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背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高血糖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已形成共识。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阐明严格控制血糖的重要性。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横断面研究。地点和对象收集1999-06/2001-06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患者120例,均符合1999年制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方法测定120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与各影响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并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不同切点进行分组,将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进行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糖尿病患者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年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bA1c、果糖胺、C肽、餐后2hC肽、以及24h尿蛋白总量。结果各影响因素中,HbA1c有4项显著相关,其次为年龄(3项),再次为空腹血糖和病程(2项),当HbA1c达到6.8时,开始出现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显著差异,HbA1c超过8.0时,所有的神经传导速度均出现明显差异。若去除病程和年龄因素后,HbA1c达到9.0时,所有神经传导速度方才出现显著差异。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多种影响因素有关,相关性最强的是HbA1c,其次,病程和年龄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多种因素。方法:测定339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感觉、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动作电位的波幅及潜伏期,根据结果分为正常、异常、可疑3组,分别对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C-肽、空腹胰岛素等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年龄、病程、FBG和BMI等因素在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260例T2DM住院患者进行四肢肌电电生理检查,分为DPN组和非DPN(NDPN)组.测定两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PPIns)、空腹C肽(FCP)、餐后2hC肽(2hPPCP)、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对多个危险因素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DPN组年龄、病程、SBP、HbA1c、FPG、2hPPCP、2hPPIns与NDPN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SBP、HbA1c与DPN发病相关(P<0.05).[结论]年龄、病程、SBP、HbA1c是DPN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与剪切波弹性成像结合临床指标评估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胫神经病变风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糖尿病患者72例,其中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4例(DPN组),无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8例(NDPN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同型半胱氨酸(Hcy)、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高频超声所测参数胫神经的左右径、前后径、横截面积(CSA)及剪切波弹性成像所测弹性模量值;分析超声参数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对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超声参数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对结果进行量化评分。结果DPN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均高于NDPN组(均P<0.05),性别、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PN组胫神经左右径、前后径、CSA、弹性模量值、HbA1c、Hcy均高于NDPN组,IGF-1低于ND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胫神经左右径与Hcy、HbA1c呈正相关(r=0.339、0.288,均P<0.05);前后径与IGF-1呈负相关(r=-0.406,P<0.05);CSA与Hcy、HbA1c呈正相关(r=0.351、0.257,均P<0.05),与IGF-1呈负相关(r=-0.334,P<0.05);弹性模量值与Hcy、HbA1c呈正相关(r=0.246、0.192,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程、CSA、弹性模量值、HbA1c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OR=3.267、1.925、1.117、3.542,均P<0.05),而IGF-1是保护因素(OR=0.892,P=0.004);列线图结果显示评分达180分,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达70%。结论高频超声与剪切波弹性成像结合临床指标可评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胫神经病变风险,其中病程、CSA、弹性模量值及HbA1c的增高是评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胫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IGF-1增高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调节受损(IGR)患者神经损害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方法 对40例IGR患者(IGR组)、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40例及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四肢神经传导检测,对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GR组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NCV)减慢(P<0.05);T2DM组各神经NCV均减慢(P<0.05),以胫神经、腓总神经减慢显著(P<0.01)。IGR组和T2DM 组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程度重于运动神经,下肢重于上肢(P<0.05)。FBG、2 hPBG、HbA1c水平是IGR患者发生神经传导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GR患者早期神经损害在血糖轻微出现异常时已出现,电生理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临床病变,可用于IGR患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神经阈值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糖尿病患者42人纳入病变组,健康志愿者21人纳入健康对照组,其中,将病变组按照糖尿病病程长短分为两个亚组,病程<10年组(23人)、病程≥10年组(19人)。按照HbA1c水平将病变组分为两个亚组,HbA1c<9组(23人)和HbA1c≥9组(19人)。检测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浅神经感觉支的神经阈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从健康对照组、病程<10年组至病程≥10年组,神经阈值逐渐增高,病变组神经阈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病程≥10年组又明显高于病程<10年组(P<0.05)。从健康对照组、HbA1c<9组至HbA1c≥9组,神经阈值逐渐增高,病变组神经阈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HbA1c≥9组又明显高于HbA1c<9组(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尺神经的运动神经阈值和腓浅神经感觉支的感觉神经阈值与HbA1c水平呈正相关(P<0.05),而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阈值与HbA1c水平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3条神经的运动/感觉神经阈值与病程均呈正相关(P<0.05)。 结论 神经阈值随糖尿病病程及HbA1c水平变化而变化,反映了神经兴奋性的动态变化情况,有助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及周围神经功能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因素,为其早期预防和诊治提供必要帮助。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125例纳入对照组,选择同期确诊为DPN的患者110例纳入DPN组。分析2组临床资料的差异性、DPN的相关因素,并通过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分析DPN患者神经损伤的特点。结果:病程长、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大的糖尿病患者更可能合并DPN(P<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的糖尿病患者合并DPN的可能性较小(P<0.05)。DPN患者感觉神经异常比例明显高于运动神经(P<0.05)。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尺神经和正中神经感觉神经异常(P<0.05),血糖波动幅度较大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正中神经感觉异常(P<0.05)。结论:病程长、高密度脂蛋白低或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大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周围神经病变,且应对年龄>45岁、病程>10年或平均血糖波动幅度>4 mmo/L的糖尿病患者,常规筛查神经传导速度,从而预防DPN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30例,根据临床症状和四肢神经肌电图分为单纯糖尿病组(NDPN组)和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其中NDPN组173例,DPN组157例,分别比较2组性别比例、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BMI)、血肌酐、尿酸、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甲状旁腺激素(PTH)、纤维蛋白原(FIB)、空腹C肽(FC)、血钙/磷等指标,并测量比较2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依照结果判断2组患者维生素D营养状态,分析25-羟维生素D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DPN组年龄、病程及HbA1c均显著高于ND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3,P0.05);DPN组FC、25-羟维生素D均显著低于ND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7,P0.05)。DPN组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腓总神经MCV、腓浅神经SCV均显著低于ND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24,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5-羟维生素D水平与DPN的发病病程呈负相关(r=-0.465,P0.05);与HbA1c呈负相关(r=-0.678,P0.05);与正中神经MCV及SCV、腓总神经MCV、腓浅神经SCV呈正相关(r分别为0.310、0.362、0.596、0.523,P0.05);与年龄、血脂及其他指标无相关性。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病程、HbA1c、25-羟维生素D是合并DPN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5-羟维生素DPN的保护因素之一。结论 25-羟维生素D、DPN患者的病程和HbA1c相关,25-羟维生素D缺乏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补充维生素D可能对DPN起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对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无明显周围神经症状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周围神经NCV的测定,同时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NCV可发现无明显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部分周围神经呈损伤性改变,总异常率达25.33%,同时发现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率高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下肢异常率高于上肢,且NCV改变与病程有关,而与年龄无关.结论:NCV测定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层次的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78例纳入研究。根据有无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分为非DPN组54例和DPN组124例;再根据年龄差异将124例DPN组分为老年DPN组(年龄≥60岁)和普通DPN组(年龄60岁);收集各组一般资料及血液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DPN组和DPN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2 h餐后血糖(PG)、3 h PG、尿微量白蛋白(ALB)、尿肌酐(UCr)、尿A/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是发生DPN的影响因素。非DPN组、普通DPN组和老年DPN组的年龄、HbA1c、3h PG、Cr、尿A/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DPN组和普通DPN组患者的Cr和尿A/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年龄及糖尿病病程是2型糖尿病并发DPN的影响因素;老年DPN患者出现糖尿病肾病的几率会增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糖变异性参数与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T2DM)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135例[PDPN患者58例(PDPN组)和非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PDPN)患者77例(NPDPN组)]、单纯T2DM患者63例(单纯T2DM组)和体检健康者42名(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对象的一般资料,并检测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血糖变异性参数[日内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全天血糖平均值(MBG)、全天血糖标准差(SDBG)、空腹血糖变异系数(FBG-CV)]以及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MCV)、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PMCV)、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SCV)及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PSCV)]。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糖变异性参数对PDPN的诊断价值。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PDPN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PDPN患者心血管疾病及致残的发生风险。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DPN组、NPDPN组及单纯T2DM组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病程、FBG、2 h PG、TG、HDL-C、HbA1c、BDNF、HMGB1、MMCV、PMCV、MSCV、PSCV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DPN组FBG、TG、HbA1c、BDNF、HMGB1、PSCV与NPDPN组、单纯T2D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AGE、MBG、SDBG、FBG-CV诊断PDPN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8、0.727、0.785、0.837,FBG-CV诊断PDPN的效能优于LAGE、MBG、SDBG。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AGE、MBG、SDBG、FBG-CV与BDNF、PMCV显著相关(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GE、MBG、SDBG、FBG-CV是PDPN发生的危险因素。PDPN组心血管事件累积发生率显著高于NPDPN组(P=0.017)。以FBG-CV诊断PDPN的最佳临界值30.00%进行分组,结果显示,FBG-CV≥30.00%组心血管事件累积发生率显著高于FBG-CV<30.00%组(P=0.013)。结论血糖变异性参数可能与PDPN有关,且是PDPN患者远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50例和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NDPN组)50例,另选择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NC组)。测定外周血IL-6含量,比较三组间IL-6水平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影响血清IL-6浓度的相关影响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DPN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1)T2DM组IL-6水平显著高于NC组,DPN组IL-6水平显著高于T2DM组(均P0.01);(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L-6水平与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88,-0.389,均P0.05),与胰岛功能指数呈负相关(r=-0.384,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质量指数、收缩压、IL-6为DPN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外周血IL-6水平明显增加,与DPN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和剪切波弹性成像结合临床指标评估II型糖尿病胫神经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组38例,无神经病变(NDPN)组34例,两组均测量身高、体重、血压, 进行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HbA1c),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电生理的检测;高频超声测量胫神经的前后径、左右径、横截面积,并进行弹性模量值测量。结果:DPN组的胫神经左右径、前后径、横截面积、弹性模量值及Hcy值均高于NDPN组,IGF-I低于NDPN组;以上四值与Hcy、HbA1c呈正相关,与IGF-1呈负相关;病程、横截面积、弹性模量值、HbA1c是NP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IGF-1是保护因素,列线图结果显示评分达180分周围神经损伤的风险为70%。结论:四项独立危险因素和一项保护因素相结合对评估糖尿病胫神经损伤的发病风险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研究--附205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易鸣  刘万玲  车金祥 《新医学》2003,34(12):731-73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经肌电图检测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205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及与病程的关系,并将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与患者的年龄、血压及空腹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否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神经传导速度异常者138例(检出率67%),病程超过10年者与不足10年者的检出率分别为7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神经病变的发生率(41%)明显高于运动神经病变(28%),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49%)明显高于上肢周围神经病变(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化血红蛋白和收缩压水平是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较高,高血糖状态和收缩压升高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患者下肢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下肢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 )的早期诊断价值及评价DPN程度的意义。方法 对 5 3例糖尿病患者下肢F波、运动神经、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检测 ,分析糖尿病患者中有、无神经系统自觉症状组 ,1型、2型糖尿病组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 各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较正常值减慢 (P <0 .0 1) ;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比较 ,F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加重 (P <0 .0 1) ,感觉神经传导比较尚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1型糖尿病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较 2型为重 (P <0 .0 1)。结论 下肢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是DPN早期诊断及评价DPN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2型糖尿病(2-DM)患者312例,按有无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分为无神经病变组(NDPN组)及有神经病变组(DPN组),对2组患者年龄、病程、血压、血糖、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B12、血脂等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DPN与Hcy、空腹血糖(FBG)密切相关;Hcy与叶酸、维生素B12负相关。结论:在众多与DPN相关因素中Hcy、FBG是相对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可延缓DPN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糖尿病各种代谢因素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关系。方法:将18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的结果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大纤维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组(66例)和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大纤维病变组(116例)。分别记录2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测量体质量、身高、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血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结果:糖尿病患者年龄越大(P=0.014),病程越长(P=0.000),合并高血压(P=0.003)和体质量指数(BMI)异常(P=0.033),餐后2h血糖(P=0.046)以及糖化血红蛋白(P=0.008)控制不佳,容易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大纤维病变,其中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血糖化血红蛋白均和下肢腓肠神经感觉波幅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高血压情况以及餐后2h血糖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大纤维病变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糖尿病发病年龄、病程以及血压、BMI和血糖控制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大纤维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与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24例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28例单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3 d的血糖监测,比较CGMS监测中平均血糖(MBG)及其标准差(s)、日内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并测HbA1c、血糖、血脂、血压等。结果 DPN组SD、MAGE、MODD均显著高于DM组(t=-4.31、-9.85、-10.45,均P<0.01),其中MAGE与s显著相关(r=0.82,P<0.01),与HbA1c、MBG均不相关(P>0.05)。结论血糖波动是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血糖控制同时应避免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