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6):3799-3800
探讨动静脉联合溶栓在超早期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从收治的超早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选取10例为A组,行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另选同期该症患者10例为B组,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10例为C组,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三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段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情况。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其他两组,A治疗后1、15、30、60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超早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治疗中,采用动静脉联合溶栓疗法,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白质病变(WML)对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患者的临床预后及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收集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WML患者326例,收集临床资料,分析WML对急性缺血性卒中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和出血转化的影响。结果:预后不良组的高龄、冠心病、合并中重度WML、溶栓前NHISS评分、合并房颤患者比例较预后良好组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WML(OR 2.040,P=0.024)、溶栓前NIHSS评分(OR 1.128,P0.01)是急性脑梗死rt-PA溶栓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出血转化组的合并高血压、冠心病、中重度WML、溶栓前NHISS评分的患者较未出血组升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WML(OR 4.059,P=0.012)是急性脑梗死rt-PA溶栓患者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结论:中重度WML是急性缺血性卒中rt-PA静脉溶栓临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出血转化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正>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1]。静脉溶栓能够早期再通闭塞的脑血管,在缺血脑组织出现坏死之前,给缺血脑组织及时供血,最大限度地恢复脑的正常功能。但溶栓治疗后可能带来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等并发症。我院于临床工作中成功救治1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并发精神异常患者,现将方法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40岁,高血压病1年余,无正规服药,因"左侧肢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早期神经功能改善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90 d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溶栓前和溶栓后1 h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将早期神经功能改善定义为溶栓后1h NIHSS评分减少≥5分或NIHSS评分=0分,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来评估90 d预后,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和90 d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纳入94例患者,在溶栓后1 h,早期神经功能改善27例(28.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是90 d良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OR 6.79;95%CI 1.73~26.61,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则90 d后具有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卒中急救护士参与的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流程再造的效果。方法 2016年3月至7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9例为对照组,实施"并联无缝链接"救护模式;同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的57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卒中急救护士参与的静脉溶栓新流程。比较两组患者就诊至静脉溶栓环节时间和救治效果。救治效果以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表示。结果流程再造后就诊至静脉溶栓时间由优化前41.0min缩短至27.5min,观察组治疗后24h和治疗后1周MR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卒中急救护士参与的静脉溶栓流程能够缩短就诊至静脉溶栓各环节时间,改善患者救治后病情,具有可复制性和推广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超早期溶栓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方法对筛选出的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并在溶栓后6h、24h、7d、14d NIHSS评分降低较明显;改良Rankin评分在治疗后90d的得分均≤2分,Barthal指数得分在治疗90d后的得分均≥80分。结论配合医生对超早期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观察护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朱海暴  李勇  张冠文  沈永玲  杜海松 《临床荟萃》2014,29(12):1348-1351
目的 探讨轻型缺血性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3个月是否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探索轻型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24小时,给予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是否安全,能否降低患者的卒中复发率并改善预后.方法 传统静脉溶栓组22例,给予rt-PA静脉溶栓,24小时后复查头颅CT,排除脑出血转换后,给予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联合静脉溶栓组23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后24小时复查头颅CT,排除脑出血转换后,给予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同时联合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2周,然后继续单用阿司匹林药物治疗;未溶栓组25例,发病时间小于24小时,未接受rt-PA静脉溶栓的轻型卒中患者,常规予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3个月时评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其中NIHSS评分0~1分、BI 95~100分、mRS为0~1分者定义为良好结局.评估3个月内脑出血率、病死率和脑梗死复发率.结果 3个月时,传统及联合静脉溶栓组良好结局的比例明显高于未溶栓组(P<0.05,P<0.01),传统静脉溶栓组和联合静脉溶栓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溶栓组脑梗死复发率明显高于溶栓组(P<0.05).3组之间的脑出血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轻型缺血性卒中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3个月内良好结局的比例、减少卒中的复发.轻型缺血性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24小时,短期给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不增加脑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组顺序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分为两组,25例接受尿激酶100万单位静脉溶栓治疗,另25例为对照组。采用欧洲卒中量表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溶栓组溶栓后24h、1d和7d的欧洲卒中量表分值增加明显,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率相似,且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尿激酶100万单位用于急性脑梗死发病12h内静脉溶栓治疗有效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9.
何敏  常红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0):1838-1840
目的 总结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超早期动脉溶栓并支架成形术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并支架成形术的术后临床资料.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即NIHSS评分)以判断患者的意识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9例患者中7例患者缺血症状均缓解,2例因术后颅内出血死亡.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改善.结论 溶栓并支架成形术能够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治愈率,但也具有一定危险性.做好术后监测对挽救患者生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溶栓疗法的护理方法。方法 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溶栓前、后病情变化。结果本组有14例溶栓成功,5例病情明显减轻,1例患者频发TIA溶栓治疗无效,总有效率86.7%。结论护士密切观察病情、精心护理,是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的较佳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rt-PA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40例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疗效、安全性及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护理体会。方法:对40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同时积极护理。结果:溶栓后有3例发生复发性脑血栓。发生颅内出血2例,年龄均在70岁以上。其余35例均达到溶栓效果。结论:如果严格掌握时间窗及适应证,掌握护理要点,应用tr-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安全、有效,治疗时间越早,疗效越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联合动脉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相关的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0月大脑中动脉闭塞并系责任血管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3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纯静脉溶栓患者(对照组)23例,动脉溶栓联合动脉内支架取栓治疗(观察组)12例。对两组进行疗效和安全性比较,包括7d及2周NIHSS评分、90d改良Rankin(mRS)评分、7d病死率、24h出血转化率等。两组患者均予相应的护理措施配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周NIHSS评分和90d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比较,两组出血转化率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溶栓联合动脉支架取栓在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相关的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静脉溶栓。合理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重要保障,可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针灸辅助治疗急性和亚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126例右利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2例:急性脑梗死组,内科系统治疗基础上d1~3开始针灸治疗;亚急性脑梗死组,在内科系统治疗基础上d8开始针灸治疗;对照组,仅予内科系统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BI)对各组治疗效果作评估,并比较各组患者左右侧偏瘫者康复情况.[结果]脑梗死患者经针灸治疗后,右侧偏瘫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显著改善(P<0.01),且急性脑梗死组改善程度优于亚急性脑梗死组(P<0.01);而右利手左侧偏瘫者脑梗死患者在上述方面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针灸治疗能显著改善右利手右侧偏瘫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且早期介入针灸治疗的疗效更好;尚未发现足够证据证明针灸治疗对右利手左侧偏瘫的治疗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后24h内开始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静脉溶栓患者113例为观察组,非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为对照组,在入院后24h内予为期2周的康复治疗方案,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3个月随访时评定患肢Fugl-Meyer运动功能(FMA)、患侧上肢肘关节及下肢膝关节改良Ashworth分级、Barthel指数(BI),及3个月随访时进行改良Rankin(MRS)的预后评估。结果:治疗后2周及3个月后随访时,2组的FMA及BI评分较前均持续增高(P0.05),且2周及3个月时观察组的FMA及BI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2周及3个月随访时上肢肘关节及下肢膝关节的改良Ashworth分级比对照组低(P0.05),MRS分值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运动功能改善、肌张力缓解及提高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术后早期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予动脉溶栓患者11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溶栓术后6小时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 IU 皮下注射2次/d,2周为1疗程;对照组在溶栓术后24小时予以抗凝治疗。两组降压、降糖、强化降脂、神经保护、防治并发症等基础治疗相同,监测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CT)值。依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BI)评定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两组治疗7、14天后 NIHSS 分和 BI 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1),而发生致死性颅内出血事件并未增加(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术后早期抗凝治疗效果明显,未发生致死性颅内出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又称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的闭塞导致脑组织的坏死,伴随着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损伤,是现代社会中致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急性血管事件之一。有研究表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在患者脑卒中发生后〈3h给药效果明显。作者通过对本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超早期rt—PA溶栓治疗观察,以期进一步改善其预后。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脑梗死主要是指患者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缺血及缺氧情况,继而发生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占据全部脑卒中疾病的80%~85%[1]。目前对脑梗死患者主要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其中阿替普酶[重组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rt-PA )]是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方法,静脉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促使闭塞血管再通,缩小梗死灶,挽救脑部缺血半暗带,促使患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已被大量临床试验所证实,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3.0~4.5小时半球脑梗死、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和未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结合神经功能评分分析溶栓和未溶栓对脑梗死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初步探讨影响静脉溶栓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于目标管理建立卒中应急救护团队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2月8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溶栓;2020年3—12月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为观察组,基于目标管理建立卒中应急救护团队进行静脉溶栓。比较2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急诊评估—出急诊时间、到达CT室—CT完成时间、标本送检—报告结果时间、CT检查结束—药物首推时间、患者到达急诊—静脉溶栓用药时间以及溶栓前、出院后3个月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入急诊评估—出急诊时间、到达CT室—CT完成时间、标本送检—报告结果时间、CT检查结束—药物首推时间、患者到达急诊—静脉溶栓用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溶栓前,2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末,观察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目标管理建立卒中应急团队救护模式能有效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时间,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20.
陈燕平 《全科护理》2023,(29):4068-4071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HT)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预测模型构建。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187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病人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依据病人治疗后是否发生HT将其分为对照组(未发生HT)146例与观察组(发生HT)41例。整理两组病人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病人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并根据统计学分析结果构建预测模型。结果:两组病人年龄、糖尿病病史、脑梗死病史、心房颤动病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多中心卒中调查(MSS)评分、血小板计数(NLR)、空腹静脉血糖(FP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病史、NIHSS评分、NLR、FPG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获得回归方程为Logit(P)=-4.056+1.258×有心房颤动病史+0.085×NIHSS评分+0.159×NLR+0.125×FPG。结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