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 比较腹股沟疝修补术抗菌药物的使用对手术部位感染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8月1日-2012年2月29日择期单侧腹股沟疝修补术(补片)病例246例,按照手术日期轮换采用术中预防性应用抗菌物药(A组)、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24 h(B组)、围术期使用安慰剂(C组),对照研究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效果.结果 3组均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均为0,仪B组有l例胃肠道感染发生,感染率为1.2%,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种类不同(P<0.01),对预防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平均住院时间最长,为(2.79±0.65)d,C组最短,为(1.98±0.56)d(P<0.01);C组抗菌药物费用及总费用最低(P<0.01).结论 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若无易感因素,则不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探讨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控制对策,达到有效控制手术感染的目的.方法 选择2011年1-12月入住医院所有择期和急诊手术患者2864例,收集基线资料并观察手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分析影响手术感染的因素,并提出相应控制对策.结果 在2864例手术患者中,有212例发生了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7.40%.其中手术切口浅部组织感染率4.36%,手术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率11.59%,器官/腔隙感染率7.41%;NNIS(风险分级)0级手术感染率4.92%、1级手术感染率5.77%、2级手术感染率17.24%、3级手术感染率36.84%,风险指数越高,手术感染率越高(P<0.01),在相同风险指数的手术中,切口深部组织的感染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60岁,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手术后感染率明显增高(P<0.01),急症手术、不规范的围手术期用药、手术前住院时间≥7d、手术持续时间≥2h者手术感染的风险增高(P<0.01),是否全麻手术,与术后感染无明显相关.结论 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可减少手术部位感染;加强外科医师手术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手术感染的监测分析反馈等有助于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感染控制策略.方法 重视外科无菌技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增强围手术期患者管理等措施.结果 对术前、术中、术后3个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可有效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患者的管理是控制感染的关键,做好手术部位监控工作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外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病的病原菌的分布以及病原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对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2008年1月-2012年1月临床手术患者的病例进行调查,筛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并对病原菌培养,观察其对于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统计数据表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1%,其中呼吸道感染占54.0%,其余各类感染均约10.0%;对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进行药敏试验,两者均对呋喃妥因和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较高,分别为100.0%、88.0%;对于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和利奈唑胺则各异.结论 通过对于病原菌耐药性的检测,可有效地控制临床外科手术感染,并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特点和高危因素,为肝胆外科患者SSI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547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测,观察并记录患者SSI情况,及时进行电话随访,统计分析感染率、感染程度、手术时间等相应指标,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47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21例发生SSI,发生率为3.84%,急诊手术SSI发生率为12.82%,择期手术SSI发生率为3.15%,急诊与择期手术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类切口55例无SSI发生,Ⅱ类切口486例发生SSI 20例,发生率4.12%,Ⅲ类切口6例,SSI发生1例,发生率16.67%,肝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以Ⅱ类切口为主;手术时间≤2.5h的患者共410例,切口感染者8例,感染率1.95%;手术时间>2.5h的患者共137例,切口感染者13例,感染率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胆外科SSI与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手术危险指数等多种因素有关,为减少感染的发生,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乡镇级医院普外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15所乡镇医院2008年3月-2011年1月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SSI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SSI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3105例外科术后患者,发生SSI 107例,手术部位感染率为3.45%、肠道手术感染率为18.75%和前列腺手术感染率为12.56%的SSI最为严重,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的影响因素有切口类型、住院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性质、糖尿病、体质指数.结论 乡镇级医院SSI较严重,切口类型、住院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性质、糖尿病、体质指数等多种因素与SSI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的方法对神经外科某治疗组2012年3-12月167例手术患者进行追踪观察、随访,收集手术部位感染资料,应用Epidata3.1双重录入数据和校验,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7例患者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8例,均为深部切口感染,感染率为4.79%;手术切口以Ⅰ类切口为主,162例占97.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61岁)、肥胖(BMI≥28kg/m2)、伴有基础疾病、ASA评分与神经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预防与控制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2.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是术后并发症之一,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其感染的发生机理及危险因素,可以有重点地进行医院感染监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对病人和社会产生巨大的益处。本文重点就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诊断标准、发展历史和现状、发病机理及主要危险因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针对手术人员实施手卫生整合管理后,对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自2009年1月起对手术医护人员实施以手术间内实行手消毒剂干洗手法、外科手消毒揉搓、无触式戴无菌手套方法及戴双层手套等为主要措施的规范化手卫生整合管理,并回顾性分析实施前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通过对参加手术人员手卫生进行整合管理方法后,手术人员的手卫生清洁消毒合格率和洗手依从性得到提高,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由2007-2008年的0.87%降至2009-2010年的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63,P<0.01)。结论规范的手卫生整合管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消毒隔离质量,减少外源性接触感染,对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手术切口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47例结直肠癌患者病例资料,按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分为A组:切口感染组105例,B组:切口无感染组442例,比较2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联合用药情况,再将所有患者按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分为:>72h组和<72h组,比较2组切口感染率。结果 A组术后用药时间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抗菌药物用药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菌药物使用时间>48h组的切口感染率,高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48h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增加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和多联合用药并不能使切口感染率下降,外科医师应该增强合理用药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Deep sternal wound infection is the major infectious complica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 associated with a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ate, and a longer hospital stay. The most common causative pathogen involved is Staphylococcus spp. The management of post sternotomy mediastinitis associates surgical revision and antimicrobial therapy with bactericidal activity in blood, soft tissues, and the sternum. The pre-, per-, and postoperative prevention strategies associate controlling the patient's risk factors (diabetes, obesity,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preparing the patient's skin (body hair, preoperative showering, operating site antiseptic treatment), antimicrobial prophylaxis, environmental control of the operating room and medical devices, indications and adequacy of surgical techniques. Recently published scientific data prove the significant impact of decolonization in patients carrying nasal Staphylococcus aureus, on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rate, after cardiac surgery.  相似文献   

16.
We describe a software tool specifically developed to support the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of the occurrence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SSI) in hospitals. The tool uses data collected routinely by a London teaching hospital as part of its infection surveillance system, which includes post-discharge follow-up. Based on these data, the tool is used to generate graphs showing cumulative infections over time and variable life-adjusted display (VLAD) charts that account for the expected specialty average infection risk. The user can select, along with other options, the definition of infection used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e graphs. Using an illustrative example of SSI monitoring in orthopaedic surgery, we demonstrate the tool and its intended use to trigger further scrutiny rather than draw firm conclusions. We show that the tool has the ability to generate departmental debate, which should ultimately lead to the increased safety of surgical patients. We recommend adopting the tool and VLAD charts wherever surgical site surveillance is continuou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结肠及直肠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与手术部位感染(SSI)之间的关系,以降低SSI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5月收治的190例结肠及直肠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5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保温措施,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低体温和SSI的发生率,总结两者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为0,SSI发生率7.37%,对照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为98.95%,SSI发生率18.95%,研究组低体温和SSI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越高SSI发生率越低,切口恢复与体温高低成正比.结论 结肠及直肠手术患者SSI发生率与低体温有关,围手术期施以保温措施干预,可以减少低体温的发生,降低SS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预后营养指数在结直肠肿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预测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与结直肠肿瘤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SI)的联系,探讨PNI作为结直肠肿瘤病人预后指标的作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普外科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332例经病理确诊结直肠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SSI将其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价结直肠肿瘤术后的风险因素,通过ROC曲线评价PNI在SSI的预测价值。结果 :43例病人术后出现SSI,其中浅层或深层手术部位感染36例,器官/腔隙感染7例;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PNI48对预测术后SSI的发生具有显著价值(曲线下面积=0.782,灵敏度81.1%,特异度65.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OR=3.42,95%CI:1.22-8.78,P=0.04)和PNI48(OR=2.35,95%CI:1.20-4.53,P=0.03)是预测术后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NI作为简单并有价值的临床指标,对于结直肠肿瘤术后预测SSI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患者在进人手术室内备皮与在病房手术前ld备皮对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方法 调查2010年10月在普外科和妇产科手术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试验组在手术室的半限制区内建立备皮间,由科室人员对手术室的备皮人员进行备皮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人员职责、操作规范等进行专项培训,然后将同期于术前ld在病房备皮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患者备皮后消毒前进行采样,并对琼脂平板细菌的培养结果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能分级、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皮肤消毒前,细菌培养阳性率试验组为56.0%、对照组为70.0%;菌落数1~10 CFU/cm2试验组25例、对照组30例,菌落数20~30 CFU/cm2试验组31例、对照组40例,两组菌落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感染率试验组为2.0%、对照组为4.0%,两组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 在手术室备皮距离手术时间<2 h,在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方面优于术前ld在病房常规备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与前瞻性监测普外科2009年1-12月手术患者2436例,以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依据。结果 2436例普外科手术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82例,感染率为3.37%;患者个体状况、合并基础疾病、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急诊手术、术前感染、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无菌观念不强等均是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通过手术室感染控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缩短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规范操作技术、彻底冲洗伤口、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及术后切口的观察,可有效降低普外科手术部位的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