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椎弓根螺钉植入导向器的研制及体外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自制椎弓根螺钉导向器提高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准确性。 方法 根据椎弓根的解剖特点 ,研制椎弓根螺钉植入导向器。用多层螺旋 CT测量 2具胸椎标本 (T1 ~ T1 0 )椎弓根的三维定量解剖数据。依据其中轴的水平位角 (transverse section angle,TSA)和矢状位角 (sagittal section angle,SSA)值 ,调节导向器水平和矢状刻度盘角度。植入螺钉后拔出 ,用显影剂填充钉道。 CT测量显影钉道的 TSA和 SSA值。 结果 析因设计资料方差分析显示 ,椎弓根显影钉道的 TSA、SSA与其中轴的 TSA、SS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椎弓根螺钉导向器操作简便 ,其导向使钉道达到理想角度 ,能减少椎弓根穿破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对称性可调节式椎弓根钻孔导向器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制一种椎弓根钉钻孔导向器供术中使用,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成功率及置入质量。方法:根据术前CT及X线片测定的水平面椎弓根钉置入角(TSA)、矢状而椎弓根钉置入角(SSA)及进钉点间距的数据,应用该钠孔导向器引导术中椎弓根螺钉钻孔操作。临床应用于21例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患者,置入椎弓根钉84枚。结果:术后CT及X线片显示全部椎弓根钉置入位置准确,两侧椎弓根螺钉对称,具有相同或相近的SSA及TSA。结论:该钻孔导向器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可提高固定钉的安置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设计一种自攻钻孔导向式椎弓根钉置入钻孔器,以期达到准确置入椎弓根钉的目的。方法术前根据X线片及CT扫描,确定椎弓根钉进钉点及椎弓根轴线;术中一侧应用传统的三棱锥钻孔,另一侧应用自攻钻孔导向器钻孔,采用左右侧分别插入粗细不同的克氏针C型臂X线机透视等三种方法,确定进钉孔的恰当程度。结果自攻钻孔导向器组158个椎弓根有9个椎弓根(5.7%)破穿,传统三棱锥组158椎弓根有22个椎弓根(13.92%)破穿,统计学分析显示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自攻钻孔导向器钻孔引导置入椎弓根钉,能明显降低失败率。  相似文献   

4.
胸腰椎椎弓根钉置入导向器的设计及应用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椎弓根钉置入导向装置,以期减少椎弓根钉置入的失败几率。方法:术前CT扫描拟置钉椎体,确定椎弓根轴线。右侧以导向器辅助钻孔,左侧徒手钻孔。钻孔后孔内置克氏针,椎弓根环绕钢丝,摄正侧位X线片,评价其准确程度。结果:导向器组36个椎弓根有2个椎弓根(5.6%)穿破,徒手组36个椎弓根有8个椎弓根(22%)失败。经统计学处理显示,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新型导向器,能明显降低下胸椎及腰椎椎弓根钉置入中的失败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3D打印的个性化椎弓根置钉导向器对于重度脊柱畸形患者(主弯Cobb角≥90°)矫形手术中辅助置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我院2017年1月~2017年9月采用椎弓根置钉导向器辅助置钉的13例(9女4男)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平均手术年龄12.9±3.1岁(10~19岁),随访时间13.8±1.9个月(12~18个月)。术后2周CT测量椎弓根螺钉突破椎弓根皮质的程度,并将其分成0级(未突破椎弓根皮质)、1级(突破2mm)、2级(突破2~4mm)、3级(突破4mm),其中0级和1级认定为螺钉置入准确。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2周、末次随访的主弯Cobb角、后凸角、冠状面平衡、脊柱矢状位轴,记录置钉相关并发症。结果:13例重度脊柱畸形患者术中在119枚椎弓根置钉导向器(238个椎弓根导向孔)的辅助下,成功置入232枚椎弓根螺钉,辅助置钉成功率97.5%(232/238)。依据CT测量分级,0级、1级、2级和3级螺钉数依次为111枚、84枚、33枚和4枚,置钉准确率为84.1%(195/232)。术后2周,主弯Cobb角由术前的110.6°±15.2°纠正至52.3°±16.2°(P0.05);后凸角由术前的58.3°±20.6°纠正至35.7°±10.4°(P0.05);冠状面平衡由术前的2.8±1.7cm纠正至1.7±0.5cm(P0.05);脊柱矢状位轴由术前的3.1±1.8cm纠正至1.4±0.4cm(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2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至末次随访时,未发生严重的置钉相关并发症。结论:椎弓根置钉导向器可为重度脊柱畸形患者提供准确性较高的辅助导航。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标杆型3D打印导向器在寰枢椎骨折脱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11月本院椎弓钉固定寰枢椎骨折脱位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采用标杆型3D打印导向器辅助置钉,38例采用常规C形臂透视辅助置钉.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导向器组手术时...  相似文献   

7.
赖必华  吴建斌  叶宏  罗森 《中国骨伤》2017,30(9):805-809
目的:探讨导向器结合钉道内壁探查法置入下颈椎弓根螺钉的技巧并评价其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采用自行设计带角度仪导向器结合钉道内壁探查法对11例患者置入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32~63岁,平均48.1岁;脊髓型颈椎病4例,颈椎骨折脱位4例,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1例,寰枢椎骨折脱位2例。术前CT测量出目标椎弓根直径、理想进钉点及矢状面夹角和横断面内倾角。术中使用自行设计带角度仪导向器严格控制进钉角度,结合探查钉道内壁作为安全置钉标志。术后观察患者有无脊髓及椎动脉损伤表现,复查CT评价椎弓根螺钉位置,并将螺钉准确性进行分级,计算螺钉优良率。结果:11例患者共置入71枚下颈椎弓根螺钉,均未出现手术所导致的脊髓及神经根损伤症状,亦无椎动脉损伤症状。术后CT评估螺钉位置并进行分级:0级52枚,1级13枚,2级4枚,3级2枚。螺钉位置良好率91%。6枚误置螺钉,内壁穿破4枚,2枚穿破外壁。结论:钉道内壁探查法置入下颈椎弓根螺钉安全可靠,但有一定的学习曲线。术中探查出钉道内壁及使用角度仪导向器控制进钉角度是置钉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制一种经皮椎弓根瞄准器,用于C型臂X线照射下定位椎弓根进针点,辅助进行经椎弓根的手术操作,以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自制经皮椎弓根瞄准器(国家专利号:ZL 2013 2 0055077.X),根据术中C型臂照射下用克氏针通过瞄准器孔的位置定位椎弓根进针点。应用瞄准器对42例(64个椎弓根)进行定位手术,总结定位的准确性、安全性、手术时间、C型臂X线照射次数,并与传统的徒手方法 52例(64个椎弓根)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均为100%,瞄准器组和非瞄准器组穿刺手术时间分别为(13.7±7.8)min和(28.4±16.3)min;应用瞄准器的穿刺优良率为92.2%,应用传统徒手方法的穿刺优良率为57.8%,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经皮椎弓根瞄准器应用方便,能提高经椎弓根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C型臂X线照射次数,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改进第一骶椎椎弓根螺钉进入法的解剖学研究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改进S1椎弓根螺钉的进入方法。方法 选取20具完整成人骶骨标本,测量S1下列指标:椎弓根尾偏角、椎弓根高度、椎弓根后投影、螺钉通道长度(LSP)及螺钉通道(SP)内偏角。同时观察椎弓根横断面、矢状面及骶骨冀轴线面骨小梁的分布情况。在测定的基础上,确定改进进钉点及其角度。临床应用53例,男21例,女32例;年龄25~65岁,平均44.4岁。按Meyerding分度方法,Ⅰ度21例,Ⅱ度27例,  相似文献   

10.
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Wei X  He JJ  Hou SX  Shi YM  Zhang YP  Wang XN  Chen BY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7):1313-1316
目的 探讨胸椎椎弓根-肋骨复合体的解剖结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取4具成人新鲜尸体胸椎脊柱标本.主要测量参数(数据)包括:椎弓根及椎弓根-肋骨复合体的横径、螺钉最长值、矢状角,以及椎弓根、椎弓根-肋骨复合体以及椎弓根-肋骨重叠的纵径.测量中将尸体标本与CT影像测量(含二维、三维重建)相结合.结果 椎弓根-肋骨复合体是一立体结构,椎弓根与肋骨不在同一平面,且两者位置关系随不同节段而发生变化.椎弓根-肋骨复合体纵径值T1最小,为(12.6±0.8)mm,T11最大,为(16.9±1.1)mm.椎弓根-肋骨重叠纵径值T1最小,为(7.2±0.3)mm,T10最大,为(11.8±1.0)mm.椎弓根纵径与椎弓根-肋骨复合体纵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弓根纵径、椎弓根-肋骨复合体纵径均与椎弓根-肋骨重叠纵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弓根-肋骨复合体是一较复杂的立体结构,椎弓根-肋骨重叠纵径应被视为该复合体的真实或有效纵径.  相似文献   

12.
吴超  谭伦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20):1559-1561
[目的]研究胸腰椎椎板外侧缘和上缘与椎弓根的解剖关系,寻找一种新的椎弓根置钉的定位方法。[方法]测量107个正常成人胸腰椎平片的椎板外缘垂线与上缘水平线的交点至椎弓根中心的水平及垂直距离。[结果]获得了相关解剖学数据,发现两者有恒定的关系并成功的临床应用40例。[结论]该研究揭示了椎板外侧缘和上缘与椎弓根的解剖关系,为经椎弓根手术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的解剖学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3.
国人寰椎定量解剖研究及螺钉置入的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和测量国人寰椎以获取形态学参数,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证据,减少相关手术并发症。方法:用电子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48套正常成年人寰椎新鲜标本的相关参数,包括寰椎前弓宽度(AW)、寰椎前弓与侧块相连处厚度(AD)、后弓椎动脉沟最窄处骨内的高度(ITG)、后弓椎动脉沟最窄处外缘的高度(OTG)、侧块中点高度(MHL)和侧块宽度(LW)、寰椎侧块外倾角(α),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W平均为(20.45±1.53)mm;AD男性左侧平均为(3.91±1.32)mm,右侧平均为(4.11±1.42)mm,女性左侧平均为(3.72±1.61)mm,右侧平均为(3.82±1.53)mm;ITG男性左侧平均为(2.46±1.57)mm,右侧平均为(2.41±1.65)mm,女性左侧平均为(2.36±1.57)mm,右侧平均为(2.32±1.65)mm;OTG男性左侧平均为(4.76±2.26)mm,右侧平均为(4.64±1.70)mm,女性左侧平均为(4.55±2.26)mm,右侧平均为(4.53±1.30)mm;MHL平均为13.68mm;LW平均为12.98mm;α平均为25°。结论:手术时必须考虑到个体、性别、左右差异。术中禁忌盲目操作以免造成椎动脉、神经根及脊髓损伤。由于寰椎椎弓根螺钉和寰椎侧块螺钉进钉点不同,使得寰椎椎弓根螺钉的长度较寰椎侧块螺钉要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胸腰椎棘突与椎弓根的解剖关系,提供相关数据为椎弓根穿钉确定一种新的解剖定位点。方法 测量30具正常成人尸体的干燥胸腰椎标本,80个正常成人胸腰椎X线片及60人胸腰椎CT片(T_(10)~L_5节段)之棘突上缘根部至椎弓根上缘、下缘及中轴线的距离。用5具新鲜尸体做实验室手术模拟。结果 获得了相关解剖学数据,据所得数据设计螺钉入点。实验室80个螺钉全部穿钉成功,并成功临床应用6例。结论 该研究揭示了棘突与椎弓根的解剖关系,为经椎弓根手术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剖学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5.
Xue F  Zhang PX  Zhang DY  Fu ZG  Jiang BG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6):1111-1113
目的通过CT测量C3-C7椎弓根所得的相关数据,提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高速螺旋CT扫描测量30例健康志愿者C3-C7椎弓根的置钉点与后正中线的距离、椎弓根松质骨宽度、椎弓根松质骨高度、椎弓根深度,根据所得数据重建出椎弓根的形态。结果CT重建显示C3-C7椎弓根松质骨宽度逐步变大,椎弓根的深度比较均一;椎弓根倾斜角度在33.76°-47.20°之间,C3-C7倾斜角度逐步变小;椎弓根进钉点与正中线的距离比较均一。各项数据左右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男女性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重建CT所得数据为临床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强化和修复椎弓根融合器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8具成人新鲜腰椎骨L1-L4共32个椎体,随机选取其中20个,分为3组(A,B,C),每组10个。A组(对照组):随机选择10个椎体双侧椎弓根放置直径为6.5 mm的椎弓根融合器,不穿透椎体前侧骨皮质。在材料实验机上进行椎弓根融合器最大轴向拔出力(Fmax)实验,拔出速率为5 mm/min。B组(修复组):对照组拔出椎弓根融合器后再向椎弓根融合器中空部分注入配制好CPC 3-5 ml,室温(28℃)1 h后再行前述最大轴向拔出力(Fmax)实验。C组(强化组):另选10个椎体直接向椎弓根融合器中空部分注入配制好CPC和拧入椎弓根融合器,再行拔出实验。沿椎弓根融合器方向锯开标本,观察CPC在椎体中分布范围。另外10个椎体作椎弓根融合器的递增负荷的周期抗屈实验。结果:正常对照组椎弓根融合器Fmax为(843.1±132.2)N,修复组为(1456.2±239.9)N,强化组为(1499.5±241.2)N;向椎弓根融合器中空部分注入CPC,未见CPC溢出椎弓根外或椎管内。周期抗屈实验中,添加CPC可使椎弓根融合器耐受更大的负荷或在同等负荷下仅产生较小的位移。CPC骨水泥强化和修复椎弓根融合器后轴向拔出力明显高于强化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沿椎弓根融合器中空部分注入CPC可显著增加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并能减少CPC向椎弓根外或椎管内溢出。在活体中即使不添加CPC也有利于骨细胞长入椎弓根融合器侧孔,同样可以增加螺钉的稳定性。适用于螺钉松动和拔出的修复固定。  相似文献   

17.
下颈椎椎板和侧块作为椎弓根置钉角度参考标志的可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探讨下颈椎椎板和侧块作为椎弓根置钉角度参考标志的可靠性。方法:完整成人颈椎骨性标本10具,男、女各5具,模拟施行下颈椎椎弓根置钉手术;术前对C3~C7进行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确定椎弓根进钉轴,并以椎板和侧块作为椎弓根内倾角和上倾角的参考标志,测量椎弓根进钉轴与同侧椎板的夹角(PL角)及与侧块后表面的夹角(PLM角),术中以相同参考标志和置钉角度置入椎弓根螺钉。术后复查CT并评估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率:0级,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1级,穿破椎弓根的部分<螺钉直径的25%;2级,螺钉直径的25%~50%穿破椎弓根;3级,螺钉直径>50%穿破椎弓根;2级和3级螺钉为误置。对颈椎标本各节段椎弓根螺钉位置的分级与椎弓根的宽度与高度进行相关性分析。2011年10月~2012年12月,用同样方法对6例患者进行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手术,评估置钉准确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10具颈椎标本的下颈椎椎弓根的PL角,C3、C4>C5、C6>C7;PLM角,C3、C4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胸腰椎(T11-L5)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OVF)和中青年椎体骨折患者椎弓根宽度及变化特点。方法:将2012年6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OVF患者152例作A组,年龄60~95岁平均72.5±7.0岁,BMD-2.5~-5.4SD,平均-3.5±0.65SD;同期收治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192例作为B组,年龄26~50岁,平均33.5±4.6岁,BMD未测。均采用CT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MPR)技术测量T11~L5各对应脊椎椎弓根宽度(pedicle outer width,POW)。观察两组患者各对应脊椎POW及两组男女性别间各对应脊椎POW差异。两组各对应脊椎POW5mm及7mm的百分比。结果 :两组男性T11~L3各对应脊椎POW大于女性(P0.01)。A组男性T11~L3各对应脊椎POW均小于B组男性(P0.01),A组女性T11~L3各对应脊椎POW均小于B组女性(P0.01)。无论组别及性别L4、L5脊椎POW无显著性差异(P0.05)。POW5mm的百分比:A组占该组椎弓根测量数的11%,分布于T11~L3,其中男性占椎弓根测量数5%,女性占椎弓根测量数13%;B组占椎弓根测量总数的7%,分布于T12~L2,其中男性占椎弓根测量数5%,B组女性占椎弓根测量数11%。POW7mm百分比:A组占所测椎弓根总数的53%,分布于T11~L4,其中男性占椎弓根测量数39%,女性占57%;B组占椎弓根测量数的14%,分布于T11~L3,其中男性占该组椎弓根测量数12%,女性占该组椎弓根测量数19%。结论:在胸腰椎尤其是T11-L3部位,老年OVF组椎弓根宽度明显小于中青年组,女性的椎弓根宽度比男性更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失误的原因,探讨提高置钉成功率的方法。方法:2002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因上颈椎外伤、脱位和肿瘤接受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手术的患者50例,共置入100枚枢椎椎弓根螺钉。根据术前CT薄层扫描结果将枢椎椎动脉孔分为Ⅰ、Ⅱ、Ⅲ、Ⅳ型;在术后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枢椎椎弓根螺钉钉道上倾角,在术后CT片上测量钉道内倾角,并根据CT结果将置钉失误分为两类,A类为钉道偏内指向椎管,B类为钉道偏外指向椎动脉孔。结果:100个枢椎椎动脉孔分为Ⅰ型76个,Ⅲ型10个,Ⅳ型14个。100枚枢椎椎弓根螺钉共发生A类失误8枚(8%),其中Ⅰ型5枚,Ⅲ型1枚,Ⅳ型2枚;B类失误2枚(2%),其中Ⅲ型、Ⅳ型各1枚。Ⅰ型、Ⅲ型、Ⅳ型的置钉失误率分别为6.6%、20%、21.4%。A类失误组的钉道上倾角为14.8°±8.5°,明显小于钉道正确组的18.3°±9.7°(P<0.05),B类失误组为17.5°±6.8°,与正确钉道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类失误组的钉道内倾角为21.4°±7.1°,明显小于钉道正确组的33.7°±7.3°(P<0.05);B类失误组为44.9°±8.8°,明显大于正确钉道组(P<0.05)。结论:枢椎椎动脉孔的解剖变异是导致置钉失误的客观因素;而术中钉道内倾角和上倾角偏小是引起置钉失误的最常见原因。术前应根据CT扫描结果充分掌握枢椎椎动脉孔的特点,结合"宁上勿下,宁内勿外"的原则,合理把握钉道方向,以提高置钉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8,自引:11,他引:38  
目的:探讨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手术可操作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寰枢椎脱位并有高位颈脊髓受压症状及体征的患者应用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术前均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术中在直视下行C1、C2置钉,复位固定,椎板后弓植骨。其中16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采用经口腔前路松解,一期后路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融合。术后颈托固定3个月。结果:42例84枚螺钉均成功置入,复位固定满意。术后36例获3-42个月随访,平均18.6个月,患者均在3~6个月寰枢椎骨性融合,未发现螺钉松动、断钉和寰枢椎再移位现象。其中4枚螺钉穿入椎动脉孔内缘1mm,但无椎动脉损伤的临床表现。31例患者脊髓功能明显改善,5例好转。结论: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术中复位、融合率高等特点,为寰枢椎脱位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