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苑晓姣  解古月  吴新民 《新疆医学》2023,(9):1098-1101+1121
目的 分析床边心脏超声联合心脏标志物在老年脓毒症心功能障碍中的诊治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重症医学科治疗老年脓毒症患者64例分为脓毒症心功能障碍组(32例)与脓毒症心功能正常组(32例),同期选择入院健康体检者32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二尖瓣环心肌运动速度[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左心室舒张/收缩末期容积(ED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E/A值以及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以及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脓毒症心功能障碍组、脓毒症心功能正常组、对照组患者的H-FABP、NT-proBNP、α-HBDH、cTnI、CK-MB、EDV、ESV、SV、CO、LVEF、E/A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经Logistics回归分析,EDV、SV、LVEF是脓毒症心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而CO、H-FABP、NT-proBNP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脓毒症心功能障碍(SIMD)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抢救室、EICU的符合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合并SIMD患者87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心脏超声,随访28 d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56例)和存活组(31例)。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11,95%CI(1.001,1.022)〕、平均动脉压〔HR=0.985,95%CI(0.975,0.996)〕、心率〔HR=1.012,95%CI(1.004,1.021)〕、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HR=1.010,95%CI(1.009,1.023)〕、新发心律失常〔HR=1.875,95%CI(1.415,2.686)〕为SIMD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og-rank检验显示,年龄≤65岁SIMD患者生存率高于>65岁者(χ2=4.973,P=0.027),平均动脉压>65 mm Hg SIMD患者生存率高于≤65 mm Hg者(χ2=8.040,P=0.005),心率≤104次/min SIMD患者生存率高于>104次/min者(χ2=10.725,P=0.001),NT-proBNP水平≤1 972 μg/L SIMD患者生存率高于>1 972 μg/L者(χ2=11.426,P=0.001),未新发心律失常SIMD患者生存率高于新发心律失常者(χ2=6.524,P=0.011)。结论 年龄、心率、NT-proBNP、新发心律失常为SIMD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平均动脉压为其保护因素;PCT等炎性因子尚不能作为SIMD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表达水平与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肌钙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不同心功能级别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2例及同期正常健康人12例,测定其血清H-FABP、NT-proBNP、肌钙蛋白水平。结果心功能II级组、心功能III级组、心功能IV级组血清H-FABP、肌钙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四组间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心功能III级组、心功能IV级组血清NT-pro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三组间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心功能II级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FABP水平与NT-proBNP水平成正相关(r=0.604,P〈0.001)。结论血清H-FABP水平随着CHF患者病情的加重而升高,且H-FABP与NT-proBNP、肌钙蛋白呈正相关,联合检测三者有助于心衰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周淑清  沈涛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4):2929-2932
背景 心房颤动是脓毒症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其不仅加重患者病情,还可导致预后不良。但目前对脓毒症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研究尚不多。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辽宁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急诊监护病房(EICU)、呼吸监护病房(RICU)诊断为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的患者54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新发心房颤动82例(15.1%,新发心房颤动组),无新发心房颤动460例(84.9%,非新发心房颤动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预后指标,分析脓毒症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结果 新发心房颤动组年龄和器官功能障碍中的急性肾损伤、心力衰竭、代谢紊乱、凝血功能障碍、呼吸衰竭发生率及机械通气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率、儿茶酚胺药物使用率、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大于非新发心房颤动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8,95%CI(1.013,1.063)〕和器官功能障碍中的急性肾损伤〔OR=2.142,95%CI(1.035,4.432)〕、代谢紊乱〔OR=2.071,95%CI(1.083,3.959)〕、凝血功能障碍〔OR=7.621,95%CI(3.236,17.945)〕及CRRT情况〔OR=6.567,95%CI(2.306,18.705)〕、儿茶酚胺药物使用情况〔OR=6.683,95%CI(3.224,13.853)〕是脓毒症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P<0.05)。两组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发心房颤动组住监护病房时间长于非新发心房颤动组(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发生率高,年龄越大和发生器官功能障碍中的急性肾损伤、代谢紊乱、凝血功能障碍及接受CRRT、使用儿茶酚胺药物是脓毒症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新发心房颤动延长了脓毒症患者住监护病房时间,但并未增加其28 d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舒张早期左房室瓣峰值流速与舒张早期左房室瓣环运动速度比值(E/e')在脓毒症预后评估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脓毒症患者共157例。随访28 d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39例)和存活组(118例)。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入院24 h内完善超声心动图,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DTI)技术测定E/e'等。应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预后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E/e'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死亡组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左心室侧壁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Elat)、左房室瓣环室间隔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与左心室侧壁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平均值(Ea)低于存活组,心率、呼吸频率、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乳酸、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降钙素原(PCT)、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左房室瓣环室间隔E/e'(E/e' sep)、左心室侧壁E/e'(E/e' lat)、E/e'高于存活组(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NT-proBNP〔HR=0.978,95%CI(0.967,0.989)〕、APACHEⅡ评分〔HR=1.032,95%CI(1.009,1.054)〕、SOFA评分〔HR=1.100,95%CI(1.050,1.153)〕、E/e'〔HR=2.469,95%CI(2.071,2.867)〕与脓毒症患者预后有回归关系(P<0.05)。E/e'预测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AUC=0.887,95%CI(0.829,0.944)〕大于NT-proBNP〔AUC=0.821,95%CI(0.743,0.898)〕、APACHEⅡ评分〔AUC=0.604,95%CI(0.503,0.706)〕及SOFA评分〔AUC=0.705,95%CI(0.603,0.807)〕(Z=1.631,P=0.050;Z=4.765,P=0.001;Z=3.057,P=0.001)。当E/e'取临界值为10.34时,灵敏度为87.3%,特异度为86.3%。结论 脓毒症死亡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程度更重,E/e'可用于预测脓毒症患者的预后,且优于NT-proBNP、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具有较大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非缺血性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与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连续入选2013年6月—2014年6月就诊于北京安贞医院的非缺血性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73例,患者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27.3±7.9)%;其中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级者23例,Ⅲ级者31例,Ⅳ级者19例。检测超声心动图、hs-cTnT、NT-proBNP和血肌酐水平。hs-cTnT、NT-proBNP经对数转换后呈正态分布。lghs-cTnT与连续性变量之间采用直线相关分析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90.4%(66例)的患者检测到hs-cTnT。与LVEF>30%者hs-cTnT水平〔0.014(0.019)μg/L〕相比,LVEF≤30%患者的hs-cTnT水平〔0.024(0.037)μg/L〕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21,P=0.02)。lghs-cTnT与lg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539,P<0.001),与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r=0.291、0.036,P<0.05),与年龄呈正相关(r=0.380,P=0.002),与LVEF呈负相关(r=-0.261,P=0.034),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负相关(r=-0.336,P=0.006)。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lg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年龄及eGFR是lghs-cTnT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在非缺血性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中,hs-cTnT水平与超声心动图及NT-proBNP指标相关,hs-cTnT水平升高反映了进行性微量心肌损伤导致的心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NT-proBNP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NT-proBNP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36例CHF患者,采用间接竞争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NT-proBNP浓度。[结果]①心功能失代偿和代偿CHF患者NT-proBNP水平分别为(304.81±102.30)fmol/mL和(198.30±75.06)fmol/mL,P=0.01;重度和轻-中度CHF患者NT-proBNP水平分别为(392.97±101.59)fmol/mL和(255.84±63.60)fmol/mL,P〈0.001;NT-proBNP和NYHA分级的相关系数为0.65,P〈0.001;NT-proBNP诊断心功能失代偿患者敏感度达0.64,特异度达0.88。②有、无收缩功能不全的CHF患者NT-proBNP水平分别为(344.12±94.87)fmol/mL和(249.66±98.04)fmol/mL,P=0.01;有、无舒张功能不全的CHF患者血清NT-proBNP浓度分别为(299.77±88.66)fmol/mL和(205.99±61.61)fmol/mL,P=0.004;NT-proBNP和LVEF相关系数为-0.39,P=0.02;NT-proBNP和EPSS相关系数为0.54,P=0.002;NT-proBNP诊断收缩性CHF患者的敏感度为0.37,特异度为0.30;诊断舒张性CHF患者的敏感度为0.71,特异度为0.83。[结论]NT-proBNP可作为评定CHF程度的指标,并且有可能成为诊断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舒张性心衰患者血清N-末端前脑利钠肽(NT-proBNP)与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CWP)的相关性及其在不同严重程度舒张性心衰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心功能正常患者30例为正常组;心功能异常的患者60例为异常组,并按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3个亚组,Ⅰ~Ⅲ级各20例。采用6F猪尾导管测定LVEDP,经Swan-Ganz导管检查测定PCWP,电化学发光仪RocheElecsys 2010测定NT-proBNP。分析NT-proBNP与LVEDP、PCWP的相关性。 结果  随着心功能级别增加,异常组血浆NT-proBNP、LVEDP、PCWP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直线相关分析表明LogNT-proBNP与LVEDP呈显著正相关(r=0.793,P<0.01)。LogNT-proBNP与PCWP亦呈显著正相关(r= 0.657,P<0.01)。 结论 血清NT-proBNP定量检测是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NT-proBNP对舒张性心衰严重程度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探讨左心功能异常的危重患者触发Takotsubo综合征(TTC)的危险因素和机制。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9年3月三亚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左心功能异常危重患者3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符合TTC诊断标准分为TTC组38例和非TTC组346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以及炎症指标、心肌酶谱等实验室参数。观察ICU内发生TTC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28 d院内病死率及再住院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TTC组的女性比例升高(P <0.05),此外TTC组除pH值降低外,APACHE Ⅱ、心率、cTnT、NT-proBNP均较非TTC组升高(P <0.05),并且脓毒症、创伤性脑损伤、使用正性肌力药物的构成比高于非TTC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R=1.955(95% CI:1.126,4.255)],创伤性脑损伤[R=1.263(95% CI:1.016,3.549)]是左心功能异常的危重患者触发TTC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脓毒症、创伤性脑损伤是危重患者发生TTC的危险因素,对于这类高风险患者需进行早期监测和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临床研究。方法选择住院80例老年舒张性心功不全患者(分为Ⅰ、Ⅱ、Ⅲ、Ⅳ级),78例同期住院治疗非心功不全患者及抗心功不全治疗后部分患者的血浆BNP的水平,比较各组血浆BNP水平,以及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老年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BNP明显高于非心衰患者,并且BNP水平随着舒张功能不全分级(Ⅰ~Ⅳ级)升高而梯次升高(P〈0.05),抗心衰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具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血浆BNP可以用于诊断老年舒张功能不全,而且可以反映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及判断其疗效,可以将BNP作为心功能不全患者诊断及随访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液中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与AMI后室壁瘤(LVA)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2009年1月—2013年2月诊治AMI患者67例,根据有无LVA形成分为LVA组35例,无LVA组32例。AMI发病后12 h内检测患者血液H-FABP、NT-proBNP、cTnI,同时左室造影(LVG)检测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室壁运动指数(WMS)。并分析心脏造影各参数与血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LVA组Ki1lip III级患者占10例(28.57%),无LVA组占1例(3.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LVA组患者血浆H-FABP、NT-proBNP、cTnI水平显著低于LVA组患者(P<0.05或P<0.01);心脏造影各参数显著优于LVA组患者(P<0.05)。血浆H-FABP、NT-proBNP、cTnI水平与心脏造影各参数(LVESVI、LVEDI、WMS、LVEDP)具有较高的相关性(P<0.05,P<0.01)。结论AMI发病后LVA形成患者血浆HFABP、NT-proBNP、cTnI水平升高,其可较好地提示AMI发病后LVA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雌二醇、睾酮水平对脓毒症早期病人预后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 2013年3月5日—8月3日,选取我院黄岛院区重症监护病房收治脓毒症病人59例。病人入院72 h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雌二醇及睾酮水平,同时记录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评分、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根据病人28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44例)和死亡组(15例),比较两组雌二醇、睾酮水平及以上各临床指标,并评价各指标对脓毒症早期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死亡组比较,生存组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升高(Z=2.107,P〈0.05),睾酮水平、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均明显下降(Z=2.437,t=5.917、2.712,P〈0.05),性别、年龄、BMI、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睾酮水平、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是脓毒症早期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B=0.952、0.33、0.52,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睾酮水平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0.769、0.712,对脓毒症病人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以血清睾酮水平0.64 pmol/L为临界点预测预后,其敏感性(86%)和特异性(84%)最高。结论 血清雌二醇、睾酮水平对脓毒症早期病人的预后有显著影响,睾酮水平可作为预测脓毒症早期病人预后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脑钠素氮端前体肽(NT-proBNP)在不同心血管病的血清水平及临床意义,并分析其与NYHA心功能分级的关系,为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广东省龙川县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并行NT-proBNP检查的患者及健康体检者300例,分为心血管疾病组120例,其中按病种分为心绞痛组24例、心肌梗死组23例、心律失常组18例、高血压病组15例、风湿性心脏病组14例、心肌病组14例、先天性心脏病12例;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Ⅰ级组40例,心功能Ⅱ级组35例,心功能Ⅲ级组15例,心功能Ⅳ级组10例;另选择非心血管疾病组120例及健康对照组60例.分别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比较三组间及心血管疾病组内各亚组的差异,并探讨不同NYHA心功能级别NT-proBNP水平及相关关系.偏态分布资料进行对数转化后分析.结果 ①心血管疾病组的血清log NT-proBNP水平(3.05±0.45)显著高于非心血管病组(2.78±0.81)和正常对照组(1.43±0.28),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F=27.84,P<0.01);心血管疾病组、非心血管疾病组log NT-proBN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疾病组与非心血管疾病组log 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心血管疾病组各疾病亚组间log NT-pro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13,P<0.05);心律失常组、先天性心脏病组log 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高血压病组、风湿性心脏病组、心肌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③不同NYHA心功能组log NT-pro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54,P<0.05);log 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84,P< 0.01).结论 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在心血管疾病诊断、鉴别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测定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N-末端脑钠肽(NT-proBNP)、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早期诊断效率,对几种标志物在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比较。方法测定84例AMI患者和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浆H-FABP、NT-proBNP、cTnT和CK-MB含量,各组之间进行比较,通过ROC曲线计算4种标志物在AMI早期诊断中的诊断效率、灵敏度、特异度和阴阳性预测值,比较几种标志物对AMI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AMI组的H-FABP、NT-proBNP、cTnT和CK-MB水平都明显高于U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MI诊断上,H-FABP是4种标志物中诊断效率、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最高的,cTnT是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最高的,所有标志物诊断效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AMI早期诊断上,4种标志物联合检测特别是H-FABP和cTnT联合检测能够明显提高AMI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入选住院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ACS患者125例,依照临床诊断标准将ACS患者分为三组,再根据Gensini积分分组进行比较分析。设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SA)对照组和冠状动脉正常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于入院当天抽取静脉血进行NT-proBNP、H-FABP、hs-CRP测定。结果①ACS患者不同亚组在NT-pro BNP、H-FABP和hs-CRP水平上均高于SA组和正常对照组,统计学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NT-proBNP、H-FABP和hs-CRP水平在ACS患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的NT-proBNP H-FABP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组及正常对照组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NT-proBNP、H-FABP和hs-CRP可作为临床上评价入院ACS患者危险程度有效、实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刘阳  贾玲 《中原医刊》2014,(24):52-54
目的:研究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LVDD)与血浆 BNP 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心血管科住院的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96例,入院后分别行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检测、心脏彩超检查。结果 LVDD 组患者血浆 BNP 为(537±61)pg/ 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9±47)pg/ ml(P 〈0.01),并且 BNP 水平随着 LVDD 分级(Ⅰ-Ⅲ级)而升高(P 〈0.05);胸闷、气短、心悸、头晕及胸痛是老年心律失常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LVDD 组头晕、心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表现多,症状重,应给予及时减慢心率及维持窦律;血浆 BNP 可以作为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指标,而且可以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可以将 BNP 作为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诊断及随访指标。  相似文献   

17.
背景 原发性高血压(EH)被认为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EH患者中动脉僵硬度增加与心脑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关,但目前临床缺乏更多的指标来帮助评估EH患者心功能的情况。目的 探讨EH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和动态动脉僵硬指数(AASI)对左心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2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患有EH分为高血压组(观察组,122例)和无高血压组(对照组,94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血脂异常史等基线资料,测定尿酸(UA)、肌酐(Cr)、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等生化指标。检测Lp-PLA2水平和AASI,并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N末端B型尿钠肽前体(NT-proBNP)作相关性分析。根据LVEF水平及中位NT-proBNP水平,将两组患者分为LVEF≥50%亚组和LVEF<50%亚组,以及NT-proBNP≥514 ng/L亚组和NT-proBNP<514 ng/L亚组,比较LVEF亚组间及NT-proBNP亚组间 Lp-PLA2水平和AASI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LVEF、NT-proBNP及EH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Lp-PLA2、AASI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年龄、UA、Lp-PLA2、AASI、SBP、NT-ProBNP、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观察组Lp-PLA2水平、AASI与LVEF水平呈负相关(r=-0.437、-0.580,P=0.036、0.001);Lp-PLA2水平、AASI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309、0.519,P=0.038、0.041)。对照组Lp-PLA2水平、AASI与LVEF无线性相关关系(r=0.027、0.019,P=0.601、0.372),与NT-ProBNP也无线性相关关系(r=0.033、0.058,P=0.460、0.7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H史、Lp-PLA2、AASI是LVEF的影响因素(P<0.05),Lp-PLA2、AASI是NT-ProBNP的影响因素(P<0.05),吸烟史、Lp-PLA2、AASI是EH的影响因素(P<0.05)。Lp-PLA2水平预测EH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7〔95%CI(0.480,0.800)〕,最佳截断值为115.77 μg/L,灵敏度为64%,特异度为70%;AASI预测EH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1〔95%CI(0.750,0.973)〕,最佳截断值为0.535,灵敏度为82%,特异度为85%。结论 EH患者较无EH患者心功能更差。Lp-PLA2水平、AASI可独立预测EH患者左心功能,可能成为临床监测左心功能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护士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现状,探讨医院护士和护校学生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的差异.方法 采用成就动机量表和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对90名麻醉科、重症监护室、急救部的护士及78名普通护校刚毕业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1)急救类护士追求成功的动机分数明显低于护校的护士(t=-2.914,P=o.044),而回避失败的动机则明显高于护校护士(t=2.789,P=0.049);(2)麻醉科护士、重症监护室护士与急救部护士之间成就动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急救类护士除希望成功因子明显低于护校护士(P<0.05),回避失败、过度努力均明显高于护校护士(P<0.05);另12.22%的急救类护士成就动机达中等水平,明显高于护校护士(P<0.05);(4)急救类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分数、学业自我效能感分数和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的分数均显著低于护校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麻醉科护士、ICU护士与急救部护士之间一般自我效能感分数、学业自我效能感分数和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关注在职护士的行为倾向和心理动向,减轻护士工作倦怠的程度,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