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对改善吞咽困难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7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临床确诊且符合洼田饮水试验≥Ⅲ级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4,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法)和研究组(n=33,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吞咽功能训练)。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采用临床中经典的洼田饮水试验及口中进食功能量表(FOIS)评价吞咽障碍的恢复情况,并采用简化巴氏指数(BI)评价患者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6.97%(32/33),高于对照组的79.41%(2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后FOIS及BI指数得分均升高,洼田饮水实验评分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研究组FOIS及BI指数得分均升高,洼田饮水实验评分降低(P<0.05)。结论:早期吞咽功能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Vitalstim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两组均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进行治疗,每次30 min,刺激同时患者进行吞咽动作,每天1次,每周6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每天1次,每周6次。两组疗程均为3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吞咽困难分级量表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45%,对照组有效率为78.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P=0.046);观察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分、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显著改善吞咽障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生理疗法联合吞咽-摄食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出现吞咽障碍的72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康复组和电生理组,每组24例。康复组采用单纯吞咽-摄食康复训练,电生理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组采用吞咽-摄食康复训练联合电生理疗法。比较三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变化、临床疗效、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和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三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获得明显改善,且联合组优于电生理组,电生理组优于康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疗效联合组优于电生理组,电生理组优于康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各组GUSS评分、FOI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评分明显高于电生理组和康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行电生理疗法联合摄食-吞咽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GUSS评分和FOIS评分,改善吞咽功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透刺吞咽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透刺吞咽针法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0例.2组均予内科基础治疗,透刺吞咽针法组采用透刺吞咽针法;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法.2组均于星期一至星期六每天固定时间针刺1次,每次30 min,共治疗4周.结果 透刺吞咽针法组总有效率(93.3%,28/30)高于常规针刺组(73.3%,22/30)(P<0.05).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低于治疗前,FOI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1),且透刺吞咽针法组洼田饮水试验、FOIS评分均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P<0.01).治疗后,2组舌骨最大位移(Hm)均明显改善(P<0.01),透刺吞咽针法组舌骨最大位移改善程度优于常规针刺组(P<0.01).结论 透刺吞咽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揿针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对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3月-2021年3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照入院编号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予以吞咽功能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揿针埋针,连续治疗28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的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f MRI测定结果及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水平。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SA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两组ALB、TP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试验组SSA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ALB、TP增加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额叶、顶叶、BA7区激活频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额叶、顶叶、BA7区激活频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揿针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较好,能改善患者吞咽功能,促进吞咽功能相关的脑区激活,提升患者营养状况,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入组标准并且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4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分为训练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吞咽障碍康复训练,训练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呼吸肌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评估患者吞咽功能。根据吞咽障碍评定标准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呼气峰流速(PEF)。结果 治疗4周后训练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评级、SSA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肌训练有助于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舌面散刺联合金津、玉液点刺出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西药治疗及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取廉泉、风府、哑门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舌面散刺联合金津、玉液点刺出血,2周为1个疗程。2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量表、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Mann assessment of swallowing ability,MASA)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量表评价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量表评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26,P=0.000);且治疗后治疗组的洼田饮水试验量表评级在Ⅰ级、Ⅱ级分布占比较多;广义估计方程统计结果表明,两组治疗方法产生的疗效不同,治疗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吞咽功能疗效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BI量表评分、MAS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MBI量表评分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舌面散刺联合金津、玉液点刺出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疗效确切,该治疗方法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轻患者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措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15例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3组,其中42例为综合治疗组(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治疗),36例为康复训练组,37例为针刺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洼田吞咽能力分级以及血氧饱和度测定,进行吞咽功能评估。结果治疗前3组间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以及3组间基线SpO2值和饮水试验后SpO2最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3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的饮水试验及洼田吞咽能力疗效评价结果均显著好于康复训练组和针刺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基线值和饮水试验后SpO2最小值提高均优于康复训练组和针刺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针刺的综合治疗优于单一的康复训练或针刺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促进吞咽功能恢复,减少误吸。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估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分别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知识数据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网(VIP)、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中检索近10年(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文献。纳入文献后,采用RevMan5.3和Stata15.0提取文献数据并分析。结果 纳入14篇文献,共1038位患者。Meta分析显示,临床疗效的二分类数据评分[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1.27,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0~1.34,P<0.001]、洼田饮水试验的有序型数据评分[比值比(odds ratio,OR)=2.796,95%CI:–1.696~4.609,P<0.05]、洼田饮水试验的连续型数据评分[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0.84,95%CI:–1.07~–0.60,P<0.05]、藤氏连续型数据评分(MD=1.45,95%CI:1.18~1.71,P<0.05)、吞咽造影检查连续型数据评分(MD=2.64,95%CI:2.38~2.89,P<0.05)。结论 与单纯吞咽训练相比,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床边吞咽功能评估方法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12月入住本院神经内科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简单的床边吞咽功能评价工具(GUSS)进行评估,另一组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评估,根据评定结果制定相应的饮食策略,比较两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及血清前清蛋白(PA)水平。结果入院第3、7天,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14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天两组血清P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14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USS评估方法及饮食策略能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改善营养状况,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清单式卒中吞咽障碍评估训练联合阶梯分段式饮食指导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南通市如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清单式卒中吞咽障碍评估训练联合阶梯分段式饮食指导。比较两组吞咽功能、护理满意度及误吸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单式卒中吞咽障碍评估训练联合阶梯分段式饮食指导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吞咽能力,降低误吸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吞咽口肌生物反馈训练结合吞咽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1日—2021年10月1日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医院昌岗康复二区收治的107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吞咽口肌生物反馈训练结合吞咽低频电刺激。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吞咽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107例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结果Ⅲ级占比低于治疗前,Ⅰ级+Ⅱ级占比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7例患者中,痊愈及显效68例,占比63.55%;有效95例,占比88.79%;无效12例,占比11.21%。治疗后,患者吞咽功能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治疗后,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生命活力、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心理健康、总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吞咽口肌生物反馈训练结合吞咽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3.
慕鸿泽  关晓婧  杜晶 《当代医学》2022,(20):137-139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应用于急性脑梗死(ACI)后吞咽障碍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88例ACI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为实验组(经颅直流电刺激)与对照组(吞咽障碍康复训练),每组44例。比较两组洼田饮水试验、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MAS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吞咽生存质量问卷(SWAL-QOL)评分、电视荧光透视检查(VFSS)及渗透-误吸指数(PAS)。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MMASA评分、ADL评分、SWAL-QOL评分、VFSS和PAS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DCS有助于改善ACI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VitalStim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吞咽训练。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以VitalStim电刺激治疗。在治疗4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摄食-吞咽功能评分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摄食-吞咽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患者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talStim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纯的吞咽训练,更有利于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导平治疗和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导平治疗及吞咽训练,对照组采用吞咽训练。两组在治疗前、后吞咽障碍程度采用洼田饮水实验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有效率66.73%。两组比较,X2=16.04,P<0.00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导平治疗和吞咽训练治疗在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功能方面较单纯吞咽训练具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黄文玉  李军 《黑龙江医学》2024,48(5):560-562
目的:探究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醋冰刺激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样本医院收治的58例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9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吞咽训练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醋冰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分级、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洼田饮水实验1级、2级例数均多于常规组患者,实验组患者3、4、5级例数均少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95、0.496、0.698、0.988、1.07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OI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实验组患者FOIS评分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3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S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实验组患者SSA评分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3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19、3.3...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63例患者随机分成电针综合治疗组(电针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和单纯吞咽功能训练组,15 d为1个疗程,每组治疗2个疗程。应用洼田饮水试验和视频透视吞咽功能检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显著降低(P<0.05),视频透视吞咽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0.05);电针综合治疗组视频透视吞咽功能评分升高值显著大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组(P<0.05)。电针综合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组(P<0.05)。结论 电针结合吞咽功能训练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8.
庄玲玲  冯木兰  张佳虹 《西部医学》2020,51(1):28-29,32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2组均采用吞咽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干预10 d。观察2组干预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分布情况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评分变化,并比较其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级和SS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联合高压氧治疗(HBO)较单纯吞咽训练配合针灸对早期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早期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共60例患者分为2组,一组30例行高压氧治疗并配合吞咽训练和针灸治疗,另一组30例仅行吞咽训练及针灸治疗。分别在入组时及30个治疗日后行洼田饮水试验,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及吞咽造影检查(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ing examination,VFSE)辅助下吞咽障碍程度评分(VGF)。结果 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及VFSE辅助下VGF各项评分均较入组时提高(P<0.05或P<0.05),联合HBO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 联合高压氧治疗可以促进早期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床边吞咽困难筛查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综合干预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我院确诊为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9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予针灸联合吞咽训练治疗,对照组40例仅给予常规处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困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干预治疗后,治疗组洼田评分为2.74±0.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4±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筛查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情况,并给予综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