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与恶性软组织肉瘤的病理鉴别诊断。方法:对二例结节性筋膜炎从临床表现、巨检及镜下基本成分来鉴别。结果: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极易误诊为恶性,只有通过病理检查方能做出准确的诊断。结论:只有通过光镜下鉴别诊断,结节性筋膜炎与恶性软组织肉瘤才能做到准确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2.
3.
<正>结节性筋膜炎亦称假肉瘤性筋膜炎,临床并非少见,1960年Culbertson与Euter-line首先报道3例,近几年国内也相继有报道,现将我院收治10例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结节性筋膜炎1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结节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以往文献资料对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结节性筋膜炎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上肢前臂,临床表现:肿块小、生长迅速、质硬或韧、边界不清。具有诊断意义的组织学特征为纤维母细胞形成"S"形漩涡,核分裂相易见,无病理性核分裂相;小裂隙形成;红细胞外渗、有少量的炎细胞及丰富的新生毛细血管;黏液样基质。结论:诊断结节性筋膜炎应抓住其临床特点、具有诊断意义的组织学特征,掌握其鉴别诊断,防止误诊为软组织肉瘤。 相似文献
5.
结节性筋膜炎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误诊原因,诊断要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1985-2000年收治的结节性筋膜炎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均生长迅速,肿块质硬,边界不清,22例(88%)在2个月之内就诊,18例(72%)有外伤史,21例(84%)肿块直径在1-3cm。术前临床误诊20例(80%),其中误诊为软组织肉瘤14例(56%)。术中冰冻病理切片确诊19例(76%),但仍有6例误诊(24%),其中3例怀疑软组织肉瘤。25例均行手术治疗,全部治愈。结论 认真询问病史,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对病的诊断极为重要。术中宜做冰冻病理检查。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正> 1.病例介绍 患者女,27岁,发现右胸壁肿块5月,患者于5月前发现右胸壁皮肤粉刺样丘疹,丘疹消失后发现皮下小硬结,约“黄豆”大小,无痛痒,5个月来无增大。到禄劝县医院就诊,查体:右胸壁锁骨下皮肤色泽、皮温正常触及皮下结节约0.8cm×0.5cm×0.5cm,无压痛,质硬,不活动,给予切除。大体标本:带脂肪组织一块, 相似文献
7.
成素英 《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7):884-885
目的 探讨结节性筋膜炎的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手术切除标本常规石蜡切片和免疫组化。结果 5例结节性筋膜炎3例男性,2例女性,平均年龄44.5岁。临床肿块生长迅速,病灶处有疼痛,境界不清,无包膜。结论 结节性筋膜炎具有多种不同病理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2例发生于乳腺的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进行研究,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两例肿块,男、女各1例,主要由梭形或胖梭形细胞构成,排列成束状或交织状,伴有不同程度的增生的胶原纤维,间质见有水肿和黏液变性,伴红细胞外渗及炎细胞浸润,病变浸润周围脂肪组织.免疫表型为增生的梭形细胞Vimentin、SMA表达强阳性,部分细胞S-100表达阳性,CK、EMA、CD34表达阴性.结论 乳腺结节性筋膜炎是一种以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反应性增生为主的增生性、良性病变,很少复发,也不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997—2007年收治的5例口腔颌面部结节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特点、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结果5例结节性筋膜炎均为病程短、生长快的肿瘤,中年女性多见,在临床及病理方面均易误诊为恶性肿瘤。肿块呈结节彤,直径为1.5-3cm。组织学特点为纤维母细胞增生活跃,核分裂像易见;免疫组化染色显示Vim(+)、SMA(+)、Des(-)。结论结节性筋膜炎的本质是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增生,属良性病变,切除后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0.
周曼芳 《中国罕少见病杂志》1995,2(2):45-45
结节性脂膜炎,又称复发性热性非化脓性结节性脂膜炎,也称Weber—Chrixteivn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脂肪病变。我科于1983年及1993年各收治一例。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分析口腔颌面部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1997-2007年收治的5例口腔颌面部结节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特点、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结果 5例结节性筋膜交均为病程短、生长快的肿瘤,中年女性多见,在,临床及病理方面均易误诊为恶性肿瘤.肿块呈结节形.直径为1.5~3cm.组织学特点为纤维母细胞增生活跃,核分裂像易见;免疫组化染色显示Vim(+)、SMA(+)、Des(-).结论 结节性筋膜炎的本质是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增生,属良性病变,切除后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9例结节性筋膜炎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25~72岁,中位年龄38岁.肿块生长迅速,直径1 ~~2 cm,8例发生于四肢,1例发生于躯干.镜下见肿瘤细胞呈梭形、漩涡状排列,核分裂活跃,细胞间形成裂隙和小囊,可见新生的毛细血管和外渗的红细胞,间质水肿、黏液变性.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entin(+)、Actin(+)、Desmin(-)、S-100(-).结论 结节性筋膜炎是一种少见的良性增生性病变,易误诊为恶性肿瘤,诊断应结合临床特点和组织学特征,注意鉴别诊断,以防误诊. 相似文献
14.
钱世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993,(5)
结节性筋膜炎是发生于皮下脂肪组织、深浅筋膜表面甚至骨膜的一种良性纤维母细胞增生性病变。临床上有生长迅速的肿块形成,组织学上细胞丰富,核分裂易见,故常误诊为肉瘤。本文收集我院1981~1991年间病理诊断为本病者30例,进行病理分析。1 材料与结果 30例标本均经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回顾性重新阅片,结合有关文献比较分析。 年龄和性别:30例中,男、女各15例。年龄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临床病理诊断方法.方法 对2009~2011年间收治的32例结节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以及临床病理诊断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肿瘤位置比较浅,形状均为单个环形或类环形结节,质地较硬,活动度不好,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晰,无包膜,肿瘤直径0.6~2.3cm,平均1.4cm.病理组织学图像可见细胞排列无序,成长束状排列或S形排列,细胞周围可见小裂隙状或小囊状空间,空间裂隙中含有少量血管外红细胞,并可见疏松、黏液样变性,呈羽毛状结构生长.免疫组化结果 显示,Vimentin、平滑肌肌动蛋白、Actin均为阳性表达(阳性率100%),而Desmin和S-100蛋白为阴性表达.结论 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诊断不仅要仔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应结合术后病理检查的结果,并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从而避免该病漏诊和误诊的发生率,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6.
<正>结节性筋膜炎(nodular fasciitis,NF)是一种较少见的源于筋膜的良性病变,多为突然出现、快速生长的、单发的皮下深部肿块或结节,易误诊为恶性肿瘤,也被称为“侵袭性筋膜炎”。发生于肝脏的NF极为罕见,目前鲜见报道,现分享丽水市中心医院1例误诊病例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84岁,因“体检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1 d”于2021年9月7日入院。查体:慢性病容,皮肤巩膜无黄染,无肝掌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叩击痛(-)。患者意识清,精神可,两便无殊。既往否认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病史。辅助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2例结节性筋膜炎确诊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结节性筋膜炎病程83.3%(10/12)不超过3个月;年龄75%(9/12)发生于20~40岁;发生部位75%(9/12)为上肢;病变直径83.3%(10/12)在1~3 cm之间。具有诊断意义的组织学特征为纤维母细胞形成"S"形的漩涡,核分裂象常见;纤维母细胞之间形成裂隙和小囊;新生的毛细血管和外渗的红细胞;水肿和粘液变性的间质。结论:诊断结节性筋膜炎应抓住其临床特点、具有诊断意义的组织学特征,掌握其鉴别诊断,防止误诊为软组织肉瘤。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