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评价乳腺癌患者化疗后早期右室心肌力学特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2例接受吡柔比星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化疗前(T0)、化疗第2周期末(T1)、第6周期末(T2)进行3D-STI检查,化疗期间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45%或下降10%以上定义为心脏毒性反应(AIC)。比较T0、T1、T2右室3D-STI参数,评估各参数对AIC的预测价值。结果:与T0时相比,T1时RVGAS、RVGLS绝对值均降低(P<0.05),T2时均进一步降低(P<0.05),RVEF在T2时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1时RVGAS、RVGLS绝对值均与AIC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ROC曲线显示,T1时RVGAS绝对值<27.7%预测化疗结束后出现AIC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7.80%、82.90%,对应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T1时RVGLS绝对值<19.96%预测化疗结束后出现AIC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2.20%、88.20%,对应的AUC为0.84。...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对乳腺癌术后化疗左室心肌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65例乳腺癌患者(观察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作常规二维超声、3D-STI检查,分析观察组化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期末期容积(LVESV)、左室整体面积应变(GA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纵向应变(GLS),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取LVEDV、LVESV、GAS、GCS、GRS、GLS对左室心肌功能损害的评估效能。结果 观察组化疗中期GAS、GLS水平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中期,当GAS、GLS截断值分别为31.0%、18.0%时,其诊断左室心肌功能损害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970、0.865,敏感度分别为93.9%、89.2%,特异度分别为95.0%、75.0%。结论 3D-STI可应用于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左室心肌功能损害检测,GAS、GLS对乳腺癌患者化疗中期药物心肌毒性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硝酸酯负荷试验18F-FDG核素心肌显像在评价存活心肌中的价值.方法:选择4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多巴酚丁胺、硝酸酯负荷试验后行99mTc-MIBI和18F-FDG心肌双核素心肌显像,并与PET心肌代谢显像对比,评价多巴酚丁胺、硝酸酯负荷试验18F-FDG心肌显像存活心肌检出率和与PET心肌代谢显像的符合率.结果: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示216个节段灌注减低.多巴酚丁胺、硝酸酯负荷试验18FDG-SPECT显像显示216个节段中有121个节段(56%)灌注(代谢)不匹配,提示心肌存活;95个节段(44%)灌注(代谢)匹配,以心肌坏死为主.而18FDG-PET心肌代谢显像显示216个节段中有128个节段(59%)灌注(代谢)不匹配,提示心肌存活;88个节段(41%)灌注(代谢)匹配,以心肌坏死为主.两组比较,18FDG-SPECT显像与18FDG-PET心肌代谢显像存活心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5 3P≥0.05);216个灌注减低心肌节段中,18FDG-SPECT与18FDG-PET得分符合率93%.18FDG-SPECT显像存活心肌检出与PET显像符合率93.7%,无存活心肌检出率与PET显像符合率为80%,两者具有较好一致性.结论:多巴酚丁胺、硝酸酯负荷试验18F-FDG SPEC DISA显像对存活心肌的检出率与FDG-PET显像无明显差别,两者具有很高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01Tl、99Tcm-HL91双核素心肌显像与18F-FDG显像结合99Tcm-MIBI心肌显像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代谢及血流灌注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0例AMI患者行10 min和3 h 201Tl与99Tcm-HL91双核素心肌显像,采用17节段分析法来评价201TI显像节段性稀疏缺损与乏氧节段性显影;对25例AMI患者在PCI术后2周行18F-FDG心肌代谢显像及99Tcm-MIBI静息心肌显像,行圆周剖面半定量分析评价局部心肌灌注、代谢与室壁运动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 (1)75%(21/28)的201Tl灌注缺损心肌节段在乏氧显像中该节段显影,提示有存活心肌,7个不显影节段均为下壁节段,99Tcm-HL91显影节段数明显大于201Tl灌注缺损区。(2)AMI患者术后2周心肌运动正常节段(n=284)99Tcm-MIBI%、18F-FDG%分别为83.71%±15.67%和89.40%±13.62%,高于运动减弱组(n=51)的68.45%±17.34%和71.19%±18.56%,高于无运动组(n=65)的32.26%±14.91%和56.08%±18.83%,运动减弱组高于无运动组,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室壁运动评分指数(WMSI)与99Tcm-MIBI缺损百分率呈正相关(r=0.791,P<0.05)。结论201Tl、99Tcm-HL91双核素心肌显像与18F-FDG显像结合99Tcm-MIBI心肌显像均可用于临床判断AMI患者的存活心肌及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研究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门控心室显像(GCBP)对缺血性心肌病诊断治疗的价值.方法:对79例缺血性心肌病进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门控心室显像,计算各单项检查诊断的准确率和两项检查联合诊断的准确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显像方法单项诊断缺血性心肌病的准确率分别为78.5%、84.8%,联合诊断的准确性为93.7%,单项之间无显著差异(P>0.1),单项与联合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门控心室显像联合评价对缺血性心肌病诊断治疗的价值优于单项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99Tcm-MIBI/^18F-FDG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对心肌梗死患者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和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14例冠心病伴心肌梗死1-35个月的患者(细胞移植组8例,常规治疗组6例),于术前和术后3、8个月行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用半定量法观察分析图像。结果移植组中,6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术后3、8个月心肌双核素显像缺损区占整个心肌面积由术前的45.5%减少至39%和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术前后改变不明显。6例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心肌双核素显像缺损区占心肌面积减少,术后8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无明显改变。结论 ^99Tc^m-MIBI/^18F-FDG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能较好地观察和评价心肌梗死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的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一日法静息99mTc-MIBI及18F-FDG双核素同时采集(DISA)心肌灌注/代谢显像与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前心肌灌注、存活和心功能状况,并探讨CEqual心肌灌注定量分析软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2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拟行CABG的患者,进行99mTc-MIBI和18F-FDG DISA灌注/代谢显像及门控心肌灌注显像.结果1.42例DISA显像中,39例为灌注/代谢不匹配型,提示心肌存活,适合进行CABG;1例为灌注/代谢匹配型,提示心肌梗死,无存活心肌;2例正常.2.CEqual心肌灌注定量分析软件对左心心肌总的灌注缺损区定位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0%及67%.对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的定位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100%、79%、77%及50%、75%、60%.结论一日法DISA心肌灌注/代谢显像与门控法心肌灌注显像,可全面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灌注、存活及心功能状况,可用来作为选择CABG适应证患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常规心电图(ECG)、动态心电图(DCG)、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SMI)中的价值,比较100例冠心病病人在ECG、DCG、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中被检测出SMI的差别。结果,SMI在ECG、DCG、核素心肌显像中检出率分别为17%、77%、87.5%。提示DCG、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可为临床诊断SMI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一日法静息^99mTc-MIBI及^18F-FDG双核素同时采集(DISA)心肌灌注/代谢显像与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前心肌灌注、存活和心功能状况,并探讨CEqual心肌灌注定量分析软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技42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拟行CABG的患者,进行^99mTc-MIBI和^18F-FDG DISA灌注/代谢显像及门控心肌灌注显像。结果1.42例DISA显像中,39例为灌注/代谢不匹配型,提示心肌存活,适合进行CABG;1例为灌注/代谢匹配型,提示心肌梗死,无存活心肌;2例正常。2.CEqual心肌灌注定量分析软件对左心心肌总的灌注缺损区定位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0%及67%。对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的定位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100%、79%、77%及50%、75%、60%。结论一日法DISA心肌灌注/代谢显像与门控法心肌灌注显像,可全面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灌注、存活及心功能状况,可用来作为选择CABG适应证患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53例住院病人均行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64%和72.72%.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两种方法比较(P>0.05).诊断单支、双支和3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敏感度分别为63.64%、90.91%和88.89%(P<0.05).对管径狭窄为50%-75%组的敏感度为57.14%,管径狭窄≥75%组的敏感度为87.5%,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与冠脉狭窄程度和病变支数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心肌毒性的价值.方法 追踪观察38例NSCLC患者化疗前、化疗3周期和化疗6周期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心脏组织多普勒及三维斑点追踪表现.比较3组间左心室整体面积应变(GAS)、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及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和组织多普勒参数的差异,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三维应变参数对诊断心肌毒性的应用价值.结果 化疗6周期GAS、GLS、GCS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6周期GAS、GLS明显低于化疗3周期(P<0.05),化疗3周期GAS、GLS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6周期的组织多普勒舒张早期峰值(Em)及舒张早期、晚期峰值比(Em/Am)与化疗前、化疗3周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与化疗3周期的Em/A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GAS、Em/Am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9及0.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S以-30.5℅为截断值时,判断化疗药物对左室功能损害的特异性为88.2℅,敏感性为81.6℅.结论 3D-STI应变参数能早期敏感地反映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方案的心肌毒性,GAS诊断化疗药物对心肌毒性的特异性、敏感性较高,可以为临床检测化疗药的心肌毒性提供早期、敏感、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心肌声学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 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评价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时心肌灌注水平与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25 例冠心病患者行MCE,2D-STI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各患者心肌节段根据冠状动脉造影中冠状动脉狭窄情况 分为4 组:A组(正常冠状动脉)、B组(轻度狭窄50%~75%)、C组(中度狭窄76%~90%)及D组(重度狭窄91%~100%)。 经过MCE和2D-STI 软件采样及计算,记录每组心肌节段MCE定量指标血容量、血流速度、血流量及2D-STI 定量指 标心肌纵向应变值,并比较其差异。结果: B,C及D组定量指标血流速度、血流量逐渐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血容量、血流速度、血流量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4 组间心肌纵向应变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MCE及2D-STI 可评价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心肌灌注水平与收缩功能,2D-STI 发现冠状动脉轻 度狭窄的能力较MCE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2-氟-18-氟-2-脱氧-D-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心肌代谢显像为金标准,探讨锝-99m-4,9-二氮-3,3,10,10-四甲基十二烷-2,11-二酮肟(technetium-99m labeled 4,9-diaza-3,3,10,10-tetramethyldodecan-2,11-dione dioxime,99mTc-HL91)SPECT/CT乏氧显像结合锝-99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technetium-99m labeled sestamibi,99mTc-MIBI)SPECT/CT心肌灌注显像评估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患者不同缺血程度及不同冠状动脉供血区存活心肌的价值。方法 纳入66例ICM患者,于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当日行99mTc-HL91乏氧显像、次日行18F-FDG心肌代谢显像。将左...  相似文献   

14.
曹雷  王玲  阮敏 《安徽医学》2017,38(4):408-411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评价蒽环类药物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早期左心室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蒽环类药物化疗的DLBCL患者28例,分别于化疗前及化疗2、4、6个周期(即累计剂量达100、200、300 mg/m2)后24~48 h内行二维超声心动图及3D-STI检查,获取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数值及左心室整体面积应变(GAS)、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GAS、GLS在化疗4个周期[(-28.66±2.67)%,(-16.49±1.94)%]及6个周期[(-25.14±2.73)%,(-15.12±1.97)%]时,与化疗前[(-34.86±2.90)%,(-18.36±2.32)%]及化疗2个周期[(-34.05±2.09)%,(-17.75±1.91)%]时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GAS与多柔比星累计剂量呈负相关(r=-0.815,P<0.05).整个化疗进程中,GCS、GRS无明显变化.结论 GAS对DLBCL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出现早期左心室功损害的敏感性较高.3D-STI技术可以发现早期蒽环类药物所致的心脏毒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使用蒽环类药物(ANTH)化疗后的左室心肌组织生物力学参数改变,探讨2D-STI评价和监测ANTH化疗所致心脏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选择NHL初发住院患者37例(ANTH化疗组,行CHOP方案化疗)及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20人(正常对照组)。采用2D-STI检测正常对照组和ANTH化疗组受试者化疗前及化疗第1、2和3个周期患者心脏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圆周应变(GCS)及左室扭转角度(LVtw),计算对应的GLS×LVtw值。结果:正常对照组受试者和ANTH化疗组患者化疗前一般临床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TH化疗组患者化疗后GLS、GRS及GCS低于化疗前和正常对照组(P<0.05),GLS下降幅度较GRS和GCS明显;化疗第3个周期超声指标符合心肌毒性诊断标准的4例患者的GLS、GRS、GCS、GLS×LVtw降低;以△GLS×LVtw=-64.53%×°为截断点预测发生心肌毒性的灵敏度为94%,特异度为66.7%,约登指数最大为0.667。结论:2D-STI可以检测左室心肌组织生物力学参数的早期改变,在早期检测ANTH所致心功能损害方面较敏感,可能成为未来预测ANTH化疗继发早期心肌毒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在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2 3例接受蒽环类药物治疗的患者 ,在治疗前进行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核素心室造影测左室射血分数 (LVEF)和99mTc 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并计算相对定量值。并于每一周期治疗后重复上述检查。结果 :蒽环类药物治疗一周期后 ,2 3例患者心肌相对定量值明显下降 (P <0 .0 1)。其中 11例吡喃阿霉素、6例表阿霉素和 6例米托蒽醌治疗的患者 ,心肌相对定量值明显下降 (P <0 .0 5 ) ,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无明显变化 (P >0 .0 5 )。蒽环类药物治疗多周期后的 10例患者心肌相对定量值较治疗前下降 (P <0 .0 5 )。 9例患者的心肌相对定量值 (最大累积剂量为 2 0 0mg/m2 )与一周期后无明显差别 (P >0 .0 5 )。10例患者治疗前及多周期治疗后LVEF均 >6 0 %,且化疗前后无明显差别 (P >0 .0 5 )。结论 :99mTC 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能监测蒽环类药物所致的心肌损害 ,且较左室射血分数敏感 ,比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优越 ,有利于指导蒽环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评估中下段食管癌、左侧肺癌及左侧乳腺癌患者放疗前后的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30例中下段食管癌、左侧肺癌、左侧乳腺癌患者,于放疗前后1周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常规测量右心室基底部内径(RVD1)、中间段内径(RVD2)、右心室上下径(RVD3)、面积变化分数(FAC)、三尖瓣收缩期位移(TAPSE)、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心肌做功指数(Tei)、等容收缩期心肌加速度(IVA);应用VVI获得右心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RVGLS)、游离壁基底段应变(RVLSbas)、游离壁中间段应变(RVLSmid)、游离壁心尖段应变(RVLSapi),并计算出游离壁整体应变(RVLSfw),对放疗前后患者的常规参数和应变参数进行比较,分析RVGLS、RVLSfw 与常规超声心动图、游离壁各节段应变的相关性。结果 ①放疗前后患者RVD1、RVD2、RVD3、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放疗后患者FAC、TAPSE、IVA下降(P <0.05),Tei指数升高(P <0.05)。②放疗后患者RVLSbas、RVLSmid、RVLSapi、RVLSfw、RVGLS升高(P <0.05)。③RVGLS与FAC、TAPSE、IVA呈负相关(r =-0.563、-0.398和-0.373,P =0.001、0.030和0.042),与S′呈正相关(r =0.387,P =0.035);RVLSfw与TAPSE呈负相关(r =-0.489,P =0.006),与RVLSbas、RVLSmid呈正相关(r =0.582和0.378,P =0.001和0.040)。结论 VVI可以早期评估中下段食管癌、左侧肺癌及左侧乳腺癌患者放疗前后右心室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监测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在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监测中的价值。方法:23例接受蒽环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进行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核素心室造影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并计算相对定量值。并于每一周期治疗后重复上述检查。结果:蒽环类药物治疗一周期后,23例患者心肌相对定量值明显下降(P<0.01)。其中11例吡喃阿霉素、6例表阿霉素和6例米托蒽醌治疗的患者,心肌相对定量值明显下降(P<0.05),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无明显变化(P>0.05)。蒽环类药物治疗多周期后的10例患者心肌相对定量值较治疗前下降(P<0.05)。9例患者的心肌相对定量值(最大累积剂量为200mg/m^2)与一周期后无明显差别(P>0.05)。10例患者治疗前及多周期治疗后LVEF均>60%,又化疗前后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能监测蒽环类药物所致的心肌损害,且较左室射血分数敏感,比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优越,有利于指导蒽环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检测左室心肌应变及扭转,计算心肌综合指数(MCI),研究其监测乳癌患者术后蒽环类药物化疗所致早期心肌毒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追踪观察拟行6周期乳癌术后蒽环类化疗的患者51例,在进行化疗前及化疗3周期、化疗6周期后的 1 ~2 d内,分别检查二维超声心动图和3D-STI.应用后者获得左室整体面积应变、整体纵向应变、整体径向应变、整体圆周应变及左心室扭转,计算左心室MCI,比较各组间参数的统计学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左室三维应变参数、扭转及MCI对诊断心脏毒性的应用价值.征集2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结果 MCI在化疗第3周期、第6周期均较对照组、化疗前组明显减低(P<0. 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MCI的曲线下面积为0.951,以-235.75(%×°)为截断值判断蒽环类药物对左室心肌功能损害时,其特异度为90. 2%,敏感度为94. 1%.结论 MCI在监测蒽环类化疗药物心肌损害方面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3D-STI可早期检出乳癌患者术后蒽环类化疗药物所致的心肌损害,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心肌灌注显像和冠脉CT血管成像(CCTA)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0月因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病而进行冠脉造影(CAG)、CCTA和SPECT心肌灌注显像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以CAG为金标准,评价CCTA和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结果CCTA检出患者24例(70.59%),检出主要冠脉50支(49.02%);SPECT心肌灌注显像检出可逆性缺损者20例(冠脉36支)。以CAG为金标准,根据患者例数,CCTA诊断灵敏度95.65%,特异度81.82%,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诊断灵敏度82.61%,特异度90.91%;根据冠脉支数,CCTA诊断灵敏度88.37%,特异度79.66%,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诊断灵敏度72.09%,特异度91.52%。结论CCTA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两者互为补充,综合判断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