冠状静脉窦逆行持续灌注机器氧合血,鼻咽温维持在30℃~32℃,在心脏空跳条件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应用该技术实施心脏手术2962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1873例,心脏瓣膜病和升主动脉瘤患者1089例。结果全组术后住院死亡率为1.45%(53/2962),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死亡率为1.33%(25/1873),心脏瓣膜病死亡率为2.57%(28/1089);全组无气栓和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病例,术后低心排量综合征发生率0.37%(11/2962)。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降低了低心排量综合征和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从而明显降低术后死亡率,是临床上可以选择的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132例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临床应用的研究,探讨该手术的优点和意义。方法 1995年7月 ̄1997月10应用浅低温体外循环疏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行先心病矫治术109例,后心病瓣膜置换和(或)成形术20例,心脏粘液瘤摘除术3例。术中不阻断主动脉,不灌注心停跳液,心脏有持续供血,术中缓慢跳动。结果 术后130例治愈出院,术后早期死亡2例(1.5%)。结论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使心肌在手术  相似文献   

10.
心肌保护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关键,心脏不停跳正是出于这种理念,其机理是心脏不停跳直视手术不阻断升主动脉,不使用心脏停搏液,使心脏得到持续的氧合血灌注的一种手术广泛,保持着较接近生理状态的有氧代谢,酸硷平衡和电解质代谢,故能避免由于阻断升主动脉,灌注高钾停跳液而引起的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产生,能有效的防止术后低心排和严重的心律失常发生,本组2例瓣膜置换病人EF 33~38%,心功能Ⅳ级,由于不停跳病变心肌没有遭到高K+,低温,停搏,定额等非生理性,避免了再灌注损伤,有效的防止已病变的心肌进一步损害,故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1.
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心内直视术57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体外循环下不阻断升主动脉行心内直视术,目前已为大多数心外科专家所认可并用于临床。我们自1995年9月至1999年11月应用此法共计手术574例,其中在心脏停跳下手术115例。手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组574例。男295例,女279例。年龄:(16.18±12.56)岁(0.3~63岁)。体重(Wt):(28.81±  相似文献   

12.
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术274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德和  方刚 《天津医药》1998,26(8):488-490
在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术中,缩短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一直是临床关注的课题。我们自1995年9月至1997年6月,连续进行了CPB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术274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全组274例,男149例,女125例。年龄16.17±12.38(10个月~63)岁,体重平均29.16(6~92)kg。其中3岁及以下婴幼儿31例。病种见表1。 2.手术方法及结果 全组除3例联合瓣膜损害于中度低温下行双瓣置换术(DVR)外。均在浅低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优缺点。方法:21例心脏病患者,采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其中,房间隔缺损5例,室间隔缺损11例,房缺合并室缺3例,三尖瓣置换术1例,法洛三联症1例。术不不阻断主动脉,心脏持续供血,不灌注停搏液及心脏局部冰霄降温,心脏缓慢跳动。结果:全部病人手术过程顺利,无室颤和气栓,均痊愈出院。结论:本方法避免了主动脉阻断所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性损伤和再灌注损伤以及心脏局部冰霄降温所致心肌冻伤,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能最大限度保护心功能,简化手术操作,在做好排气措施下,该方法是安全可行的。但同时,由于心脏跳动及回心血流的影响,对复杂畸形的操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4.
缪冬梅  周易  甘玉芬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3408-3410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心内直视术的心肌保护。方法:30例心内直视术病人随机平均分为心脏停跳和不停跳两组。停跳组降温致食管温度(25±1.35)℃,并从升主动脉根部灌注冷高钾停跳液,灌注量15ml/kg,同时在心脏表面及心腔内冰盐水浸泡,致心脏停跳,阻断升主动脉。不停跳组降温至食管温度(31±1)℃,只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主动脉,控制心率在40~70次/分。结果:两组病例术中血液动力学均较稳定,差异无显著性。但两组CK-MB、CK、LDH、α-HBDH均较术前增高,尤以停跳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心内直视术麻醉采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技术对心肌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但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我院开展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初步经验.方法 2005年5月~2006年5月我院共实施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5例,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12~78岁,体重27~68kg,手术类型:CHD,ASD修补术3例;CHD,VSD修补术2例;MVR3例;MVR AVP1例;MVP1例,CABG4例,F4根治术1例;PDA1例,左房粘液瘤摘除术1例.体外循环转机时间22~102min,平均4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0~79min,平均30min,心脏自动复跳率95%.结果 全组无死亡例.结论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涉及多学科的合作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不阻断心肌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在复杂和重症心脏病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 本组39例 ,其中男 2 2例 ,女 17例 ,年龄 5个月~ 5 5岁。病种包括房室管畸形、法洛四联症、右心室双出口、心瓣膜病等。采用心肌顺行或逆行灌注法 ,保持术中心脏持续血供及慢节律空跳 ,操作完毕即可停机。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 72 0± 35 5min ,呼吸机辅助时间 5 3± 2 4h。术后不用或仅用小剂量多巴胺 ,术后发生低心排及急性肾功能衰竭各 1例 ,均治愈。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 本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心肌缺血缺氧性损伤和避免再灌注损伤 ,有效地防止已有病变的心肌受到进一步损害 ,故对重症和复杂患者尤为有利  相似文献   

17.
体外循环对血流变的影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030001)杨春艳王春燕为了探讨心内直视手术过程中体外循环对血液流变的影响,我们选择了14例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我们随机选择了14例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心内直视手...  相似文献   

18.
自1986年6月-1989年6月,我院在体外循环下共施行心内直视手术10例,现予以小结,并着重介绍心肌保护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常温或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指体外循环插管后,仅阻断上下腔静脉而不阻断主动脉,也不应用心脏停搏液灌注仍保持心脏跳动下的心内直视手术。应用该技术实施心脏手术33例,全部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结果全组患儿心脏手术操作完毕均可顺利脱机,不需作辅助循环,CPB时间12~46(23.1±10.2)min,明显短于同期常规手术组。术后无任何并发症。结论该方法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更适合于时间短、畸形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矫治。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低温,心肌保护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可导致外周血甲状腺激素含量的改变,呈现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综合征,并认为是术后心功能障碍及低心排出量原因之一[1].本文动态观察29℃血停搏液间歇灌注心肌保护状态下心内直视手术后的血清T3T4的变化,旨在进一步观察心内直视手术后低T3综合征的发生与心肌保护的温度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