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男,2岁。以高热、惊跳、神志不清半天为主诉。于1972年8月6日上午10时入院。患儿于8月5日晚无明显诱因地突起高热,时有惊跳,恐吓感及两眼上翻,但无呕吐、腹痛、腹泻,亦无咳嗽。其父认为患儿系感冒,给服安乃近半片和安眠药1片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工作中曾遇到1例因氯丙嗪穴注而致手指坏死截指,这是个严重的教训,为引起大家警惕,特报道于下。患儿徐××(住院号25737),男性,5岁。因高热、嗜睡伴惊跳3天于1965年7月4日入院。临床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重型),给予复方氯丙嗪臀部肌注等治疗,6天后停药。以后出现失语、吞咽不能、肢体震颤、肌张力增强、四肢屈曲、右腕关节内屈等后遗症。即应用针刺、按摩等治疗,但效果欠佳,四肢震颤加重,乃于8月9日以小剂量氯丙嗪行两侧神门穴位封闭,每穴注射未经稀释之2.5%氯丙嗪溶液0.16毫升(4毫克),每日1次,连注3天,于  相似文献   

3.
患儿林××,男,2岁,本厂干部家属。于1971年8月底腹泻,使用抗菌素后持续7天高热,口腔及舌布满小米粒大小白点(鹅口疮),大便、口腔、取样镜检找到霉菌假菌丝,确诊霉菌病。曾先后使用中西药治疗,但持续高热39~40℃以上,症状未控制,9月4日下午14时许给患儿内服一  相似文献   

4.
《新医学》1984,(4)
陈××,女,31岁,农民,住院号192717。因发热、进行性消瘦、贫血伴有腹痛腹泻5个月,左下腹包块月余,右下胸痛20天,于1979年8月6日入院。患者于1979年2月底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高热(体温达39℃),头痛,胃纳差,无咳嗽,在当地按  相似文献   

5.
《新医学》1973,(11)
黄××,男性,48岁,广东鹤山人,干部。因持续发热1个月,尿黄11天,身黄、眼黄5天于1972年8月29日入院。于1个月前(上月29日)起先感畏寒,随发热达39℃以上,高热11~12天后下降,再低热37.5~38℃,一周后曾有两天无自觉发热,即于11天前重又高热至今。11天前同时出现腹胀,尿少,尿色深黄如浓茶样,近5天来身黄、眼黄、无皮肤搔痒。起病后头晕,头痛,倦怠,无耳鸣、听力下降及  相似文献   

6.
《新医学》1973,(7)
狂犬病是一种动物传染病,在我国尚有散发病例。但文献上尚未见婴幼儿狂犬病报导。今年我科收治因病犬舐拭肛门后发生的婴儿狂犬病一例(尸解及动物接种证实),特报告如下: 患儿谢××,女性,年龄110天,1973年1月20日入院。于入院前4天开始阵发性哭叫惊跳,惊跳时头后仰,双手上举,腿屈曲,眼上翻,口吐泡沫,吮奶作呕,病后无发热,大小便正常,为足月顺产第一胎,出生后一般情况良好,无发热抽搐史,患儿在当地医治无效转来我院。入院检查:体温36℃,发育营养中等,神清,前囱平,  相似文献   

7.
脑型疟疾     
病历摘要安×,女,9岁,云南某县人。因发热4天,神志不清4小时,于1974年8月22日下午4时入院。现病史:患儿于8月19日开始发热,以后每天都有寒战、发热、头痛、出汗。20日曾呕吐一次,经当地医疗站治疗(用药不详),未见好转。8月22日上午出现高热,下午1时开始神志不清,间有谵语而入院。  相似文献   

8.
病历简介谢××,女,8岁,因发热、脐周阵发性疼痛20小时、腹泻6次于1983年8月5日8时30分就诊。患儿于8月4日下午突然发热,无畏寒,晚上出现脐周阵发性绞痛,不放射;伴水样腹泻,共6次,无里急后重;呕吐2次,为胃内容物;口干,尿少。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以学龄前儿童为多,感染率也高。患乙脑时由于高热、不进食等原因,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及肠道环境改变,常常导致寄居肠道的蛔虫逆行或钻孔而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特别是危重昏迷小儿,咳嗽、吞咽反射消失,蛔虫甚至盘踞于咽喉部或气管中而造成窒息死亡。举例:李××,男,4岁,1979年8月6日因高热抽风2天入院。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征象、脑脊液及其他辅助检查,初步诊断为乙脑。入院后在予以降温、止惊等处理的同时给开驱虫净2天量,每天2片(50毫克)顿服。因其家长想等乙脑痊愈后再驱蛔,自行暂停服驱蛔虫药。患儿进入乙脑极期时曾出现多次痰阻窒息,均经吸痰并给祛痰剂后好转。入院第5天上午11时患儿又突然窒息,呼吸停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性,9个月。住院号209962。因持续发热85天,带脓血痰3天于1979年4月26日入院。患儿于2月1日起发热、咳嗽、流涕。当地医生因听诊发现双肺干湿罗音,乃按肺炎处理,给予肌注庆大霉素及对症治疗。数日后症状减轻,但高热持续不退,且多在下半夜高热,清晨体温下降。改用青霉素、板兰根、红霉素、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仍反复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资料患儿××× ,男 ,8岁 (1 994年 4月生 ) ,因上腹痛伴呕血、黑便 6d于 2 0 0 2年 6月 7日入儿科住院。发病前无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史。经静滴立复丁 (法莫替丁 )及口服凝血酶等药物治疗 ,未再呕血 ,但腹痛、黑便无明显缓解。于 2 0 0 2年 6月1 0日行胃镜检查 ,患儿于清醒状态下用O1 ympusXQ2 3 0电子胃镜进行常规检查。胃镜下于体下部大弯侧可见新鲜血迹 ,胃窦部近移行部可见 5处大小不等溃疡 (图 1 ) ,几乎累及全周 ,其中最大者位于小弯后壁 ,约 2 .5cm× 1 .0cm大小 (图 2 )。溃疡形态均不规则 ,底部较表浅 ,可见黄…  相似文献   

12.
病例介绍患儿李××,女,7岁。1984年8月30日以心包积液收住院。患儿于8月21日起发热(热度不详)、咳嗽,痰少不易咳出,伴有乏力、纳少、右侧胸痛,未经治疗。8月27日出现气喘,咳嗽加重、腹部逐渐增大、腹胀、小便少,双下肢及外阴部水肿,同时有盗汗。在当地肌中药2剂无效,气喘、夜间不能入睡而来我院门诊就  相似文献   

13.
患者 ,女 ,17岁。因反复寒战、高热 ,于 2 0 0 2年 8月 2 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 1周前突发寒战、高热。发热时口渴、气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高热反复发作 ,每次持续 3~ 4h后出汗退热。体检 :患者神志清 ,面稍红 ,体温 4 0℃ ,血压 12 0 78mmHg。巩膜轻度黄染 ,无出血点、紫癜及其它出血倾向 ,肝肋缘下未触及 ,脾肋缘下 3.5cm。无疟疾家族史及输血史 ,无既往发病史。血常规 :WBC 2 .0× 10 9 L ,RBC 3.92×10 1 2 L ,Hb 115g L ,BPC 2 8.1× 10 9 L ,网织红细胞 0 .0 18,血片瑞特染色油镜观察 ,可较容易找到各期恶性疟原虫 ,黑褐…  相似文献   

14.
患者 ,男 ,19岁 ,战士。 2 0 0 0年 8月始渐感头晕、眼花 ,面色苍白 ,军训时多次昏倒。 10月初出现齿龈出血 ,同月 2 0日突然畏寒 ,持续高热 ,间有抽搐 ,当地医院给予青霉素、地塞米松治疗 ,高热持续不退 ,于 10月 30日住院。  查体 :体温 40 .7℃ ,表情淡漠 ,贫血貌 ,无皮疹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颈无强直 ,胸骨压痛 ,肝、脾肋缘下未及。血常规 :Hb 75g/L ,WBC 5 .9× 10 9/L ,BPC 32× 10 9/L。血细胞分类 :中性粒细胞 0 .0 1,淋巴细胞 0 .6 9,单核细胞 0 .0 2 ,组织细胞 0 .2 8(戒指样组织细胞 0 .0 7)。骨髓检查 :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15.
《新医学》1980,(10)
病例摘要张××,男,10岁,学生,河北保定人,住院号90609。因头痛、头晕半个多月,伴有呕吐7天,高热数小时,于1967年7月7日入院。现病史:患儿于入院前半个多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以前额部明显,偶尔向后枕部放散,不伴有恶  相似文献   

16.
病例报告患儿姜××,女,13岁。患儿于1975年4月28日19时许吃葡萄干约30克(同吃者1人,无异常反应),1小时后上腹部疼痛,呕吐5次,吐出物为食物残渣,旋即稀水便2次,无脓血粘液,无畏寒发热等。23时发现患儿面色苍白,盛汗,四肢冰  相似文献   

17.
彭××,男,10个月,1984年8月14日入院(住院号845409)。患儿在10余天前开始腹泻,每天解水样便10多次,无脓血,无里急后重。每天呕吐3~5次,吐出胃内容物。体温39℃,食欲差,口渴喜饮,多尿,每日10~20次,量约有800~1,000毫升。两天前出现双下肢软瘫,活动障碍,出现阵发性全身强直  相似文献   

18.
《新医学》1979,(9)
病历摘要患者麦××(住院号186046),女性,52岁,营业员,已婚,广东顺德县人。因高热、皮下出血15天、神志不清9天于1978年8月25日急诊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5天突起高热,头痛,双下肢及背部出现大量紫癜,面色苍白,在外院用安络血及强的松等药物治疗无效,紫癜增多。6天后出现躁动乱语,体温达39.3℃,无呕吐及抽搐,曾昏倒2次,经用青霉素、  相似文献   

19.
一岁以下儿童患血吸虫病,过去虽有报告,感染享可达10%,但患急性血吸虫病的报告很少。现将我们最近发现一例周岁儿童感染急性血吸虫病,报告如下: 患儿张××,男性,满周岁,于1972年7月28日入院。主诉:持续发热一周。现病史;患儿入院前一周突起寒战,伴有高热并持续不退,有干咳,近3天来有腹泻,大便稀,伴有粘液。每日5~6次,无惊厥及呕吐,起病后曾服用四环素及“退热药”治疗无效,急诊入院。过去病史:以往无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 ,18d ,因不规则发热 3d ,于2 0 0 3年 7月 2 5日“以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入院。体温 :T 3 7 9℃ ,神清、精神较差 ,咽红、双肺未见异常。肝肾功能基本正常。WBC 14 97× 10 9/L ,RBC 3 73×10 12 /L ,Hb 12 0g/L ,Plt 44× 10 9/L。予以抗感染治疗 ,患儿仍发热 ,肝脾渐肿大至第 5天 ,肝脾肋下均有 4 5cm左右。 7月2 9日血片找疟原虫 (+ ) ,WBC 5 3 2×10 9/L、RBC 3 13× 10 12 /L、Hb 10 5g/L、Plt5 1× 10 9/L。诊断为新生儿疟疾 ,用氯喹口服抗疟治疗 ,首次口服氯喹 0 2 5g/片 ,每天 1/3片。第 2天与第 3天各服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