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骨科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择期骨科手术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在气管插管后采用注射泵以0.5μg/(kg·h)速率持续静脉注射,c组以相同方法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两组均术毕前20min内停止注射。记录术中七氟醚和芬太尼用量、术后VAS评分、术后Ramsay镇静评分、术后谵妄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芬太尼和七氟醚用量、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舒适度评分、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对比,D组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降低,芬太尼和七氟醚用量减少,Ramsay镇静评分和舒适度评分更优,VAS评分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减少骨科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其机理可能与其提供良好的镇静、镇痛和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赵亮  王绍林 《医学信息》2018,(10):124-125,128
目的 探究在麻醉准备室中右美托咪定滴鼻和七氟烷面罩吸入对患儿开静脉及入手术室诱导时的镇静程度和苏醒后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D组和S组,每组30例。D组于麻醉准备室予右美托咪定2 μg/kg滴鼻,S组患儿于麻醉准备室予8%七氟烷面罩吸入。两组患儿均于麻醉准备室开放静脉,入手术室后以相同麻醉方式诱导,术中吸2%~3%七氟醚维持。记录患儿开放静脉和麻醉诱导时的镇静评分、麻醉过程中HR、MAP变化、拔管时间和躁动评分。结果 两组患儿于麻醉开放静脉时镇静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D组诱导时的镇静程度更好、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更低(P<0.05),但两组患者麻醉拔管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过程中,D 组的HR、MAP均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准备室中右美托咪定滴鼻及七氟烷面罩吸入均能有效缓解患儿术前焦虑恐惧,有利于静脉通路的顺利开放。其中右美托咪定滴鼻的患儿入手术室诱导时镇静效果更好、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平稳,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更低,有利麻醉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比卡因骶管阻滞预防小儿七氟醚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选择2~6岁择期行疝、鞘膜积液、尿道下裂,隐睾手术治疗的患儿60例。所有患儿均为ASA1级,均行骶管阻滞,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B-D组行0.25%布比卡因复合1.5 μg/kg右美托咪定骶管阻滞;B组单纯应用0.25%布比卡因行骶管阻滞。比较两组患儿术后PAED评分、FLACC疼痛评分及脸谱疼痛评分。记录麻醉诱导前,骶管阻滞前,骶管阻滞后每隔10 min的HR、MAP、SpO2、ETCO2。结果 两组患儿T1~T6期间HR、MA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呼气末七氟醚浓度(1.93±0.33)vol%高于B-D组(1.22±0.21)v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组术后脸谱疼痛评分、FLACC 评分及PAED评分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比卡因骶管阻滞能有效减少七氟醚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胸腔热灌注治疗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3年1月至10月本院收治的全麻下行胸腔热灌注治疗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右美托咪定+芬太尼组(A组)和右美托咪定+地佐辛组(B组),分别于术前10min给予芬太尼1.0μg/kg、地佐辛0.1mg/kg,术中均静脉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开始后5min(T1)、15min(T2)、30min(T3)、60min(T4)4个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T3、T4时点的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各时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3、T4时点,B组患者的镇静评分明显高于A组(2.45±0.61比1.50±0.55,2.78±0.75比2.45±0.92,均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较少。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用于胸腔热灌注治疗术中镇静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5.
韩佳 《医学信息》2018,(16):78-81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SLIPA喉罩在妇科短小腔镜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泵注右美托咪定0.4 μg/kg,于麻醉诱导前10 min内泵注完毕,B组患者同样时间泵注咪达唑仑0.06 mg/kg,其余麻醉诱导药物两组患者使用相同,当BIS≤45时,A组插入SLIPA喉罩,B组行气管插管。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诱导开始到意识消失的时间、BIS降至45的时间、建立通气道的时间,T0~T5各时点两组患者的MAP、HR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平均用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BIS达到≤45的时间和建立通气道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AP和HR在T0、T3和T4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两组患者MAP和HR在T1时下降(P<0.05);与T1比较,B组的MAP和HR在T2时升高(P<0.05);A组在T2、T5时的MAP和HR低于B组(P<0.05)。在麻醉诱导过程中,A组呛咳、窦性心动过缓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苏醒期A组咽痛、声嘶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 单次静注右美托咪定联合SLIPA喉罩,可以有效维持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妇科患者在短小腔镜手术后的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小儿胃镜检查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拟行无痛胃镜检查的小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n=40例),芬太尼组(F组,n=40例)。D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输注时间为10min,复合异丙酚1mg/kg;F组静脉输注芬太尼1μg/kg,复合异丙酚1mg/kg。两组术中异丙酚每次追加量为1mg/kg。记录患儿入胃镜室时(T0)、用药5min时(T1)、用药10min时(T2)、胃镜检查开始前(T3)、胃镜通过咽喉时(T4)、胃镜退出咽喉时(T5)和退镜后5min(T6)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平均动脉压(MAP)水平。记录异丙酚总用量、苏醒及离室时间,记录术中呛咳、严重体动(迫使检查中断)、呼吸暂停(呼吸暂停时间〉10s)、低氧血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记录苏醒期恶心呕吐和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 D组在T4-T6时点HR和MAP明显低于F组(P〈0.05);与T0时点比较,F组在T4-T6时点HR和MAP均明显升高(P〈0.05),D组T4-T6时点的HR和MAP无明显差异(P〉0.05);D组的异丙酚用量少于F组(P〈0.05),镜检时间短于F组(P〈0.05),两组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D组术中呛咳、严重体动、呼吸暂停、低氧血症、心动过速及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F组(P〈0.05)。结论与芬太尼比较,0.5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异丙酚对胃镜检查术患儿的麻醉效果好,且对呼吸循环影响小,术中术后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右旋美托咪定对胸科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患者的术中血流动力学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全麻下行胸科开胸手术的患者4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C组(对照组)和D组(右旋美托咪定组),每组20例.患者入室常规监测无创血压、心电、脉搏血氧饱和度.D组患者预先静脉泵注入右美托咪定0.6 μg/kg,15 min之后进行静脉诱导,并改为维持剂量0.4 μg/kg·h.C组患者以同样方法给予盐水后进行静脉诱导,两组静脉诱导4min后进行双腔气管插管,以纤维支气管镜调整双腔管的位置,连接麻醉机.麻醉维持用七氟烷、舒芬太尼.两组患者均记录进入手术室即刻(T1)、泵入右美托咪定15 min(T2)、气管插管后即刻(T3)、切皮即刻(T4)、单肺通气即刻(T5)和术毕即刻(T6)6个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并在进入T1、T5、T6及T7进行抽血检测TNF-α、IL-6的水平.结果 C组患者的年龄(54.2±7.1)岁、体重(65.3±9.0) kg与D组患者的年龄(53.7±6.9)、体重(63.3 ±10.1)k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在T2、T3、T4时间点血压、心率变化比C组稳定,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对比,D组在T6、T7时间点TNF-α、IL-6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不仅改善术前及术后焦虑状态,维持术中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抑制炎性因子并产生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时效的影响.方法 择期上肢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为30例):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D组和C组分别注射右美托咪定1 ml(1μtg/kg)+0.5%盐酸罗哌卡因30 ml和生理盐水1 ml+0.5%盐酸罗哌卡因30 ml,记录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作用时间、镇痛维持时间;记录患者入室时(T0)、阻滞后5 min(T1)、10 min(T2)、15 min (T3)、30 min (T4)、60 min (T5)各时间点的心律(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D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感觉:(9.8±3.2)min比(7.4±2.1)min;运动:(12.3±2.5) min比(8.2±1.6)min],作用时间及镇痛维持时间延长(P<0.05).与C组比较,T1~T5时D组HR减慢(P<0.05),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术中有3例发生心动过缓.两组均未发生低血压、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结论 右美托咪定1μg/kg联合0.5%盐酸罗哌卡因30 ml用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可明显缩短起效时间、延长作用时间及镇痛时间,但需注意心动过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术前经鼻喷雾给药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选择2017年6月~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ASA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麻醉诱导前45 min分别经鼻喷雾使用右美托咪定1 μg/kg(D1组)、1.5 μg/kg(D2组)和生理盐水0.01 ml/kg(C组)。观察患者用药后15 min、30 min及45 min的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记录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记录术后PACU停留时间以及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D1、D2组右美托咪定经鼻喷雾给药后30 min和45 min的MOAA/S评分及用药后45 min的BIS值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1与D2组间比较,D2组给药后30 min的MOAA/S评分显著低于D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45 min D2组的BIS值显著低于D1组,但是两组MOA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D2组患者诱导及气管插管前后心率、血压波动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ACU停留时间比较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经鼻喷雾术前给药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前镇静,稳定围术期血流动力学,降低术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与1.0 μg/kg组比较,1.5 μg/kg右美托咪定经鼻给药可以显著缩短镇静起效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研究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全麻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65例气管插全麻患者,随机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35例,对照组30例。给予研究组患者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给予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麻醉诱导前、插管时及插管后1、3、5 min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HR、MBP、DBP、SBP变化情况。结果麻醉后不同时段与诱导前相比研究组患者的MBP、DBP、SBP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无显著差异性,而HR水平较诱导前降低明显P<0.05有显著差异性;在插管时、插管后1、3 min与诱导前相比,对照组患者的HR、DBP、SBP水平增加明显,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且麻醉后的不同时段MBP与诱导前相比升高显著P<0.05。结论术前使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全麻气管插管反应,在临床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注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喉罩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舌系带矫正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择期行舌系带矫正术小儿60例,分为气管插管组(T组)和喉罩组(L组)两组,每组30例。8%七氟醚+5 L/min氧气诱导,开放外周静脉,静脉注射芬太尼1 μg/kg,罗库溴铵0.3 mg/kg。待脑电双频指数(BIS)达45~50时,T组插入气管导管,L组置入喉罩并在口腔两侧放入纱布,术中调整1.5%~3%七氟醚和2 L/min氧气,维持BIS 40~60。分别记录麻醉前(T1)、置管/喉罩即刻(T2)、手术开始时(T3)、拔管/喉罩即刻(T4)的SBP、HR、ETCO2和SpO2,手术时间、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患儿术后呛咳、喉痉挛、反流误吸及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均没有出现反流误吸。T组术后呛咳8例,苏醒期躁动9例,喉痉挛1例,而L组术后呛咳1例,苏醒期躁动2例,喉痉挛未出现。与T组相比,L组术后呛咳和苏醒期躁动病例数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比较,T组在T2、T4时点SBP、HR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组相比,T组苏醒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罩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可安全应用于小儿舌系带矫正术,对小儿呼吸道刺激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唐勇  周乐 《医学信息》2019,(15):136-139
目的 探讨羟考酮用于腹腔镜下宫外孕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插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8年4月~12月在我院择期行腹腔镜下宫外孕手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组(舒芬太尼0.2 μg/kg)、01组(羟考酮0.15 mg/kg)、02组(羟考酮0.2 mg/kg),每组30例。注射实验药物观察5 min后给予丙泊酚2 mg/kg,顺阿曲库铵0.15 mg/kg诱导插管,比较三组插管时间、手术时间;注射实验药物前(T1),气管插管前(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7.5 min(T4)的MAP、HR、SpO2、BIS以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三组T2时点MAP、HR、BIS低于T1时点,SpO2高于T1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点HR、SpO2高于T1时点,MAP、HR、SpO2高于T2时点,BIS高于T2时点、但低于T1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点MAP、BIS低于T1时点,HR、SpO2高于T1时点,MAP、HR、BIS高于T2时点,MAP、HR低于T3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S组和0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于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宫外孕患者,采用0.15 mg/kg羟考酮进行麻醉诱导,不仅可达到与高剂量的舒芬太尼和羟考酮相当的麻醉效果,还可有效减轻插管期间的呛咳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腰丛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啶和七氟烷全身浅麻醉在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70岁以上患者38例,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常规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试验组超声引导下腰丛阻滞后复合静注右美托咪啶及吸入七氟烷全身浅麻醉。记录两组手术全程几个重要时段:进入手术室(T0)、气管插管(插入喉罩)即刻(T1)、手术切皮即刻(T2)、手术扩髓时(T3)、缝合切口时(T4)、拔气管导管(喉罩)时(T5)患者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以及拔管时间、使用硝酸甘油和多巴胺病例数,统计分析两组间差异。结果:试验组在T1至T5时点的HR和M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毕至拔除气管导管(喉罩)的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中使用硝酸甘油病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2例vs 7例,P0.01)。两组使用多巴胺病例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啶和七氟烷全身浅麻醉对于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是有效、安全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nsight i53可视喉镜在临床全身麻醉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依据气管插管方式进行分组,将采用普通喉镜纳入对照组(n=79),采用Insight i53可视喉镜插管者纳入观察组(n=81),比较不同插管方式对患者插管前(T0)、插管后1 min(T1)、插管后5 min(T2)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插管时间、插管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按压喉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喉镜显露有效率为93.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01%(P<0.05);两组T0、T1、T2刻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T1、T2刻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较T0刻升高,但T2刻两组MAP、HR均较T1刻降低,且T1、T2刻观察组MAP、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nsight i53可视喉镜较普通喉镜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中喉镜显露有效率更佳,对减少患者插管次数、暴露声门、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均较小。  相似文献   

15.
袁曦 《医学信息》2018,(12):136-138
目的 对比罗库溴铵与七氟烷用于气管插管全麻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12月我院108例行气管插管全麻的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54例。实验组予以罗库溴铵进行麻醉,参照组予以七氟烷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插管条件评分、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插管条件评分为(5.21±0.52)分,优于参照组的(7.85±0.8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MAP及HR波动范围小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中选用罗库溴铵,插管条件优于七氟烷,且罗库溴铵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需择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患者,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价七氟烷对Tei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OPCABG患者29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龄53~72岁,平均年龄61岁。于搭桥前未吸入七氟烷时(T1)、吸入1 MAC七氟烷后(T2)和搭桥后未吸入七氟烷时(T3)、吸入1 MAC七氟烷后(T4)时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中心静脉压(CVP);同时记录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充盈波(E波)、舒张晚期充盈波(A波)峰值,计算E波与A波峰值比(E/A)及Tei指数。结果与T1时比较,T2时MAP、LVEF降低(P〈0.01),Tei指数未见明显变化;T3时HR、LVEF、E波、A波峰值升高(P〈0.05或0.01),Tei指数降低(P〈0.01);与T3时比较,T4时MAP、LVEF降低(P〈0.05或0.01),Tei指数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对于OPCABG患者,术中吸入1MAC七氟烷对Tei指数无明显影响,术后左心室整体功能明显改善,Tei指数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双侧T7-9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开放性胃癌根治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开放性胃癌根治手术患者50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和全麻复合椎旁神经阻滞组(P组),各25例。G组行气管插管静脉全麻,P组于全麻前行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记录基础值(T0)、手术前(T1)、手术5 min(T2)、手术探查时(T3)、手术20 min(T4)、手术1 h(T5)、手术结束(T6)各时间点的MAP和HR,患者术后2 h、4 h、8 h、12 h、24 h、48 h的静息和活动时的VAS评分,术中及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气管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观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与G组对比,P组术后4 h、8 h、12 h、24 h的静息及12 h内的活动时VAS评分降低,气管拔管时间缩短,术后躁动发生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舒芬太尼及术后追加镇痛药用量降低,T2、T3时间点的MAP及T2、T3、T4、T5时间点的HR较低,更为平稳。结论 超声引导双侧T7-9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开放性胃癌根治手术患者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