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功能的相关因素,掌握各项指标在评价心功能分级和判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方法。方法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及患者临床表现,将138例DCM患者分为心功能Ⅱ级组(n=22)、心功能Ⅲ级组(n=86)、心功能Ⅳ级组(n=30),回顾性分析影响三组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指标,评估脑利钠尿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心脏彩超测量值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患者的BNP、同型HCY、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肺动脉收缩压(PAS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LAESd)、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右心房收缩末期内径(RAESd)、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T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NP与LVEDd、LVEF、LVPWTd存在相关性(P<0.05),而HCY与各项测量值无相关性。结论 BNP、HCY、LVEDd、LVEF、PASP在临床中可用于指导DCM患者心功能分级和判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这为DCM患者进行病情危险分层、诊治及评估预后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24例扩张型心肌病心脏功能指标和心肌活检光镜、电镜形态测量指标的典型相关分析,证明二者高度相关。其中间质纤维化和肌原纤维减少是本病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损害的主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的变化及其与心脏结构与功能相关性.方法以3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30例健康成人为研究对象,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测定甲状腺激素浓度,后前位X线胸片测心胸比例,彩色心脏超声测定舒张末期心脏大小、左室射血分数及二尖瓣口返流面积、时间、压力、速度.用SPSS分析结果.结果(1)扩张型心肌病血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减低,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及促甲状腺素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2 )T3浓度与心胸比例、舒张末期左室大小及二尖瓣口返流面积均呈负相关(r=-0.778,P<0 .001 ;r=-0.638,P<0.001;r=-0.513,P<0.05),T3浓度与左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r=0.783 ,P<0.001 ),与二尖瓣口返流时间、压力、速度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中T3明显减低,T3可能参与心肌病的发生发展与演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的变化及其与心脏结构与功能相关性。方法 以 3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 30例健康成人为研究对象 ,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测定甲状腺激素浓度 ,后前位 X线胸片测心胸比例 ,彩色心脏超声测定舒张末期心脏大小、左室射血分数及二尖瓣口返流面积、时间、压力、速度。用 SPSS分析结果。结果 (1)扩张型心肌病血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减低 ,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及促甲状腺素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2 ) T3浓度与心胸比例、舒张末期左室大小及二尖瓣口返流面积均呈负相关 (r=- 0 .778,P <0 .0 0 1;r=- 0 .6 38,P <0 .0 0 1;r =- 0 .5 13,P <0 .0 5 ) ,T3浓度与左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 (r =0 .783,P <0 .0 0 1) ,与二尖瓣口返流时间、压力、速度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中 T3明显减低 ,T3可能参与心肌病的发生发展与演变。  相似文献   

5.
王怀艺 《当代医学》2021,27(2):129-130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生房颤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98例,依据患者有无发生房颤分为观察组(发生房颤,n=30)和对照组(未发生房颤,n=68),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结果 9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发生房颤30例,发生率为30.61%。两组体重指数、吸烟史、高脂血症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年龄、心功能分级、病程、高尿酸血症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大、病程长、心功能分级差、高尿酸水平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OR>0,P<0.05)。结论年龄大、心功能分级差、病程长、高尿酸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SYMA测定右室功能鉴别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黑龙江省林业总医院干部病房王琳,王秉茹,李雪梅黑龙江省林业总医院心内科刘如玉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其持点为原因不明的左心室扩张,弥漫性室壁运动异常及射血分数(EF)减低。冠心病特别是有陈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28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分为发生组(n=40)和未发生组(n=242),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分析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生组抗心肌抗体阳性、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3 mg/L、合并心室重构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体质量指数、饮酒史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抗心肌抗体阳性、血清hs-CRP≥3 mg/L、合并心室重构均为影响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抗心肌抗体阳性、血清hs-CRP≥3 mg/L、合并心室重构均为影响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万爽力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扩张型心肌病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1)和观察组(n=22),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万爽力20mg,每日3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的变化。结果:43例均随访1年,死亡3例。观察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较治疗前缩小,其中LVESD缩小更明显,其LVEF亦明显增加。结论:万爽力有助于防止左室进一步扩张,减少心衰发作加重。  相似文献   

9.
李陶宇  邢军辉  邢钰  李凌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3):2318-2321
目的基于3.0 T心脏磁共振(CMR)探讨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首次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并最终诊断为DCM的139例患者,按常规12导联心电图结果分为室内传导正常组(93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FB)组(17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组(2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心脏彩超和CMR检查,对3组患者的心脏结构、心功能[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心肌质量(LVM)]及核磁共振心肌延迟强化成像(LGE)进行比较。结果 CLBBB组男性比例低于室内传导正常组和LAFB组,年龄大于室内传导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 7)。各组经心脏彩超测得的LVEDV、LVESV、LVEDD及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LBBB组和LAFB组经CMR测得的LVEF均低于室内传导正常组,LGE检出率均高于室内传导正常组,CLBBB组LVESVI大于室内传导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 7)。结论合并LBBB的DCM患者心脏功能受损更严重,心肌纤维化病变更广泛,且相对于常规心脏彩超,CMR能更好地反应LBBB对DCM患者心脏结构、心功能的影响,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扩张型心肌病并发心律失常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符合WHO诊断标准的118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一系列对比分析。结果118例房性心律失常在心房扩大组较无心房扩大组明显增高(P<0.05~<0.001),其中心房颤动的发生与心房腔扩大的程度密切相关;心室扩大的程度与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无明显关系;左室扩大程度与传导阻滞的发生有关,左室内径>60mm组发生传导阻滞较<60mm组显著增高(P<0.05~<0.001)。EF值<30mm组复杂心律失常发生率较EF值>30mm组明显增高(P<0.05~<0.001)。结论DCM并发房性心律失常与心房扩大有关,尤其心房颤动与心房扩大程度密切相关;室性心律失常与左室腔扩大程度无关,而可能与心肌组织病变程度有关;传导阻滞与左室腔扩大程度相关;并发复杂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不同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室收缩不同步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该院收治的65例 IDC 患者,分为卡维地洛组(n=33例)和美托洛尔组(n=32例)。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后6个月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心功能,ELISA 检测血浆中 N 末端原脑利钠肽(NT-pro-BNP)表达水平,并做长期随访。结果卡维地洛组较美托洛尔组左室收缩末内径降低和左室射血分数升高更明显,在改善心室收缩不同步状况和促进生存率方面卡维地洛组优于美托洛尔组。但是,两组血浆 NT-pro-BNP 在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维地洛可以有效改善心室收缩不同步 IDC 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Selvester QRS 评分量化评估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心肌瘢痕,并探讨其与左 心室重构及应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扩 张型心肌病患者40 例作为病例组。根据Selvester QRS 评分值将病例组分为阴性组(评分=0)和阳性组 (评分≥ 1)。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27 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获得各组左心室收缩期总体纵向应变、圆 周应变、面积应变及径向应变峰值等指标,比较亚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QRS 评分与各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阴性组收缩期总体纵向应变、面积应变、径向应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阳性组(P <0.05), 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低于阳性组 (P <0.05)。病例组收缩期总体纵向应变、径向应变、LVEF 与QRS 评分均呈负相关(r s =-0.582、-0.473 和 -0.450,均P <0.05),LVEDD、LVESD 与QRS 评分均呈正相关(r s =0.536 和0.514,均P <0.05)。收缩期总 体纵向应变敏感性为0.462(95%CI :0.266,0.666),特异性为1.000(95% CI :0.768,1.000);LVEDD 敏感 性为0.615(95% CI :0.406,0.798),特异性为1.000(95% CI :0.768,1.000);LVESD 敏感性为0.595(95% CI :0.369,0.766),特异性为1.000(95% CI :0.768,1.000)。结论 Selvester QRS 评分对DCM 的收缩功能 障碍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收缩期总体纵向应变、LVEDD 及LVESD 对Selvester QRS 评分系统识别心肌瘢痕有 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以及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DCM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8例)及对照组(32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用稳心颗粒,随访3个月。于干预治疗前及干预治疗后第1、3个月,分别检测心电图及各项心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同期比较,干预组比对照组疗效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DCM有改善心功能、逆转心室重构及缩小心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Significant systolic improvement and reverse remodeling in 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 are well known, however they have been rarely described among elderly subjects. The authors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86 patients with a diagnosis of DCM seen at a clinic during April-November 2005. The authors found 18 patients with elderly-onset idiopathic DCM (age of onset > or = 65 years, mean age 71.8 +/- 6.2 years), who had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in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 or = 20 units (%). During a mean follow-up of 8.6 +/- 5.5 years, mean LVEF and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improved from 30.6 +/- 7.9% to 58.3 +/- 6.5% (p < 0.0001) and 57.5 +/- 7.0 mm to 44.6 +/- 5.5 mm (p < 0.0001), respectively Fifteen of the 18 patients (83%) had a history of hypertensio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t the initial referral clinic correlated with improved contractility (p = 0.0275, r = 0.52). The eighteen patients found in our small patient population suggest that substantial systolic improvement and reverse remodeling is see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DCM.  相似文献   

16.
Nanas  J.  N.  Tsagalou  E.  P.  Nanas  S.  N.  李少君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8):48-49
背景:本研究旨在评价联合应用多巴酚丁胺间断静脉注射(IDI)及胺碘酮口服对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致终末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逆转左心室(LV)重构及血流动力学特征的作用。方法:本项前瞻性、非随机临床研究入选了连续16例有呼吸困难症状(平均76±43个月)的心功能失代偿患者,这些患者在初次72h注射多巴酚丁胺治疗后停用多巴酚丁胺。入选患者被给予口服胺碘酮400mg/d,静脉注射多巴酚丁胺每周1次,每次10Ixg/(kg·min)注射8h。分别在随访的第3、第6、第12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及血流动力学检查,评估长期临床预后及该疗法对于逆转左心室重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作用。结果:16例患者中,9例(56%)患者有明显的左心室重构逆转及血流动力学改善,且存活期〉1.5年。另外,有5例患者(占总人数的31%)在平均用药61±41周后停用IDI,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左室肌小梁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利用心脏MRI检查,测量30例DCM患者左室非致密心肌(noncompacted myocardium,NC)厚度、致密心肌(compacted myocardium,C)厚度、左室非致密心肌面积(NC area)、致密心肌面积(C area),计算NC/C比值及NC area/C area比值。超声测量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分析左室肌小梁MRI测量值与超声心功能相关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DCM患者NC、NC/C比值与LVEF、LVEDV、LVESV无明显相关。DCM患者MRI左室非致密化心肌总面积NC area同LVEF呈负相关(r=-0.411,P=0.024),与LVEDV(r=0.551,P=0.002)、LVESV(r=0.586,P=0.001)呈正相关。DCM患者NC/C(1.56±0.63)与NC area/C area(0.51±0.17)呈正相关。NC/C〉NC area/C area。DCM患者左室非致密化心肌总面积与非致密化心肌平均厚度呈正相关(r=0.624,P=0.000)。结论 DCM左室肌小梁增多可能与左室结构功能改变关联。面积法测量左室肌小梁可反映整个左室肌小梁增多情况,对定量分析左室肌小梁增多更具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高伟  王志永  王雪艳 《海南医学》2013,24(4):478-480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左室重构和心肌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2年6月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衰患者89例,按照HCY水平分为HCY正常组43例和HCY升高组46例,观察血清HCY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室后壁厚度以及心肌酶学、血清肌钙蛋白的关系。结果与HCY正常组比较HCY升高组的LVEDV显著升高(P<0.01),LVEF、LVFS和LVPW显著降低(P<0.05),HCY升高组的CK-MB、AST和LDH水平显著升高(P<0.05),cTnT和cTnI水平显著升高(P<0.01),以上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HCY可作为DCM心力衰竭左室重构和心肌损伤严重程度的有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CRT)对扩张型和缺血性心肌病的左室机械重构疗效差别。 方法 入选21 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扩张型心肌病组(13 例)和缺血型心肌病组(8 例)。所有 患者均符合CRT 指南的I 类适应证。分别观察CRT 术后6、12 个月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左室收缩内 径、左室舒张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及二尖瓣反流面积的变化。结果 ①扩张型心肌病 组CRT 术后6 个月,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增加,左室舒张和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和收缩末容积,二尖瓣反流 面积较术前减少(P <0.05),术后12 个月,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增加,左室舒张和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和收 缩末容积,左房内径较术前减小(P <0.05);②缺血性心肌病组术后12 个月射血分数较术前增加(P <0.05); ③扩张型心肌病组CRT 术后6 个月二尖瓣反流面积的变化量大于缺血性心肌病组(P <0.05),射血分数增加 量大于缺血性心肌病(P <0.05),术后12 个月扩张型心肌病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和收缩末容积的变化 量大于缺血性心肌病组(P <0.05)。结论 CRT 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室逆重构效果优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