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监测联合四种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近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预测价值,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秦皇岛市第四医院综合内科收治的188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本研究时均采用ABCD2、埃森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卒中预测工具-Ⅱ(SPI-Ⅱ)及ABCD3-Ⅰ行缺血性脑卒中风险预测,并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白细胞介素(IL)-8。随访3个月记录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情况,并以此为终点事件,采用ROC曲线分析IL-8联合四种评分法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3个月,188例TIA患者中有30例(16.0%)发生脑梗死。脑梗死组糖尿病、心房颤动、症状持续时间≥60 min、双重TIA、同侧颈动脉狭窄≥50.0%及DWI高信号比例高于非脑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ABCD2、ESRS、SPI-Ⅱ、ABCD3-Ⅰ及IL-8均明显高于非脑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脑梗死发生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发现,ABCD2的AUC面积为0.694,灵敏度为73.3%,特异度为88.6%;ESRS的AUC面积为0.628,灵敏度为63.3%,特异度为57.0%;SPI-Ⅱ的AUC面积为0.551,灵敏度为60.0%,特异度为53.2%;ABCD3-Ⅰ的AUC面积为0.898,灵敏度为90.0%,特异度为93.7%;IL-8的AUC面积为0.519,灵敏度为53.3%,特异度为49.4%。IL-8并联ABCD3-Ⅰ漏诊率最低,为4.7%。结论 IL-8并联ABCD3-Ⅰ预测TIA发作后近期缺血性脑卒中漏诊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ABCD3量表结合同型半胱氨酸及头颅MRA对TIA短期脑卒中风险的预测。 方法 选取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7月1日于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20例TIA患者,对入组病例进行7、30、180 d 随访,采用 ABCD3评分、ABCD3-I评分及ABCD3-I评分法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ABCD3-HI)进行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进而对其预测再发卒中的价值进行评估。 结果 ABCD3-HI评分对TIA发作后7、180 d 内发生脑卒中的AUC分别为0.913、0.917,高于ABCD3-I评分及ABCD3评分(0.895、0.906)、(0.857、0.809)。ABCD3-HI评分及ABCD3-I评分对TIA发作后30 d 内发生脑卒中的AUC分别为0.907及0.913,两种方法均高于ABCD3评分的0.831。 结论 ABCD3-HI评分具有较好的预测TIA 发作后再发脑卒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ABCD、ABCD2、SPI-Ⅱ和ESSEN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高危患者近期及远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TIA患者ABCD、ABCD2、SPI-Ⅱ和ESSEN评分,随访7 d和1年内脑梗死发生率,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估4种评分模型的准确性,并与原始模型进行比较,计算相对危险度(RR)。 结果:235例TIA 患者7 d内脑梗死发生率为9.36%,1年内脑梗死发生率为20.43% 。7 d内AUC,ABCD评分模型为0.70,ABCD2评分模型为0.74,SPI-Ⅱ评分模型为0.67,ESSEN评分模型为0.62;1年内AUC,ABCD评分模型为0.62,ABCD2评分模型为0.62,SPI-Ⅱ评分模型为0.64,ESSEN评分模型为0.65。与原始模型比较,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TIA后7 d内RR值, ABCD评分模型分别为 0.09、0.92和0.72,ABCD2评分模型分别为0.49、0.59和0.65;TIA后1年内RR值,SPI-Ⅱ评分系统分别为0.58、0.87和0.55,ESSEN评分模型分别为0.11、0.18和0.55。 结论:本研究选择的4种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均可用于中国人群TIA后脑梗死风险评估,其中ABCD2评分模型对短期风险预测具有较大价值,而ESSEN评分模型对于远期风险预测更具价值。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BCD2评分系统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的预测价值及存在的问题。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usionweightedimaging,DWI)、CT血管成像(CTangiography,CTA)的检查结果,按ABCD2评分标准完成评分。随访TIA后7dTIA、小卒中和大卒中的发生率,分析ABCD。评分与TIA后短期再发事件的关系。ABCD2评分对于TIA后短期再发事件的预测用ROC曲线(areaunderthe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表达。结果106例TIA患者中,再发TIA24例(22.6%),再发卒中20例(18.9%)。在TIA危险因素中,再发TIA与再发卒中两组间TIA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8)。ABCD2评分对大卒中预测价值高(AUROC=0.863,95%CI:0.799~0.926,P〈0.001),对小卒中和TIA预测价值低(AuROC=0.590,95%CI:0.499~0.681,P=0.057;AUROC=0.444,95%CI:0.373—0.515,P=0.172)。Cox风险分析发现,ABCD。评分与TIA后7d临床复发事件间具有相关性。ABCD。评分〈3与ABCD。评分〉3两组再发事件的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15.98;95%CI:6.03,42.31;P〈0.001)。结论ABCD2评分对于再发大卒中的预测价值高,可以作为急诊预测TIA患者7d再发大卒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BCD2评分联合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1个月内发生急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201 1年11月一2013年10收治的TIA患者121例,其中1个月内发生急性脑卒中者35例作为卒中组,未发生者86例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ABCD2评分及血清hs-CRP水平的差异,及其预测患者1个月内发生急性脑卒中的价值。结果卒中组患者ABCD2评分高于对照组[(6.1±1.2)分vs.(4.2±1.6)分],高危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94.3%vs.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组hs-CRP水平为(23.71±4.56)mg/L,高于对照组的(11.48±3.88)mg/L(P<0.05);TIA患者hs-CRF水平与ABCD2评分呈正相关(r=0.56,P<0.05);以患者血清hs-CRP作为预测TIA患者在1个月内发生急性脑卒中的指标,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6(95%C1 0.790.93),以16.78 mg/L为cut-off值,其预测TIA发生急性脑卒中的敏感度为80.7%、特异度为60.8%。结论近期发生急性脑卒中的TIA患者ABCD2评分及血浆hs-CRP均显著升高,ABCD2评分及hs-CRP检测可作为预测TIA患者近期发生脑卒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NIHSS、ABCD2联合头颅磁共振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发生脑梗死风险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TIA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收集NIHSS评分峰值、ABCD2评分、头颅核磁共振检查,积极治疗,随访半年,根据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病例组(发生脑梗死)和对照组(未发生脑梗死)。比较两组NIHSS评分峰值、ABCD2评分、头颅核磁共振检查结果,计算截断值,评估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并发急性脑梗死22例,病例组NIHSS、ABCD2评分分别为(4.33±0.69)、(6.29±1.0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13±0.47)、(2.20±0.52)分(P0.05),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4分;病例组rE2-E3、rMTR均高于对照组(P0.05),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90、0.91;联合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分别为90.9%、93.2%、76.9%、97.6%、92.7%。单独及联合检测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预测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符合率均高于颅脑磁共振、ABCD2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HSS、ABCD2联合头颅磁共振评估TIA发生脑梗死的风险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时间- 强度曲线定量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联合Essen 卒中风险评分(ESRS) 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效能。方法 选取2017 年8 月—2018 年12 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第1 次缺血 性脑卒中发作患者134 例。对患者进行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时间- 强度曲线分析及Essen 评分。随访1 年, 以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比较反映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超声造影显影分级、增强强度值及联 合Essen 评分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 复发组≥ 70 岁患者占比、ESRS 评分较未复发组高 (P <0.05)。两组斑块超声造影显影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复发组斑块超声造影的峰值 强度及强度增强值较未复发组高(P <0.05)。显影分级[Ol ^ R=2.490(95% CI :0.897,6.913)]、强度增强值 [Ol ^ R=22.740(95% CI :6.673,77.487)] 和ESRS 评分[Ol ^ R=5.173(95% CI :1.677,15.953)] 是影响缺血性 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因素。Essen 评分、显影分级及强度增强值联合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AUC 为0.910,敏 感性为82.2%(95% CI :0.695,0.899),特异性为93.9%(95% CI :0.841,0.976)。结论 超声造影时间- 强度 曲线联合ESRS 评分能够提高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的效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加拿大TIA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作7 d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效能,并与ABCD2评分进行对比。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在衡水市人民医院急诊收治并确诊的174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7 d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为观察终点。以7 d内发生了缺血性脑卒中为阳性组,7 d内没有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为阴性组。分别采用加拿大TIA评分和ABCD2评分进行危险分层(加拿大TIA评分,低危:-3~3分,中危:4~8分,高危:9~23分;ABCD2评分,低危:0~3分,中危:4~5分,高危:6~7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7 d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28例(16.1%)。在加拿大TIA评分中,低危27例,中危123例,高危24例,7 d内缺血性脑梗死发生情况:低危1例,中危19例,高危8例,区间似然比分别为0.18、1.11和1.74。ABCD2评分中,低危0例,中危159例,高危15例,7 d内缺血性脑梗死发生情况:低危0例,中危23例,高危5例,区间似然比分别为0、0.87和3.26。加拿大TIA评分受试者曲线的曲线下面积高于ABCD2评分(0.73 vs ...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ABCD2评分与颈动脉狭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30 d脑梗死发生的评估价值。方法以住院的173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随访TIA后30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并分析"ABCD2"评分、颈动脉狭窄程度与TIA后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关系。结果颈动脉狭窄≥50%的TIA患者128例,发生脑梗死46例(35.9%);颈动脉狭窄〈50%的TIA患者45例,发生脑梗死9例(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2评分越高,脑梗死的发生率越高(P〈0.05),颈动脉狭窄越重,ABCD2评分越高(Gamma=0.433,P〈0.05)。结论 ABCD2评分法对TIA后脑梗死发生有预测价值,ABCD2评分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狭窄度检查能进一步提高TIA脑梗死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郭江  赵大聪  叶茜  朱楠  郑东   《四川医学》2018,39(5):519-521
摘要:目的综合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成像、ABCD~2评分评价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进展为缺血性脑梗死的风险。方法连续纳入50例TIA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进行ABCD2评分并分组,在TIA发作后24h内进行颈部超声多普勒动脉成像。分别在TIA发作后1周、3个月、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将患者分为脑梗死组和非梗死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例患者(30.0%)在随访中发生脑梗死,其中12例(80.0%)发生于3个月内。ABCD~2评分高危组更易发生脑梗死,同时脑梗死组颈动脉狭窄>50%者比例显著增高(p<0.05)。ABCD2评分和脑血管狭窄程度之间正相关(P=0.006)。结论综合彩色多普勒及ABCD~2评分能提高对TIA后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ABCD2评分与ABCD2-I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患者中预测卒中复发的效度。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发病7d内且完成核磁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的TIA患者,对其进行1年随访,评价指标是卒中复发。将ABCD2评分与AB—CD2-I评分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组,评价二种评分对TIA患者进行卒中复发风险分层的能力;采用曲线下面积(AreaUndertheCurve,AUC)比较二种评分预测卒中复发的效度。结果纳入符合入排标准的患者共410例,其中110例患者(27.07%)1年卒中复发。ABCI~评分低、中、高危卒中复发风险分别为21.88%,27.64%,41.18%,ABCD2-I评分低、中、高危卒中复发风险分别为4.71%,21.94%,49.61%。ABCD。评分的预测效度AUC=0.59,ABCD2-I评分的预测效度AUC=0.77。结论ABCD2-I评分较ABCD2评分能更好地预测TIA患者1年卒中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ABCD2评分法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脑梗死的价值。方法按照Johnston等对TIA的ABCD2评分标准,测定148例TIA患者的评分,并观察其2、7、90?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评分≤3分的TIA 患者有69例,2、7、90?d发生脑梗死的例数分别为3例(4.3%)、5例(7.2%)、6例(8.7%);评分为4或5分的患者51例,2、7、90?d进展为脑梗死的例数分别为5例(9.8%)、8例(15.6%)和10例(17.6%);评分≥6分的患者28例,2、7、90?d进展为脑梗死的例数分别为8例(28.6%)、10例(35.7%)、13例(46.5%)。不同ABCD2评分值的TIA患者,其脑梗死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ABCD2评分值不同的TIA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不同,分值越高,发生率越高。ABCD2评分标准是临床预测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外周血热休克蛋白90α(Heat Shock Protein 90α,HSP90α)、脊髓趋化因子CXC配体12(Spinal Cord Chemokine CXC Ligand 12,CXCL12)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232例原发性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16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血HSP90α、CXCL12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患者HSP90α、CXCL12表达水平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肺癌患者外周血HSP90α、CXCL1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HSP90α以121.41 ng/mL为诊断截断值时,诊断肺癌的敏感度为73.28%,特异度为76.19%,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46(95%CI:0.691~0.802);CXCL12以458.41pg/mL为诊断截断值时,诊断肺癌的敏感度为70.69%,特异度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SUA)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12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估卒中严重程度,根据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判断预后结局,并根据预后结果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秩相关分析SUA及Hcy水平与NIHSS评分、mRS评分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SUA及Hcy水平预测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的效能。结果预后良好组93例,预后不良组32例。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糖尿病史占比、入院NIHSS评分、出院NIHSS评分、出院mRS评分、住院时间、WBC水平、GLU水平、Hcy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SUA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Hcy水平(OR=1.479,95%CI:1.168~1.872,P=0.001)是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SUA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出院时NIHSS评分、出院时mRS评分均呈负相关(r=-0.267、-0.248、-0.275,P=0.003、0.005、0.002);Hcy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出院时NIHSS评分、出院时mRS评分及住院时间均呈正相关(r=0.526、0.496、0.555、0.433,均P<0.001)。SUA水平预测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的AUC为0.700(95%CI:0.595~0.806,P=0.001),在最佳截断值328μmol/L时,灵敏度为0.844,特异度为0.484;Hcy水平预测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的AUC为0.902(95%CI:0.827~0.976,P<0.001),在最佳截断值12.1μmol/L时,灵敏度为0.813,特异度为0.935;联合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AUC为0.905(95%CI:0.830~0.979,P<0.001),灵敏度为0.875,特异度为0.892。结论SUA及Hcy水平与患者脑卒中严重程度及出院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血清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因子1(MALAT1)及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XNIP)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年2月—2021年4月就诊于唐山市工人医院的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将患者分为研究组(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和对照组(缺血性脑卒中未伴有认知障碍)。对比两组血清MALAT1水平、TXNIP水平、MoCA评分、磁共振波谱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MALAT1、TXNIP水平与MoCA评分、磁共振波谱水平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MALAT1、TXNIP单独及联合预测认知障碍发生的价值。结果 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58例为缺血性脑卒中认知障碍,占比38.67%;研究组血清MALAT1、TXNIP水平高于对照组,MoCA量表各维度及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NAA1/NAA2低于对照组,Cho1/Cho2、Lac1/Cr2高于对照组(P <0.05);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血清MALAT1、TXNIP水平与MoCA总分(r =-0.623和-0.512,均P =0.000)、NAA1/NAA2(r =-0.459和-0.413,均P =0.000)呈负相关,与Cho1/Cho2(r =0.569和0.496,均P =0.000)、Lac1/Cr2(r =0.523和0.475,均P =0.000)呈正相关;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MALAT1、TXNIP及两者联合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发生的AUC为0.860(95% CI:0.796,0.924)、0.780(95% CI:0.703,0.856)、0.890(95% CI:0.834,0.945),敏感性分别为86.7%(95% CI:0.776,0.933)、78.3%(95% CI:0.711,0.863)、90.2%(95% CI:0.839,0.951),特异性分别为79.7%(95% CI:0.702,0.869)、71.2%(95% CI:0.612,0.798)、85.1%(95% CI:0.736,0.91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血清MALAT1、TXNIP水平呈高表达,两者水平与患者认知功能、磁共振波谱水平密切相关,且两者联合可有效预测认知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王黎萍  朱仁洋  董芬 《浙江医学》2015,37(17):1449-1452
目的 探讨ABCD2评分法结合房颤改良评分法(ABCD2F评分法)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脑梗死风险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对260例TIA患者,按照ABCD2与ABCD2F评分法分别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患者2d和7d脑梗死发生率,用ROC曲线评价2种评分方法对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根据2种评分法的危险分层(低、中、高危),进一步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TIA患者2d和7d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0.0%和16.1%。预测2d脑梗死风险,ABCD2及ABCD2F评分法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和0.65;预测7d脑梗死风险,2种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和0.62。对7d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房颤是7d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按ABCD2评分法危险分层,低、中、高危各组的脑卒中发生率:2d为1.22%、12.8%、16.98%,7d为3.66%、18.40%、30.19%;按ABCD2F评分法危险分层,低、中、高危各组的脑卒中发生率:2d为0%、12.69%、16.98%,7d为1.37%、18.66%、30.19%;两种评分法各危险分层分组间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ABCD2F评分具有早期脑梗死预测价值,结合房颤的危险分层更具精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短期内进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评价ABCD3评分系统临床判断患者TIA后早期高危发生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统计126例TIA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和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并对其进行ABCD3评分.结果 TIA发生后7d脑梗死的发生率为10.3%.糖尿病(OR 4.28,95% CI 1.48~12.30,P=0.023)、7d内TIA发作超过2次(OR 6.29,95%CI 2.31~17.12,P<0.001)、同侧颈动脉狭窄≥50% (OR 6.48,95%CI 2.25~19.49,P<0.001)、症状持续超过60 min(OR 4.58,95%CI1.62~12.94,P=0.015)是TIA短期内进展至脑梗死独立的危险因素;ABCD3评分为0~3分的TIA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2.3%;ABCD3评分为4~5分的TIA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7.4%;ABCD3评分为6~7分的TIA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15.6%;ABCD3评分为8~9分TIA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21.7%,趋势性检验P<0.001.结论 ABCD3评分对TIA患者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性有一定的预测价值,T1A患者ABCD3评分值越高,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概率相对越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进一步明确基于中国人群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病人,3种ABCD评分系统预测TIA发作后7 d内发生新发脑梗死风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50例TIA病人于入院48 h内采用ABCD2、ABCD3、ABCD3-Ⅰ3种评分系统,根据评分分为低危、中危及高危组;根据病人TIA发作后7 d内是否继发脑梗死分为新发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比较2组TIA病人的3种评分系统评分;记录3种评分的低、中、高危组中TIA后7 d内继发脑梗死病人例数。结果与非脑梗死组比较,新发脑梗死组的3种不同的ABCD系统的评分结果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除ABCD2评分外,随着ABCD3、ABCD3-Ⅰ评分分值的升高,7 d内继发脑梗死率不断增加(P < 0.01);ROC曲线分析发现,3种ABCD评分系统对7 d内继发脑梗死的预测AUC分别为0.67、0.84和0.91,均大于基准线面积的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ABCD3-Ⅰ预测7 d内继发脑梗死准确度优于ABCD3,ABCD3优于ABCD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3种ABCD评分方法均能预测TIA后7 d内继发的新发脑梗死,分值越高,7 d内继发新发脑梗死的危险度越高,ABCD3-Ⅰ预测准确度最高。  相似文献   

19.
刘宣  郭洁洁 《中国现代医生》2022,(3):13-16,封3
目的 分析ABCD3量表结合同型半胱氨酸及头颅MRA对TIA短期脑卒中风险的预测.方法 选取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7月1日于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20例TIA患者,对入组病例进行7、30、180 d随访,采用ABCD3评分、ABCD3-I评分及ABCD3-I评分法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ABCD3-HI)进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HA2DS2-VASc评分是否可用于非房颤人群首发缺血性脑卒中幸存者复发风险预测。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768例非房颤首发缺血性脑卒中幸存者,男性475例(61.85%),女性293例(38.15%),年龄为61.52±12.59(17~90)岁。基线信息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及查阅电子病历收集,随访信息采用3月1次的电话随访收集;采用χ2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正常随访者与失访者的基线特征;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及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等指标;构建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C指数;评价CHA2DS2-VASc评分对非房颤人群首发缺血性脑卒中幸存者不同随访时间内复发风险的预测效果。结果 脑卒中1年、3年、5年复发率分别为10.59%、20.45%、29.46%。该评分预测非房颤人群首发缺血性脑卒中幸存者1年、3年和5年复发风险AUC值(95%CI)、最佳工作点及对应的阳性似然比分别为0.558(0.492-0.624)、4.5、1.256;0.574(0.517-0.630)、4.5、1.397;0.604(0.548-0.661)、4.5、1.655。对“充血性心力衰竭”项进行敏感性分析后提示CHA2DS2-VASc评分的预测效果基本不变。结论 CHA2DS2-VASc评分可用于非房颤人群首发缺血性脑卒中幸存者3年和5年复发风险预测,对长期脑卒中复发的预测效果更好,但预测价值均较低,建议今后可尝试对该评分进行改进或建立新的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