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死者男性,34岁。以往无心血管疾病病史,因与人争吵突然昏倒,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为查明死因而行尸体解剖。尸检报告 ①右心室心肌脂肪浸润。诊断依据:巨检右心室壁有明显脂肪沉着;镜检右心室壁心外膜脂肪组织增多并向心肌间质浸润,部分区域脂肪浸润至心内膜下,心肌纤维呈压迫性萎缩。②闭合性右心室破裂。诊断依据:尸检过程中未发现死者胸、腹及背部损伤,胸骨无骨折,打开胸腔无积血,两肺无损伤,心包完整无破损,剪开心包膜见腔内积血约500ml,右心室前壁有一斜形破裂口1.2cm×02cm,破裂口两边缘较整齐。③死亡原因:急性心包填塞。讨论…  相似文献   

2.
韩舒  杨军  孟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28(10):1885-1885
孕妇26岁,孕4产0,孕35+4周,外院疑为胎儿心包积液.胎儿超声心动图:心房正位,房室及大动脉连接正常,冠状动脉起源及走行未见异常;心胸比例增大,心室壁增厚,各瓣口血流速度均加快,峰值流速达120 cm/s;左右冠状动脉内血流明显加快,峰值流速达118 cm/s(图1、2).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肌肥厚,高动力性循环状态.7天后无明显诱因胎动消失,次日于我院引产下一死男婴.尸检示心脏增大,心室壁增厚,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较之右心室颜色明显偏深、偏暗(图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bstein畸形术后少见并发症右心室壁夹层瘤的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以期引起心脏外科医师的重视。方法对1例Ebstein畸形术后并发右心室壁夹层瘤死亡案例的临床及尸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因Ebstein畸形行三尖瓣置换术后血压不升,于术后第2天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后尸体解剖检验确定死亡原因为术后并发右心室壁夹层瘤。结论右心室壁夹层瘤多系术中操作不当引起,故心脏外科医师应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尽量减少术中操作对心肌造成损伤,以避免右心室壁夹层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25岁.孕1产0,孕23+5周.常规超声检查:双顶径5.2 cm,股骨长3.1 cm,头围19.0cm,腹围17.5 cm,胎盘前壁,Ⅰ级.胎心率140次/min.胎儿心脏四腔心切面右心室壁可见0.95cm×0.60 cm实性肿块突入右心室内,肿块呈高回声,与正常心肌分界清晰,右室流入道受阻(图1).超声诊断:(1)中期妊娠;(2)胎儿心脏肿物.后引产病理诊断为横纹肌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MSCT观察病理性心脏脂肪浸润的影像特征.方法:观察不同病因导致心脏脂肪浸润的85例患者的CT图像,分析其不同的心肌脂肪浸润形态特点和分布规律.结果:85例病理性脂肪浸润者包括陈旧性心肌梗死脂肪浸润69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全4例,房间隔脂肪瘤样肥厚7例,病毒性心肌炎5例.其脂肪分布分别具备各自的特征性.结论:不同病变导致的心脏脂肪浸润的形态特征以及分布区域具备各自的特征性,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累及右心腔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者女,36岁, 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活动后气促1个月入院.患者既往曾因子宫肌瘤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查体:胸骨左缘4、5肋间可闻及Ⅱ/Ⅵ级收缩期吹风样、舒张期隆隆样杂音.B超示:右心房、右心室增大,内见不规则中等回声肿物随心动周期摆动,大小约6.8 cm×4.0 cm,舒张期经三尖瓣口进入右心室,阻塞三尖瓣口及右心室流入道,收缩期返回右心房,肿物累及下腔静脉,大小约10.7 cm×1.1 cm,下腔静脉增宽;盆腔内可见一大小约11.5 cm×8.2 cm×9.6 cm不均质回声,形态不规则,无包膜.B超诊断:下腔静脉、右心内占位,性质待定;盆腔包块,考虑肿瘤性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致心律不齐性右心室型心肌病(ARVC)患者右心室室壁脂肪浸润或纤维化程度与右心室功能及容积的相关性。方法 对20例ARVC患者行多序列MR扫描,测量左右心室流出道横径、左右心室舒张末横径(EDD)、左右心室射血分数(EF)、左右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EDVI)、左右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ESVI)、左右心室心输出量指数(CI)、右心室心肌质量指数(MASSI)及室壁脂肪浸润或纤维化程度情况,采用线性相关分析观察右心室室壁脂肪浸润或纤维化程度与右心室功能及容积的相关性。结果 ARVC患者右心室流出道横径(52.42±11.80) mm,右心室EDD、EF、EDVI、ESVI、CI、MASSI分别为(50.13±8.71) mm、(18.13±6.71)%、(169.13±72.11) ml/m2、(117.01±67.31) ml/m2、(1.81±0.20) L/(min·m2)、(17.62±1.80) g/m2。20例右心室游离壁/前壁均受累,10例下壁受累,14例心尖部受累,15例右心室流出道受累;右心室室壁脂肪浸润或纤维化指数(70.00±22.33)%,与右心室EF值呈负相关(r=-0.627,P=0.003),与右心室EDVI(r=0.695,P=0.001)和ESVI均呈正相关(r=0.676,P=0.001)。结论 右心室室壁脂肪浸润或纤维化程度与右心室功能及容积的相关性可反映ARVC患者心脏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8.
超声诊断胎儿尿路梗阻合并腹水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孕妇,27岁,孕39周.行胎儿常规超声检查:羊水量少,胎儿活动受限,双顶径9.0cm,胎儿规律.肢体明显受压,显示不清.胎儿腹壁与内脏之间、膈下及肝脏周围均可见无回声区,最大前后径3.7cm,肝脏、肠管在胎儿腹中浮动.同时于下腹部正中可见过度充盈的膀胱,呈巨大类圆形囊性无回声区,壁薄而光滑,大小为6cm×7cm(图1).于胎儿双肾区纵、横切面均可显示双肾集合系统内增宽的无回声区,左侧最大宽度2.2cm,右侧3cm.超声诊断:胎儿尿路梗阻合并腹水.足月顺产一女婴,腹部明显膨隆,行超声检查,结果同前.死亡后尸检证实上述诊断.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4岁.因车祸砸伤6小时后急诊来我院就诊.查体:意识不清,精神差,无反应能力,腹平,左侧腹肌明显紧张,压痛明显,肠鸣音消失,可叩及移动性浊音,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性液体.左侧骨盆挤压阳性,左腕部肿胀畸形.急诊行B超检查.超声所见:膀胱充盈欠佳,轮廓显示清晰,膀胱壁不规则增厚,前壁1.2cm,后壁0.7cm,侧壁0.9cm,膀胱左前壁回声连续性中断,并见一裂隙,外口0.7cm,内口0.3cm,该处膀胱壁外见8.7cm×6.2cm×1.7cm异常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回声暗淡及不规则液性区(图1),周边可见肠管回声.膀胱内液区见密集光点飘浮,并见导尿管回声.左下腹部见前后径3.2cm液性区.诊断:膀胱左前壁破裂,膀胱周围包裹性积液(尿液外渗)伴腹腔积血.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63岁,2年前患肝硬化后肝细胞癌并接受部分肝脏切除术,近半年胸闷、喘憋、活动耐量进行性减低。入院查体:叩诊心浊音界增大,听诊心音遥远,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双期粗糙、响亮杂音。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室前侧壁T波异常。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钙蛋白I 0.249μg/L,脑钠肽1769 pg/ml。超声心动图:右心室内见实性中等回声肿物,图像质量欠佳。CEUS:注射造影剂后肿物快速呈不均匀高增强,自三尖瓣口至右心室心尖部,几乎占据右心室,约92 mm×51 mm×50 mm,肿物边缘粗糙,宽基底附于右心室侧前壁,无明显活动度,右心室流入道舒张期血流受阻所致的造影剂束变细,脉冲多普勒示该处血流速度加快,约2.0 m/s(图1A);注射造影剂后约30 s,造影剂到达心肌,肿物增强程度低于右心室前壁心肌,造影剂消退快于周围心肌,呈“快进快出”(图1B)。超声诊断:右心室恶性肿物(考虑肝脏来源),右心室流入道梗阻,大量心包积液。行右心室肿物切除术,术后大体病理示肿瘤碎组织表面凹凸不平,切面棕黄质中(图1C)。镜下见瘤细胞核大、有核仁、胞浆粉染,呈巢或索状排列,可见血窦(图1D);免疫组织化学:Hepatocyte(+),CD34(+),CD31(+),Ki-67(20%~30%)。病理诊断:肝细胞癌右心室转移。  相似文献   

11.
右心室梗塞     
心肌梗塞通常累及左心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右心室游离壁受累者直至近年才有少数临床及病理报告。以下对有关问题作一简介。发病率Isner及Robert分析236例穿壁性心肌梗塞的尸检资料,右心室梗塞占14%,其中97例左室前壁梗塞无1例发生右心室梗塞,而139例左室下壁梗塞者24%并发右心室梗塞。另一组2,000例穿壁性梗塞中左心室梗塞并发右心室梗塞占13.8%。局限于左室下壁的梗塞中,室间隔穿壁性梗塞又是发生右心室梗塞的先决条件。在139例左室下壁梗塞中,74例无室间隔穿壁性梗塞者无1例发生右心室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17岁,因活动后胸痛、乏力伴头晕半年,加重5d来我院就诊.心脏专科检查:叩诊心界不大,听诊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及胸片均正常.超声心动图示:右心室扩大,余腔室大小正常.于右心室腔内可测及附着于右心室游离壁与三尖瓣瓣环之间,大小约45 mm×39mm中等强度回声团,无蒂(图1),四腔心切面显示沿右心室游离壁附着长度约50 mm.与三尖瓣前叶瓣体及室间隔前上部部分粘连,随心脏舒缩运动.彩色多普勒示收缩期三尖瓣可见少量反流.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心室腔内占位性病变,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患者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脏肿瘤切除术.术中所见:心脏扩大,以右心室为著,左心不大.右心室前壁局部隆起,触之为巨大瘤样肿物,突入右心室腔,呈不均匀灰白色,质地较硬,但与三尖瓣及周围组织无粘连,包膜完整,呈白色椭圆形,约鹅蛋大小(8 cm×5 cm×5 cm).术后病理报告:右心室平滑肌瘤,细胞胶原化,无明显界限,细胞无异型性及核分裂和出血、坏死.  相似文献   

13.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53岁。因"间断心前区疼痛2年"入院。查体未见异常,颈部检查可触及正常甲状腺,质软,无增大、结节。甲状腺功能正常。心脏彩超提示:右室内实质性占位性病变,右房、右室轻度增大,三尖瓣轻度返流。心脏CTA检查可见右心室内见团块状低及稍高密度影,大小约4.8cm×4.1cm,与室间隔分界不清,左前降支近段发出一分支血管向右前方心肌壁内走行,远端走行至右心室病变旁(图1)。入院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后,初步诊断为右心室占位,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内肿物摘除术,术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医疗纠纷尸检中过敏性休克死亡的特点和病理诊断要求.方法 对我校病理解剖学教研室近十年264例医疗纠纷尸检病例做了回顾性研究,配以组织中肥大细胞染色和死者血清中IgE检查.结果 264例尸检例中有63例在输液体过程中或输液后3小时内突然死亡.甲苯胺蓝染色见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而确诊为过敏的25例,占突然死病例的39.7%;其余38例病例死于心血管疾病,占突然死病例的60.3%.尸检时过敏病例心脏血IgE检验值均分布在0-48.8IU/ml之间,小于临床判定过敏反应的参考值.结论 在医疗纠纷由于输液引起过敏导致死亡的病例占相当的比例,尸检病例心脏血IgE检查对诊断过敏的帮助和意义有待于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98年5月~2000年6月成功抢救心脏破裂伤3例. 1临床资料 3例患者,均为青年男性,年龄分别为30岁、25岁、20岁,平均25岁.致伤原因均被他人用尖刀刺伤,胸部伤口分别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长2 cm,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长3 cm,胸骨左缘第5肋间长2.5 cm.致伤至入院时间分别为40分钟、10分钟、20分钟,平均23分钟,均被"120"急救车接诊.入院时病人均神志不清,脉搏、血压测不到,呼吸分别为10次/min、26次/min和36次/min,病情凶险.入院后即刻入手术室行剖胸探查术,分别见:右心室前壁破裂2 cm、右心室前壁破裂1.5 cm、左心室前壁破裂2.5 cm伤口.均行心脏破裂修补术,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对症治疗,切口愈合好,痊愈出院.住院天数分别为18天、20天、19天,平均住院时间19天.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硬化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相应区域心肌的坏死。下壁心肌梗死的短期预后较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为好,但如果合并右心室梗死则预后与前壁心肌梗死无大差异。急性下壁心肌梗死20%~50%的患者可累及右心室。单纯右心室心肌梗死极少见,多数与左心室下壁或后壁心肌梗死同时发生,其临床表现也易受到这些因素的干扰而被忽视,甚至漏诊。为此,本文比较分析下壁心肌梗死伴与不伴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的相关资料,并探讨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在诊断右心室心肌梗死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胎儿心肌纵向应变与应变率在评估胎儿心脏功能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Syngo US Workplace VVI工作站处理标准胎儿四腔心动态图(145例),分别获得左心室游离壁、室间隔、右心室游离壁的纵向应变、应变率、收缩期和舒张期速度测值并进行分析.结果 (1)左室心肌速度大小由室壁基底段向心尖段逐渐递减,应变-时间、应变率-时间曲线随节段的变化而保持稳定;(2)左心室游离壁、右心室游离壁、室间隔之间的应变、应变率、收缩期和舒张期速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左心室、室间隔、右心室游离壁收缩期和舒张期心肌速度与孕周均呈正相关(P<0.05);(4)左心室、室间隔、右心室的心肌应变率和胎心率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应用VVI检测应变和应变率可用于分析胎儿局部纵向心室壁运动,以及评估胎儿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67岁,2年前无诱因出现心悸、气短、头晕症状,1个月前症状加重.查体: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杂音.超声:左心房增大,其内见分别约2.7 cm×2.7 cm、3.2 cm×2.9 cm囊性附加回声(图1),壁薄光滑,部分囊壁可见强回声,偏转探头后于其内侧可见部分实性回声,似有蒂与房间隔相连,随心动周期有轻微活动,无明显变形性,舒张期阻塞二尖瓣口(图2),血流速度加快约1.8 m/s,收缩期返流回左心房.超声诊断:左心房内囊性附加回声(性质待定),左心房增大,二尖瓣口血流受阻.  相似文献   

19.
病例 1,男 ,37岁。 18年前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被挤进大型机器轮子中 ,经过及时抢救 ,未留任何残疾。 2个月前查体中偶然发现心尖部Ⅲ级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 :于心尖四腔观显示右心室心尖部 0 .5cm回声中断 ,并与局部心包形成的2 .0cm× 1.5cm腔相通。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 :收缩期右心室内红色血流通过心肌中断处射入心包腔内 (图 1) ;舒张期心包内蓝色血流通过心肌中断处返回右心室 (图 2 )。超声诊断 :外伤性右心室假性室壁瘤。病例 2 ,男 ,5 8岁。 1年前曾患急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示V2 ~V6 、Ⅱ、Ⅲ、avF有…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26岁,孕34周,孕1产0.曾于孕18周及28周在外院做过两次超声检查,未发现异常.来本院做产前超声检查.使用HPM-2410A型超声仪.探头频率3.5 MHz,超声检查显示:胎儿双顶径87 mm,左枕前位,脊柱排列整齐,肺部、腹部内脏、四肢、胎盘、脐带及羊水量均未发现异常.室间隔延续正常,右室外侧壁靠近房室交界处见一类圆形强回声团块,与右心室壁紧密相连,且未见相对移动,边界清,较规则,大小约12.9 mm×9.5 mm( 图1),胎儿心率152次/min.根据发病年龄、肿瘤部位及声像图特征,超声提示:胎儿右心室实质性占位,考虑横纹肌瘤可能.三日后,引产一男婴,外观未见异常.尸检:右心室见一凸向心腔的结节状肿块,大小约13mm ×11 mm×10 mm,周围心肌受压,萎缩.病理诊断:胎儿右心室横纹肌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