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宗海,字容川,四川彭县三邑乡人。唐氏是医学史上一位有贡献的医家。其对血证的治疗经验,对医易的精深研究,对中西汇通的大胆尝试,都是应当充分肯定的。唐氏虽生于晚清,但对其生卒详年,向无定论;对其医学著述篇目,亦未概其全豹。故此,笔者根据现有材料,对其生卒、著述考证如下,意在抛砖引玉,便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唐宗海《血证论》中有关瘀血病证的治疗原则和用药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由广汉县卫生局、彭县卫生局、彭县县志办公室、成都中医学院学报编辑室共同发起,唐宗海学术研究会筹委会现已成立。筹委会先后召开了两次代表会议,协商了筹委名单,讨论了研究会章程,并对近期工作作  相似文献   

4.
和法 ,乃治则大法之一 ,为历代医家重视和倡导。清代医家唐宗海 ,对血症的治疗颇有创见 ,现就其治疗血证中的“调气和血”观点浅析如下。1 调气和血 ,治本之道气血 ,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唐氏认为血气二者 ,原不相离。他根据《内经》气血相关的理论 ,明确指出 :“其气冲和 ,则气为血之帅 ,血随之而运行 ;血为气之守 ,气得之而静” ,强调了气血在人体的重要性。气与血具有相互滋生、相互为用的密切关系。“气盛则血充 ,气衰则血竭。气着则血滞 ,气升则血腾”。如果气血调和失当 ,就会出现气结血凝 ,气虚血脱 ,气迫血走的病理变化。他…  相似文献   

5.
清代医家唐宗海的《血证论》对妇产科病证的论治有独到之处,提出经血治水,辨证调理,崩带同源,治脾为主;胎病多端,水血立法,产后诸证,皆宜治气。所举诸证,皆与血证有互相发明之处,方药平正,颇切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唐氏治血四法,止血以调气为主,侧重泻实降逆,不废补虚升陷;消瘀分别部居,强调“瘀血去则新血已生,新血生而瘀血自去”;宁血首当宁气,着意澄本清源,调和脏腑气机;补虚(血)以补脾为主,补肝为要,补肺为先。  相似文献   

7.
从唐氏关于冲脉之气的论述,对经络病候的补充,重视经络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和灵活运用腧穴贴熨疗法等方面,论述了晚清四川著名医学家宗海对针灸医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3年第2期载陈先赋《唐宗海生卒著述考》一文中,提到了唐宗海有《六经方证中西通解》一书。陈先生据《血证论·凡例》,推知《六经方证通解》曾与《中西医判》一起刊出。其次又据光绪三十四年千顷堂发行《中西汇通医书  相似文献   

9.
唐宗海从瘀血论治痨瘵特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宗海论治痨瘵首重瘀血,认为痨虫是瘀血所化,治瘀血是治其本。唐氏从瘀血论治痨瘵,强调辨病辨证对症审因论治,倡导分部逐瘀,直捣巢穴,据此予以不同的祛瘀法,建立了自己独具特色从瘀血论治痨瘵的证治体系。  相似文献   

10.
比较了唐宗海及张锡纯论治吐血的异同.二者对吐血的病因多责之于气逆与火热,治疗以降胃止血为首要,并均注重消瘀.但唐宗海主张止血后再消瘀,张锡纯则以消瘀寓于止血中;急性出血,唐宗海予以独参汤,张锡纯则以独参汤配代赭石;对于血证复发,唐宗海立宁血及补血法,而张锡纯善用代赭石.认为张锡纯的论述对唐宗海治吐血四法可形成一定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唐宗海的《血证论》是现存最早的一部血证专著,对血证机理及血证临床诊治论述详细全面,条理清晰。其学术思想根植于中医经典,他认为血证渊源出经方,用经方独重小柴胡汤,学经典重义不重形并且善于药物的加减化裁,补血证临床诊疗之空缺。唐氏特别善用前人经典处方,尤其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经方。其对经方的理解和运用贯穿于血证论治的理、法、方、药各个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运用经方的经验。其方配伍精当,变通化裁,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已得到充分验证,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2.
唐宗海将便血证分为近血和远血,从肺、肝、肾三脏进行论治,以清热化湿去近血、温阳升补化远血为主要治疗思路,取各家之长,师古而不泥古。通过研究唐宗海对便血证的论治,对其临证治疗便血证的理法方药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临床便血证的治疗提供思路,以增强其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草问答》是晚清著名医家唐宗海所撰的本草药理专著,体现了唐宗海中西汇通的学术色彩。本文简要介绍唐宗海的生平与成书背景,分析《本草问答》阐发汇通中医药理论的特点,认为该书在立足阴阳五行水火气血理论,重视药物自然属性的同时,引用物理学、化学、气象学、西医学等西方自然科学以补充论证中医观点。从“衷中”“参西”两个方面讨论唐宗海在《本草问答》中体现的中西汇通学术思想,总结认为《本草问答》是一部以中医议论为主,兼有西学观点,通过借鉴或对比,力图证明中医药理观点正确性的著作,此亦为中西汇通学派学术思想的基本构成,对中西医汇通学派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叶瑜  莫志红  莫智旭 《中外医疗》2011,30(4):141-141
齿衄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唐宗海在《血证论》中列专篇讨论,分为胃中实火型、胃中虚火型及肾虚火旺型。本文通过研究唐氏治疗肾虚火旺型齿衄的用药经验,旨在扩大临床治疗方法,以利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5.
唐宗海,字容川,四川彭县人;生于清咸丰光绪年间(1862—1918)。容川早岁学医,由于在此之前,诸医家对血证的认识不够全面,其父病“吐血”,“下血”,施治罔效,延请名宿仍无确见,其妻也患血疾,这激发唐氏对血证研究。虽名为中医汇通学派之士,只汇通出“内经多言其神化,西洋多滞于形迹”(《血证论·卷二·吐血》)。有名无实。而主要贡献在于对血证的阐发上。  相似文献   

16.
以唐氏之前的中医学成就和近代微生物学成就,从病因、发病、诊治等方面历史地、科学地分析批判了“瘀生痨虫”说的谬误,并客观地分析了唐氏因循谬说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在《史记》中系与扁鹊合传,仓公对医学虽然造诣较深,但无专著流传,本传是研究他的事迹及医学成就的现存仅有史料。文中收录了仓公自述的“诊藉”二十五则。这些诊藉,对患者的姓名、里居、职业、证状、诊断、病理、治疗过程、予后推断及应验等,记载均颇详细。在这二十五则病例中,疾病类别较多,病因分析及诊断,都很精确,治疗方法,也变化多端。不仅说明了仓公的医学成就,而且也反映了祖国医学在西汉初年的高度发展情况。 仓公对死亡及预后推断发生差误的病例,都毫无掩饰地记于诊藉中,他自己坦率承认:“时时失之,臣意不能全也”,说明他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文中还记叙了仓公的师承关系。尤其叙他“匿迹当刑”一事,使我们从而了解一个有高明技术的医生,在封建社会的不幸遭遇。  相似文献   

19.
刘昫字跃远,后晋涿州归义(在今河北省境)人,以文学知名。五代唐庄宗时,任翰林学士,唐明宗长兴四年(公元九三三年),由端明殿学士擢居相位。后晋出帝开运初年,拜司空平章事,监修国史,后以目疾乞休卒。《新、旧五代史》都有他的传。刘氏曾奉敕撰《旧唐书》二百卷。此书系根据唐代吴竞、韦述等的唐史旧稿增损而成。《四库提要》评论说:大抵长庆以前,本纪惟书大事,简而有体;列传叙述详明,瞻而不秽,颇能存班、范之旧  相似文献   

20.
范晔字蔚宋,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生于公元三九八年,(晋安帝龙安二年)卒于公元四四五年。(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少好学,博读经史,善为文章,官至尚书吏部郎。宋文帝元嘉初年,贬宣城太守,后因与孔熙先密谋拥戴彭城王义康为帝,事泄被杀。著有《后汉书》一百二十卷。本文选自《后汉书》卷一百十二下方术列传。文中叙述了郭玉的医学渊源及其在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