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干扰素和黄芪对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法:BALB/c小鼠腹腔接种半数组织感染量(TCID50)为108/ml的柯萨奇B3病毒0.1?ml。干扰素治疗组于接种病毒后24?h起腹腔注射α1b 干扰素104IU/g体重,1次/d,连用5?d。黄芪治疗组于接种病毒后24?h起灌喂黄芪颗粒30?mg/g体重,1次/d,共5?d。接种病毒后第7、14、21天分别处死小鼠,原位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含量。结果: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百分率明显增高,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含量增加,干扰素和黄芪治疗可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百分率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含量。结论:α 干扰素和黄芪有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FasL抗体对小鼠柯萨奇B3(CVB3)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凋亡及病毒滴度的调节作用。方法:随机将80只Balb/c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病毒对照组、IgG对照组及抗FasL抗体治疗组,于感染后第10天每组处死8只并取其心脏,光镜检查的心肌病理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小鼠心肌组织的细胞凋亡,用空斑形成技术(PFU法)测定心肌病毒滴度。结果:抗FasL抗体治疗组小鼠死亡率、心肌病变积分、心肌细胞凋亡率、心肌病毒滴度均明显低于病毒对照组及IgG对照组(P均〈0.01)。结论:抗FasL抗体可降低小鼠CVB,病毒性心肌炎心肌内病毒滴度、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3.
黄芪皂甙对小鼠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目的:探讨黄芪皂甙对BALB/c小鼠柯萨奇B3(CVB3)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BALB/c小鼠腹腔接种CVB3,制成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接种1 h后腹腔内注入黄芪皂甙5.64×10-3 mg/g,1次/d ×7 d,观测小鼠存活率、血浆乳酸脱氢酶(LDH)和谷草转氨酶(GOT)、体温、心肌病理变化和心肌病毒滴度的影响。结果:黄芪皂甙治疗组比病毒感染组存活率明显增高,血浆LDH和GOT明显降低,体温保持正常,心脏质量/体质量值显著降低,心肌病理变化减轻,心肌匀浆病毒滴度降低(P<0.05)。结论:黄芪皂甙有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及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方法本实验在接种柯萨奇病毒B3(CVB3)建立VMC动物模型的基础上,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的病变及心肌细胞凋亡。结果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在接种病毒5d后光镜或电镜下可见心肌病变及炎细胞浸润,7-9天病变达高峰,35天时病变基本恢复。VMC小鼠在接种病毒后7-9天,电镜下可见心肌细胞呈凋亡样改变,并可见凋亡小体。结论实验组小鼠在接种CVB3后可引起VMC,VMC中存在异常的心肌细胞凋亡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D28单克隆抗体(CD28 mAb)对柯萨奇病毒B3(CVB3)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的死亡率、心肌病理改变及病毒滴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06只BALB/c小鼠分为CD28 mAb组16只、病毒组40只、IgG组40只及正常对照组10只,腹腔注射半数组织感染量(TCID50 )为10-6/mL的柯萨奇B3病毒0.15?mL,正常对照组接种0.15?mL?的Eagle氏液。CD28 mAb组、IgG组接种病毒后6、72?h分别接种CD28 mAb(0.1?mg/kg)和IgG(0.1mg/kg)。于接种病毒后第7天处死所有小鼠,取心脏,在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检测心肌组织中CVB3mRNA的表达。结果CD28单克隆抗体组小鼠死亡率、心肌病理积分、心肌CVB3mRNA均低于病毒对照组(P均<0.05)。结论CD28单克隆抗体可降低心肌病毒滴度,减轻VMC小鼠心肌炎症,降低VMC小鼠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心肌炎小鼠柯萨奇B3(CVB3)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AnnexinV/PI双参数法在流式细胞仪上定量检测CVB3心肌炎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心肌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CVB3感染所致心肌炎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以及心肌细胞凋亡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小鼠(P<0.001),且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80,P<0.01);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心肌细胞凋亡百分率与心肌病理积分亦呈明显正相关(r=0.72,P<0.01;r=0.85,P<0.01)。结论:病毒性心肌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可以反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而且两者均与心肌炎病理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心血管常见病之一,各种感染均有可能导致心肌炎,但柯萨奇病毒B3 (CVB3 )感染最为常见.最近几年来,有诸多研究发现,心肌细胞凋亡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尤以发病早期心肌细胞凋亡最明显[1] .在一项临床病例对照研究中,更是证明了心肌细胞凋亡在心肌炎中的作用[2] .绝大多数心肌炎预后良好,约25%~30%的心肌炎患者可演变为扩张性心肌病[3] ,而心肌细胞凋亡也是病毒性心肌炎向扩张性心肌病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另有研究发现,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较高的心肌凋亡率与致死性心力衰竭密切相关[4] .本文对近几年有关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凋亡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型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Bcl-2/Bax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4周龄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心肌炎组、卡维地洛治疗组(卡维地洛组)和对照组.心肌炎组和卡维地洛组经腹腔接种柯萨奇病毒B3(CVB3)诱发急性VMC,对照组接种不含病毒的RPMI 1640培养基.卡维地洛组于接种病毒次日开始灌服卡维地洛5 mg/kg,每日2次;心肌炎组和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于接种后的第7、14天小鼠取血后处死,留取心脏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心肌病理积分、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Bcl-2 mRNA和Bax mRNA表达.结果 心肌炎组心肌组织病理积分较对照组增高(P<0.01),卡维地洛组较心肌炎组病理积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心肌炎组Bcl-2 mRNA和Bax mRNA表达均增高(P<0.01),Bcl-2 mRNA/Bax mRNA比值降低;与心肌炎组比较,卡维地洛组Bcl-2 mRNA表达增高、Bax mRNA表达降低,Bcl-2 mRN/Bax mRNA比值增高(均为P<0.01).结论 CVB性心肌炎心肌病理损害与凋亡基因Bcl-2/Bax表达异常有关,卡维地洛能够通过抑制Bax基因、增强Bcl-2基因表达减轻心脏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柯萨奇病毒 B3(CVB3)所致小鼠病毒性心肌炎 (VM)心肌细胞损伤的变化 ,观察细胞凋亡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 CVB3制备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 ,分别于腹腔接种 CVB3后第 5、7、10、14、2 1、2 8d,取心肌组织切片 HE染色了解心肌损伤 (坏死 )情况 ;电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 ,观察心肌中的细胞凋亡。结果 :心肌坏死方面 :光镜观察见对照组小鼠心肌组织无异常改变 ,实验组病鼠可见心肌细胞坏死和单核、淋巴细胞浸润 ,后期可见纤维化 ;心肌细胞凋亡方面 :电镜观察对照组心肌中未检出凋亡细胞 ,而病鼠心肌凋亡细胞检出率较高 5 8.33% (7/12例 ) ,且细胞凋亡多存在于炎症病灶周围的心肌细胞及病灶处炎性浸润细胞 ;各期病鼠心肌组织中的细胞凋亡比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流式细胞仪检测平均心肌细胞凋亡百分率为 2 6 .74± 15 .2 2 % ,感染后第 7~ 14 d心肌细胞凋亡百分率明显高于其余时间 (P<0 .0 0 1)。结论 :小鼠病毒性心肌炎中心肌损伤坏死与凋亡共存 ,其中异常的心肌细胞凋亡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0.
柯萨奇病毒B3感染致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B3感染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将 10 0TCID50 柯萨奇病毒B3腹腔注射BALB/c小鼠 ,于接种后 3、5、7、9和 14天各处死 5只 ,取心脏 ,将右半心脏匀浆 ,冻融 3次后离心取上清 ,用HeLa细胞分离病毒并滴定其效价 ;左半心脏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用TUNEL方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接种病毒后第 3天和第 5天光镜观察可见心肌纤维崩解、断裂 ;第 9天和 14天间质纤维增生 ,填充坏死心肌吸收后的间隙。接种后 3~ 9天心肌内可分离到病毒 ,第 7天病毒效价达高峰 ,第 9天下降 ,第 14天分离不到病毒 ;接种后 3~ 14天在心肌内检测到凋亡细胞 ,凋亡细胞数量呈逐渐增加趋势。结论柯萨奇病毒B3型感染BALB/c小鼠可以引发心肌细胞凋亡 ,心肌细胞凋亡是病毒性心肌炎的致病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介素18与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白细胞介素 1 8(IL 1 8)与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 (VMC)的疗效。方法 :用柯萨奇病毒B3 m(CVB3 m)感染Balb/c小鼠制备VMC小鼠模型 ,然后分别给予IL 1 8及黄芪注射液治疗 8d ,观察小鼠发病情况 ,并在不同时段检测心肌组织病毒滴定度、心肌病理积分 ,并进行比较。结果 :IL 1 8治疗组及黄芪治疗组较心肌炎对照组症状减轻 ,生存率提高 (P <0 .0 5 ) ,病毒滴定度降低 ,病理改变减轻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IL 1 8组与黄芪组比较 ,前者生存率较高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病毒滴定度和病理积分均低于后者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IL 1 8与黄芪注射液对VMC均有治疗作用 ,前者疗效更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光镜、电镜、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观察病毒性心肌炎 (viralmyocarditis ,VM)鼠不同时期病理改变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小鼠感染后 7d即见炎性细胞浸润及心肌坏死 ,10~ 14d病变最严重 ,2 1d以后心肌炎性细胞浸润及心肌坏死逐渐减轻 ,代之心肌纤维化 ,对照组无病变。实验组 7、10、14、2 1、2 8d均可见到凋亡细胞 ,且感染后 7~ 14d细胞凋亡数明显高于 2 1~ 2 8d(P <0 .0 5 ) ,对照组未见凋亡细胞。结论 :细胞凋亡在病毒性心肌炎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参与了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鼠柯萨奇B3(CVB3)病毒性心肌炎(VM C)急性期心肌收缩力的改变、采用并观察芪芩Ⅰ号(Q iq inⅠ)对CVB3-VM C小鼠心脏泵功能的改善。方法:采用BALB/C鼠建立CVB3病毒性心肌炎的动物模型,分为治疗组、病毒组和正常组,观察对比各组病变小鼠的一般情况、心脏收缩力指标LVP和LV dp/dtm ax变化、光镜下病理积分及电镜下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病毒组第5、7天LVP和LV dp/dtm ax两指标均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至第7天两指标均开始下降,低于正常组;与病毒组相比较,其LVP在第5、7天升高(P<0.05),LV dp/dtm ax在各时间点均有增高(P<0.01)。光镜下治疗组的心肌病理积分在第3~7天均低于病毒组(P<0.01)。电镜下可见病毒组小鼠心肌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断裂,肌丝溶解,肌浆网扩张,并在其中发现有病毒样颗粒;治疗组病变程度轻。结论:在急性期CVB3-VM C小鼠的心肌收缩力明显下降,与病毒直接损伤心肌,线粒体受损、大量心肌炎症坏死有关。芪芩Ⅰ号能明显减轻心肌的病理损害,提高CVB3-VM C小鼠的心肌收缩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心力衰竭 (HF)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 92例住院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 30ml加 5 %葡萄糖液 2 5 0ml,静滴 ,每日一次 ,共 2周。疗程结束后 ,观察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93.4 8% ,对照组有效率 71.74 % ,两组对比 ,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黄芪注射液对HF的治疗效果佳 ,副作用少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病毒性心肌炎(VMC) 小鼠心肌骨桥蛋白(OPN) 及I 型胶原(Col I) 的表达,探讨OPN 在VMC 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 柯萨奇病毒 B3 (myocarditic coxsackievirus B3, CVB3) 感染BALB/C 小鼠建立 VMC 模型,取心肌组织行 HE 和 Masson 染色,并计算病理积分及心肌胶原纤维容积分数(CVF);RT-PCR 检测Col I 含量;RT-PCR及ELISA 法检测OPN 表达。结果:VMC 组第7 天心肌细胞大量坏死,炎性改变明显,随后炎性病灶逐渐吸收,第28 天病灶周围炎细胞几近消失,纤维化明显;VMC 组各时间点心肌病理积分、OPN mRNA 表达均明显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以 第7 天最高,第 14 天开始下降,与 ELISA 检测结果一致;第7, 14 天 Col I mRNA 表达较弱,第21, 28 天表达增强,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CVF 结果一致,且 Col I mRNA 与CVF 呈正相关。结论:VMC 急性期即出现OPN 表达增加,至恢复期仍高于对照组,提示OPN 可能参与VMC 急性期的炎症反应,并促进恢复期胶原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黄龙口服液干预柯萨奇B3 (CVB3 )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动物模型血清IL 12水平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CVB3 诱导Balb/c小鼠心肌炎为研究对象 ,给予黄龙口服液进行干预 ,分别于用药后第 3,7和 14d测定小鼠血清IL 12水平和NK细胞活性。同时测定心脏组织中病毒滴度 ,进行心肌病理学检查。结果 :黄龙组小鼠血清IL 12水平明显升高 ,NK细胞活性增强 ,早期小鼠心脏组织中病毒滴度下降 ,心肌损害较轻。结论 :黄龙口服液干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在免疫损伤中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早期提高宿主对病毒免疫应答能力 ,能有效提高CVB3 感染小鼠血清IL 12水平和提高NK细胞活性 ,从而在早期降低心脏组织中病毒滴度 ,减轻心脏损伤程度 ,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缬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崔维 《中国全科医学》2003,6(6):462-464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7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常规治疗组 36例 ,口服消心痛 10mg,3次 d;缬沙坦组 36例 ,口服消心痛 10mg ,3次 d ,缬沙坦80mg ,1次 d,并于治疗后 2周、 2 4周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 ,测定左室心肌重量、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 ,了解缬沙坦对AMI后左室重塑的阻抑作用。结果 AMI治疗 2 4周时两组患者的室间隔厚度 (IVST)、左室后壁厚度 (LVPWT)、左室舒张末内径 (LVDd)和左室心肌重量指数 (LVMI)、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峰射血率时间 (LPER)、左室高峰充盈率 (LPFR)和左室高峰充盈率时间 (LTPFR)的各均值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结论 缬沙坦能明显减轻心肌梗死后心肌肥厚和左室重塑 ,改善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黄芪莪术配伍联合5-氟尿嘧啶(5-FU)治疗结肠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1只BALB/c雄性小鼠作为种鼠,生成原位瘤体,80只BALB/c雄性小鼠采用移植种鼠瘤体的方法建立CT26.WT原位移植瘤小鼠模型。将8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5-FU组(25 mg/kg)、黄芪莪术高剂量组(12 g/kg)、黄芪莪术中剂量组(6 g/kg)、黄芪莪术低剂量组(3 g/kg)、联合高剂量组(12 g/kg+25 mg/kg)、联合中剂量组(6 g/kg+25 mg/kg)、联合低剂量组(3 g/kg+25 mg/kg),每组10只,连续给药3周。处死小鼠取肿瘤组织,计算抑瘤率。采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法分别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组织、淋巴组织和肝脏组织中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R3)、C-C趋化因子配体3(CCL3)、C-C趋化因子受体5(CCR5)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的抑瘤率均升高(P<0.01)。与5-FU组比较,黄芪莪术高、中、低剂量组,联合高、中、低剂量组抑瘤率均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与躁狂症患者的心肌酶谱差异特征,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筛选40例汉族抑郁症患者和38例躁狂症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量表(HAMA)、躁狂评定量表(BRMS)评定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检测心肌酶五项。采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入院时抑郁症患者组与躁狂症患者组心肌酶五项中磷酸肌酸激酶(CK)(χ2=4.863,P<0.01)、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χ2=8.642,P<0.01)、乳酸脱氢酶(LDH)(χ2=3.297,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以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在两组间没有阳性发现。躁狂症患者BRMS评定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心肌酶五项中CK(r=0.429,P<0.01)、CK-MB(r=0.283,P<0.05)、LDH(r=0.214,P<0.05)呈正相关性。结论躁狂症患者心肌酶三项指标明显高于抑郁症患者,且躁狂症患者临床严重程度与心肌酶五项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