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素、脂联素、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与体检正常中老年人(对照组)各80例,分别检测肾素、脂联素、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结果观察组肾素高于对照组(P<0.01),脂联素和1,25-二羟维生素D3均低于对照组(P<0.01);II~III级高血压患者肾素高于I级患者(P<0.01),脂联素和1,25-二羟维生素D3均低于I级患者(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表现为肾素活性升高,脂联素、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降低,以上因子与高血压的发生及高血压严重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4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高血压科住院的49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维吾尔族197例,汉族297例。根据颈动脉IMT分组,将维吾尔族患者分为正常组100例和异常组97例,汉族患者分为正常组179例和异常组118例。收集患者入院时一般资料,检测并比较IMT正常与异常患者生化指标〔空腹血糖、Cys-C、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动脉IMT及动态血压〔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结果 维吾尔族患者中,正常组与异常组年龄、Cys-C、24 hS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患者中,正常组与异常组年龄、Cys-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患者中,年龄、空腹血糖、Cys-C、24 hSBP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P<0.05);进一步校正年龄、空腹血糖、24 hSBP后,Cys-C仍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0.217,P=0.010)。汉族患者中,年龄、体质指数、24 hSBP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Cys-C与颈动脉IMT呈负相关(P<0.05);进一步校正年龄、体质指数、24 hSBP后,Cys-C仍与颈动脉IMT呈负相关(r=-0.163,P=0.0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Cys-C是维吾尔族患者颈动脉IMT的影响因素,年龄是汉族患者颈动脉IMT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血清Cys-C水平升高是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IMT增加的危险因素,而可能与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IMT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动脉僵硬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5(OH)D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n=124)和维生素D非缺乏组(n=71),进行临床资料的数据采集,测定踝臂指数(ABI)、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析维生素D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结果维生素D缺乏组与维生素D非缺乏组25(OH)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组与维生素D非缺乏组ABI、baPWV、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组与维生素D非缺乏组立位血管紧张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与ABI、颈动脉IMT呈负性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BI与血清25(OH)D独立相关(β=-0.227,P<0.05),颈动脉IMT与血清25(OH)D独立相关(β=-0.175,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伴维生素D缺乏患者动脉僵硬度增加,血清25(OH)D浓度是ABI、颈动脉IMT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维生素D与动脉僵硬度之间可能存在负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及TGF-β/Smads信号通路与胃癌的关系。方法:收集93例胃癌组织和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25-二羟维生素D3及TGF-β1、Smad2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1,25-二羟维生素D3表达水平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t=133.850,P<0.001),TGF-β1、Smad2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t=71.502、35.988,P<0.001)。1,25-二羟维生素D3、TGF-β1和Smad2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01)。胃癌组织中1,25-二羟维生素D3与TGF-β1、Smad2的表达呈负相关(r=-0.583,-0.462,P<0.001),TGF-β1与Smad2的表达呈正相关(r=0.425,P<0.001)。结论:1,25-二羟维生素D3可能通过调控TGF-β/Smads信号通路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慢性高血压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状态,探讨其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且确诊为高血压患者80例及同期常规健康体检者80例分别纳入研究组和对照组;运用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1,25-二羟维生素D含量和血浆肾素活性(plasma renin activity,PRA),同时检测相关糖脂代谢生化指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研究组血浆肾素活性及1,25-二羟维生素D_3显著降低(P<0.01),Ⅰ级高血压患者肾素和1,25-二羟维生素D_3均显著高于Ⅱ~Ⅲ级患者(t=11.88,P<0.01 vs t=5.65,P<0.01);Pearson分析显示:1,25-二羟维生素D_3与血浆肾素活性PRA(r=-0.616,P<0.05)、收缩压(r=-0.419,P<0.05)、舒张压(r=-0.297,P<0.05)分别呈负相关;高血压多变量危险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发生危险的统计性意义独立因素分别为D_3水平降低和PRA(P<0.05)。结论:1,25-二羟维生素D_3水平与高血压收缩压及舒张压呈负相关,1,25-二羟维生素D_3水平降低及PRA是高血压发生危险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维生素D不足与缺乏的发生情况,探讨其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冠脉钙化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151例DN患者空腹血清25-羟胆骨化醇〔25(OH)D3〕、1,25-二羟胆骨化醇〔1,25(OH)2D3〕、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浓度,根据25(OH)D3水平将DN患者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Vit-D-D)、不足组(Vit-D-I)及正常组(Vit-D-N),比较各组间矿物质代谢、脂代谢、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冠脉钙化等指标的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IMT与25(OH)D3、1,25(OH)2D3、iPTH、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冠脉钙化与25(OH)D3、1,25(OH)2D3、iPTH、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DN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为(28±18.1)ng/mL,四分位数间距16.92~35.45ng/mL,Vit-D-I组71例,占47.01%,Vit-D-D组28例,占18.54%。血清1,25(OH)2D3水平为(28.93±33.13)pg/mL,四分位数间距10.36~31.08pg/mL,Vit-D-I者117例,占77.5%。与Vit-D-N组相比,Vit-D-D组的体质量指数(BMI)、24h尿蛋白、胆固醇(CHO)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IMT与年龄、性别、血磷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冠脉钙化与血清1,25(OH)2D3负相关。结论 DN患者中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发生率高,维生素D缺乏者具有较高的尿蛋白、CHO和LDL,冠脉钙化与血清1,25(OH)2D3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对树突状细胞(DC)的表型、功能以及对其Toll样受体7(TLR7)表达的影响,探讨TLR7在1,25-二羟维生素D3诱导耐受性DC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扩增小鼠骨髓来源的DC,采用流式细胞术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1,25-二羟维生素D3对DC表型和功能的影响;利用RT-PCR半定量方法测定1,25-二羟维生素D3对DC的TLR7表达的影响。结果 1,25-二羟维生素D3处理后,DC表达CD86和MHC II的荧光强度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T细胞的刺激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减弱(P<0.05);与对照组比较,1,25-二羟维生素D3可以明显下调TLR7的表达(P<0.01)。结论 1,25-二羟维生素D3可能通过下调TLR7的表达抑制DC细胞的成熟,从而使得DC具有耐受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分析1,25-二羟维生素 D3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4只BALB/c 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1,25-二羟维生素D3治疗组。模型组经腹腔给予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GP-APS),治疗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经尾静脉注射给予100 ng/d 的1,25-二羟维生素 D3,正常对照组均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经腹腔及尾静脉注射给药。在每次给药后24 h 记录体重并采血,测量血小板计数,评价出血倾向。2周后处死小鼠并解剖,取骨髓涂片,镜下计数巨核细胞。从多方面评估1,25-二羟维生素 D3对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注射第10天开始,1,25-二羟维生素 D3治疗组小鼠进食量开始明显增加,精神和反应逐渐恢复;体重、血小板数较模型组明显上升(P <0.05);出血倾向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 <0.05);产板巨核细胞数较模型组高,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巨核细胞数较模型组低,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25-二羟维生素D3对模型小鼠在一般情况的改善、体重及血小板数的上升、出血倾向的降低和促进骨髓血小板生成等方面表现出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孔明  徐曼曼  陈煜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2):1455-1459
背景 肝硬化和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等终末期肝病患者常存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摄入或吸收异常,但相关检测在临床尚未普及,终末期肝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确切水平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临床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干预缺乏针对性。 目的 检测分析肝硬化、ACLF患者外周血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水平及其与病因(酒精性或非酒精性肝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为终末期肝病患者的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采用连续定点抽样方法选择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中心四科住院的ACLF(含前期)患者共21例为ACLF组。选择同期住院进行择期内镜下治疗或复查的肝硬化患者9例为肝硬化组,患者均为代偿期。选择5例健康对照者为健康对照组。根据病因将ACLF患者和肝硬化患者分为酒精性肝病亚组和非酒精性肝病亚组。应用质谱方法检测研究对象的外周血维生素B1、维生素B6、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3及微量元素血锌、血锰、血硒水平,分析肝硬化和肝衰竭患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水平与病因和疾病严重程度〔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Child-Pugh评分和分级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关系。 结果 ACLF组TBiL、INR、Child-Pugh评分和分级、MELD评分均高于肝硬化组,ALB低于ACLF组(P<0.05)。ACLF组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3、血硒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和肝硬化组(P<0.05),肝硬化组上述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LF组和肝硬化组血锰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酒精性肝病亚组和非酒精性肝病亚组维生素B1、维生素B6、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3、血锰、血锌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肝病亚组血硒水平低于非酒精性肝病亚组(P<0.05)。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3与TBiL、INR、Child-Pugh评分和分级与MELD评分呈相关,与ALB水平呈正相关(P<0.05)。Child-Pugh C级患者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3水平低于Child-Pugh A级患者(P<0.05)。 结论 肝硬化和ACLF患者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3降低,且与疾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肝硬化和ACLF患者,尤其是酒精性肝病患者,血硒明显降低,临床治疗中可酌情予以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女童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CPP)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103名CPP女童(病例组)和行健康体检的53名健康女童(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女童血清中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病例组女童测量体质量、身高。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及峰值、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及峰值、雌二醇(estradiol,E2)、催乳素(prolactin,PR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水平和甲状腺功能,计算LH峰值/FSH峰值。完善子宫附件B超检查,计算子宫容积和双侧卵巢体积。依据血清25(OH)D3检测结果将病例组女童分为维生素D正常组和维生素D缺乏组,比较两组女童的激素水平、子宫及卵巢发育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女童的血清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维生素D缺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组女童出现乳房结节年龄小于维生素D正常组(P<0.05);维生素D正常组与维生素D缺乏组女童的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子宫容积和左卵巢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组女童的右卵巢体积显著大于维生素D正常组(P<0.05);维生素D正常组与维生素D缺乏组女童的血清FSH、LH、PRL、HCG水平及FSH峰值、甲状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组女童的E2水平、LH峰值、LH峰值/FSH峰值显著高于维生素D正常组(P<0.05)。25(OH)D3与LH峰/FSH峰呈负相关(r=?0.197,P<0.05),与甲状腺功能、FSH、LH、PRL、E2、HCG、FSH峰值和LH峰值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结论 维生素D缺乏与女童CPP的发生相关;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性早熟发病年龄提前;维生素D缺乏可能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女童生殖激素指标可相应改变,卵巢体积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1.
背景 目前医学领域对于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钙稳态和骨代谢、炎性反应、糖脂代谢和免疫等方面,25-(OH)-D水平与老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关系研究尚少。目的 测定25-(OH)-D水平并探讨其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肾脏损害及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老年科病房住院及门诊就诊的60~79岁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32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单纯高血压组68例、单一靶器官损害组124例(包括左心室肥厚组29例、肾脏损害组44例、颈动脉硬化组51例)、复合靶器官损害组133例;根据25-(OH)-D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25-(OH)-D充足组25例、25-(OH)-D不足组58例及25-(OH)-D缺乏组242例。根据不同分组情况,分别比较三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纯高血压组、单一靶器官损害组、复合靶器官损害组的年龄、高血压病程、收缩压、舒张压依次升高,25-(OH)-D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5-(OH)-D充足组比较,25-(OH)-D缺乏组的三酰甘油水平明显增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5-(OH)-D水平与三酰甘油水平呈负相关(r=-0.12,P<0.05)。左心室肥厚组、肾脏损害组、颈动脉硬化组25-(OH)-D水平分别低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19,P=0.003;t=2.660,P=0.009;t=2.437,P=0.016)。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高血压病程长、收缩压高、舒张压高、25-(OH)-D水平低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生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0、1.06、1.12、1.07、0.94,P<0.05)。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常见25-(OH)-D缺乏,25-(OH)-D水平与三酰甘油水平呈负相关。年龄大、高血压病程长、血压高、25-(OH)-D缺乏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生靶器官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甘肃省东乡族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方法检测汉族健康人131名、东乡族健康人102名、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98名及东乡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15名的ACEI/D基因多态性。结果ACE基因Ⅱ型在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病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东乡族原发性高血压病组(P=0,011),ID基因型在东乡族原发性高血压病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病组(P=0.003)。结论ACE基因ID型与东乡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有关,ACE基因Ⅱ型与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有关,等位基因Ⅰ和D与汉族和东乡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维生素D3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认知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7年6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60岁)高血压患者113例。检测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水平以评价机体内的维生素D3水平,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是否合并认知障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1,25-(OH)2D3水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认知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 11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合并认知障碍28例(24.8%),未合并认知障碍85例(75.2%)。合并认知障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受教育年限、1,25-(OH)2D3水平低于未合并者,年龄、收缩压、有吸烟史比例、有冠心病史比例高于未合并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25-(OH)2D3水平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1,25-(OH)2D3水平预测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认知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1,最佳诊断点为66.32 nmol/L,此时灵敏度为69.4%,特异度为96.4%。结论 维生素D3水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认知障碍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当1,25-(OH)2D3<66.32 nmol/L时应及时补充维生素D。  相似文献   

14.
张全香 《中级医刊》2013,(12):20-22
维生素D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对儿童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其活性形式主要为1,25-二羟维生素D,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VDR)结合发挥其生物学作用.VDR在全身多个系统器官组织表达,目前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除导致骨骼病变外,同时也可影响免疫、血液、神经等系统功能,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胎儿体内维生素D与孕妇维生素D密切相关,孕妇维生素D是胎儿期及新生儿期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大部分胎儿的1,25-二羟维生素D来源于胎盘转运的25羟维生素D和1,25-二羟维生素D[1].在中国,80%的孕妇维生素D缺乏,其缺乏程度与季节及地理位置存在一定相关性.在北京和香港地区的育龄妇女中,维生素D缺乏的发生率均超过90%.孕期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尚不完全明确,但大部分研究认为其可能与阳光照射时间、肥胖、孕妇基础疾病如妊娠期高血压等相关.大多数人认为,孕期维生素D缺乏与部分妊娠期并发症及胎儿、新生儿健康状况相关,事实上,除胎儿期及新生儿期外,孕期维生素D缺乏可能与整个儿童期的健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71例(其中汉族129例、维吾尔族70例、哈萨克族72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分析3个民族患者血清TGF-β1水平与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对3个民族血清TGF-β1水平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相关性分析显示,汉族患者的血清TGF-β1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呈正相关(r=0.216、0.236、0.194,P<0.05);维吾尔族患者的血清TGF-β1水平与肌酐、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429、0.446、0.446,P<0.05),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负相关(r=-0.446,P<0.05);哈萨克族患者的血清TGF-β1水平与三酰甘油、空腹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0.446、0.384,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汉族患者的血清TGF-β1水平与舒张压(β=0.216)相关;维吾尔族患者的血清TGF-β1水平与血清光抑素C(β=0.531)水平、eGFR(β=-0.448)、尿微量清蛋白水平(β=0.603)相关;哈萨克族患者的血清TGF-β1水平与三酰甘油(β=0.469)、空腹血糖(β=0.248)、肌酐水平(β=0.315)及尿钠/尿钾(β=0.528)相关。结论 舒张压与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清TGF-β1水平相关;血清胱抑素C水平、eGFR、尿微量清蛋白水平与维吾尔族患者血清TGF-β1水平相关;三酰甘油、空腹血糖、肌酐水平及尿钠/尿钾与哈萨克族患者血清TGF-β1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妊娠期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7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妊娠期HT患者102例作为HT组,考虑到日照因素的影响,依据HT组患者的入组月份匹配未患HT的妊娠妇女8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及甲状腺相关指标、25(OH)D水平。分析妊娠期HT患者维生素D营养状态与年龄、孕周甲状腺相关指标的关系及25(OH)D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HT组总甲状腺素(T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HT组中维生素D缺乏患者FT4水平低于维生素D不足患者,TSH、TPOAb水平高于维生素D不足患者(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HT患者维生素D营养状态与FT4水平呈正相关(rs=0.24,P<0.05),与TSH、TPOAb水平呈负相关(rs值分别为-0.21、-0.27,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T4(t=2.002,P=0.042)、TPOAb(t=-2.981,P=0.004)水平是妊娠期HT患者25(OH)D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妊娠期HT患者25(OH)D水平明显降低,且与FT4、TPOAb水平密切相关,提示维生素D可能参与了妊娠期妇女HT的发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对人胃腺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1,25-二羟维生素D3作用于MGC-803细胞后,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平板克隆试验测定细胞集落形成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结果:1,25-二羟维生素D3作用后胃腺癌细胞生长受抑制,细胞集落形成率明显下降(P<0.05);处理48 h后细胞周期出现向G0/G1期移行的特征性动力学改变。结论:1,25-二羟维生素D3对人胃腺癌细胞有抑制增殖、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1,25二羟维生素D3在甲状腺未分化癌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 CSCs)的增殖及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中的作用。方法: 以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株HTh74为研究对象,采用体外细胞增殖实验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对野生型HTh74及其多柔比星耐药株的作用。采用细胞球形成实验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对甲状腺CSCs增殖能力的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Th74野生型细胞、HTh74类CSCs以及1,25二羟维生素D3干预后的HTh74类CSCs中EMT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1,25二羟维生素D3抑制HTh74野生型和多柔比星耐药株细胞的增殖,并且对耐药株具有更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1,25二羟维生素D3抑制HTh74类CSCs的增殖,并显著下调HTh74类CSCs中EMT相关基因N 钙黏蛋白和Slug的表达(P<0.05)。E 钙黏蛋白在HTh74类CSCs中未检出。结论: 1,25二羟维生素D3抑制甲状腺CSCs的增殖,并抑制甲状腺CSCs的EMT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及其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择64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者,根据尿清蛋白肌酐比值(ACR)及血肌酐值将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及肾功能不全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同时常规测定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肌酐、血钙、血磷、体质指数及胰岛素等指标。结果 (1)2型糖尿病组的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及肾功能不全组的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逐渐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与体质指数、血肌酐、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可能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相关,可能是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维生素 D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27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血清25-羟维生素 D 水平分为高浓度组(25-羟维生素 D 水平≥20μg/L)和低浓度组(25-羟维生素 D 水平<20μg/L)。对于低浓度组患者给予口服维生素 D 治疗12个月,对比2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结果和低浓度组治疗前后的超声心动图结果,采用 Spearson 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探讨维生素 D 和左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结果:Spearson 分析结果显示,25-羟维生素 D 与左室质量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男性25-羟维生素 D 与左室质量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女性25-羟维生素 D 与左室质量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羟维生素 D 与左室质量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低浓度组患者口服维生素 D12个月后,患者的 LVEDD、PWT、IVST、LVM 与 LVMI 均显著低于服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维生素 D 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存在密切相关性,维生素 D 可以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肥厚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