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桑科植物的根皮(即桑白皮)中作者曾分出一个降血压的成分桑白皮素B(Mora-cenin B)并确定了它的化学结构。在分离桑白皮素B的过程中,作者从该植物的提取物的酸性部位经层析方法获得了一个具有降血压活性的部位,从该部位中得到了另一个无定形的异戊烯基黄酮衍生物,命名为桑白皮素A(Moracenin A),它对大鼠(静注)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桑白皮素A的结构测定。  相似文献   

2.
繁缕的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对繁缕Stellariamedia(L.)Cyr.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多种层析分离手段,通过1H,13C NMR等波谱技术及理化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其中4个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apigenin)(1),芹菜素6,8二CβD吡喃葡萄糖苷(6,8di C glucopyrano sylapigenin)(2),槲皮苷(Quercitrin)(3),槲皮素(quercetin)(4)和β胡萝卜苷(daucosterol)(5)。结论化合物3,4,5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从肉桂(Cinnamomum cassia Blume)的具有抗变态反应活性的水提物中,分到一系列的二萜化合物(1~X)。化合物1—VI的结构前已报道。本文主要阐述了化合物Ⅶ即辛卡西醇C_1(Cinncassiol C_1)的结构的测定。用化学和光谱(IR、UV、MS、~1 H及~(13) C的NMR)确定,并用X-光射线结晶学的分析进一步确证化合物Ⅶ是一个新的高含氧的四个环的二萜类化合物,在分子中具有一个带两个酮基官能团的八元环结构。辛卡西醇C_1(Cinncassiol C_1):C_(20)H_(28)O_7,无色片晶(MeOH),mP204—207°,[α]_D-3.6°(MeOH)。其结构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嫩玲  蔡佳仲  黄日明  胡英杰  薛云  邱声祥 《中草药》2011,42(10):1909-1912
目的研究滇杠柳Periploca forestt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及RP-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方法对所分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滇杠柳中分得了13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分别确定为滇杠柳苷元A(1)、杠柳苷元(2)、异甘草素(3)、8-羟基杠柳苷元(4)、甘草素(5)、大豆异黄酮(6)、(?)-高丽槐素(7)、芒柄花素(8)、大黄酚(9)、大黄素甲醚(10)、杠柳苷N(11)、原儿茶酸(12)、臭矢菜素A(13)。结论化合物3、5~9、12、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0,(6)
目的:对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BL321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BL321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3,4a-dimethyl-2-oxo-2,4,4a,5,6,7-hexahydronaphtho[2,3-b]furan-5-carboxylic acid(1)、松胞素C(2)、松胞素D(3)、19,20-环氧松胞素C(4)、麦角甾醇(5)。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并且该菌能产生多种强活性松胞素类化合物,因此经优化培养可望成为药源微生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猫须草水溶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通过多种色谱技术包括大孔树脂、MCI、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多种波谱技术并结合文献对其结构鉴定。结果从猫须草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咖啡酸(1),咖啡酸甲酯(2),咖啡酸乙酯(3),丹参素(4),丹参素乙酯(5),迷迭香酸(6),迷迭香酸甲酯(7),迷迭香酸乙酯(8),isorinic acid(9),二氢松柏醇(10),二氢芥子醇(11),丹酚酸C(12),丹酚酸H(13),3’-O-(8″-Z-caffeoyl)rosmarinic acid methyl ester(14),黄芩素(15)。结论化合物2,4~5及9~15首次从猫须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南五味子根中木脂素和三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亓新柱  刘佳宝  陈佳宝  李帅 《中草药》2017,48(11):2164-2171
目的研究南五味子Kadsura longipedunculat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C18反相硅胶和葡聚糖凝胶等多种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南五味子根具有抗炎活性的部位中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10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和5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3S)-4,4-二-(3,4-二甲氧基苯基)-2,3-二甲基-1-丁醇(1)、(2S,3S)-4,4-二-(4-羟基-3-甲氧基苯基)-2,3-二甲基-1-丁醇(2)、窄叶南五味子素K(3)、苯甲酰氧代南五味子醇(4)、丙酰氧基氧代南五味子醇(5)、冷饭团素C(6)、异形南五味子素E(7)、台湾五味子木脂素C(8)、异形南五味子素J(9)、菲律宾南五味子素J(10)、合蕊五味子二内酯J(11)、黑老虎内酯C(12)、菲律宾南五味子内酯B(13)、五味子二内酯D(14)、五味子二内酯H(15)。结论化合物1~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11、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8.
大叶蛇葡萄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秀桥  沈伟  陈树和  刘焱文 《中草药》2008,39(8):1135-1137
目的研究大叶蛇葡萄Ampelopsis megalophyll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技术提取分离其化学成分,用UV、1H-NMR、13C-NMR、HSQC及HMBC等光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得到9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8个化合物,分别为大黄素(Ⅰ)、β-谷甾醇(Ⅲ)、花旗松素(Ⅳ)、杨梅素(Ⅴ)、蛇葡萄素(Ⅵ)、槲皮素(Ⅶ)、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Ⅷ)、杨梅苷(Ⅸ),其中化合物Ⅱ结构待定。结论化合物Ⅰ、Ⅲ~Ⅴ、Ⅶ~Ⅸ等7种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黄芫花化学成分及其抗乙肝病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强  李石飞  张立伟  钞建宾 《中草药》2017,48(7):1292-1297
目的研究山西黄芫花(河朔荛花Wikstroemia chamaedaphne的花蕾)中具有抗乙肝病毒(HBV)作用的二萜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方法分离纯化,经波谱数据和单晶衍射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进行体外细胞毒和抗HBV活性测试。结果从黄芫花中分离鉴定9个化合物,包括6个瑞香烷型二萜:河朔荛花素(1)、pimelotide A(2)、pimelotide C(3)、wikstroelide E(4)、pimelea factor S6(5)、pimelea factor S7(6);1个惕各烷型二萜:6α,7α-epoxy-5β-hydroxy-12-deoxyphorbol-13-decanoate(7)和2个黄酮苷化合物: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8)和异槲皮苷(9)。化合物1~4和7均显示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其半数毒性浓度(TC50)值为3.24~7.30μg/m L,且化合物3显示出显著的抑制HBsAg产生的作用,其IC50为0.016μg/m L,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值为355.63。结论化合物7和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首次报道了化合物2的晶体结构,首次发现了化合物3具有显著的抑制HBsAg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广金钱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广金钱草Desmodium styracifolium(Osbeck)Merr.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多种层析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13C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6-C-葡萄糖-8-C-阿拉伯苷(1)、木犀草素-6-C-葡萄糖苷(2)、芹菜素-6-C-葡萄糖-8-C-木糖苷(3)、芹菜素-6-C-葡萄糖-8-C-葡萄糖苷(4)、芹菜素(5)、木犀草素(6)、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7)、β-胡萝卜苷(8)、β-谷甾醇(9)。结论:其中化合物4~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中药材》2017,(4)
目的:研究活血丹的化学成分。方法:活血丹的干燥全草经95%乙醇提取后,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乙酸乙酯部分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ODS柱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所得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活血丹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7-O-葡萄糖苷(1)、芫花素(2)、齐墩果酸(3)、4-hydroxy-2-methyl-phenyl-acetonitrile(4)、刺槐素(5)、银桦酸(6)、咖啡酸(7)、阿魏酸(8)、芹菜素(9)、槲皮素(10)、5-羟甲基糠醛(11)、绿原酸(12)、芒柄花素(13)。结论:其中,化合物4、6、11~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滁菊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高效液相等方法,对滁菊叶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检测所得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从滁菊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21个化合物,分别为:二十八烷醇(1)、β-谷甾醇(2)、羽扇豆醇(3)、α-香树脂醇(4)、胡萝卜苷(5)、ineupatorolide B(6)、紫丁香苷(7)、绿原酸(8)、petasiphenol(9)、大黄素甲醚(10)、金合欢素(11)、异泽兰黄素(12)、槲皮素(13)、香叶木素(14)、木犀草素(15)、芹菜素(16)、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17)、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8)、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9)、芹菜素-7-O-β-D-新橙皮糖苷(20)、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21)。结果:其中,化合物1~12、18和20为首次从滁菊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13~16表现出显著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活性强于Vit C。  相似文献   

13.
水溶性高良姜素精氨酸酯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水溶性高良姜素衍生物,提高高良姜素的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过量的L-精氨酸与高良姜素在乙醇中回流反应,反应混合物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得3个水溶性化合物B,C,D。结果经TLC,UV,IR谱初步分析,确定B,C,D分别为:高良姜素一精氨酸酯、高良姜素二精氨酸酯、高良姜素三精氨酸酯。高良姜素,B,C,D抑制红白血病K562细胞生长的IC50(μg/m l)值分别为:26.2,40.4,47.9,60.5。结论此高良姜素水溶性衍生物的制备反应为一酯化过程;但高良姜素结构中羟基封闭不利于其生物活性的保持。  相似文献   

14.
毛叶假鹰爪根化学成分及其抗艾滋病毒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从番荔枝科毛叶假鹰爪根中,提取分离得到具有抗艾滋病毒活性的物质。方法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经溶剂提取和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得到活性化合物,经波谱分析(UV,IR,MS,1H-NMR,13C-NMR和X-ray等)确定了它们的结构。结果得到两种具有抗艾滋病毒活性的化合物:2-甲氧基-3-甲基-4,6-二羟基-5-(3'-羟基)肉桂酰基苯甲醛,为一种结构新奇的查尔酮类化合物,命名为毛叶假鹰爪素D(desmosdumotinD)和另一种活性化合物为鹰爪素(lawinal)。结论毛叶假鹰爪素D为首次从毛叶假鹰爪中分离,首次报道查尔酮类化合物具有抗HIV活性。  相似文献   

15.
综合运用多种现代色谱分离方法对白鲜根皮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白鲜根皮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采用UV,IR,NMR,MS和CD等波谱方法鉴定了这些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别为kihadanin D(1)、黄柏酮(2)、kihadanin A(3)、kihadanin B(4)、kihadanin C(5)、柠檬苦素(6)、吴茱萸内酯醇(7)、梣酮(8)、furo[2,3-b]quinolin-4-ol (9)、前茵芋碱(10)、ifflaiamine(11)、白鲜醇(12)、柚皮素(13)、香叶木素(14)、汉黄芩素(15)、东莨菪素(16)、黄花菜木脂素A(17)、香草酮(18)和焦谷氨酸甲酯(19),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化合物9为首次从植物界分离得到,化合物11,13~14,17~1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对化合物1~18的细胞毒活性进行了筛选,发现1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和人结肠癌细胞(HT29)具有一定生长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16. 22,21. 72,31. 06μmol·L-1。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2017,(10)
目的:研究银柴胡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MCI柱层析和反相C18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银柴胡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苜蓿素(1)、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2)、阿福豆苷(3)、鼠李秦素(4)、苜蓿素-7-O-β-D-葡萄糖苷(5)、(-)-丁香酯素(6)、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7)、邻苯二甲酸二丁酯(8)、亚麻酸甲酯(9)、2,3,8-tri-Omethyl ellagic acid(1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银柴胡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黄泽豪  秦路平 《中草药》2016,47(19):3374-3378
目的研究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制备TLC等方法进行分离,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华中五味子藤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3个化合物,包括6个三萜,6个木脂素和1个甾醇,分别鉴定为华中五内酯素(1)、南五内酯(2)、五内酯E(3)、12β-羟基黑老虎酸(4)、五味子酸(5)、schisanbilactone A(6)、β-谷甾醇(7)、内消旋二氢愈创木脂酸(8)、去氧五味子素(9)、五味子酯甲(10)、五味子酚乙(11)、五味子乙素(12)和当归酰基戈米辛M1(13)。结论其中化合物1为1个新三萜类化合物,命名为华中五内酯素。化合物2~4、6、9、11、13为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徐德平  肖凯  谷文英  丁霄霖 《中草药》2003,34(12):1065-1067
目的 分离鉴定大豆胚芽中异黄酮的组成。方法 利用柱色谱技术从大豆胚芽中分离异黄酮,利用MS,^1H—NMR,^13C—NMR鉴定得到的异黄酮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到两个新异黄酮化合物,这2个异黄酮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相对分子质量为564,经鉴定为6″-β-D-阿拉伯糖-染料木素葡萄糖苷(I),6″-β-D-木糖-染料木素葡萄糖苷(Ⅱ)。结论 这两个化合物在大豆中为首次分离到,也是两个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乔博灵  高岛纯子 《中药材》1996,19(6):300-301
从头发七中分得一白色结晶成分,经光谱(UV,IR,~1HNMR,~(13)CNMR)分析测定其结构为分歧衣酸,该化合物系首次从本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20.
马鞭草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sL.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理化鉴定和光谱分析确定其结构,结果均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木犀草素(1)、山柰酚(2)、槲皮素(3)、芹菜素(4)和4′-羟基汉黄芩素。其中化合物1,2和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