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心肌血运重建术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但严重的晚期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弥漫而不能进行CABG或PTCA,本文主要介绍传统心肌血运重建术以外的治疗方法,包括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左心室-冠状动脉搭桥术(VCAB)、心脏去神经术和冠状静脉动脉化。VCAB和经皮原位冠状静脉动脉化有望成为新的晚期冠心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心肌血运重建术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但严重的晚期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弥漫而不能进行CABG或PTCA,本文主要介绍传统心肌血运重建术以外的治疗方法,包括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左心室一冠状动脉搭桥术(VCAB)、心脏去神经术和冠状静脉动脉化。VCAB和经皮原位冠状静脉动脉化有塑威为新的日弃.期冠心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治疗,近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80年代以来治疗重点已从对恶性心律失常的防治转到旨在尽可能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塞面积及预防再梗塞方面。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紧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激光冠脉成形术(CLA)、经皮血管腔内斑块旋切术(ATH)、金属血管支架(Stent)等治疗。使闭塞冠脉再通和/或再灌注,已成为AMI治疗的重要措施。 1溶栓治疗 Dewood等对AMI病人进行早期冠脉造影证实90%的病例有冠脉血栓,并通过CABG进一步证实造影结果。这一发现结束了多年来关于AMI与血栓因果关系的争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选择性逆向冠状静脉搭桥术对犬心肌缺血模型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16只健康成年杂种犬,随机分成缺血组(n=8)和选择性逆向冠状静脉搭桥组(n=8),观察不同时段两组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含量的变化。并在选择性逆向冠状静脉搭桥组经静脉桥在体灌注墨汁,石蜡包埋后切片观察。结果后降支结扎前,两组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结扎后两组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含量在不同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微镜下,经静脉桥灌注的墨汁能在心肌组织间均匀分布。结论选择性逆向冠状静脉搭桥能使心肌得到有效灌注,通过维持犬心肌缺血模型血浆一氧化氮及内皮素水平,从而减轻心肌内皮细胞损害,保护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60年Jennings第一次提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的概念,指出再灌注会引起心肌超微结构不可逆坏死。近年来随着溶栓疗法、经皮冠脉介入疗法(PCI)、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CABG)及心脏移植术等广泛用于临床,心脏病的治疗进入再灌注时期。现就心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对慢性缺血心肌微血管水平的灌注质量和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杂种犬慢性心肌缺血模型,采用结扎心大静脉(GCV)近心端,游离左内乳动脉(LIMA)与 GCV行端侧吻合,建立静脉动脉化逆行灌注模型。采用心肌声学造影(MCE)观察缺血区微血管水平的声学密度并判断其再灌注质量。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前壁收缩期增厚率(AWT),评价心肌收缩功能。结果:经冠状静脉动脉化后缺血区心肌微血管水平声学密度明显提高,LVEF及AWT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能有效提高慢性缺血区心肌微血管水平的血流灌注,从而增强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搭桥术最常使用的材料是自体大隐静脉。其后有人利用自体胸廓内动脉、胃网膜右动脉等均获得满意效果。但后两者对需要作多支搭桥的病人在使用上常感困难。作者利用自身腹壁下动脉游离移植,配合胸廓内动脉、胃网膜右动脉作三支病变搭桥,获得满意效果。患者男性、64岁,因心肌梗塞入院,经冠脉造影证实有冠脉狭窄。作经皮冠状动脉扩张术(PTCA),术后情况尚可。三周后冠脉造影复查发现冠脉左前降支狭窄90%,回旋支狭窄90%,右冠狭窄90%而决定作冠脉搭桥。手术在体外循环下施行。利用左胸廓内动脉与  相似文献   

8.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溶栓、冠脉动脉(冠脉)搭桥以及冠脉介入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但在改善心肌血供的同时可能加重单纯心肌缺血所造成的损伤,即所谓的再灌注损伤。采取措施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促进心肌细胞存活具有重要意义。很多研究结果表明药物因子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防治作用,其中包括自由基清除剂、钙通道阻滞剂、中性粒细胞抑制  相似文献   

9.
侧支循环能够在冠状动脉(冠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保护心肌,保留相对更好的心肌收缩力,同时可以减轻缺血症状。当前冠心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然而,弥漫的慢性冠脉闭塞性病变或远端细小血管病变的患者通常不适合进行PCI或CABG。该组人群可表现为劳力性心绞痛和行动受限,但仍能保持较好的左心室功能,并维持一定的生活质量,其关键原因是大都存在侧支循环。治疗性侧支化(therapeutic collateralization)将可能会成为辅助治疗冠心病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本文主要阐述现阶段冠状动…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采用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均能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缺血心肌的血液灌注,抢救濒临死亡的心肌组织,缩小AMI梗死范围。但是,再灌注治疗在恢复冠脉血流的同时也可加重组织损伤,出现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肌梗死面积扩大等严重现象。有研究提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最多可占心肌梗  相似文献   

11.
易化PCI治疗心肌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病变血管内血栓形成而发生的急性闭塞,AMI的治疗从80年代的溶栓疗法,到逐渐发展起来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冠脉搭桥及干细胞移植等方案都是围绕AMI的治疗原则:尽快恢复梗死相关血管的前向血流灌注以挽救濒死心肌,防止梗死扩大及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而展开的。但目前各种治疗方案都存在其一定的有限性。易化PCI方案是指AMI发生后首先尽可能地予以院前(或患者家中)药物溶栓再灌注疗法,同时静脉给血小板GpIIb/IIIa受体拮抗剂或口服氯吡格雷,并在这种药物易化了的再灌注治疗过程中尽快…  相似文献   

12.
正冠状动脉(冠脉)微循环(coronary microvascular circulation)是由直径500μm的微动脉、毛细血管网、微静脉组成的微循环系统,受神经内分泌、血管内皮、肌源性及局部代谢产物等因素的调节,产生舒张、收缩活动,发挥调节冠脉血管阻力、控制心肌血流量和组织灌注、维持心肌细胞的正常功能等作用,是心肌内血液交通、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的场所。冠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circulation dysfunction,CMD)即在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冠状前小动脉和小动脉的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所致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DM)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日益受到重视,有文献报道。有70%~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或伴随症。DM合并冠心病心肌梗塞是目前威胁患者健康与生命最重要的世界问题,也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及冠脉搭桥移植(CABG)术,经皮冠脉动脉成形术治疗为DM合并冠心病、心肌梗塞患者带来了曙光。本文就DM合并冠心病的治疗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激光血运重建术(TMLR)和冠脉搭桥术(CABG)已广泛应用于治疗重度冠心病,但是临床上有许多患者不适宜上述方法,或者上述方法不能完全解决心肌缺皿,故一种新的疗法“分子搭桥”已试用于临床。“分子搭桥”是应用促血管生长因子刺激心肌缺血区小血管生长和侧枝循环形成,改善微循环。它既可单独应用,也可与其它方法合用,特别是对不适宜上述方法治疗的患者,提供了一种血管新生疗法。本文就已应用的“分子搭桥”方法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血管重建方法,这些方法主要靠侵入式恢复冠脉血流,存在费用高、术后再狭窄及无组织复流等问题.伴随血管新生分子机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生物因子注射、干细胞移植和中药干预等多种疗法被应用于促进心肌血管再生和冠脉侧支循环的建立上,人们把这种通过生物因子、细胞及药物对血管生成或发生进行调控和干预,以其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增加侧支循环,改善心肌组织血流供应的方法称为“生物搭桥”.目前,治疗性血管新生已成为冠心病研究普遍关注的焦点,为冠心病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关键是尽早给予冠状动脉(冠脉)血管重建,包括药物溶栓、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及冠状动脉搭桥等,使梗死相关动脉再通,恢复心肌灌注。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某些心外膜血管在再灌注治疗期间已解除机械性梗阻,但相应心肌组织并没有完全有效地恢复血流灌注,即无复流现象。Abbo指出无复流作为一种并发症,使住院死亡和MI发生率增加5~10倍。无复流本身虽不是危险区心肌梗死(MI)的最初原因,但无复流是继续缺血、梗死延展、心室重构、心功能恢复障碍及MI急性期高死亡率的预测指标,也是严重心肌和微血管损伤的标记。无复流是评估现代再灌注治疗成功与否的主要指标之一,因此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不能缓解少数患者的心绞痛症状。作者评价冠脉成形术治疗 CABG 术后早期(≤90天)复发心肌缺血的效果。在 CABG 后2~90天,45例采用冠脉成形术治疗,包括8例因长时间心肌缺血的症状而紧急治疗者。在4例、10例和31例患者中分别有1支、2支和3支病变。CABG后冠脉造影发现心肌缺血复发的重要解剖机制是:静脉移植支完全闭塞12例(27%);乳内动脉闭塞3例(7%);静脉移植支狭窄13例(29%);乳内动脉狭窄10例(22%);病变远端冠脉无移植支血供4例(8%),冠脉病变位于移植支吻合远端3例(7%)。98%处病变接受成形术,其中91处(93%)获得成功;自身冠脉、静脉移植支和乳内动脉的病变(41处、46处和11处)成形术之成功率分别为95%、89%和100%.84%患者达到完全再血管化。2例死于医院内,2例发生心肌梗塞。另2例冠  相似文献   

18.
<正>缺血性心脏病(IHD)是当前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药物溶栓、冠脉介入、冠脉搭桥等再灌注治疗技术的开展,缺血心肌能及时恢复血流,明显降低了IHD的致残致死率。但缺血心肌在恢复血流后可出现组织损伤加重、甚至发生不可逆性损伤,即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增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无再流现象的判断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尽早地进行再灌注治疗 ,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大进步 ,溶栓、急诊介入治疗 (PCI)或冠脉搭桥使梗死相关血管 (IRA)再通 ,是恢复心肌再灌注的先决条件。只有梗死区心肌获得充分的血流灌注 ,才能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 ,缩小梗死的范围 ,维护左心室泵血功能 ,降低心肌梗死急性期病死率和改善长期预后。但近年来 ,随着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的广泛应用 ,在临床实践中人们发现 ,一些心肌梗死患者 ,尽管已努力予以积极再灌注治疗 ,使早期IRA再通 ,IRA管腔内已无机械性阻塞 (包括残余狭窄、血栓及血管壁夹层血肿 ) ,冠脉…  相似文献   

20.
<正>冠脉搭桥术(CABG)一直以来是冠脉再血管化的金标准途径,CABG与冠脉支架介入治疗相比最大优势在于其左乳内动脉(LIMA)与左前降支(LAD)的远期通畅率并最终能给病人带来更好的远期效果〔1〕,然而CABG对于非左主干病变血管的效果不确切,可能与大隐静脉具有较低的远期通畅率有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恰好对于这些病变血管有着独特的益处并得到了许多研究的证实。从病人角度来看,PCI术后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