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背景:了解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对伤口愈合的影响机制,防止细菌生物膜对伤口愈合的影响,对于提高慢性伤口的治愈率有重要作用。 目的:综述细菌生物膜对慢性伤口的影响机制,以及现有的治疗护理对策。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Springerlink及CNKI数据库2008至2013年发表的文章,检索关键词为“细菌生物膜,慢性伤口感染;bacterial biofilm,Chronic wound infection”。选取与伤口感染、细菌生物膜相关的治疗及护理方面相关的文章。 结果与结论:大量研究证实,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引起的慢性感染常与生物膜形成相关,细菌生物膜形成是导致慢性伤口难以愈合的重要因素之一。生物膜形成机制复杂。目前主要通过规范操作及环境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时清创来预防细菌生物膜的形成。针对细菌生物膜的治疗主要有超声治疗、负压治疗、噬菌体疗法、乳铁蛋白、硝酸镓、乙二胺四乙酸、木糖醇、蜂蜜、中药、高压氧治疗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护理角度,初步探讨伤口调理的理论和实践.伤口冲洗是护理的重要手段,良好的伤口冲洗加持续外用药物可能是防治慢性伤口因感染不愈的重要手段.0.9%氯化钠溶液是伤口最安全和恰当的洗剂,当伤口有严重渗出物或黏附物质特别是有细菌生物膜风险时,可使用含表面活性剂专用伤口清洁剂清洗伤口,大大降低细菌生物膜风险,促进伤口愈合.目前提倡水流冲洗方法清洁伤口,优化伤口湿润环境,使患者舒适,冲洗伤口的适宜压力为4 ~15 PSI(磅/平方英寸,1PSI=6.895 kPa).伤口调理的理想敷料应具备适宜的弹性、透气性、透湿性、柔顺性、可塑性及顺应性,维持创面湿润,能吸收渗出,无毒性、无抗原性等特点.根据伤口渗出量、创面大小、深度、位置等方面选择适宜敷料.调控愈合类外用药物及封闭负压引流技术、高压氧等在伤口调理中也各自发挥其相应作用.  相似文献   

3.
表皮葡萄球菌ica操纵子与生物材料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皮葡萄球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条件致病菌,常伴随医用生物材料进入体内并通过黏附形成细菌生物膜.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是具有高度组织化的多细胞群体结构,生物膜的形成是以生物材料为中心的感染难治性的关键所在.对生物材料相关感染、表皮葡萄球菌ica操纵子与生物膜形成、生物膜治疗及其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综述,指出目前有关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致病的研究多局限于实验室突变菌株及浮游生长方式获得,未能完全反映临床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致病的自然情况,因此应进一步研究临床生物材料应用发生的感染中,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其防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伤口愈合是一自然过程,从凝血开始,经坏死组织、异物和细菌的清除等一系列反应,以新生组织形成并填补伤口缺损结束,最终转化为瘢痕。感染是引起伤口延期愈合重要因素。伤口治疗可分为“干性治疗”和“湿性治疗”。对于延期愈合伤口清创期,要在保持局部湿润,促使组织有效进行自体清创同时控制感染和/或避免感染。我们经过临床病例观察,发现慷舒灵Ag离子凝胶适用于延期愈合伤口清创期,而对于有高感染风险的病例适合伤口愈合全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表皮葡萄球菌是寄居于人体皮肤和黏膜表面的共生菌群,现已发现其是引发临床生物材料相关感染的主要条件致病菌,在生物材料植入感染中占有重要地位.医用生物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是其主要致病因素,细菌生物膜可有效抵御机体的防御反应和抗生素治疗,导致生物材料植入感染难以彻底治愈,使感染呈慢性、持续性和反复性特点,从而在临床上造成了极高的死亡率.就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胞间黏附素基因(ica)操纵子和附属基因调节子(agr)基因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调控及其在临床生物材料植入感染中的作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背景:表皮葡萄球菌是材料植入后感染的主要病原体,致病机制是在材料表面形成生物膜,生物膜形成后,单一用药抑制其细菌生长的效果较差。 目的:建立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体外模型,观察夫西地酸钠联合利福平对表皮葡萄球菌体外培养生物膜的作用。 方法:体外培养生物膜,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最低抑菌浓度,将低于最低抑菌浓度的夫西地酸钠和利福平单独或联合使用作用于表皮葡萄球菌早期与成熟期生物膜,观察其对表皮葡萄球菌早期和成熟生物膜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夫西地酸钠和利福平均可抑制表皮葡萄球菌的黏附和生物膜的形成,对早期及成熟期生物膜内细菌有杀菌效应,二者联合应用后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应用(P < 0.05)。提示夫西地酸钠联合利福平可明显抑制抑制表皮葡萄球菌的黏附和生物膜的形成,对早期及成熟期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有破坏作用,具有明显杀菌活性,是治疗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7.
背景:细菌形成生物膜后耐药性极强,而外科感染特别是骨科植入物感染与植入材料表面形成细菌生物膜密切有关。 目的:综述了细菌生物膜形成、结构、影响因素、耐药机制及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 方法:以 “Bacterial biofilm,Drug resistance,Implant,Infection”为英文检索;以“细菌生物膜,耐药性,植入物,感染”中文检索词,检索 CNKI和PubMed数据库1982年1月至2011年9月有关细菌生物膜及其防治,植入物术后感染形成生物膜相关研究。纳入34篇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抗生素应用不能有效清除细菌生物膜,还可诱导耐药性产生。改变生物膜的微环境、选择生物相容性好的内植入材料和降低细菌的黏附性可以更加有效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8.
背景:研究证实,以生物材料为中心的感染细菌临床株致病力与其在中心静脉导管材料表面形成细菌生物膜的能力呈正相关。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表皮葡萄球菌icaA、icaD mRNA表达及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与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关系。 方法:种属鉴定相关性血流感染肺癌患者表皮葡萄球菌类型后行细菌基因组 DNA 抽提,PCR法检测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icaA、icaD mRNA表达及生物膜表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相关性血流感染与未感染肺癌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 结果与结论:相关性血流感染肺癌患者表皮葡萄球菌操纵子icaA、icaD基因表达与生物膜形成呈正相关(P < 0.01),且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阳性患者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较无相关性血流感染肺癌患者高(P < 0.05)。表明置入中心静脉插管引起表皮葡萄球菌感染icaA、icaD基因表达阳性肺癌患者较易形成细菌生物膜,外周血高水平转化生长因子β1对细菌生物膜形成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是临床常见的院内感染致病菌,常引起泌尿系统、呼吸系统以及血流感染等。近年来,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引起的慢性感染日益得到重视,对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为了适应周围环境,肺炎克雷伯菌会形成生物膜(biofilm),这是一种相对于浮游细菌的生存方式,生物膜由细菌及其自身分泌的代谢产物(胞外多糖、蛋白质、胞外DNA、脂质等)组成。生物膜状态下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极强,容易逃避机体的免疫攻击,难以彻底清除,使临床抗感染变得更加棘手。本文就生物膜形成过程、生物膜状态细菌的耐药机制、生物膜测定方法以及生物膜防治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与生物材料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各种生物材料的应用,慢性感染及医源性感染日益突出,凝固酶阴性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成为首要病原体,它主要致病机制是生物膜形成,生物膜形成则成为生物材料感染难以控制的根源。细菌生物膜是具有高度组织化的多细胞群体结构,它们间相互通讯,有着精密的调控机制以适应不同的环境,能有效抵御机体的防御反应和抗生素治疗。随着对生物膜分子水平研究的不断深入,为临床防治生物膜相关性感染提供了更有效的靶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回顾大量文献,回顾了压疮的流行病学特点,综述了国内外压疮诊断和治疗新进展,探讨了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提供了几种临床压疮的常用检测方法,讨论了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方法以及非手术和手术方法等,为临床特别是基层医院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s an efficient biofilm‐dwelling microbial pathogen, associated with nosocomial infections. These biofilm‐associated infections are resistant to antibiotics and immune defenses, therefore pose major problem against their treatment. This scenario demands alternative therapeutic regimens, and bacteriophage therapy is one among potential strategies for clinical management of multiple drug resistance. In this investigation, the efficacy of a bacteriophage, JHP, is evaluated to eradicate P. aeruginosa biofilms. Growth kinetics of P. aeruginosa biofilm revealed that the highest cell density biofilm (1.5 × 1016 CFU/mL) was established within the polystyrene microtiter plate at 72 h post inoculatio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biofilms of different ages, treated with JHP (0.6 MOI) for different post‐infection durations, reduced biomass from 2 to 4.5 logs (60–90%). JHP treatment before biofilm development reduced the bacterial load up to 9 logs (>95% bacterial load reduction) as compared with untreated control, which highlights its potential to prevent biofilm formation in indwelling medical devices. Combinations of JHP with other phages or antibiotics could be an efficient alternative for P. aeruginosa biofilm removal in clinical and industrial settings.  相似文献   

13.
The model of biofilm infection was first proposed over a decade ago. Recent scientific advances have added much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biofilms, usually polymicrobial communities, which are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infection. Metagenomics has demonstrated that bacteria pursuing a biofilm strategy possess many mechanisms for encouraging diversity. By including multiple bacterial and/or fungal species in a single community, biofilms obtain numerous advantages, such as passive resistance, metabolic cooperation, byproduct influence, quorum sensing systems, an enlarged gene pool with more efficient DNA sharing, and many other synergies, which give them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Routine clinical cultures are ill-suited for evaluating polymicrobial infections. DNA methods utilizing PCR methods, PCR/mass spectroscopy and sequencing have demonstrated their ability to identify microorganisms and quantitate their contribution to biofilms in clinical infections. A more robust model of biofilm infection along with more accurate diagnosis is rapidly translating into improved clinical outcomes.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仍是国内外所面临的一大难题,近年来虽已取得显著成果,但目前临床的抗病毒治疗只能抑制病毒的复制,尚不能彻底清除体内乙型肝炎病毒。病毒的耐药变异仍然是影响CHB抗病毒疗效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国际国内仍在探讨新的抗病毒治疗方法,特别是新的免疫治疗策略以期获得持久的病毒学和血清学应答,达到CHB的永久性治愈。本文就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对于每个患者来讲都属于灾难性的并发症,给患者精神及经济上造成很大压力,也给临床医师带来巨大挑战.随着对该并发症认识的逐步深化和治疗方式的改进,术后感染率的控制和关节功能的恢复有了显著提高.虽然目前治疗方式各异,但取出关节假体彻底清创,使用临时占位器避免软组织挛缩,为关节内提供高浓度抗生素,待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