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年龄相仿的30例健康人,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7月~2014年2月就诊的30例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前已在它院行冠脉造影和其他确诊检查),所有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人均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分析冠心病患者与健康人心电图的各波段异常情况和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图阳性率。结果冠心病患者心电图正常率显著低于健康人,病理性Q波出现概率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而T波倒置以及ST段下移率与健康人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与常规心电图的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心电图可以有效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心电图ST段改变及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CA)检查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比较分析,探讨冠心病诊断中心电图和MSCTCA检查的方法和作用,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有效的信息。方法:选取临床诊断疑似或确诊为冠心病患者64例,进行心电图和MSCTCA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不同部位、不同程度及不同类型病变检查的阳性率。结果:与MSCTCA方法相比,心电图ST段改变检查的灵敏度为56.82%,特异度为50%,总体符合率为54.69%,Kappa值为0.061,两种方法检查一致性较差,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I/avL/V1-5导联ST段改变阳性患者与Ⅱ/Ⅲ/avF导联ST段改变阳性患者相比,以MSCTCA检查的阳性率更高(P<0.05);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与轻度患者相比,心电图ST段改变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中度狭窄患者与轻度患者相比,心电图ST段改变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心电图ST段改变阳性率显著高于单支管状动脉病变患者(P<0.05)。结论:心电图与MSCTCA检查一致性较差,临床上不宜单独使用单一检查方法;在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及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心电图ST段改变检出率较高,结果具有参考价值;I/avL/V1-5导联ST段改变阳性患者相比Ⅱ/Ⅲ/avF导联ST段改变阳性患者,MSCTCA检查阳性率更高,更具有检测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运动平板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通过冠脉造影进行确诊冠心病患者56例,分别采取运动平板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措施诊断冠状动脉粥样性心脏的特异度及敏感度。结果运动平板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特异度为46.2%,敏感度为86%,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特异度为62.5%,敏感度为75%。两组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平板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为提高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准确度,应当联合上述两种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4.
韩秀莲 《医学信息》2018,(21):176-177
目的 对比CT检查与MRI检查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医院门诊收治的7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检查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双侧股骨头 CT检查,观察组患者行MRI检查,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确诊率高于对照组(97.50% vs 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Ⅰ期、Ⅱ期、Ⅲ期、Ⅳ期的诊断率均高于对照组,其实Ⅰ期、Ⅳ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Ⅱ期、Ⅲ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检查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优于CT 检查,可用于临床早期诊断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7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接受动态心动图检测,对照组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冠心病诊断准确率和漏诊率,同时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检出率。结果:研究组冠心病诊断准确率、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相比准确率较低的常规心电图和有创冠脉造影检测法,动态心电图检测方法性价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24 h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绞痛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27例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绞痛的检出情况。结果:动态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90.55%)显著高于常规组(34.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组各类心律失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动态组检出变异性心绞痛16例,常规心电图未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绞痛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基因多态性与中年男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经冠脉造影确诊的128例山东沿海地区汉族中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50%),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6例,按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将12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67例和稳定性心绞痛(SAP)组61例,并选110例冠脉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循环酶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和PCR荧光法检测MTHER C677T基因型,观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和MTHFRC677T基因型分布与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组明显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高于双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TT基因型、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基因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TT基因型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TT基因型、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THERC677T基因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参与山东沿海地区汉族中年男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且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冠心病患者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临床诊断冠心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54例,对其进行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比较分析。结果15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患者中,其心电图ST-T改变125例,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总符合率为81.17豫。其中前壁心肌缺血48例,下壁心肌缺血21例,侧壁心肌缺血26例,广泛前壁心肌缺血30例。前壁心肌梗死预测LAD病变符合率为82.76豫;下壁心肌缺血预测RCA病变符合率为66.67豫;侧壁心肌缺血预测LCX病变符合率为61.53豫;广泛前壁心肌缺血预测LMCA病变符合率为60.00豫。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为有无冠状动脉病变及其部位、程度及估计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20例疑似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均给予冠状动脉造影及与12导联心电图检查,分析12导联心电图诊断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结果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共计100例(观察组),变异性心绞痛20例(对照组)。观察组24 h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肌缺血总负荷以及单次发作负荷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诊断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70.00%,阳性预测值94.00%,阴性预测值44.00%,诊断符合率82.00%。结论心电图在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可在临床中给予借鉴并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资料记录结果可知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和动态心电图检查,且分析检查记录不同检测方法患者其入院时心律失常的阳性检出率以及不同检测方法对所有患者心脏异常阳性检出率比较。结果 (1)采取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其冠心病伴心率失常阳性检出率为90.63%,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患者其冠心病伴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60.94%,比较差异间具有统计学意义(2=30.734,P0.001);(2)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在室速、心房纤颤、窦性停搏、房性早搏单发、室性早搏单发以及束支传导阻滞的阳性检出率比较上均无差异(P0.05);而动态心电图在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及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的阳性检出率上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差异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者,且更经济安全,值得作为临床上诊断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首选检查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静息心电图、胸痛症状与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筛查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入院后接受静息心电图、256层螺旋CTA检查共计68例非急症胸痛疑似冠心病患者的相关资料,所有患者30 d内均进行CAG检查。以CAG诊断为标准,采用ROC曲线分析静息心电图、胸痛症状与冠脉CTA筛查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256层螺旋CTA诊断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P<0.05),其诊断敏感性为96.55%,特异性为50.00%,诊断价值大于静息心电图(AUC=0.50,P>0.05)和胸痛症状(AUC=0.51,P>0.05)。结论 256层螺旋CTA筛查冠心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静息心电图、胸痛症状对冠心病的筛查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血浆蛋白C(P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与冠脉病变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源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186例CHD患者(纳为疾病组)和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85名(纳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PAPP-A、PC、hs-CRP水平,冠脉造影评估CHD患者冠脉病变程度,随访疾病组预后,分析不同冠脉病变、不同预后CHD患者血清PAPP-A、PC、hs-CRP水平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组比较,疾病组血清PAPP-A、hs-CRP水平明显升高,P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冠脉病变程度加重,CHD患者血清PAPP-A、hs-CRP水平依次明显升高,PC水平依次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共42例发生MACE事件(22.58%),发生MACE事件的CHD患者血清PAPP-A、hs-CRP水平较未发生者明显升高,而PC水平明显低于未发生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CHD冠脉病变程度、预后与血清PAPP-A、hs-CRP呈明显正相关(r=0.546、0.607,P<0.05),与PC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512,P<0.05)。结论CHD患者血清PAPP-A、hs-CRP水平明显升高而PC明显降低,三者与CHD病情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或可作为CHD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上升,冠心病患病率随之提升,好发于60周岁以上老年患者。冠心病又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随着医学影像技术不断成熟,CT因无创、扫描快的优势已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成为了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CT可分为64排螺旋CT、DSCT、320DVCT,使得正确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率得到很大的提升,为无创性检查和评估冠心病提供有效的依据。据有关研究报道,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假阳性、假阴性提升的主要原因为患者心率不齐、心率过速造成为心脏运动轨迹伪影;冠状动脉壁管存在钙化伪影均是其主要原因。因此临床常重点关注钙化伪影、心脏运动轨迹伪影对诊断准确性的影响。本文主要就CTA在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管腔狭窄诊断中的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卜令同  吴桥  刘奇 《解剖与临床》2009,14(5):344-346
目的:探讨吸烟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09年1月在本院冠脉造影的157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吸烟组81例,不吸烟组76例)的临床特点,按照吸烟与否分组比较其冠脉病变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性别比例、高血压患病率、高血脂患病率及饮酒率等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年龄较不吸烟组年龄小(P〈0.05);与不吸烟组相比,吸烟组单支病变明显减少,三支病变明显增多(P〈0.05),Gensini积分明显增大(P〈0.0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吸烟导致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率和病变程度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5.
对比分析42例老年冠心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表明: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诊断符合率为79.0%,对心肌肥厚的诊断符合率为52.0%。其中31例血脂增高者以甘油三酯更明显。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阻塞程度无关。伴有高血压组的心脏重量、左室后壁厚度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多数病人的临床表现与冠脉关系密切,但也有冠脉几乎阻塞而缺乏临床症状者。8例170岁以上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为:冠脉受累支数多,冠脉阻塞以环形狭窄为主,多伴有斑块出血,可无心绞痛,易伴意识丧失,并发症较多,易发生猝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重度抑郁症患者心电图及心率变异性特点,为临床评估中重度抑郁症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湖南省脑科医院的中重度抑郁症患者38例为研究组,32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电图异常率及心率变异性,并统计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心电图异常ST-T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se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在冠心病患者体内的变化及其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关系,分析IMA在冠心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和PCI术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疑似冠心病而收治入南京市第一医院的176例患者在入院后即行IMA检测,最终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冠心病患者111例,非冠心病患者65例,比较两组之间血清IMA浓度有无显著差异,绘制IM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MA在ROC曲线下面积及IMA在诊断冠心病时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用同样的方法检测48例行PCI术治疗的患者术前IMA水平,半年后复查造影确定再狭窄患者7例,未发生再狭窄患者41例,采用t检验分析PCI术后再狭窄组与未再狭窄组患者IMA血清浓度的差别.结果 通过t检验分析发现,冠心病组IMA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绘制ROC曲线,IMA曲线下面积为0.88,其对冠心病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分别达到88%和72%;在PCI术后再狭窄组和未再狭窄组中,两组患者术前IMA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MA作为近年来被确定的急性心肌缺血标志物,在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血清IMA作为冠心病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可以极大地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漏诊和误诊.血清IMA预测PCI术后患者是否发生血管内再狭窄尚需要大规模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