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何咏梅 《中外医疗》2014,(12):125-126
目的:探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共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通过比较其餐后2h血糖含量、空腹血糖含量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来探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以及两种药物治疗的效果好坏。结果两组治疗期间餐后2h血糖含量、空腹血糖含量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方面每周检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治疗3个月后各项指标与各组自身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餐后2 h血糖含量、空腹血糖含量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8,2.321,2.366,P=0.018,0.024,0.021)。结论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效果均良好,但是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比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效果更好。因此,对于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无效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可采取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老年2型糖尿病两种初始治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颖 《中国热带医学》2006,6(7):1241-1241,1282
目的 比较双胍类与磺脲类两种不同药物治疗初发老年2型糖尿病的降糖作用。方法对初发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分别以双胍类与磺脲类两种不同药物治疗,观察治疗2个月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100g馒头餐后2h血糖,空腹C肽及胰岛素水平的变化。结果双胍类药物具有与磺脲类药物相似的降糖作用,且避免了磺脲类药物的不良之处。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初始治疗可选用双胍类药物,且能避免磺脲类药物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6):8-11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胆囊结石与结直肠腺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8年7月行结肠镜切除结直肠腺瘤的患者125例。所有纳入的结直肠癌切除术后患者分为结直肠腺瘤复发组(n=52)和非复发组(n=73)。主要观察指标为比较两组结直肠腺瘤的复发情况。结果 125例患者中,胆囊息肉患者49例,无胆囊息肉患者76例。平均随访(29.97±12.90)个月,结直肠腺瘤复发率为41.6%(52/12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胆囊息肉(OR=7.30,95%CI:3.56~15.00)、糖尿病(OR=3.48,95%CI:1.72~7.03)、非酒精性脂肪肝(OR=2.49,95%CI:1.34~4.63)患者结直肠腺瘤复发的风险显著增加。胆囊结石不是结直肠腺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5,95%CI:0.47~2.82)。胆囊息肉≥5 mm(OR=9.84,95%CI:4.72~20.52)和多发性胆囊息肉(OR=8.57,95%CI:4.20~17.52)为结直肠腺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内镜下切除结直肠腺瘤的患者如合并胆囊息肉,特别是胆囊息肉≥5 mm和多发性胆囊息肉时,其结直肠腺瘤复发的风险明显升高。具有上述因素的患者可缩短结直肠镜检查的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二甲双胍与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d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对综述性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二次检索,检索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15年3月。由2名评价员独立根据检索策略进行文献检索,提取文献资料主要包括第一作者、发表时间、研究类型、暴露因素(二甲双胍的使用)、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校正因素、随访时间。以NOS(Newcastle-Ottawa scale)评分法评价文献质量,≥7分为高质量文献。结果 共纳入6篇文献,包括9个独立研究,NOS评分均≥7分。总体分析显示,与其他降糖药相比,二甲双胍治疗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癌的发生风险降低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64,95%CI(0.47,0.87),P=0.004〕。亚组分析显示,与磺脲类组、胰岛素组相比,二甲双胍治疗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癌的发病风险分别降低51%及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9,95%CI(0.36,0.66),P<0.001;RR=0.47,95%CI(0.39,0.57),P<0.001〕。结论 二甲双胍治疗可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胰岛素和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对60例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SFS)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Ⅰ组:足量磺脲类药物 二甲双胍治疗,Ⅱ组:诺和灵30R治疗,Ⅲ组:诺和灵30R 二甲双胍治疗。结果:Ⅲ组降糖效果优于Ⅰ组、Ⅱ组,胰岛素用量Ⅲ组明显少于Ⅱ组。结论:联用诺和灵和二甲双胍是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较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物 (以下简称磺脲类药物 )、二甲双胍联合应用治疗 2型糖尿病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临床效果。方法  36例因长期服用磺脲类药物发生继发性失效的 2型糖尿病患者 ,应用胰岛素、磺脲类药物、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结果  1个月后空腹血糖由 (13.3± 2 .7)mmol/L降到 (7.2± 2 .0 )mmol/L ,餐后 2小时血糖由 (16 .6± 3.3)mmol/L降到 (10 .6± 2 .3)mmol/L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胰岛素、磺脲类药物、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可减少胰岛素抵抗 ,有效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拜糖苹或二甲双胍)治疗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的短期疗效。方法:46例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使用甘精胰岛素加拜糖苹或二甲双胍,B组使用中效胰岛素加拜糖苹或二甲双胍。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12周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te)。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FBG、2hBG、HbA。。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对于空腹血糖的控制A组明显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良好地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8.
探讨胰岛素加二甲双胍治疗磺脲类药物失效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43例磺脲类药物失效2 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口服二甲双胍。结果观察组治疗结束时的满意控制率达83%,(19/23),对照组为55%(11/20),观察组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比对照组明显增加,胰岛素用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而且无出现低血糖反应病例。结认胰岛素加二双瓜是治疗磺脲类药物失效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9.
吴舒窈  刘艳  宋倩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9):3562-3570
目的 通过对上海地区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可能影响冠心病发病及预后的危险因素,以期对冠心病防治起到积极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75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576例,为冠心病组;非冠心病患者180例,为非冠心病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对冠心病组患者进行为期7年的电话或再住院随访,终点事件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972,95%CI(1.240,3.138)〕、年龄〔OR=1.371,95%CI(1.115,1.686)〕、吸烟史〔OR=1.923,95%CI(1.168,3.165)〕、血肌酐(Scr)〔OR=1.138,95%CI(1.021,1.269)〕、总胆固醇(TC)〔OR=1.238,95%CI(1.016,1.509)〕、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OR=0.448,95%CI(0.239,0.842)〕是冠心病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平均随访时间为(63.3±26.4)个月,有224例(38.9%)发生MACE。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197,95%CI(1.003,1.428)〕、糖尿病〔HR=1.824,95%CI(1.370,2.429)〕、舒张压(DBP)〔HR=1.145,95%CI(1.000,1.312)〕、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HR=0.903,95%CI(0.825,0.987)〕、服用抗血小板药物〔HR=0.713,95%CI(0.532,0.956)〕、心肌梗死〔HR=1.401,95%CI(1.046,1.877)〕是冠心病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冠心病发病及预后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男性、高龄、吸烟史、Scr、TC水平升高是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而HDL-C可能是降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保护性因素。高龄、合并糖尿病、高DBP、心肌梗死病史患者的远期MACE发生风险明显升高,而高eGFR、长期接受标准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2000年收治腹型肥胖伴高胰岛素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化血红蛋白10%以下、无高血压病者26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32例。方法一组给予二甲双胍口服,一组给予磺脲类药口服,依血糖调整药量,临床观察3月。结果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的降糖效果明显优于磺脲类降糖药并且可以在降糖的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结论肥胖的2型糖尿病治疗时首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在降糖的同时可减少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背景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多症候群的综合征,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代谢综合征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鲜见报道。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对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507例,根据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分为代谢综合征组217例和非代谢综合征组290例。收集患者入院时一般临床资料、病情程度、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个月内用药情况及随访4年死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代谢综合征对死亡和MACE的影响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 代谢综合征组与非代谢综合征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中心性肥胖、体质指数(BMI)分布、多支病变所占比例、SYNTAX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随访1个月内,代谢综合征组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和降糖药使用率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随访4年,代谢综合征组患者心绞痛、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发生率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新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发生率低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不同代谢综合征组分数量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代谢综合征组分数量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57,95%CI(1.022,1.090)〕、肾功能不全〔HR=3.025,95%CI(1.180,7.759)〕、既往心肌梗死〔HR=2.430,95%CI(1.488,5.151)〕、左心室射血分数〔HR=0.958,95%CI(0.923,0.995)〕、Killip分级≥Ⅱ级〔HR=4.641,95%CI(2.188,9.825)〕是STEM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HR=1.029,95%CI(1.006,1.054)〕、肾功能不全〔HR=2.826,95%CI(1.229,6.496)〕、左心室射血分数〔HR=0.960,95%CI(0.934,0.987)〕、SYNTAX评分〔HR=2.138,95%CI(1.281,3.567)〕、Killip分级≥Ⅱ级〔HR=2.098,95%CI(1.131,3.893)〕、代谢综合征〔HR=1.833,95%CI(1.162,2.896)〕是STEMI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代谢综合征与TVR独立相关〔HR=2.204,95%CI(1.273,3.815),P=0.005〕。结论 STEMI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PCI后住院时间更长,远期MACE发生率更高;代谢综合征与STEMI患者远期死亡无关,但是与MACE独立相关,尤其是与TVR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背景 综合管理对降低2型糖尿病人群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发病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危险因素,便于社区全科医师更好地管理糖尿病患者。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影响因素,为社区全科医师综合管理糖尿病患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3-8月在嘉定区江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既往病史中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人群(n=1 627)的体检资料。依据《中国糖尿病肾脏疾病防治临床指南》中糖尿病肾脏疾病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1.732)-1〕和糖尿病肾脏疾病组〔eGFR<60 ml•min-1•(1.732)-1〕。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血压、体质指数(BMI)、腰围、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酸(SUA)、尿蛋白定量(UP)。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1 627例患者中,糖尿病肾脏疾病104例(糖尿病肾脏疾病组),占6.39%。糖尿病肾脏疾病组患者年龄、腰围大于单纯糖尿病组,收缩压(SBP)、BMI及高血压史发生率、高脂血症史发生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舒张压(DBP)低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肾脏疾病组患者LDL-C、HDL-C低于单纯糖尿病组,SUA、UP阳性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年龄〔OR=1.171,95%CI(1.133,1.211)〕、高血压史〔OR=1.892,95%CI(1.070,3.344)〕、高脂血症史〔OR=1.719,95%CI(1.077,2.742)〕、SUA〔OR=8.962,95%CI(5.490,14.629)〕、UP〔OR=8.087,95%CI(4.145,15.779)〕、中心型肥胖〔OR=2.457,95%CI(1.616,3.736)〕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高龄、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SUA、UP、中心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要加强对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同时建议将UP检测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监测指标体系中,及时发现和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  相似文献   

13.
背景 目前客观营养状态评估工具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研究较少,且尚无公认的心力衰竭患者营养评估方法。目的 利用老年人营养风险指数(GNRI)评价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状态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93例,根据GNRI评估的营养状态分为有营养不良风险GNRI≤98为GNRI 1组(n=100)和无营养不良风险GNRI>98为GNRI 2组(n=193)。从电子病历中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一般资料、入院时患者心率及血压、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心脏超声检查指标。对研究对象进行电话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19-04-25,终点事件定义为全因死亡。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NRI、体质指数(BMI)、清蛋白分别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事件的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不同GNRI对患者的生存影响;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讨GNRI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 随访中位时间是509(253)d。GNRI〔ROC曲线下面积(AUC)=0.702,95%CI(0.633,0.772),最佳截断值为97.87〕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事件能力优于清蛋白〔AUC=0.657,95%CI(0.586,0.728),最佳截断值为35.65 g/L〕及BMI〔AUC=0.645,95%CI(0.572,0.718),最佳截断值为22.88 kg/m2〕。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发现,GNRI 2组生存率高于GNRI 1组(P<0.001)。对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及有可能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风险比(HR)=1.048,95%CI(1.026,1.071)〕、GNRI分组〔HR=3.283,95%CI(2.085,5.171)〕、糖尿病史〔HR=1.955,95%CI(1.245,3.071)〕、陈旧性脑梗死史〔HR=1.779,95%CI(1.131,2.800)〕、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HR=0.470,95%CI(0.300,0.763)〕、住院时间〔HR=1.036,95%CI(1.018,1.054)〕、舒张压〔HR=0.984,95%CI(0.969,0.999)〕、NYHA分级〔HR=1.546,95%CI(1.066,2.240)〕、血红蛋白〔HR=0.987,95%CI(0.979,0.995)〕、肌酐〔HR=1.003,95%CI(1.001,1.005)〕、肾小球滤过率(GFR)〔HR=0.985,95%CI(0.975,0.995)〕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将上述指标进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30,95%CI(1.006,1.054)〕、GNRI分组〔HR=2.821,95%CI(1.727,4.616)〕、糖尿病史〔HR=2.031,95%CI(1.261,3.273)〕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营养不良是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GNRI评估营养状态有助于预测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且其预测价值优于清蛋白、BMI。  相似文献   

14.
背景 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是一种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的急性大血管疾病,有研究显示,不同程度的高钠血症患者与其院内死亡有关,但关于入院时血钠水平与AAD患者院内死亡率的关系研究报道较少。目的 探讨AAD患者入院时血钠水平与术后院内死亡率的关系及其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心外科住院的AAD患者415例。根据入院时血钠水平的四分位数将AAD患者分为Q1组(≤136 mmol/L)、Q2组(137~138 mmol/L)、Q3组(139~140 mmol/L)、Q4组(≥141 mmol/L),并收集AAD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入院时实验室检查结果,以住院期间全因死亡为观察终点。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4组AAD患者术后30 d的累积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探讨入院时不同血钠水平AAD患者与其术后院内死亡率的关系以及AAD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根据入院时血钠水平将AAD患者分为Q1组114例、Q2组103例、Q3组102例、Q4组96例。4组年龄、Stanford A型比例、Stanford A型死亡率、院内死亡率、尿素氮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和血氯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Q4组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其他3组(P<0.05),Q4组院内死亡率高于Q1组(P<0.05)。4组AAD患者术后30 d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94,P=0.012);其中Q1组生存率与Q3、Q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2,9.632;P=0.012,0.002)。在未调整的Cox回归模型中,Q3、Q4组的死亡风险分别为2.890〔95%CI(1.264,6.604),P=0.012〕和3.253〔95%CI(1.447,7.312),P=0.004〕;调整年龄、性别后,Q3、Q4组的死亡风险分别为2.825〔95%CI(1.228,6.502),P=0.015〕和3.241〔95%CI(1.441,7.290),P=0.004〕;完全调整模型后,Q3、Q4组的死亡风险分别为3.086〔95%CI(1.242,7.671),P=0.015〕和3.370〔95%CI(1.384,8.204),P=0.007〕。Q2组死亡风险在三个模型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Stanford A型〔HR=3.634,95%CI(1.638,8.086),P=0.002〕、血糖〔HR=1.077,95%CI(1.025,1.132),P=0.002〕、α-HBDH〔HR=1.001,95%CI(1.001,1.002),P<0.001〕、血钠〔HR=1.068,95%CI(1.029,1.109),P=0.001〕是AAD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论 入院时血钠水平与AAD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相关,高水平的血钠可能会增加其术后院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背景 目前,结直肠癌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关于MOS基因与结直肠癌生物学特征及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报道少见。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MOS基因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初诊为结直肠癌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MOS基因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MOS基因相对表达量为(4.56±2.17),高于癌旁组织的(3.12±1.65)(P<0.001)。根据结直肠癌组织MOS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平均值将所有患者分为MOS高表达组(n=43)和MOS低表达组(n=43)。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远处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S高表达组患者中TNM分期为T3~4期者所占比例高于MOS低表达组(P<0.05)。MOS高表达组、MOS低表达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1个月〔95%CI(92.4,112.6)〕、116个月〔95%CI(105.6,128.7)〕,两组患者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OS基因高表达〔HR=7.695,95%CI(1.377,43.003)〕、淋巴结转移〔HR=28.585,95%CI(1.401,583.297)〕、远处转移〔HR=47.852,95%CI(3.527,649.257)〕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OS基因高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MOS基因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程度及患者预后不良相关,有可能作为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预测患者预后的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也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患者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6.
背景 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P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常被忽略或误诊,如果对糖尿病并发疼痛的危险因素缺乏认知,则易造成延误治疗。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2DM)并发PDN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积极预防提供对策。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安庆市立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符合研究标准的T2DM患者273例,根据其有无PDN分为单纯糖尿病组(NPDN组,n=185)及T2DM并发PDN组(PDN组,n=88)。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T2DM并发PDN的影响因素。结果 PDN组患者年龄大于NPDN组,T2DM病程长于NPDN组,体质指数(BMI)、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率、糖尿病肾病(DKD)发生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于NPDN组,餐后1 hC肽(1 hCP)、餐后2 hC肽(2 hCP)低于NPDN组(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DM病程〔OR=1.079,95%CI(1.003,1.160)〕、DR〔OR=7.524,95%CI(1.363,41.541)〕、DKD〔OR=3.547,95%CI(1.134,11.095)〕、FPG〔OR=1.831,95%CI(1.384,2.422)〕、HbA1c〔OR=2.468,95%CI(1.694,3.596)〕是T2DM并发PDN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T2DM病程、DR、DKD、FPG、HbA1c是T2DM并发PDN的影响因素,临床应注意积极预防、早期干预存在上述影响因素的T2DM患者。  相似文献   

17.
背景 在全球范围内原发性高血压病都是一种高发疾病,又多发心、脑、肾等靶器官损伤的并发症,其中以心血管疾病最为常见。目的 筛选原发性高血压病心血管风险因素,为原发性高血压病心血管风险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随访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2001-2013年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人群,随访时间为2015年1月-2016年12月。以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一般资料、病情病史特征、实验室指标、血管功能及心功能检查指标、中医证候等相关指标,以及心血管风险发生情况。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原发性高血压病心血管风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9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为(55.8±5.8)岁,病程(10.6±4.2)年,其中284例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COX回归单因素分析及共线性诊断提示:不同年龄、性别、病程、体质指数(BMI)、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烟史、情绪、饮食习惯、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Na+、平均踝-臂血压指数(ABI)、平均动脉压、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头痛、水肿、气虚血瘀证、阴虚阳亢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患者原发性高血压病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提示病程〔HR(95%CI)=1.282(1.131,1.322)〕、性别〔HR(95%CI)=2.719(1.619,4.566)〕、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HR(95%CI)=1.547(1.214,1.970)〕、BMI〔HR(95%CI)=1.023(1.003,1.993)〕、饮食习惯〔HR(95%CI)=1.625(1.160,2.278)〕、Hcy〔HR(95%CI)=1.022(1.008,1.037)〕、平均ABI〔HR(95%CI)=0.058(0.015,0.223)〕、平均动脉压〔HR(95%CI)=1.204(1.064,1.987)〕、FMD〔HR(95%CI)=0.959(0.909,0.994)〕、头痛〔HR(95%CI)=1.344(1.055,1.712)〕、水肿〔HR(95%CI)=39.079(4.716,323.841)〕、气虚血瘀证〔HR(95%CI)=1.327(1.171,1.870)〕、阴虚阳亢证〔HR(95%CI)=1.085(1.063,1.880)〕、肝肾阴虚证〔HR(95%CI)=1.172(1.086,1.595)〕、阴阳两虚证〔HR(95%CI)=1.204(1.143,2.439)〕与原发性高血压病心血管风险关系密切(P<0.05)。结论 病程、性别、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BMI、饮食习惯、Hcy、平均ABI、平均动脉压、FMD、头痛、水肿、气虚血瘀证、阴虚阳亢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为原发性高血压病心血管风险因素,临床上应针对这些风险因素加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群心血管风险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8.
背景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居民的生命和健康。有研究表明肿瘤患者的预后与营养状态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预后营养指数(PNI)纳入肿瘤的预后研究中,并通过PNI评价患者的营养状态及预测患者的远期预后。目的 探讨PNI对胃癌肺转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0年7月至2018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245例胃癌肺转移患者的住院病历及检测报告,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原发灶、组织学分级、T分期、N分期、肺转移类型、肺转移时间、化疗情况、肿瘤直径、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血清CA199水平、胸腔积液发生情况、脉管癌栓发生情况、原发灶手术情况和术前1周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血清白蛋白水平等,并计算PNI。对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19年4月。分析PNI的影响因素及其对胃癌肺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根据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PNI预测胃癌肺转移患者生存结局的最佳截断值为46.1〔依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PNI值组(n=114)和高PNI值组(n=131)〕,灵敏度为71.7%,特异度为6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2.123,95%CI(1.201,3.752)〕、T分期高〔OR=2.104,95%CI(1.336,3.313)〕、N分期高〔OR=1.876,95%CI(1.286,2.735)〕、肿瘤直径>5 cm〔OR=1.839,95%CI(1.054,3.208)〕是导致胃癌肺转移患者PNI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胃癌肺转移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33.3%、15.1%、4.3%。低PNI值组3年生存率为1.0%,低于高PNI值组的11.6%(P=0.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分级〔HR=1.414,95%CI(1.059,1.887)〕、肺转移类型〔HR=1.647,95%CI(1.213,2.237)〕、化疗〔HR=0.740,95%CI(0.559,0.981)〕、原发灶手术〔HR=0.649,95%CI(0.475,0.886)〕、PNI〔HR=0.733,95%CI(0.550,0.978)〕为胃癌肺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绘制列线图,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对胃癌肺转移患者1、2、3年总体生存率进行预测,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755。结论 PNI对胃癌肺转移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利于临床上对患者的预后进行个体化分析。  相似文献   

19.
背景 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预测的价值非常有必要。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预后的预测评估。方法 选取2007—2016年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初诊SCLC患者86例,局限期45例、广泛期41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18F-FDG PET/CT检测局限期SCLC患者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平均值(SUVmean)、峰值(SUVpeak)、病灶固定阈值为40%SUVmax时的肿瘤代谢体积(MTV)与糖酵解总量(TLG),以及广泛期SCLC患者原发灶的SUVmax、MTV、TLG与所有病灶的最大SUVmax、MTV之和(MTVsum)、TLG之和(TLGsum)。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总生存时间(OS)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影响因素。结果 局限期与广泛期SCLC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胸腔积液发生率、TNM分期、全身化疗、预防性全脑照射治疗(PCI)、乳酸脱氢酶(LDH)≥245 U/L、癌胚抗原(CEA)≥5 μg/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5.2 μg/L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限期SCLC患者胸部放疗(TRT)比例高于广泛期(P<0.05)。随访3~105个月,生存29例,死亡57例。中位OS、PFS分别为21.3、30.6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9%、51.2%、29.1%,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1.6%、43.0%、32.6%。局限期SCLC患者生存24例,死亡21例;广泛期SCLC患者生存5例,死亡36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ECOG评分3~4分〔HR=3.118,95%CI(1.196,8.131)〕、TNM分期Ⅲ期〔HR=7.739,95%CI(2.017,29.691)〕、TLG〔HR=1.056,95%CI(1.004,1.111)〕是局限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LGsum〔HR=3.898,95%CI(1.132,13.426)〕是广泛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DH≥245 U/L〔HR=4.957,95%CI(1.080,3.353)〕、MTV〔HR=1.205,95%CI(1.008,1.440)〕是局限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ECOG评分3~4分〔HR=5.555,95%CI(1.697,18.183)〕、LDH≥245 U/L〔HR=2.898,95%CI(1.326,6.335)〕、TLGsum〔HR=3.898,95%CI(1.355,11.211)〕是广泛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18F-FDG PET/CT体积代谢指标能有效预测SCLC患者的生存状况,其中TLG、MTV分别是局限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TLGsum是广泛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而SUVmax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