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在临床上,膀胱癌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泌尿系肿瘤,主要发生在中老年患者。膀胱癌症的确切病理分级、分期都需要借助首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的病理结果来获得,因此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是临床上最合适的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癌的方法。通常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都有两个主要的目的,第一个目的一是切除在肉眼可见全部的肿瘤;第二个目的是对切除膀胱肿瘤组织进行病理的分级和分期。在把患者的膀胱肿瘤切除后,对肿瘤进行病理检查,以对病理分期进行划分和下一步治疗方案的确定。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T2期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1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均为浸润性尿路上皮癌(T2期),观察组84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将肿瘤位置膀胱壁全部切除,包括周围1.5 cm膀胱黏膜组织。对照组17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复发情况、并发症、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等临床资料。 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53.1±10.3)min低于对照组的(202.4±31.5)min,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1.7±1.7)d低于对照组的(28.0±4.7)d,观察组平均术中出血量(13.7±6.3)mL少于对照组的(470.6±143.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和对照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6%、84.5%、78.5%和94.1%、82.4%、76.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例患者术后出现尿路感染,经抗炎对症治疗后痊愈。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肾积水行肾穿刺造瘘引流,1例患者出现输尿管梗阻,2例出现尿路感染行抗炎治疗,1例患者出现急性肠梗阻行手术治疗。观察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低,保留膀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高。 结论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对于肿瘤单发、体积较小(直径≤2 cm)、分期较早(T2期)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疗效可靠,安全性及术后生活质量高。对于肿瘤多发、体积较大(直径>2 cm)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应首选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超脉冲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PKSP+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英国Gyrus公司的经尿道超脉冲等离子体双极电切系统行膀胱肿瘤电切术26例。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60.3&#177;4.2)(36~81)岁,膀胱侧壁有肿瘤分布者12例。结果PKSP+TURBt手术时间(16.3&#177;13.1)(5~48)min,出血量少,无经尿道电切综合征;12例侧壁肿瘤切除时6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1例膀胱穿孔。随访1~21个月,3例复发,2例行PKSP+TURBt,1例改行根治术。结论PKSP+TURBt是一种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至2018年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0例为分析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以每组15例分为开放组与观察组,对应用传统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通过比较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数据了解不同术式对该病的疗效差异和推广价值。结果记录两种手术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组间数据均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组间膀胱癌复发例数比较无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相对于传统手术各项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Ta 及T 1 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NMIBC) 病人经尿
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aldder tumor TURBT) 的安全切缘。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 例行
TURBT 的Ta 及T 1 期NMIBC 病人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切缘范围分为10 mm 组( 38 例) 、15 mm 组( 52 例) 、20
mm 组( 30 例) ,分析3 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复发情况,对肿瘤复发进行Cox 多因素分析。结果: 20 mm 组手术时间
长于10 mm 组、15 mm 组,术中出血量多于10 mm 组、15 mm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0 mm 组术后出
血率为43.33%高于10 mm 组的15.79%、15 mm 组的1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10 mm 组、15 mm 组
术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0 mm 组切缘阳性率44.74%高于15 mm 组的17.31%、20 mm 组
的13.33%,复发率为63.16%高于15 mm 组的38.46%、20 mm 组的36.67%,平均复发时间短于15 mm 组、20 mm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15 mm 组、20 mm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单因素分析显示,
性别、肿瘤数量、临床分期与NMIBC 病人术后复发无关( P> 0.05) ,切缘范围、切缘阳性与术后复发有关( P<
0.05) ; 采用Cox 回归分析显示,切缘范围减小、切缘阳性是NMIBC 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URBT 切缘范
围为15 mm 既可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又不会增加降低切缘阳性率及术后复发率; 另外,切缘范围减小、切
缘阳性是NMIBC 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第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4例(观察组)初次行TURBt治疗后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第二次TURBt治疗,观察残余肿瘤存在与否及位置,肿瘤病理分期、分级的变化,根据第二次TURBt的结果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案。以同期单次行TURBt治疗的42例患者为对照。结果观察组49例(52%)发现有残余肿瘤,15例(16%)有肿瘤分期或分级的升高,根据二次TURBt结果,有15例患者改变了治疗方案。随访18~36个月(平均24个月),观察组5例(5%)肿瘤复发,对照组9例(21%)肿瘤复发。结论第二次TURBt治疗是揭示肿瘤实际情况、评估分期、检测残存肿瘤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于高分级、肿瘤较大和肿瘤多发者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同时可明显降低肿瘤的复发与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患者的临床疗效,考察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尿液膀胱癌特异性核基质蛋白-4(BLCA-4)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MIBC患者56例,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26),对照组采用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治疗组采用TURBT,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观察两组手术并发症及生存情况,检测两组手术前后血清IGF-1和VEGF水平及尿液BLCA-4和IL-8水平变化,并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术前血清IGF-1和VEG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d血清IGF-1和VEGF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P<0.01),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或P<0.01);观察组术后2年、3年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URBT治疗老年MIBC临床效果较好,缩短手术时间,对患者创伤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膀胱部分切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T1T2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组行TURBT术,并对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52.0±11.4)m L,手术时间(42.6±5.9)min,导尿管留置时间(2.2±0.4)d;对照组为(98.7±30.1)m L,(88.8±6.2)min,(4.7±1.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出现并发症1例,发生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3例复发,复发率为26.0%,对照组14例复发,复发率为2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膀胱部分切除术与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率相当,但TURBT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膀胱部分切除术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两种不同术式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经过治疗且术后能随访到的135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按术式分为两组,I组膀胱部分切除术64例,II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71例,通过分析其在术后两年内的复发程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程、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Ⅰ组和Ⅱ组的两年内复发率分别为37.5%和3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在手术时程、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比I组短,且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上,Ⅰ组易出现膀胱痉挛症状,Ⅱ组易出现膀胱穿孔与闭孔神经反射。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相对于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的特点,其临床疗效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在评价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32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术前血清前白蛋白的最佳截断值。采用χ2检验分析术前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log-rank检验和Kaplan-Meier法分析术前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患者总生存和无复发生存的关系,再利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根据术前血清前白蛋白最佳截断值249.5 mg/L,将患者分为高前白蛋白(≥249.5 mg/L)组(162例)和低前白蛋白(<249.5 mg/L)组(158例)。与高前白蛋白组患者相比,低前白蛋白组患者年龄更大,术前肾积水、高病理T分期、高病理分级、远处转移和术中输血的患者比例均较高(P均<0.05),总生存情况和无复发生存情况均较差(P均<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病理T分期、淋巴结侵犯、远处转移、术中输血和术前血清前白蛋白水平降低是患者术后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高病理T分期、淋巴结侵犯、远处转移和术前血清前白蛋白水平降低是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术前血清前白蛋白水平降低是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血清前白蛋白可作为监测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的常用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470 nm激光在解剖性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泌尿外科行1470 nm激光解剖性切除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膀胱镜检查和CT或MRI检查,术前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分析1470 nm激光在解剖性切除非肌层浸润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应用经尿道激光整块切除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间山东省枣庄市肿瘤医院就诊的10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尿道激光整块切除术治疗,对两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费用为(11985.26±312.52)元,低于对照组的(15201.36±321.58)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肿瘤标准物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CYFRA21-1、BLCA-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膀胱穿孔、血尿、闭孔神经反射)总发生率(6.00%vs.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采用经尿道激光整块切除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治疗均可达到理想治疗效果,但经尿道激光整块切除术治疗的费用低廉,疗效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无明显差异,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经尿道纽扣式电极等离子汽化术(TURis)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7年9月应用TURis及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共56例,其中TURis组26例,双极电切组30例。收集病例的临床资料,术后3个月随访,行泌尿系超声检查和膀胱镜检查。结果:56例手术均成功,TURis组的术后平均膀胱冲洗时间及平均留置尿管时间分别为1.80±0.63d和3.19±1.38d,双极电切组的分别为2.93±1.51d和4.70±1.95d,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TURis组的术中平均出血量(8.23±8.84ml)显著低于双极电切组(13.90±10.17ml,P<0.05)。双极电切组有2例出现较长时间的轻度血尿。术后3个月,TURis组复发1例;双极电切组复发3例。结论:与双极电切术相比,TURis术后平均膀胱冲洗时间及平均留置尿管时间相对较短、出血量少,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Wang LJ  Zhou H  Lu HW  Li J  Lin ZQ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1):2927-2930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是否可作为评价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2005年9月至2009年1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科肿瘤专科初始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的11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术前血清hs-CRP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无瘤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术前血清hs-CRP平均水平为5.58 mg/L(0.02 ~ 140.54 mg/L),其与肿瘤分期(P<0.01)、淋巴结转移(P<0.05)、患者年龄(P<0.05)有关,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脉管癌栓及组织学类型均无关(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术后辅助治疗及hs-CRP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无瘤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仅肿瘤分期及hs-CRP水平与无瘤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有关.秩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hs-CRP与CA125呈正相关(P<0.01).结论 术前血清hs-CRP水平有望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的有价值的指标,但其价值需要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闭孔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患者术中闭孔神经反射的预防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将90例拟行TURBT术的膀胱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予以全身麻醉,观察组予以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闭孔神经反射等并发症情况、术后不良反应,于术前及术后24 h行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的测定.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麻醉满意度评分较高,术后下床时间提前,术后住院时间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2.22%(P<0.05);两组膀胱穿孔、膀胱出血发生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均增高(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双侧闭孔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能够有效预防TURBT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减轻手术应激反应,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7.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100例手术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手术体会。方法:采用TURBT治疗膀胱肿瘤100例,并定期随访1~10年。结果:采用TURBT治疗膀胱肿瘤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5 min,术中无严重出血,术后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可作为浅表性膀胱肿瘤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影响膀胱肿瘤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对126例行TUR-Bt术的膀胱肿瘤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临床特征等17项指标与复发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Kaplan-Meier复发风险曲线。结果肿瘤基底(Hr=2.825)、肿瘤分期(Hr=2.223)、肿瘤数目(Hr=2.203)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Hr=0.465)是与TUR-Bt术后肿瘤复发显著相关的因素。结论评价TUR-Bt术后膀胱肿瘤复发情况可参考上述4个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