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赵淑芳 《医学信息》2018,(2):172-174
目的 探析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 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接收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预防与护理措施,分析措施实施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形成发生率、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改善的情况。结果 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住院时间、生存质量显著优于预防及护理措施实施前,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预防与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临床护理中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患者经过治疗、护理,未发生下肢坏死、溃烂及肺、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药物预防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下肢骨折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蓉 《医学信息》2007,20(6):995-996
目的探讨老年人下肢骨折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护理作用。方法对98例老年病人进行观察和对症护理,针对深静脉血栓发生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结果在98例高龄骨折病人中只有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02%)。结论对下肢骨折、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病人做好预防和护理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循证实践程序和实施步骤、确定护理方案对60例髋部骨折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实施循证护理并作出评价。结果60例患者有3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结论在髋部骨折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积极有效的,使护理工作有证可循,有据可依,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谷爱青 《医学信息》2010,23(6):1636-1637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肌泵运动预防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 对68例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践.结果 循证护理患者术后应用肌泵运动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应用循证护理指导临床实践能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完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张燕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1,20(1):80-80,83
骨科的老年患者存在着长期卧床、手术创伤、合并心肺功能不全及其他系统疾病等诱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所以其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发病率尤为明显。因此,积极预防、及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老年患者护理的重点之一。根据个体状况制定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廖金芳  郭志敏 《医学信息》2010,23(3):634-636
目的应用循证护理探索预防腹腔镜妇科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护理方法.以减少手术的并发症及死亡率。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0月间我院妇科收治并进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的72例患者运用查阅文献,选择最佳护理证据.制定护理干预措施等循证护理程序预防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通过循证护理,78例患者中,仅12倒患者术后24小时内出现轻度下肢疼痛,但症状均能在24h后自行缓解消失。所有病例均无出现下肢肿胀、瘀血、麻木不适或更严重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中,强化了手术室护理人员预见性护理的意识,制定并落实护理计划,有效防止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护理干预对术后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 我院将妇科术后病人护理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强化血栓预防措施,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结果 观察组580例发生血栓6例,对照组450例发生血栓68例.结论 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围手术期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妇科肿瘤围手术期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8例患者中恶性肿瘤患者25例,良性肿瘤患者3例,平均年龄51.6岁。经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结合D-二聚体监测,确诊后采用全身及局部抗凝、溶栓及活血化淤药物治疗;术前并发中央型、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术前或术后并发肺动脉栓塞患者均放置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28例患者均达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1.妇科肿瘤尤其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应充分重视LDVT的诊断及治疗。2.下腔静脉滤器可有效预防妇科肿瘤围手术期致命性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背景: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对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有积极作用。 目的:探讨中西药物预防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 方法:收集中药和西药预防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文献,分析不同药物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机制,比较中药和西药在治疗和预防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与结论:磺达肝癸钠在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总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大于依诺肝素,利伐沙班在减少关节置换后患者隐性失血量方面优于低分子肝素。中药在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上选用益气活血和改善血液循环的方法,如活血通脉汤、桃红四物汤等,还有补阳还五汤、佛手通瘀汤、活血通栓饮、加味桃核承气汤等,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和治疗效果方面均较好。中西药的比较研究中发现,中药或中西药联合对预防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西药效果相同,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背景:人工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较高,主要原因包括血管内膜受损、血流速度缓慢及血液呈高凝状态3个方面。 目的:评价中医药在防治人工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以 “中医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人工关节置换”为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89-01/2011-10相关文章。纳入与中医药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共纳入26篇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功能锻炼、梯度压力治疗、溶栓及抗凝药物治疗等。近年中医药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显示了良好的功效,主要包括丹参、川芎嗪、黄芪等,一些具有活血化瘀的中药复方也具有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且与低分子量肝素联合治疗可起到更好的效果。说明中医药无论是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还是在其治疗中都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小,中西医结合功能锻炼将是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中医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人工关节置换;低分子量肝素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3.027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治疗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及其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2 000余例乳腺癌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及其临床诊治情况。结果 2 000余例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中有5例在手术治疗后9~47 d(平均18.4 d)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约为0.25%。结论乳腺癌患者治疗期间可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加强预防,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早期发现,正确诊治,患者多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药物治疗的方法、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5月至2010年7月对150例LDVT患者药物治疗资料,发病时间1d~1个月,均为单肢发病,周围型60例,髂股型85例,混合型5例,全部病例经下肢血管彩超及静脉造影检查证实。治疗期间均未置放下腔静脉滤器,予抗凝、溶栓等治疗,时间10~14d。结果130例患者治疗期间患者水肿完全消退,2周后复查Doppler超声基本全程通畅;20例患者患肢轻度肿胀,Doppler超声复查存在髂股静脉短段闭塞,给予华法林维持治疗及弹力袜保护治疗6个月至1年。所有病例均获随访12-18个月,患肢肿胀明显消退,均无肺栓塞并发症。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药物治疗安全、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4.
背景:骨转移癌患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大手术是血栓形成的重要的危险因素,此类患者术后预防性抗凝尚无标准化的方案。 目的:比较骨转移癌患者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行开放手术治疗的73例脊柱、骨盆及下肢的骨转移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使用药物将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组(n=41)及利伐沙班组(n=32)。 结果与结论:低分子肝素组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22%),利伐沙班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6例 (1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11,P=0.74)。2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32%和6.2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校正χ2=0.083,P > 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因此,低分子肝素和利伐沙班在预防骨转移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相当。两者均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并伴有一定的出血风险。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5.
姜阳 《医学信息》2019,(21):166-168
目的 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及相关诊断方法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1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常规超声和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法下肢静脉血栓的检出率、不同节段下肢静脉血栓灵敏度。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检出率为96.21%,高于常规超声检查的8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同节段下肢深静脉血栓(股静脉、髂总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胫前静脉)灵敏性、特异性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股静脉(96.66)、腘静脉(92.59)的灵敏性较高,对髂总静脉、胫后静脉、胫前静脉的灵敏性较低。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率高,且对出不同节段深静脉血栓灵敏性存在差异,无创伤,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有一定的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背景:肾移植患者存在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诸多危险因素,如何有效降低该并发症的发生,并对其做出及时诊断、正确处理,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肾移植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断依据及治疗效果,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与结论:依据病史、超声确诊的两例患者经及时的治疗(包括抗凝、溶栓等),均在六七天内患肢肿胀基本消退,彩超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患者完全康复,肾功能正常。提示,肾移植患者有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较多危险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最佳诊断措施,规范及时的抗凝、溶栓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对肾移植术后高危患者应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背景:大量文献研究表明,空气波压力治疗在预防髋部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有重要作用。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预防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方法:80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与护理加个人行为功能锻炼,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置换后第2天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双下肢;比较两组患者患肢肿胀指数、凝血综合指数及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 结果与结论:治疗后2周,试验组肿胀指数、凝血综合指数及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明显减少,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缓解患肢肿胀,改善凝血综合指数,改善患者的血凝状态,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主要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日本Sysmex CA7000型全自动血液凝固仪检测55例LDVT患者(38例初发,17例复发)和60例健康人的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抗凝血酶(AT)、蛋白S(PS),蛋白C(PC)的活性水平.结果 LDVT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DVT复发组与初发组相比,AT、PS、PC活性明显降低,D-D水平明显升高,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 D-D水平升高和先天性或获得性抗凝蛋白缺陷是LDVT发病和复发的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对LDVT患者进行D-D水平和抗凝蛋白水平的筛选.  相似文献   

19.
白玲玲 《医学信息》2018,(2):152-153
目的 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2016年8月~2017年5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静脉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方式对其进行检测以及分析对比。结果 参与本研究的45例患者,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与静脉造影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准确率达到91.10%。结论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诊断,具有操作便捷、安全性好、准确率高的特点,同时直观的图像显示有助于清晰展示静脉血管病变情况,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