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清娥  杨芳  李月茹 《医学信息》2007,20(4):643-644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及护理。方法我院近2年顺产的13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单面蓝光治疗并加强护理。结果138例患儿全部治愈,无1例发生核黄疸。蓝光治疗过程中,发热10例,轻度脱水4例,腹泻3例,臀部皮肤潮红但无破损5例,呕吐13例。结论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措施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有效提高新生儿黄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发生的血清胆红素(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过高,以皮肤、粘膜、巩膜黄染为主要症状的病症.我院儿科自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对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采用蓝光照射方法配合治疗,现将治疗期间的观察与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多次短时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多次短时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性,降低蓝光治疗的副作用。方法对本院出生发生新生儿黄疸的患儿,以JD-2经皮黄疸测试仪为监测工具,选择经皮黄疸指数测定12—18的轻中度黄疸患儿为观察对象,共计80例,采用每次3~6h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法,同期选择81例黄疸指数均值相同病因相近患儿做对照组,采用传统长时间12h以上连续蓝光照射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黄疸消退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副作用:皮疹、腹泻及母乳减少等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减少,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优于传统长时间连续照射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茵陈五苓散联合蓝光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164例新生儿黄疸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2例,两组均常规予以综合治疗,对照组根据光学指征进行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茵陈五苓散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0.05);观察组TBiL降至正常范围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59%(<0.05);两组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0.05)。结论茵陈五苓散联合蓝光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显著疗效,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对本院2011年2月~2013年9月住院的120例新生儿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蓝光照射方式不同分为间断蓝光照射治疗组及连续蓝光照射治疗组。结果间断蓝光照射治疗组痊愈20例(66.7%),有效9例(30.0%),无效1例(3.33%),总有效率达96.7%。不良反应院发热12例、腹泻8例、皮疹6例。连续蓝光照射治疗组痊愈18例(60%),有效12例(40.0%),无效1例(3.33%),总有效率达96.7%。不良反应院发热18例、腹泻12例、皮疹9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连续蓝光照射相比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快,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赵凤艳 《医学信息》2018,(9):117-118
目的 探讨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4月诊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共计98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样原则将患儿平均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蓝光干预,观察组联合应用蓝光照射及静脉注射白蛋白,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血清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总胆红素水平、结合胆红素水平以及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对改善新生儿黄疸作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肖文 《医学信息》2019,(24):140-142
目的 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本院接收的84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变化、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黄疸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6天及结束后,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指标均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效果较好,有助于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其临床症状及机体免疫功能,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音乐和抚触干预婴儿在蓝光治疗时哭闹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已广泛应用,其显著疗效为家长所共识,然而在蓝光箱的特殊环境下,患儿恐惧,哭闹不安,翻动厉害,甚至可引起呕吐、大汗淋漓、脐疝等.家长无法接受.为了顺利完成治疗,避免不良反应发生,我们采用箱外播放轻音乐,加肢体抚摸进行干预,使患儿获得安全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董凯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4):631-633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辅助蓝光照射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6月接收的足月黄疸患儿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每组53例,对照组接受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接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辅助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5 d后抗氧化能力、经皮胆红素(Transcutaneous bilirubin,TC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5 d后观察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5 d后观察组血清DBIL、TCB、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辅助蓝光照射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可显著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并可减轻蓝光照射所致氧化应激损伤,降低不良反应风险.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98年1月至1999年9月住院的新生儿黄疸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65.5%。本文对资料完整的80例进行分析。本组病例主要来源于爱婴区,无1例发生核黄疸,仅1例门诊收住的ABO血型不合溶血症发生核黄疸。本组黄疸原因的排序是:溶血、感染并列第一,其次是原因不明,红细胞增我症,其他因素和窒息缺氧。本组黄疸病例胆红素高于危险阈25例,仅1例高达693.55μmol/L时出现核黄疸。提示:(1)实行母婴同室,及早发现病理性黄疸,是一个值得普及的对策;(2)48小时内出现的黄疸要高度警惕ABO血型不合溶血症及早期新生儿感染。(3)重新制定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史贻芳 《医学信息》2018,(4):132-133
目的 观察普米令舒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114例肺炎新生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57例。所有患儿均实施营养补充、预防感染、吸氧措施等基础治疗,在此前提下常规组患儿采用普米克令舒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氨溴索,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治疗有效率及家长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常规组(96.48% vs 82.4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吸氧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长治疗满意度高于常规组(98.25% vs 8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普米令舒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炎,临床疗效显著,患儿症状消退快,家长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比较间隙和持续性光疗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8例新生儿黄疸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验组49例采用间隙光疗,对照组49例采用持续性光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同样时间下,实验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隙光疗治疗效果优于持续性光疗,间隙光疗治疗时发生不良反应率低于持续性光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以大黄素为声敏剂介导声动力疗法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作用。方法 高脂饮食诱导ApoE-/-小鼠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将50只ApoE-/-小鼠分为不做任何处理的模型对照组、以5-氨基酮戊酸介导的阳性对照组、大黄素高、中、低剂量介导SDT组,每组 10只。除模型组外,其余各组自高脂4周起,分别进行相应的声动力治疗,隔天1次,于12周处死小鼠。取心脏,制备切片,通过油红染色检测斑块大小。取主动脉,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TMP-2、TMP-9和TIMP-1,分析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同样检测细胞因子TNF-α、IFN-γ、IL-10和TGF-β,分析对炎症的影响。结果 大黄素介导声动力疗法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显著增加TIMP-1而降低TMP-2和TMP-9在主动脉的表达。显著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FN-γ而增加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和TGF-β在主动脉局部的表达。结论 大黄素介导声动力疗法可能通过降低炎症反应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该方法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彩虹 《医学信息》2019,(8):136-138
目的 探讨早期日光照射对预防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延庆区医院妇产科2015年4月1日~5月31日出生的181例新生儿设为对照组,另选2018年4月1日~5月31日出生的298例新生儿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达到光疗值的转儿科治疗,观察组每天对考虑光疗的新生儿指导日光照射,达到光疗指标的转儿科治疗,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24 h内、24~48 h、48~72 h及72 h后的经皮测胆值,比较两组不同日龄新生儿的考虑光疗率及转科率。结果 观察组生后24~48 h的考虑光疗率低于生后24 h内的考虑光疗率,而对照组生后24~48 h的考虑光疗率高于生后24 h内的考虑光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转科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日光照射是适于母婴同室及家庭、社区的预防性光疗,不分地域,不分医院等级,均可开展,也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安排母婴同室病房时考虑这一因素,尽量使病房向阳,阳光照射充足。早期日光照射能有效预防新生儿黄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合并感染相关检验指标的变化,为该病的诊断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合并感染的患儿29例,同期无感染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30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儿炎症因子、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电解质、凝血功能等检验指标变化情况。并分析炎症因子与各器官功能异常检验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PCT(降钙素原)在感染组患儿高于非感染组(P<0.05)。血清CK(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B)、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FIB(纤维蛋白原)在感染组患儿高于非感染组(P<0.05)。WBC、CRP、PCT分别与Cr、Bun成正相关;WBC、CRP与FIB成正相关;WBC与CK、LDH、HBDB成正相关。结论WBC、CRP、PCT可作为新生儿感染性黄疸诊断的有效指标。对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感染因素可能对心肌功能造成一定损伤、对肾功能和凝血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在临床上对感染性黄疸新生儿应及时进行诊断和全面评估,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高程凤  孙蕊 《医学信息》2018,(17):116-118
目的 研究新生儿败血症感染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对我院2015年4月~2018年4月在围产儿科住院的共111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所采血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11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共检出菌株113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03株(91.15%),革兰氏阴性菌10株(8.85%),真菌检出(0%)。革兰氏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58株、溶血性葡萄球菌12株、人葡萄球菌9株、沃氏葡萄球菌3株)、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别为82株(72.57%)、10株(8.85%)、7株(6.19%);革兰氏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共7株(6.19%)。革兰氏阳性球菌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其对青霉素、红霉素及苯唑西林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100.00%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对氨苄青霉素舒巴坦、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敏感。结论 根据血培养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抗生素,可减少细菌耐药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肺表面活性物质作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针对病因的特效医治措施,已成为其标准治疗手段之一,有效降低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但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仍是引起新生儿残疾和死亡最常见的疾病,因而应重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度的评价,并制订出适用于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王国富 《医学信息》2018,(6):128-129
目的 研究晚期肾细胞癌患者应用舒尼替尼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共收治运用舒尼替尼治疗的晚期肾细胞癌患者36例,用药过程中如患者出现药物耐受力差的现象,则改注射为口服用药。了解分析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临床资料,观察舒尼替尼运用在治疗过程中具体用量、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舒尼替尼用于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有效控制率为88.88%。不良反应主要有手足综合征、高血压、困顿乏力、口腔粘膜炎、骨髓抑制以及食欲减退等,在调整药物用量后,患者基本可以忍受。结论 应用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细胞癌患者,疾病控制效果较为显著,治疗过程安全可靠,由于用药所引发的不良反应患者表示可以忍受,应用舒尼替尼治疗后,患者有望延长存活期,缓解疾病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