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学认为,前列腺增生所致的急性尿潴留病机可概括为肾元亏虚、瘀组成积,水湿内停,变证百出;辨证分为水湿内停、肾虚血瘀,湿热下注、肾虚血瘀,肾阴不足、瘀血停滞诸证。治疗应以补肾活血、化湿利水为基本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
精液病的产生首先是由于肾虚,或为肾阳虚,或为肾阴虚,或为肾虚而致瘀浊湿热气滞累及精道,政治疗上运用补、涩、通三法,是其重要的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泌尿系感染是临床上多发病,我院从1976年4月至80年5月共观察了70例,疗效尚为满意,兹总结如下: 一、病因和病机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统称为泌尿系感染。此病属于祖国医学中癃闭、湿热下注、淋浊(五淋中湿淋、血淋、膏淋)、遗溺、肾虚腰痛等范畴。《巢氏病源》认为“肾虚、膀胱热”可致淋病。《金匮》认为“热在下焦”。总之古代医家认为淋证所发,皆属肾虚而膀胱生热,或因膀胱蕴热,湿热郁久,湿毒热邪蕴于下焦则为淋。发病因素:①外感风寒,邪郁化热;②毒  相似文献   

4.
一、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有过不少论述,其中以隋·巢元方的“肾虚而膀胱热”尤为后世多数医家所宗奉。现令一般认为,本痛的病因病机主要有: 1.膀胱湿热:湿热蕴结下焦,是形成本病的主要原因。湿热之邪可由感受外邪而来,或由内而生。感于外者,多因外阴不洁,秽浊之邪上犯膀胱;或由其他脏腑传入膀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冯志荣主任医师治疗慢性肾衰竭学术思想。冯志荣主任医师认为慢性肾衰竭中医病机主要是脾肾虚损,湿热、瘀毒内结。治疗上注重顾护正气尤其是脾胃功能,重视湿热在疾病进展中的地位及活血化瘀对防治本病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兴起 《河北中医》2006,28(12):934-935
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学淋证、癃闭范畴,其病因不外乎肾虚、膀胱湿热、瘀血.《内经》云:"诸淋所发皆肾虚、膀胱湿热."指出了本病肾虚为本,膀胱湿热为标.如房事不节,纵欲过度,相火妄动,或欲念不遂,蕴结下焦均可致肾虚;外感湿热毒邪,或饮食不节,起居失常,脾失健运,水谷不化致湿热内生;肾虚,膀胱气化不利,湿热互结,日久入络,气血运行不畅必致瘀;肾阳不足,阳虚生寒,寒凝则可致瘀;脾胃虚损,气血生化乏源,气虚生化无力,即可致瘀;阳虚血少,脉道枯涩亦可致瘀.临床上随年龄增长,瘀血越显,如色素斑等即是佐证.肾虚,则封藏失利,膀胱气化不利,即可产生排尿无力,尿细或尿有余沥,尿后滴白,阳萎早泄等;膀胱湿热则见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膀胱刺激症状.然本病往往肾虚与膀胱湿热并存,应分清肾虚、膀胱湿热孰轻孰重.以肾虚为主时还应区分肾阴虚、肾阳虚或阴阳俱虚.以湿热为重时,要分清湿重于热,热重于湿,或湿热并重.  相似文献   

7.
泌尿系感染,属中医学淋证和癃闭的范畴。古代医家认为“诸淋所发,皆肾虚而膀胱生热也”。“小便涩痛,欲去不去,不去又来,滴滴不断”。不但描述形象,同时也叙述了本病的病理。总的来看,本病的发生,其内在因素为肾虚和膀胱蕴热,湿热郁久可以生毒,或复感毒热外邪,湿毒热邪蕴于下焦  相似文献   

8.
慢性尿路感染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其复发率与再感率极高,国内资料表明女性尿感发病率在2%。中医中药治疗本病颇具特色,现收集10年来治疗进展作一简要综述。1 对病机的认识1.1 湿热邪毒 孙氏、周氏认为本病的发作期主要因湿热邪毒侵于肾与膀胱所致。病因与湿热有关,湿热客于肾系,膀胱气化失常,水道不利,多为实证、热证。1.2 肾虚湿热 冯氏认为肾虚湿热是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淋证辨治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证在临床上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小溲灼热而痛,频数短赤为其主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及其它泌尿系疾病并发感染等。本文对淋证的治疗体会,作为引玉之砖,供同道们参考。1淋证的发病机理《金匮要略》中云:“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巢氏病源》提出“诸淋者,由肾虚膀胱热故也。”可见淋证的发生是以肾气虚弱,膀胱湿热而致。肾虚为本,湿热为标。若肾气不充,素禀内热,而中州脾胃运化失常,或因过食肥甘辛热之品,或因劳倦内伤,湿从内生,郁而化热,湿热下注膀胱,小溲灼热刺痛为热淋,湿热蕴久,尿液受其煎…  相似文献   

10.
泌尿系结石病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及尿道结石,皆属于祖国医学的“石淋”、“砂淋”、“血淋”范围。唐代《外台秘要》说:“石淋者,淋而出石也,其病之状,小便则茎里痛,溺不能率出,痛引小腹,膀胱里急,砂石从小便道出,甚者塞痛,令人闷绝”。对于其病因病理《丹溪心法》说“诸淋所发,皆肾虚而膀胱湿热也”。指出了泌尿系结石的形成主要为肾虚和膀胱湿热两大因素,而肾虚为内在因素。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气化的动力来自肾脏,肾虚则导致膀胱气化不  相似文献   

11.
中药治疗性早熟12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马乃珏 《陕西中医》1998,19(2):51-51
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将本病分为肾虚相火偏亢及胃强脾弱湿热下注两型。治疗采用第一阶段,对肾虚相火偏亢型治以清热固经;对胃强脾弱者治以健脾化湿止带。第二阶段,对肾虚相火偏亢型治以补益肾阴,清退相火;对胃强脾弱湿热下注型治以健脾益肾化痰浊。根据治病与祛邪交替运用,使患儿性机能成熟时间延缓。  相似文献   

12.
一、遗精:多由肾虚精关不固,或君相火旺,湿热下注等原因引起,其治疗肾虚者补肾固精,湿热下注者清泄为主。然笔者从心肝论治,每能取效。例1:严某,24岁。于1983年3月21日诊治。频繁遗精,将及三月,头晕腰酸,  相似文献   

13.
从"肾虚伏气"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童光东  彭胜权 《中医杂志》2004,45(10):726-728
以晚清温病学家柳宝诒"肾虚伏气"理论为指导,总结出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伏气认识,必须把握肾虚这一病机本质.具体到CHB,认为乙型肝炎病毒伏于肝血更易理解,也更合乎CHB病理特点.伏邪的性质,不囿于伏寒化温,当遵温毒或疫毒之邪.由此提出,CHB的病机为"肾虚湿热毒邪内伏肝血"假说,从而总结出清、透、活、补为一体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妇女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臭气异常,或伴全身或局部症状者称带下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生殖器感染疾病,如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等,本病主要由于湿邪影响任脉、带脉,以至带脉失约,任脉不固形成,湿邪有内外之别,外湿指外感之湿邪。內湿,一般指脾虚失运,肾虚失固所致。故临床带以脾虚、肾虚、湿热三者来分析。  相似文献   

15.
淋证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绝经后的老年女性。病机多以膀胱湿热为标,肾虚为本。徐军建教授从肾虚方向依据邪正分争的胜负辨证,将淋证分为3个阶段:湿热蕴结期;肾虚湿热期;肾虚余邪期。治疗以补肾祛邪为大法,行气化瘀贯穿始终,不仅可以消除发作期症状,而且可使其病情达到远期缓解。  相似文献   

16.
肾盂肾炎是内科常见、多发病。临床以尿频、急、热、痛为主症。在急性期,除主症外,尚可见寒战、高热、腰痛及排尿异常等。属于祖国医学淋病范畴。一、病因病机:《金匮要略》认为,“热在下焦”。《诸病源候论》谓“肾虚而膀胱热故也。”因此,肾虚而感受湿热之邪是发生本病的重要原因。湿热  相似文献   

17.
谭刚 《光明中医》2013,(12):2634-2635
顽固性滑精因发作频繁,无论日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其与慢性前列腺炎关系密切.肾虚湿热为其多见的临床证型,徐福松教授所创萆菟汤由萆薢分清饮合菟丝子丸化裁而成,用于肾虚湿热证者,每收奇效.  相似文献   

18.
精液不液化症证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液不液化症基本病机为:肾虚、湿热、血瘀,辨证可分为阴虚火旺、肾阳虚衰、湿热下注、痰瘀互结、寒凝血瘀5型,治疗方药分别用知柏地黄汤、右归饮、液化汤、导痰汤、少腹逐瘀汤化裁。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医理论,泌尿系结石的产生,是由于肾虚而膀胱湿热所致,故采用中西药合参,拟订了益肾通淋散,集补肾、通淋化石、利窍于一方,对泌尿系结石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葛友庆主任认为尿路结石病因主要是肾阳不足、湿热蕴结,浊质凝结为石,阻塞尿道而致气血瘀滞。肾虚湿蕴、气血瘀滞是泌尿系结石主要发病机理。治疗上以清热利湿、利尿通淋为法,尚需重视顾护脾肾之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