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于波  梁玉贞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7):1014-1015
我科自2001年10月以来采用经皮微创心包腔内置人单腔静脉导管引流,并心包腔内注入化疗药物治疗恶性心包积液3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评价采用心包腔置管引流并给予心包腔内药物灌注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效果。方法:对18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在彩超引导下,采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置入心包腔,持续引流心包积液,待充分引流后行顺铂联合白介素-2灌注进行治疗。结果:4周后评价疗效:5例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3.3%,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心包置管引流并腔内药物灌注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快速解除患者心包填塞症状,心包内药物灌注可直接杀灭肿瘤细胞,并长时间维持局部血药浓度,明显改善了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全身毒性反应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恶性心包积液导管引流并腔内化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京娟  于瑞珍 《中国药师》2004,7(5):386-387
目的:探讨恶性心包积液经导管引流并腔内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8例恶性心包积液采用B超定位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心包积液,连续3 d,积液消失后第1 d以0.9%氯化钠溶液冲洗并腔内注射顺铂(DDP)60 mg,OK-432 10g、地塞米松5 mg心包腔内注射.结果:腔内化疗1次积液消失者3例,化疗2次积液消失12例,化疗3次积液消失6例,CR 75%(21/28),PR 14.3%(4/28),RR89.3%(25/28),NC10.7%(3/28).结论:导管置管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操作简单,疗效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包内置管引流并注入化疗药物DDP配合全身静脉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安全性及可操作性。方法对20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经皮穿刺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心包腔,尽可能排尽积液后注入化疗药物。结果20例中4例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心包腔内置管化疗,损伤小,安全性好。静脉化疗联合心包腔内化疗疗效好,可明显地控制患者的症状,较单纯静脉化疗能提高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杨丽 《中国实用医药》2012,(34):195-196
目的探讨心包穿刺置管间断抽液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 18例心包积液患者均应用中心静脉导管,采用导管法经皮心包腔内置管间断抽取心包积液。结果 18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未发生脏器损伤、出血或感染。置管期间无出血、感染、导管脱出及堵塞现象,无1例发生心包内继发感染或猝死。结论心包腔内置管间断抽液治疗心包积液具有较好的疗效。其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护士应加强置管前后的观察和护理以及预防感染,是保障心包穿刺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包腔闭式引流在大量心包积液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行心包腔闲式引流,观察其近期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结果:显效23例,有效7例,无效2例,有效率93.75%.一次性穿刺成功率100%,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心包腔闭式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疗效确切,操作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7.
朱荣清  潘国平 《海峡药学》2004,16(6):119-120
目的探讨有效的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方法21例中至大量心包积液二维超声心动图定位后,经心尖部。包穿刺及置管持续引流。结果本组病人经心包腔引流后心脏压塞症状均解除,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心功能好转。结论心包腔持续引流是心包积液的急救手段,具有简单、有效、快捷、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深静脉导管长期引流肺癌所致恶性心包积液1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寿来  徐琴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7):2568-2569
目的:探讨经皮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7例大量恶性心包积液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行心包积液持续引流.结果:17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留置时间平均33.4天(10~125天),均无组织、脏器损伤及心包腔感染.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是防止发生导管堵塞的有效方法.结论:经皮心包穿刺置管长期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方法.  相似文献   

9.
心包积液是临床常见病,大量积液引起心包填塞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我科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心包腔内置管引流术,安全性高,疗效较好。笔者体会到对穿刺置管的患者给予有效的健康教育,以取得患者的良好配合。  相似文献   

10.
边容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4):3714-3714
目的:探讨经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心包积液的效果。方法:深静脉穿刺法,中心静脉置管留置心包腔内可多次引流,并利用置管进行病因治疗。结果:18例患者均成功置管引流积液,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心包积液的方法安全、适用、方便、成功率高,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陈云 《福建医药杂志》2003,25(2):146-147
大量心包积液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 ,大量液体蓄积在心包腔内 ,导致病人心脏舒张功能障碍 ,随着液体量增加 ,极易引起急性心包压塞 ,危及病人生命。本组病人 30例 ,确诊中至大量心包积液后采取经皮心包穿刺留置导管引流的治疗方法 ,并通过精心观察护理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自 1995年至 2 0 0 1年采用经皮心包穿刺留置导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共 30例 ,男 2 5例 ,女 5例 ;年龄 18~6 5岁 (平均 30 .0 +10 .5岁 )。其中心包转移瘤 12例 ,化脓性心包炎 2例 ,心脏术后 16例 ,病程 2周~ 5个月。超声心动图及 X线胸…  相似文献   

12.
心包积液可由多种病因所致 ,根据积液量、积液形成的速度 ,所引起的临床症状不同。大量积液或积液量短期内迅速形成 ,均可造成急性心包填塞 ,进而危及患者生命。1997年以来 ,我们采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 ,经皮心包穿刺 ,心包腔内留置导管引流心包积液的方法 ,治疗中至大量心包积液 36例 ,临床疗效显著 ,观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心包积液患者 36例 ,其中男性 2 0例 ,女性 16例 ,年龄 18~ 78岁 ,平均年龄 5 4± 12岁。诊断为恶性血性心包积液 10例 ,结核性渗出型心包积液 19例 ,风湿性心脏病心衰所致心包漏出液 2例 ,原因不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效果。方法自2004年1月~2012年采用B超定位经皮肤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心包内局部注入顺铂行局部化疗,对52例心包积液患者进行诊治。结果所有患者心包置管后心包填塞症状解除;12例心包引流前无病理诊断者,经凝集块切片病理和细胞学确诊;29例临床情况好转后,心包内注入抗癌药行局部化疗,心包积液控制。结论①患者避免接受反复心包穿刺,安全可靠,并发症少;②心包积液沉淀后进行组织病理检查和离心后细胞学检查,确诊率提高;③心包内注入顺铂行局部化疗可控制心包积液的复发,副作用较全身化疗减小。  相似文献   

14.
心脏填塞     
李汉康 《江苏医药》1990,16(11):627-630
心脏填塞指的是心包腔内存在有过量的液体,以致使心脏受压,限制了心室的舒张期充盈。如果心包腔内液体的增长很快,心包不及充份的伸展,心包腔内压力的增高显著,从而出现急性填塞症状,如静脉血同流受阻,中心静脉压增高,由于心室充盈受阻,使心排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和心率加快。如心包腔内压力高达15cm H_2O以上,可出现休克甚或危及生  相似文献   

15.
心包积液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其中以结核和恶性肿瘤最常见,根据积液发生时间的急缓和量的多少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短期内心包的迅速渗液或大量积液均可引起急性心包填塞而危及患者的生命.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5年5月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及心包腔内注射异烟肼和地塞米松(结核性),卡铂(肿瘤性)治疗11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恶性心包积液多为肺癌或乳癌转移所致,积液量大时易发生心包堵塞危及生命,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心包内置管引流方法已逐渐被临床所接纳,但置管时间均较短,而本文报道1例恶性心包积液心包内连续置管并间断引流78天无感染病例。  相似文献   

17.
熊德高  石建  岑本莲 《贵州医药》2005,29(5):442-443
心包积液在临床上颇为常见,常因病因诊断、心包填塞、心包抽液、心包腔给药等需反复进行心包穿刺。心包穿刺危险性大,其并发症有心脏及冠状动脉损伤、严重心律失常、气胸、肝损伤等,均可危及生命。我院心内科自2001年1月以来对30例心包积液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心包置管引流,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心包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并腔内给药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6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将心包积液引流干净,先用生理盐水100mL经导管冲洗心包腔,然后注入生理盐水20mL+顺铂40mg+白细胞介素-2200万IU+地塞米松5mg,若引流液<30mL/24h,经B超证实心包积液引流干净,则可拔管。治疗期间适当给与水化补液及止吐等处理。结果 46例均一次置管成功,疗效评价:CR15例、PR24例、NC6例、PD1例,RR84.78%;治疗后KPS评分提高了10~40分。毒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和低热,无心包穿刺置管相关死亡。结论超声引导下留置静脉导管并腔内给药是治疗恶性心包积液安全、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局部用药治疗大量恶性心包积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3例伴有心包填塞症状的恶性心包积液患者,6例应用硬膜外导管,7例应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穿刺置入心包腔内行持续引流和局部用药.结果心包穿刺置管成功率100%,术后心包填塞症状迅速缓解,平均置管时间10天,患者耐受性好.结论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局部用药是治疗恶性大量心包积液安全有效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心包内持续置管引流并注入各种药物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 按照WHO规定的疗效评定标准,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6月~2005年6月应用该法治疗大量心包积液20例的疗效。结果 完全缓解5例(25%),部分缓解10例(50%),稳定2例(15%),无效2例(10%)。结论 心包内持续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简便易行、风险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