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Mimics14. 11软件数字化结合3D打印模型模拟手术辅助复杂骨盆骨折内固定的手术设计。 方法 筛选1例复杂骨盆骨折患者,将患者的骨盆及全套内固定物的薄层CT数据导入Mimics 14.11软件,进行骨折三维建模、骨折块虚拟复位、建立骨盆内固定物标准件库、选取最佳匹配的钢板及螺钉。3D打印出患者1:1的骨盆实体模型, 在模型上按照数字化设计进行模拟手术,将骨盆重建板的位置、钉道长度和方向同数字化设计比较,确定术中使用的钢板及螺钉。最后,按照术前演练进行实际手术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 结果 模拟手术共植入2块重建钢板和15枚螺钉,钢板植入的位置、螺钉植入的方向均与数字化术前设计高度一致,钉道长度与数字化术前设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际手术与模拟手术的手术效果一致。 结论 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实现了复杂型骨盆骨折的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明显减少了患者的出血量,缩短了患者的康复周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个体化治疗复杂骨盆骨折运用3D打印技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本院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30例复杂骨盆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CT扫描得到的数据进行计算机三维建模,3D打印模型,研究制定手术方案,在模型上进行模拟手术,并针对拟用固定钢板进行预塑形,指导手术治疗。术后12个月骨盆骨折复位Matta评分及骨盆骨折功能Majeed评分作为术后随访评价标准。结果 患者均随访12个月以上。手术时间65~150 min,平均(85.25±18.45) min;术中出血量400~1 000 mL,平均(617.50±265.32)m L。切口均甲级愈合,未发生感染、神经损伤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骨盆骨折复位Matta评分:优22例,良6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93%。骨盆骨折功能Majeed评分:优24例,良3例,中3例,差0例,优良率90%。结论 骨盆骨折治疗中应用3D打印技术可以全面、精确了解骨折形态,准确分型,个体化制定骨折手术治疗方案,有利于更好地进行术前评估及规划。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3D打印体外导板治疗骨盆骨折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8月 ~ 2019年4月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采用硬性标记物置入下3D打印体外导板经皮微创治疗治疗骨盆骨折患者5例,年龄23 ~ 57岁,平均(37.47±11.34)岁。患肢进行螺旋CT扫描后,采用Mimics软件处理DICOM数据。骨折虚拟复位后,设计并打印带有置入的硬性标记物固定孔的置钉导板。术中消毒术区及硬性标记物区域,安装组合式通道螺钉导板,通过导板置入通道螺钉导针,透视确认后撤掉导板,经导针拧入空心螺钉固定。术后2 d行X光片及CT评价骨折复位及螺钉位置,4周取Matta评分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结果 1例患者导针打入失准,经蛇头针技术调整后,按术前计算机模拟规划方法置入。术后第2 d行X光片及CT复查证实5例手术均达到了功能复位。术后4周随访见骨折无进一步错位,Matta评分标准均为满意复位。结论 该方法能够顺利完成骨盆骨折通道螺钉的经皮置入进行骨折固定,同时缩短手术时间,初步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背景: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为临床常见标准术式.借助3D打印制作的个性化手术工具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手术置钉导板,借助导板的辅助不但可以降低螺钉穿破骨皮质的风险,而且与传统方法相比置钉更精准、高效.目的:探讨在3D打印导板辅助下置入空心钉治疗无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通过评价新型3D打印的导板在手术中植入颈椎椎弓根螺钉的有效性,旨在为颈椎内固定器械操作提供准确和安全的方法。 方法 6例无病损成人颈椎标本,CT扫描后重建颈椎的三维数字化模型,根据颈椎椎板的具体的解剖形态特征,设计与颈椎椎板的特异性反向模板,3D 打印出颈椎的导航模块,保证进钉通道的方向和深度。采用个体化的3D导板技术, 6例标本植入84枚钉,X线片和CT图像评价术前设计的椎弓根钉进入的长度和宽度与术后实际符合程度。 结果 通过数字化技术打印的个体化3D导板与颈椎椎板吻合程度高度一致,可以控制植入螺钉方向和长度。采用此导板植入的84枚螺钉中,79枚螺钉位于椎体内,5例穿破椎弓根外出骨皮质,无椎板周围重要解剖结构损伤,椎弓根钉进入的长度符合率达到100%,椎弓根钉进入的宽度符合率达到94.05%。 结论 新型3D打印导板使颈椎椎弓根植入的长度和宽度均达到良好的可控性,并且提高了颈椎椎弓根植入的安全性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在骨盆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盆骨折的患者22例,随机分为3D组和对照组,3D组病例采用3D打印技术建模,术前模拟手术,定制个体化解剖钢板后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所有病例记录手术所用时间、出血量和内固定物的长度、弧度、螺钉数量和方向,术后应用Matta评分评估疗效,比较两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2~8月,Mata评估标准均为优,3D组手术时间为(60±12)min,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为(218±63)m L,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手术入路与术前设计一致,内固定位置与术前手术方案设计完全一致。结论 3D打印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骨盆骨折,可以给每一位骨盆骨折患者设计个体化解剖形内固定物,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并且具有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等优势,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尸体标本操作,探讨3D打印定位导板辅助MIPO技术在肱骨中上段骨折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新鲜冷冻的成人上肢尸体标本共6例,第1次薄层CT扫描后进行肱骨全长的3D打印,以该模型为参照选取10孔或12孔的长型PHILOS接骨板并螺旋塑形临时固定其上,对肱骨模型和接骨板进行第2次薄层CT扫描,分别参照近端和远端的接骨板外形和相邻的不规则骨面,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相应的定位导板。在尸体标本上截骨建立肱骨中上段骨折的模型,首先在两端分别置入上述3D打印的定位导板,然后采用MIPO技术置入预螺旋塑形的接骨板,通过与两端的定位导板紧密贴合完成间接复位并固定。手术完成后标本摄正侧位X线片和第3次CT扫描,测量骨折断端的移位、成角及旋转角度并与术前相比较,同时标本解剖作大体观察。结果3D打印定位导板与远近端骨面贴合良好,仅2例在大结节弧形表面发生轻度移位,但对骨折断端的大体复位影响不大。定位导板与螺旋预塑形接骨板整合辅助复位后,骨折断端横向移位为(6.05±1.13)mm,X线片上正位成角为(8.90±2.10)°,侧位成角(7.27±1.91)°,内外向旋转绝对值为(7.90±1.90)°。结论3D打印定位导板的辅助应用,有助于MIPO技术在肱骨中上段骨折治疗中的闭合复位,进一步研究可望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背景: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为临床常见标准术式.借助3D打印制作的个性化病灶模型做术前规划并制作手术置钉导板辅助手术,不但可以降低手术风险,而且与传统方法相比手术效率高、精度高.目的:探讨3D打印胸腰椎结核模型及导板指导置钉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自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胸腰椎... 相似文献
10.
文题释义:3D 打印手术导板:该导板依据手术需要,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3D打印制备出的一种具有术中准确定位点、置钉的位置、方向和深度,精确建立孔道、截面、空间距离、相互成角关系及其他复杂空间结构等功能的辅助手术器械,具有获取途径方便、使用方法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
颈椎前路椎弓根置钉:是一种区别于传统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的新型置钉技术,该技术可通过单独前方入路实现颈椎三柱损伤或多节段病变的坚强固定,无需再行后路固定,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
背景: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可通过前方入路实现颈椎坚强固定,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但该技术操作难度大、风险高,目前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目的:改良设计一种用于下颈椎双侧前路椎弓根螺钉置钉的3D打印导板,探讨其辅助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6具正常成人颈椎标本,男女各3具,行薄层CT扫描后将影像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17.0软件,三维重建后模拟设计出C3-C7双侧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钉道导孔,再以颈椎椎体前面、椎体上面前1/2及双侧钩突关节面前1/2骨性结构为标志,反向增厚设计生成导孔基座,形成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置钉导板。经3D打印得到导板实体后,在导板辅助下行C3-C7双侧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置钉。将置钉后的颈椎标本再次行CT扫描,通过CT断面影像评价置钉准确性。同时利用Mimics17.0软件比较实际钉道与模拟钉道在横断面的内、外偏移角度(α1、α2)差异及其在矢状面的上、下偏移角度(β1、β2)差异。
结果与结论:①双侧共计60枚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均顺利置入,其中57枚完全位于椎弓根皮质内,判定为0级,准确率95.0%;另外3枚破出椎弓根皮质,其中1级2枚(3.3%),2级1枚(1.7%);②真实钉道与模拟钉道相比,其横断面内、外偏移角分别为(0.867±0.787)°、(0.783±0.792)°,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矢状面上、下偏移角分别为(1.362±1.380)°、(1.314±1.30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提示在设计得到的3D打印导板辅助下可顺利完成下颈椎双侧前路椎弓根螺钉置钉,且具有良好的置钉安全性。
ORCID: 0000-0003-0124-7585(肖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LC)+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与腹腔镜胆囊切除(LC)+十二指肠镜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2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行LC+EST/ERCP,观察组60例行LC+LCBDE,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和可行性。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LCBDE与LC+EST/ERCP均是安全有效治疗胆囊合并胆管结石的手术方式,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LC+LCBDE占优势,临床根据患者情况行个体化治疗,灵活选取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2月我院52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微创穿刺引流+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预后状况(GOS)分级及预后生活质量(HPLP-Ⅱ)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15% vs. 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1.54% vs. 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OS分级优于对照组,HPLP-Ⅱ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采取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康复状况及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经皮微创接骨板技术(MIPPO)治疗胫骨长节段粉碎性骨折的手术经验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MIPPO技术治疗胫骨长节段粉碎骨折25例,均为新鲜骨折,其中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20例.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 a,平均1.8 a.25例骨折均愈合.临床愈合时间16周(12~24周),无浅表和深部感染发生,无畸形愈合,无内固定失效.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14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2%.结论:MIPPO治疗胫骨长节段粉碎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确实、感染率低、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符合生物学固定理念,是一种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超声引导下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创面疼痛程度、切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VAS评分、切口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4.52±2.12)ml vs(10.64±3.25)ml]、[(17.52±4.58)min vs(31.48±10.25)min]、[(2.87±1.12)分vs(4.35±1.21)分]、[(3.29±1.16)d vs(6.15±2.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57%,低与对照组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手术相比,超声引导下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对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创伤较小,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切口愈合,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于术中三维透视图像使用“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骶髂关节螺钉治疗后环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四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基于术中三维透视图像使用“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骶髂关节螺钉治疗的12例后环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2 ~ 69岁,平均41.2岁;体重47 ~ 88 kg,平均60.2 kg;致伤原因:车祸伤7例,高坠伤3例,重物压砸伤2例;骨盆骨折按Tile分型:B2型7例,B3型4例,C1型1例。所有患者均基于术中三维透视图像使用“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术后均摄骨盆X线片、CT+3D重建评价骨折端复位质量及骶髂关节螺钉位置情况。记录手术总时间、置钉准备时间、置钉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螺钉位置优良率。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骨盆骨折量化评估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本组12例患者共置入骶髂关节螺钉17枚,其中S1单侧7枚,S1双侧共8枚,S1、S2单侧各1枚。骶髂关节螺钉手术总时间平均65.1 min;置钉准备时间平均39.2 min;置钉时间平均25.4 min。2例患者术前常规静脉血栓筛查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腘静脉血栓并肺动脉分支血管栓塞,VTE总发生率为25.0%。术后X线评价骨折复位情况:优11例,良1例,优良率100%。术后CT评价螺钉位置:0级16枚,1级1枚,完全准确率:94.1%(16/17)。术后均无血管或神经损伤,无死亡病例,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病例。所有骨盆骨折均活动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Majeed评分为78 ~ 96分,平均89.3分。结论 基于术中三维透视图像使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经皮微创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手术中能获取所需的高质量图像,螺钉规划时可从三个维度多平面确定理想的螺钉位置,通过机械臂的稳定导向准确置入螺钉。临床结果显示,螺钉置入准确性高,安全性好,手术及住院时间短,患者术后疼痛轻,可早期进行康复锻炼,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采用TESSYS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8月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采用椎间孔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2例,观察患者年龄、病程、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恢复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患者VAS、ODI、JOA评分。结果 62例患者手术顺利,无转为开放手术病例。平均手术时间(74.84±18.74)min,平均住院时间(8.52±1.52)d;随访3~6个月,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8.20±1.14)分、(2.01±0.86)分和(1.13±0.64)分;JOA评分分别为(10.13±2.56)分、(22.57±1.69)分和(23.72±1.27)分;ODI评分分别为(40.46±5.55)分、(11.97±2.52)分和(9.13±1.48)分。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优56例,良5例,可1例。MacNab标准优良率达到98.39%。术后髓核残留1例,发生率为1.61%,术后复发3例,发生率为4.84%,术后神经根性痛觉过敏10例,发生率为16.13%,术后脑脊液漏患者2例,发生率为3.23%。59例患者末次随访时症状均无复发。结论 通过椎间孔镜下手术操作后,术后VAS、ODI、JOA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改善,术中出血量较的传统手术有明显下降,微创手术缩短下地时间,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功能恢复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MPCNL)和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URL)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108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URL治疗,观察组采用MPCNL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结石清除率、手术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清石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CNL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清石效果优于URL术,且术后并发症少,手术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螺旋CT 3D成像实时辅助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5月~2019年3月我院280例各部位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患者,于螺旋CT 3D成像技术实时辅助下行经皮穿刺活检,术中对活检针、穿刺部位及毗邻组织关系行3D成像,统计取材成功率。结果 280例患者穿刺活检均获得成功,其中肺165例,椎体45例,肝脏35例,四肢骨骼、盆腔、纵膈35例;3D实时成像术中均较好显示病变、穿刺切割针及病变周围血管、气管关系,及时准确避免血管、气管损伤;取材组织均成型,全部获得病变组织,能够用于病理诊断。结论 螺旋CT 3D成像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中能够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实时、立体、准确、安全的辅助穿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对指屈肌腱损伤患者术后恢复、肢体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指屈肌腱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微创组接受微创修复手术、对照组接受传统开放修复手术。手术后,评价整体疗效、切口愈合情况以及肢体功能评分。结果 微创组患者术后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切口I期愈合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6周及12周时,观察组患者的手指损伤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Corroll上肢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创手术用于指屈肌腱损伤治疗的整体疗效优于传统手术,术后切口愈合及肢体功能均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