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研究对老年骨折患者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采取右美托咪定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住院的患者并择期进行全麻手术的患者共计116例,以抽签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58例,对观察组采取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对照组为生理盐水,对比两组躁动情况。结果采取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的观察组在疼痛评分和躁动评分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躁动出现率为22.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右美托咪定抑制老年骨折患者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可以降低患者的疼痛和躁动等级,减少躁动的出现几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题释义:右美托咪定:是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α2受体产生相应的药理作用。右美托咪定还有抗焦虑、降低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镇痛、抑制唾液腺分泌、抗寒战和利尿等作用。此外,右美托咪定与其他镇静镇痛药物联合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能显著减少其他镇静镇痛药物的使用量。七氟醚:诱导迅速,刺激性小,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临床广泛应用的吸入麻醉药之一。背景:颅脑手术中常使用的吸入麻醉剂是七氟醚,其具有起效速度快、循环稳定性好,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等优势,但是其还存在血压和心率异常以及躁动、疼痛等不良反应,因而需要一种辅助麻醉剂帮助改善不良反应。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高效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抗焦虑、催眠、镇痛、镇静及解交感作用,既往研究显示其可减轻七氟醚麻醉诱导后患者的躁动程度,减少围术期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但尚缺乏在颅脑手术中进行验证。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行颅脑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此次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将在中国十堰市太和医院进行,拟纳入1 308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4例。2组均以七氟醚行麻醉诱导下进行颅脑手术。观察组麻醉诱导前15 min予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1 μg/kg静脉泵注10 min,继之以0.3 μg/(kg•h)持续泵注,手术前0.5 h停药;对照组以相同方式、同等速率输注同等剂量0.9%氯化钠注射液。试验于2015-12-08经十堰市太和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5GJJ-087)。参与者对试验方案和过程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已于2020-03-02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进行注册(注册号:ChiCTR2000030459),注册方案版本号1.0。结果与结论:①试验的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苏醒时间;②试验的次要观察指标为麻醉与恢复情况以及给予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前、给予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后、麻醉诱导期、开颅时、颅内操作期、关颅时、苏醒时的生命体征、应激指标、脑氧代谢指标以及不良事件;③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进行了190例的小样本前期试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5例,分别接受七氟醚麻醉诱导以及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七氟醚麻醉诱导,结果显示2组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接近(P > 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管活性药物麻黄碱以及艾司洛尔的用量较低(P < 0.05),给予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后、麻醉诱导期、开颅时、颅内操作期、关颅时以及苏醒时心率与脑电双频指数较高(P < 0.05),开颅时、颅内操作期、关颅时与苏醒时平均动脉压较高(P < 0.05),给予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后、麻醉诱导期、开颅时、颅内操作期、关颅时以及苏醒时血糖水平较高(P < 0.05),给予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后、麻醉诱导期与开颅时皮质醇浓度较低(P < 0.05),颅内操作期、关颅时以及苏醒时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动脉-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差以及脑氧摄取率较高(P < 0.05)。试验旨在验证右美托咪定可减少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颅脑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降低应激指标,以及肯定的脑保护作用,这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应用于颅脑手术提供有力支持。ORCID: 0000-0002-2524-9449(刘勇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术前经鼻喷雾给药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选择2017年6月~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ASA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麻醉诱导前45 min分别经鼻喷雾使用右美托咪定1 μg/kg(D1组)、1.5 μg/kg(D2组)和生理盐水0.01 ml/kg(C组)。观察患者用药后15 min、30 min及45 min的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记录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记录术后PACU停留时间以及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D1、D2组右美托咪定经鼻喷雾给药后30 min和45 min的MOAA/S评分及用药后45 min的BIS值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1与D2组间比较,D2组给药后30 min的MOAA/S评分显著低于D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45 min D2组的BIS值显著低于D1组,但是两组MOA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D2组患者诱导及气管插管前后心率、血压波动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ACU停留时间比较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经鼻喷雾术前给药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前镇静,稳定围术期血流动力学,降低术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与1.0 μg/kg组比较,1.5 μg/kg右美托咪定经鼻给药可以显著缩短镇静起效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咪达唑仑与盐酸右美托咪定分别作用于妇科子宫切除手术中的麻醉镇静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全身麻醉下行妇科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A组于麻醉前静脉输注咪达唑仑,B组于麻醉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分析比较两组在麻醉中的镇静、术中知晓及麻醉清醒时镇静的效果。结果根据两组在不同时间段的镇静效果进行Ramsay评分比较,A组T1~T7均高于B组(P<0.05);通过对患者采用术后随访的方式调查患者术中知晓情况发现,A组术中知晓8例,占(16%)高于B组(P<0.05);充分说明A组输注的咪达唑仑镇静效果低于B组输注的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结论右美托咪定不仅能有效的提高患者术中、术后的镇静效果,减少术中知晓的发生,更无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对老龄大鼠反复七氟烷麻醉致神经认知障碍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七氟烷组及右美托咪定组,每组10只。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能力变化;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法检测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炎症因子及脑损伤因子水平;免疫荧光检测海马组织MAP-2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α7nAChR和HDAC6蛋白表达。结果右美托咪定改善反复七氟烷麻醉老龄大鼠认知能力,改善大鼠海马组织形态,降低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凋亡、炎症因子和脑损伤因子水平,增加α7nAChR蛋白表达水平,降低HDAC6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右美托咪啶减轻老龄大鼠反复七氟烷麻醉致神经认知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α7nAChR-HDAC6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和单次给予右美托咪定预防全麻苏醒期呛咳反射和稳定血流动力学的效果.方法 选择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 =30)、瑞芬太尼组(R组,n=30)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n=30).术中以七氟烷和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D组于手术结束前10 min经静脉缓慢滴注0.5 μg/kg右美托咪定.手术结束即刻,C组和D组同时停止输注瑞芬太尼;R组维持瑞芬太尼2 ng/mL靶控输注直至拔管结束.记录拔管期间患者呛咳评分、BP、HR、拔管后呼吸频率、镇静评分和咽痛评分.结果 拔管期间呛咳评分为0分(无呛咳)或1分(1次呛咳)的患者的比例在R组(73.3%)显著高于C组(40%)和D组(40%)(P<0.05);R组MBP显著低于C组和D组(P<0.05);R组和D组HR均低于C组(P<0.05).结论 全麻醉苏醒期间,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预防呛咳反射及血压升高方面效果优于单次给予右美托咪定;两者在稳定心率方面效果相当;拔管后两者均无明显呼吸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小儿包皮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其对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小儿包皮手术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麻醉,研究组使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实施麻醉。对比两组患儿麻醉镇痛效果、麻醉起效时间,患儿苏醒时间及术后躁动率、术后应激反应情况及不良反应。 结果 研究组麻醉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手术时间、麻醉起效时间与术后躁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血糖、皮质醇与肾上腺素浓度等应激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产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应用于小儿包皮手术麻醉中,可有效降低患儿的应激反应,在镇痛、镇静方面,提供了一种较为安全、便捷的镇痛方法,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比卡因骶管阻滞预防小儿七氟醚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选择2~6岁择期行疝、鞘膜积液、尿道下裂,隐睾手术治疗的患儿60例。所有患儿均为ASA1级,均行骶管阻滞,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B-D组行0.25%布比卡因复合1.5 μg/kg右美托咪定骶管阻滞;B组单纯应用0.25%布比卡因行骶管阻滞。比较两组患儿术后PAED评分、FLACC疼痛评分及脸谱疼痛评分。记录麻醉诱导前,骶管阻滞前,骶管阻滞后每隔10 min的HR、MAP、SpO2、ETCO2。结果 两组患儿T1~T6期间HR、MA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呼气末七氟醚浓度(1.93±0.33)vol%高于B-D组(1.22±0.21)v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组术后脸谱疼痛评分、FLACC 评分及PAED评分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比卡因骶管阻滞能有效减少七氟醚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保留自主呼吸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12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麻醉科行气管插管全麻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每组30例。七氟醚组(C组):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泵入+七氟醚吸入;试验组(D1、D2、D3组):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0.8、1、1.2 μg/kg负荷量,诱导前10 min内静脉泵入)+七氟醚吸入。Viby-Mogeneon气管插管条件分级标准评价气管插管条件。记录入室后(T1)、右美托咪定注射后(T2)、插管前(T3)、插管后即刻 (T4)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与T1比较,C组T4时点MAP、HR升高,D2组T3时点及D3组T2、T3、T4时点HR下降(P<0.05);与C组比较,D1、D2、D3组T2、T3、T4时点HR下降;D1、D2、D3组插管满意率高(P<0.05);与D1组比较,D2组T2、T3及D3组T2、T3、T4时点HR下降(P<0.05);与D2组比较,D3组T3、T4时点HR下降(P<0.05)。D3组出现1例患者HR<50次/min。四组均无SP<80 mmHg病例。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用于保留自主呼吸气管插管安全有效,1 μg/kg为较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七氟烷和氯胺酮在舌系带成形术中的效应。方法拟在七氟烷吸入和氯胺酮麻醉下行舌系带成形术患儿50例,随机均分为七氟烷组(s组)和氯胺酮组(k组)。 S组面罩吸入7%的七氟烷及吸氧7L/min行快速诱导;K组手术前肌注氯胺酮4~6mg/kg,入室后静推1~2mg/kg,两组患儿入睡后立即手术。记录手术前诱导时间、SPO2、HR、RR,手术后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S组患儿诱导时SPO2无明显变化,HR、RR比较平稳;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K组,K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长于S组,呛咳、舌后坠等发生率明显多于S组。结论七氟烷诱导迅速,维持平稳,苏醒彻底,循环呼吸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ACU停留时间短,可安全用于舌系带成形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1.
程燕  张宁  郭金光 《医学信息》2018,(12):83-86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甲状腺手术全麻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择期全麻甲状腺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R组给予瑞芬太尼。观察患者入室时、插管前、插管后5 min、手术开始后5 min、手术开始后30 min、缝皮时、拔管后5 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入PACU时的警觉镇静评分、术后疼痛评分、补救止吐和镇痛药物的使用。观察患者0~2 h、2~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T2~T7时D组HR低于R组(P<0.05),两组间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和D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长于R组,D组OAA/S镇静评分低于R组(P<0.05);后2个时段,D组恶心发生率低于R组(P<0.05);止吐药使用率低于R组(P<0.05);两组术后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2 h疼痛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24 h,D组VAS评分低于R组;两组补救镇痛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甲状腺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前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 μg,维持量0.3~0.5 μg/(kg·h)可有效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症状,减少止吐药物的使用,改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侧卧体位置入双管美迪斯喉罩维持在PPH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0月行PPH术的60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侧卧体位置入喉罩,对照组患者平卧体位置入喉罩。记录两组患者置入喉罩时通气情况、操作简易性、操作引起的并发症及手术时间,手术准备时间。结果 两组喉罩通气情况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L组和S组操作同样简单有效;手术准备时间S组( 9.63±1.31)min,高于L组( 6.13±1.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喉罩后罩体背部染血S组多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咽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侧卧体位置入喉罩安全简便,气道密封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用于PPH术患者的全麻气道管理安全可靠,提高了手术床的利用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optimum dosage of dexmedetomidine for prevention of postanesthetic shivering.Methods One-hundred thirty two ASA physical status I-II patients scheduled for elective laparoscopic total hysterectomy were enrolled in this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receive dexmedetomidine in four groups: group S (0.9% normal saline), group D0.5 (dexmedetomidine 0.5 µg/kg), group D0.75 (dexmedetomidine 0.75 µg/kg), group D1.0 (dexmedetomidine 1.0 µg/kg). Time to extubation and tympanic temperature during and after operation were measured. Shivering was graded (0-3 scale) upon patients arrival to the PACU and every ten minutes thereafter up to forty minutes. Sedation and first rescue analgesic time at the PACU were evaluated.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shivering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group D0.75 and D1.0 than in group S (P < 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fewer patients with a shivering score of 2 or 3 in groups D0.75 and D1.0 than in group S (P < 0.05, P < 0.001). Extubation time was shorter in group S than in groups D0.75 and D1.0 (P < 0.05). Tympanic temperature at 40 minutes postoperatively in the recovery room was higher in group S than in the other dexmedetomidine groups (P < 0.05)Fewer patients required rescue analgesia in groups D0.75 and D1.0 than in group S (P < 0.001), and the time to rescue analgesia was longer in group D1.0 than in group S (P < 0.001). Modified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MOAA/S) at arrival in the PACU was lower in all dexmedetomidine groups than in group S (P < 0.05).Conclusion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dexmedetomidine 0.75 or 1.0 µg/kg provides effective prophylaxis against postoperative shivering as well as an analgesic effect. Though potential for intraoperative requirement for atropine, sedation in the immediate recovery period and delayed extubation time with dexmedetomidine was noted, there were no major clinical impacts on the overall recovery from anesthesia.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全身麻醉患者行连续胃内压监测,探讨该通气模式引起胃内容物反流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成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面罩通气组(Ⅰ组)和气管内捕管气道正压通气(IPPV)组(Ⅱ组),每组30例.麻醉前将测压管送达胃内,观察麻醉前、麻醉后30 min、气腹后30 min、拔管或撤离通气后30 min的循环、血气指标、胃内压及咽部pH值.结果 麻醉通气期间2组MAP、HR尚平稳,拔管后30min Ⅱ组PaO_2低于麻醉前水平[(78±14.1)mm Hg 比(85±10.4)mm Hg,P<0.05,1 mm Hg=0.133 kPa],而Ⅰ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麻醉后30min胃内压比麻醉前明显下降[(7.2±2.6)cm H_2O比(8.0±3.2)cm H_2O,P<0.05,1 cm H_2O=0.098 kPa],而Ⅱ组升高[(9.6±2.3)cm H_2O比(7.8±4.5)cm H_2O,P<0.05].气腹后30 min 2组胃内压骤升,Ⅱ组比Ⅰ组更高[(23±5.3)cm H_2O比(20±4.1)cm H_2O,P<0.05),Ⅱ组拔管后30 min仍较麻醉前高[(11.8±4.6)cm H_2O比(7.8±4.5)cm H_2O,P<0.05],且比Ⅰ组术后胃内压[(8.3±4.1)cm H_2O]明显增高(P<0.05).麻醉前和拔管后,2组咽部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水平气道正压面罩通气能安全有效地维持全身麻醉时进行的机械通气,对围麻醉期的生理干扰较少.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胃内压变化剧烈,双水平气道正压面罩通气的胃内压升高幅度较小,导致胃食管反流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喉罩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舌系带矫正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择期行舌系带矫正术小儿60例,分为气管插管组(T组)和喉罩组(L组)两组,每组30例。8%七氟醚+5 L/min氧气诱导,开放外周静脉,静脉注射芬太尼1 μg/kg,罗库溴铵0.3 mg/kg。待脑电双频指数(BIS)达45~50时,T组插入气管导管,L组置入喉罩并在口腔两侧放入纱布,术中调整1.5%~3%七氟醚和2 L/min氧气,维持BIS 40~60。分别记录麻醉前(T1)、置管/喉罩即刻(T2)、手术开始时(T3)、拔管/喉罩即刻(T4)的SBP、HR、ETCO2和SpO2,手术时间、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患儿术后呛咳、喉痉挛、反流误吸及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均没有出现反流误吸。T组术后呛咳8例,苏醒期躁动9例,喉痉挛1例,而L组术后呛咳1例,苏醒期躁动2例,喉痉挛未出现。与T组相比,L组术后呛咳和苏醒期躁动病例数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比较,T组在T2、T4时点SBP、HR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组相比,T组苏醒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罩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可安全应用于小儿舌系带矫正术,对小儿呼吸道刺激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手术结束前30 min应用地氟醚替换异氟醚对患者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D组(地氟醚)、I组(异氟醚)和I+D组(异氟醚+地氟醚)三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均为咪达唑仑0.03 mg/kg,舒芬太尼0.3 μg/kg,异丙酚2 m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麻醉维持:D组开启地氟醚挥发罐至6%;I组开启异氟醚挥发罐至1.6%;I+D组开启异氟醚挥发罐至1.6%,手术结束前30 min关闭异氟醚,同时开启地氟醚挥发罐至6%,三组均复合瑞芬太尼0.1~1 μg/(kg·min)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停用所有麻醉药,观察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和术中知晓,计算三组用药量及花费。结果 D组和I+D组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均比I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D组和I+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两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苏醒期躁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D组麻醉药花费较D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结束前应用地氟醚替换异氟醚可加快患者麻醉苏醒且花费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7.
王建华 《医学信息》2019,(24):151-152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和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疼痛过敏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术和子宫全切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术毕给予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疼痛过敏治疗,观察组术毕给予舒芬太尼预防治疗,比较两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不同时间段[拔管即刻(T1)、拔管后10 min(T2)、拔管后1 h(T3)]疼痛(VAS)评分以及临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躁动、呛咳)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HR和MA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时间段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间段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0.00%)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和地佐辛均可有效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疼痛过敏,不影响苏醒时机,但舒芬太尼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前路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在腰椎疾病行下肢手术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6月于我院行下肢手术的腰椎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全身麻醉的同时联合B超引导前路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苏醒后躁动情况及麻醉药物的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也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后的躁动情况发生率及躁动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前路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腰椎疾病患者中,能够减少镇痛药物用量,维持稳定的术中血流,提高镇痛效果,促进拔管与早期活动,是理想的下肢骨折手术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