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剂量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在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0例疑似肺栓塞(PE)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45)和小剂量组(n=45),常规组行常规模式(120 kV,50 mL对比剂)的CTPA扫描,小剂量组行低管电压小剂量对比剂(80 kV或100 kV,30 mL对比剂)的CTPA扫描。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CT值和SNR在两组肺动脉主干和右肺S10段肺动脉中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NR在两组肺动脉主干和右肺S10段肺动脉中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右肺S1段肺动脉中,常规组的CNR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位观察者对图像质量分析有着极好的一致性(Kappa=0.865, P<0.001)。常规组CTDIvol、DLP、ED值分别为(8.89±1.96) mGy、(296.5±78.4) mGy[?cm、(4.45±1.76) mSv,均明显高于小剂量组的(3.12±0.68) mGy、(99.6±17.3) mGy[?cm、(1.09±0.27) mSv(P<0.05),小剂量组的ED值相比常规组降低约76%。结论:小剂量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应用于CTPA中是可行的,在获取满足诊断需求图像质量的同时,能够有效减少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提高检查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低剂量与常规剂量CT扫描在头颅检查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焕江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0,29(1):89-91
目的对比分析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头颅CT扫描的辐射剂量比以及低剂量扫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20例头颅患者作头颅CT扫描,分为220mA、100mA、80mA3种剂量扫描,评价3种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分别记录3种剂量扫描CT剂量容积(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mGy.cm)。结果与常规剂量220mA扫描比较,100mA扫描对头颅图像的观察诊断没有影响;80mA扫描时图像颗粒增粗,组织结构分辨率下降,影响观察诊断以220mA为标准,低剂量组80mA和100mA的CTDIvoI、DLP分别是常规剂量组的36.7%、36.7%和45.9%、45.9%。结论100mA低剂量CT扫描对头颅细微显示没有明显影响,不影响观察诊断,完全可应用于头颅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同对比剂浓度对能谱CT冠脉成像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5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Ⅰ组、Ⅱ组及Ⅲ组,各20例,均进行能谱CT冠脉影像检查,Ⅰ组使用的对比剂浓度为320 mgl/ml,Ⅱ组使用的对比剂浓度为350 mgl/ml,Ⅲ组使用的对比剂浓度为370 mgl/ml,比较三组患者在最佳单能量条件下的动脉管腔强化效果。结果 三组患者获取动脉管腔平均CT值均超过400 Hu,Ⅲ组升主动脉根部平均CT值比Ⅰ组及Ⅱ组稍高,Ⅰ组左主干平均CT值比Ⅱ组及Ⅲ组稍低,Ⅱ组右侧冠状动脉CT值比Ⅰ组及Ⅲ组稍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升主动脉根部及左主干平均信噪比比Ⅰ组及Ⅲ组略好,Ⅲ组右侧冠状动脉近端信噪比及Ⅰ组及Ⅰ组略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对比剂浓度均可用于能谱CT冠脉影像检查,比剂浓度为320 mlg/ml时完全可以满足临床对诊断的要求,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在对比剂低耐受度患者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中应用超低对比剂剂量和流率扫描的优势。方法:收集对比剂低耐受度患者40例(观察组),对比剂用量20 mL,流率2 mL/s,所得图像行40 keV单能谱重建;选取同期普通患者40例(对照组),对比剂用量50 mL,流率5 mL/s;两组患者体质量均在70 kg以下。比较两组患者图像的主观评分、CT值、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辐射剂量。结果:两组动脉显影图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主动脉弓水平,观察组图像CT值、SNR和CN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及双侧大脑中动脉M1段,两组图像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图像SNR和CNR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间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辐射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在低耐受度患者头颈CTA检查中应用超低对比剂剂量和流率的扫描方案可以满足诊断需求,降低了对比剂肾病、对比剂外渗等副作用风险,且未增加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CT灌注成像中患者会受到长时间的X线照射,在灌注前预先扫描一幅正常剂量图像,在后续灌注过程中进行低剂量采集,将所获低剂量图像与参考图像做减影并进行滤波处理以获得灌注信息,然后叠加到正常剂量图像中,可以非常显著地降低CT灌注成像中辐射剂量,然而,当剂量非常低的时候,重建图像会受到噪声与伪影干扰。本文基于类似的预扫描正则化数据采集方案,分别进行正常剂量和低剂量预扫描,然后利用相同的低剂量进行后续灌注过程的扫描,将所采集低剂量数据与预扫描的低剂量数据在投影域作差,然后在重建中引入稀疏性约束,以获得更准确的灌注信息重建,重建后的灌注信息最后同样叠加到正常剂量图像中。本文采用一套人脑CT灌注图像进行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同样剂量下,本文所提新方法重建结果所包含的灌注信息更准确,时间衰减曲线与正常剂量情况的吻合度更高,而且平均过渡时间可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肺动脉成像(CTPA)对肺动脉高压(PH)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PH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小剂量组,每组各35例。常规组采用60~80 mL对比剂进行扫描,小剂量组采用35 mL对比剂进行扫描。比较两组平均肺动脉CT值、对比噪声比(CNR)、图像信噪比(SNR)、有效剂量(ED)及图像评分;不同剂量CTPA对PH严重程度诊断率;不同剂量CTPA对PH严重程度诊断效能。结果:与常规组比较,小剂量组CT值、CNR显著增高,ED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NR和图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80.00%)比较,小剂量组对PH严重程度的诊断率(91.43%)显著升高;与常规组比较,小剂量组CTPA诊断PH严重程度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ROC曲线下面积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CTPA对PH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有所差异,小剂量评估价值更高,能够显著提高诊断的CT值、CNR、准确率,对临床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肺部小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肺部小结节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分析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对比良、恶性结节影像学特征及不同病变类型的CT值。结果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诊断肺部小结节中灵敏度为92.86%、特异度为88.64%、准确度为91.00%;相较于恶性结节,良性结节边缘清晰度、内部钙化检出率较高,边缘分叶状或不规则状、毛刺征,内部结构均匀检出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卫星灶在良性与恶性结节中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结节30 s、90 s及180 s CT值均小于恶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肺部小结节鉴别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有效鉴别结节性质,且检查中辐射剂量较低,应用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低剂量双源CT扫描在腹部三期增强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40例疑似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双源CT腹部三期增强检查,根据增强扫描中能量和碘海醇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A1组(低能量低剂量,80 keV、270 mgI/mL)37例、A2组(低能量高剂量,80 keV、350 mgI/mL)35例、B1(高能量低剂量,140 keV、270 mgI/mL)40例、B2组(高能量高剂量,140 keV、350 mgI/mL)28例。采用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和客观评分[信噪比(SNR)]评估各组图像质量,计算各组图像的有效照射剂量[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低剂量双源CT腹部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肝癌的价值。结果 各组图像可清晰显示血管及脏器组织,均达到诊断要求。各组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动脉期和门静脉期腹主动脉腹腔干、腹腔动脉干、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主干图像SN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1组所得图像SNR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 相似文献
10.
准确评价淋巴结转移与否关系到对肿瘤患者的分期和预后的判断。目前对淋巴结良恶性诊断的主要依据为淋巴结的大小和形态,正常大小的转移性淋巴结很可能被遗漏,增大的淋巴结是良性增生还是恶性转移也很难鉴别。近年来随着MR特异性对比剂,特别是MR靶向淋巴结对比剂的发展,MR淋巴成像(MR Lymphography,MRL)显示了极为诱人的前景。该文主要介绍MR淋巴靶向对比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螺旋CT 3D成像实时辅助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5月~2019年3月我院280例各部位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患者,于螺旋CT 3D成像技术实时辅助下行经皮穿刺活检,术中对活检针、穿刺部位及毗邻组织关系行3D成像,统计取材成功率。结果 280例患者穿刺活检均获得成功,其中肺165例,椎体45例,肝脏35例,四肢骨骼、盆腔、纵膈35例;3D实时成像术中均较好显示病变、穿刺切割针及病变周围血管、气管关系,及时准确避免血管、气管损伤;取材组织均成型,全部获得病变组织,能够用于病理诊断。结论 螺旋CT 3D成像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中能够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实时、立体、准确、安全的辅助穿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CT灌注成像(CTP)观察颅骨成形术患者脑血流量的变化。方法 对20例颅骨缺损修复的患者进行脑CT灌注成像,在颅骨修复术前和术后2周进行CTP。记录大脑皮层、基底节区脑血流容量(CBV)、脑血流流量(CBF)、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MMT)和对比剂达到峰值的时间(TTP)等所有参数,分析脑皮层和基底节区血流灌注数据的变化。结果 颅骨修复术前患侧脑皮层区的CBV和CBF值均低于健侧,TTP和MTT值均高于健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术后患侧脑皮层的CBF、CBV值均有提高,患侧脑皮层的MTT、TTP值较术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术后脑皮层的CBV、CBF、MTT、TTP值与健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能及时发现脑血流变化情况,颅骨修复可以增加脑皮层区脑血流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剂量造影剂联合不同电压对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滦州市人民医院就诊高度怀疑为肺动脉栓塞患者90例,拟行CTPA明确诊断,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造影剂、电压不同。A组电压为120 kV,造影剂剂量为50 mL;B组电压为100 kV,造影剂剂量为50 mL;C组电压为80 kV,造影剂剂量为30 mL。3组均基于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设置管电流,其他参数一致。对比各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B、C组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肺段动脉CT值均明显高于A组,信噪比与对比噪声比均明显低于A组(P<0.05)。3组患者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能达到3~6分,且评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B、C组扫描后实际容积CT剂量指数、扫描长度与剂量长度之积及有效剂量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与传统扫描条件比较,小剂量造影剂联合低管电压(80 kV)扫描条件下行CTPA检查可在明显降低造影剂剂量的同时保证图像质量,有效减少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肺部三种真菌感染的CT表现并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对2014年3月~2017年4月宜丰县人民医院确诊的肺部真菌感染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展开比较分析。其中20例念珠菌病,40例隐球菌病,以及30例侵入性肺曲霉病,对上述三种临床常见的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对比研究。结果 念珠菌病和侵入性肺曲霉病比较,单纯性隐球菌病患者发生率、支气管充气征以及聚集性结节发生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念珠菌病和隐球菌病者比较,侵入性肺曲霉病空洞发生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充气征和结节密集型分布是肺隐球菌病的主要特点,空气半月征和空洞是侵入性肺曲霉病的主要特点,而磨玻璃影则为肺念珠菌病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栓塞(PE)肺动脉能谱CT胸部扫描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高度疑似PE患者,获取单能量能谱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和碘基肺灌注图,记录CTPA图像和碘基肺灌注图检出的肺动脉栓子数目及其分布、分型情况;分析肺动脉能谱CT胸部扫描影像学特征;比较不同栓塞程度及类型能谱CT扫描碘基值;比较栓塞区与对照区能谱CT扫描碘基值、水基值和CT值等能谱CT扫描参数。结果:以CTPA为金标准,53例高度疑似PE的患者中确诊32例。能谱CTPA检出162个栓子,完全型栓子37个,非完全型栓子125个;碘基肺灌注图检出171个栓子,完全型栓子49个,非完全型栓子122个。中心型、偏心型和完全型栓子栓塞区能谱CT扫描碘基值均明显低于对照区(P<0.05);附壁型栓子栓塞区能谱CT扫描碘基值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完全型栓塞区碘基值显著低于中心型、偏心型和附壁型等非完全型栓塞区(P<0.05)。结论:PE肺动脉能谱CT胸部扫描影像学特征主要表现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肺动脉扩张、肺动脉高压、马赛克征、轨道征等征象,肺动脉能谱CT胸部扫描碘基肺灌注... 相似文献
16.
桂维玲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8,25(5):807-809
目的:探讨新型纳米磁性磁共振造影剂粘磁流变特性。方法:利用NDJ-1型旋转式粘度计、CT-5A型特斯拉计、TDGC型调压变压器和自制线圈等装置,通过改变线圈的励磁电流来改变造影剂所处空间的磁场强度,研究纳米磁性造影剂粘度随外加磁场强度、温度、磁性微粒质量分数变化的规律。结果:随着外加磁场强度的增大,造影剂的粘度逐渐增大,当磁场强度增大到B=3.3×10^-2T后,其粘度变化逐渐趋缓,说明本造影剂为非牛顿流体;随着温度的提高,造影剂粘度降低;随着所含磁性微粒质量分数的增加,其粘度呈不断增大趋势,当质量分数小于25%时,粘度增加缓慢,大于25%时,粘度急剧增大。结论:纳米磁性造影剂的粘度,随外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当磁场强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粘度变化逐渐趋缓;造影剂粘度随温度的提高而降低;造影剂粘度随所含磁性微粒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剂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腰硬联合麻醉前列腺电切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10月90例行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2 ml 0.75%的罗哌卡因,实验组予以2 ml 1%的罗哌卡因,观察两组患者的阻滞持续时间、麻醉前后的心率、血压与麻醉效果情况。结果 麻醉前,两组患者的SBP、DBP、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实验组患者心率为(64.21±5.14)次/min,SBP(119.62±7.31)mmHg,DBP(79.41±9.06)mmHg,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的心率(71.53±5.83)次/min,SBP(126.94±8.64)mmHg,DBP(85.92±7.53)mmHg,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阻滞持续时间为(35.46±5.34)min,长于对照组的(26.57±1.0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高浓度的罗哌卡因在腰硬联合麻醉前列腺电切手术中阻滞持续时间长,患者生命体征稳定,阻滞持续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在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70例,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进行整体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有效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整体护理后的研究组,FEV1、LVEF、6MWD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0.05)。结论 整体护理在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护理中,可为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助力,缓解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