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卵巢囊实性恶性肿瘤弥散加权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卵巢囊实性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卵巢囊实性恶性肿瘤和13例正常卵巢进行常规MRI扫描和横断面DWI(b=600s/mm2),分别比较卵巢囊实性恶性肿瘤与正常卵巢的实性部分及囊性部分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指数表观弥散系数(exponent apparent diffusion,E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卵巢囊实性恶性肿瘤实性部分DWI呈明显高信号,其ADC值[(1.50±0.41)×10-3mm2/s]显著低于正常卵巢实性部分的ADC值([2.24±0.33)×10-3mm2/s](P0.01),前者eADC值([254.33±97.23)×10-3mm2/s]显著高于后者eADC值[(121.15±30.69)×10-3mm2/s];卵巢囊实性恶性肿瘤囊性部分DWI表现为稍高、等、稍低信号,其ADC值[(4.18±2.98)×10-3mm2/s]及eADC值[(58.95±33.45)×10-3mm2/s]与正常卵巢囊性部分的ADC值[(2.92±1.42)×10-3mm2/s]及eADC值([119.18±140.54)×10-3mm2/s]没有明显差别。结论DWI的定量分析对卵巢囊实性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
DWI、T2WI及动态增强MRI对早期肝脓肿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早期肝脏脓肿的影像学诊断困难,本研究分析DWI、T2WI及Gd-DTPA增强序列在检测早期肝脓肿中的价值。方法:对17例患者的17个早期肝脏脓肿分别进行了DWI、T2WI及Gd-DTPA增强检查,统计脓肿坏死区、非坏死区及正常肝脏在各序列的信号强度,计算坏死区、非坏死区及周围正常肝脏的ADC值,对坏死区、非坏死区及周围正常肝脏的ADC值进行比较。结果:脓肿坏死腔的ADC值\[(0.88±0.09) mm2/s\]很低,低于正常肝脏\[(1.31±0.12) mm2/s,P<0.05\],同时明显低于无明显坏死区\[(1.43±0.18) mm2/s,P<0.05\],在DWI及T2WI上均呈高信号,T1WI呈低信号,且增强图像无强化;而无明显坏死区ADC值\[(1.43±0.18) mm2/s\]则高于正常肝脏\[(1.31±0.12) mm2/s,P<0.05\],DWI及T2WI均呈中等高信号,T1WI呈低信号,增强有明显强化。结论:早期肝脓肿的磁共振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有助于早期肝脓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弥散加权成像ADC值测量在脑脓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eoefficients,ADC)值测量在脑脓肿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例中经手术病理(8例)或临床随访(2例)证实的脑脓肿,在术前或治疗前接受了常规MRI检查及DWI,弥散敏感系数(b值)采用:b=0s/mm2及b=1000s/mm2,测量了脓腔、脓肿壁、脓肿周围水肿带以及对侧相应正常白质区的ADC值,并计算其平均值.结果:10例脓腔的ADC平均值为(0.57±0.11)×10-3mm2/s,脓肿壁ADC平均值为(1.14±0.06)×10-3mm2/s,脓肿周围水肿带ADC平均值为(1.74±0.21)×10-3mm2/s,对侧相应正常白质区ADC平均值为(0.77±0.05)×10-3mm2/s,它们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F=165.25,P<0.001;按α=0.05标准行组间比较SNK法检验两两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WI的ADC值测量能发现脑脓肿脓腔ADC值的明显降低,且能区分脓肿壁及脓肿周围水肿带,在脑脓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磁共振体素中不相干运动(IVIM)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定量参数值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评价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行乳腺MR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乳腺病变的50例患者,所有患者进行多b值DWI(b=0~2 000 s/mm2)检查,测定相应乳腺病变IVIM的定量参数,包括标准化表观扩散系数(ADC standard)、真实扩散系数(D)、假性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21例为恶性(恶性组),29例为良性(良性组);对2组病变的IVIM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2组间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并分析其诊断效率。结果:良性组和恶性组的ADC standard和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值与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性组中,ADC standard、D值分别是(1.10±0.38)×10-3 mm2/s、(0.88±0.24)×10-3 mm2/s,明显低于良性组的(1.69±0.26)×10-3 mm2/s、 (1.56±0.25)×10-3 mm2/s,ADC standard和D值诊断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9、0.966,诊断的最佳阈值为1.26×10-3 mm2/s、1.18×10-3 mm2/s,ADC standard对乳房的良恶性肿瘤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3%、95.45%,D值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67%和90.91%。结论:IVlM模型获得的定量参数有助于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其中D值是判别良恶性乳腺病变的最佳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肝细胞癌诊断(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HCC进行DWI成像,测量肿瘤及瘤周正常肝组织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eoefficient,ADC)值,并行统计分析.结果 HCC病灶在DWI图像上呈高信号或中高信号;HCC组织ADC值为(1.15±0.51)×10-3 mm2/s,正常肝组织ADC值为(1.61±0.73)×10-3 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HCC组织与正常肝组织的ADC值有显著差异;DWI在肝内病灶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中ADC值在鉴别脊椎良恶性压缩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和(或)临床随访证实的椎体压缩骨折85例共147节椎体,其中恶性组55例共100节椎体;良性组30例共47节;选取同一患者病变椎体附近的正常椎体组成对照组69例共69节椎体。b值为0、300s/mm2。并测量良性组、恶性组及对照组相应椎体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计数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性组、恶性组及对照组ADC值分别为:(6.95±1.97)×10-4mm2/s、(4.54±1.10)×10-4mm2/s及(1.41±0.84)×10-4mm2/s,经T检验,良恶性组间、良恶性组与对照组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值定量测定对鉴别脊椎良恶性压缩骨折的病因有一定价值,但部分存在重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MR动态增强成像(DCE-MRI)在良恶性骨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7例骨病患者(良性18例,恶性29例)行DWI检查,其中36例(良性14例,恶性22例)再行DCE-MRI检查。分别于DWI和动态增强图像上测量ADC值、信号增强幅度(SEE)、早期动态增强斜率值(Slope值),判断TIC曲线类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选择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阈值,计算各参数对病变潜在恶性估计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① 47例病例中,良恶性两组病变的ADC值分别为(171.15±46.96)×10-5mm2/s、(100.14±26.47)×10-5mm2/s(P<0.05);以113.3×10-5mm2/s为阈值,ADC值对病变潜在恶性评估的准确性为86.4%;② 36例病例中,TIC曲线呈Ⅲ型者24例,恶性22例(91.67%),良性2例(8.33%);呈Ⅱ型者5例,Ⅰ型者7例,均为良性病变。若以Ⅲ型为恶性病变,Ⅰ、Ⅱ型均视为良性病变为诊断标准,则TIC类型对病变潜在恶性评估的准确性为94.3%;③ 良恶性两组间SEE、Slope值分别为227.96±172.08、325.6±125.86(P>0.05);(0.97±0.67)%/s、(2.53±0.91)%/s(P<0.05)。Slope值对病变潜在恶性估计的准确性为91.4%。结论  ①  DCE MRI比DWI更有助于鉴别骨骼系统病变良恶性,以TIC类型准确性最高,最有价值;② 良恶性病变间ADC值有一定交叉,DCE MRI存在重叠,联合应用DCE-MRI与DWI,会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 imaging,DWI)在诊断脊柱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2例脊柱良恶性病变患者进行脊柱常规MRI及弥散加权成像,分别测量各组表观弥散系数(a p parentdiffusion coefficient,ADC)、部分测量各项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 A)值,并显示其弥散加权纤维束(diffusion weight tracking,DTT)。结果良性病变椎体压缩性骨折与相邻正常骨质比呈稍低信号,而恶性病变的椎体骨折呈略高信号。测得正常椎体ADC值为(0.23±0.05)×10-3mm2/s,恶性病变椎体骨折为(0.82±0.20)×10-3mm2/s,急性良性病变椎体骨折为(1.94±0.20)×10-3mm2/s。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较常规MRI成像能更好显示脊柱良恶性病变,ADC值是检测早期脊柱良恶性病变微观结构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肝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剐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肝脏局灶性痛变患者106例,其中原发性肝癌34例,肝脏转移瘤16例,海绵状血管瘤33例,肝囊肿15例,局灶性结节性增生8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磁共振(MRI)扫描和单次激发的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成像(SE-EPI)序列的DWI,DWI采用b值为0 s/mm2和500 s/mm2.各组局灶性病灶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原发性肝癌、肝脏转移瘤、海绵状血管瘤、肝囊肿和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77±0.60)×10-3mm2/s、(1.74±0.42)×10-3mm2/s、(2.52±0.75)×10-3mm2/s、(3.60±0.69)×10-3nm2/s和(2.09±0.52)x10-3mm2/s,肝囊肿和血管瘤与恶性病变比较,ADC值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与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比较,ADC值的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和ADC值能够鉴剐常见肝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但肝实质性局灶性良恶性病灶之间的ADC值无明显差别,与普通MRI相比,DWI对肝脏实质性病灶性质的鉴别意义有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张量成像(DTI)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定量分析的能力。方法 应用3.0T MR对8名志愿者、40例慢性病毒性(乙型或丙型)肝炎患者进行DWI及DTI检查,弥散敏感度(b值)选择0,800 s/mm2,比照肝穿病理结果,计算表观弥散系数(ADC)及平均弥散率(MD),分析两种方法定量肝纤维化分期的能力。结果 受试者的肝脏ADC和MD分别为(1.26±0.12)×10-3 mm2/s和(1.39±0.14)×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75,P<0.01)。ADC、MD与纤维化分期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686,-0.481,P<0.01);ADC可有效鉴别正常肝脏(S0期)与S2 、S3、S4期纤维化(P<0.05),肝硬化(S4期)与S1、S2、S3期纤维化(P值分别为 0.003,0.041,0.014);MD能有效鉴别S4期与S0、S1期纤维化(P值分别为0.002,0.026),但不能鉴别比较其他各期纤维化(P >0.05)。ADC预测≥S2期、≥S3期及≥S4期纤维化的能力均优于MD(ROC曲线下面积,ADC分别为0.879、0.823、0.866;MD分别为0.796、0.743、0.725)。结论 DWI对肝纤维化分期的定量分析效果全面优于DTI,适合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纤维化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价肝细胞癌(HCC)组织学分级的价值。方法 经手术切除且病理证实HCC患者27例,术前均行上腹部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DWI检查,分析病灶的DWI信号强度、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HCC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 本组27例27个HCC病灶中,组织病理学诊断高分化HCC病灶6个、中分化HCC病灶10个、低分化HCC病灶11个。在DWI中,1例(3.7%)为等信号,9例(33.3%)为略高信号,17例(63%)为高信号。不同分化HCC信号强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8)。低分化HCC的ADC值[(1.16±0.16)×10-3mm2/s]明显小于高分化[(1.43±0.09)×10-3mm2/s](P=0.004)和中分化 [(1.34±0.19)×10-3mm2/s](P=0.023)。HCC的ADC值与组织学分级呈中等负相关(r=-0.566,P=0.002)。结论 应用ADC值能区分低、中、高分化HCC,因而ADC值有助于术前预测HCC的组织学分级。另外,DWI信号强度对HCC的组织学分级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乳腺扩散加权成像(DWI)定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 方法: 选择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并行乳腺MRI检查的女性患者123例,行轴位DWI、矢状位T2WI及动态增强MRI扫描(DCE-MRI)。以DCE-MRI图像为参考,在DWI图上分别于病灶内、病灶邻近正常腺体区域放置感兴趣区(ROI),记录相应区域ADC值,并计算标化后rADC值。比较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及rADC值。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ADC和rADC鉴别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的最佳诊断阈值;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两者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 结果: 134个乳腺病灶中,84个恶性病灶和50个良性病灶平均ADC值分别为(1.04±0.26)×10-3和(1.60±0.40)×10-3mm2·s-1,正常腺体134个ROI平均ADC值为(1.89±0.31)×10-3 mm2·s-1,恶性病变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和正常腺体(P<0.01)。恶性病变和良性病变平均rADC值分别为0.59±0.18和0.83±0.30,恶性病变rADC值低于良性病变(P<0.01)。选择ADC阈值为1.22×10-3 mm2·s-1,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0%和84.5%,AUC为0.89。选择rADC阈值为0.67,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0%和75.0%,AUC为0.79。标化后rADC的AUC低于标化前ADC(P<0.05)。 结论: ADC和rADC 值的定量分析是鉴别诊断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的有效手段,标化后rADC 值未能提升ADC值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27例共38个乳腺病灶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DWI,取2个扩散敏感因子(b)值(500 s/mm2、1000 s/mm2)行横断面扫描,测量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结果①导管原位癌[(1.483±0.257)×10-3mm2/s、(1.296±0.239)×10-3mm2/s]与终末导管-小叶上皮增生组[(1.718±0.190)×10-3 mm2/s、(1.462±0.159)×10-3 mm2/s]、正常组织间[(2.347±0.339)×10-3mm2/s、(1.902±0.164)×10-3mm2/s]2种b值(b=500、1000)条件下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增生组[(1.577±0.276)×10-3 mm2/s、(1.308±0.223)×10-3 mm2/s]与终末导管-小叶上皮增生、正常组织组之间2种b值条件下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末导管-小叶上皮增生与正常组织组间2种b值条件下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34.21%病灶在DWI图像上表现出异常高信号或稍高信号。结论①MR弥散加权成像中b值越高,ADC值越低;ADC值越小,病灶越趋于恶性;②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在DWI图像上表现出异常高信号或稍高信号比率较低,认为仅依靠DWI对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诊断确立较困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肝囊肿、30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37例原发性肝癌、14例转移瘤患者行T1WI、.TR2WI、动态增强扫描和弥散加权扫描,分别进行病变实性区域及正常区域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测量并进行分析.结果 肝囊肿、肝血管瘤与肝癌及转移瘤患者病变区域的实性部位ADC值分别为(2.87±0.57)×10-3mm2/s、(1.99±0.31)×10-3mm2/s、(1.28±0.23)×10-3mm2/s、(1.17±0.13)×10-3mm2/s、肝癌与肝囊肿、肝血管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癌与转移瘤患者病变区域的实性部位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6).结论 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实性恶性肿瘤的鉴别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及表观弥散系数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6例64个病灶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DW-MRI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技术,弥散敏感系数取b=800 s/mm2。比较良、恶性病变、正常腺体间ADC值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确定恶性病变的ADC阈值并用于病例诊断。结果磁共振的DWI对乳腺病变的显示良好。在b=800 s/mm2时,正常腺体、良、恶性肿瘤的ADC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恶性病变平均ADC值为(1.12±0.21)×10?3mm2/s,95%可信区间为(0.854,1.106)×10?3mm2/s。把恶性肿瘤95%可信区间上界1.106×10?3mm2/s定为良恶性病变ADC值的阈值,诊断敏感性为91.7%,特异性为85.7%。结论 DWI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推荐作为常规检查序列之。ADC值是诊断乳腺病变有价值的参数。  相似文献   

16.
王晓阳  贾庆  高源统  吴伟力 《浙江医学》2014,(12):1049-1052,1059
目的:探讨MR弥散成像(DWI)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甲状腺良性单发结节和13例恶性单发结节实性部分的ADC值(b值取200、500、800s/mm2),比较其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实验的诊断效能。结果 b值取200和500s/mm2时恶性组平均ADC值显著低于良性组(P<0.01)。b值取800s/mm2时良恶性组平均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值分别为200,500,800 s/mm2时ADC值判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0.94,0.66。b值为200s/mm2时价值最大,诊断阈值1.92×10-3mm2/s时,诊断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91.4%,准确率为93.7%。结论 DWI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b值取200s/mm2时更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正常宫颈、宫颈癌DWI的表现特征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评估DWI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4例宫颈癌患者术前行常规MRI、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测量宫颈癌癌灶ADC值,并以20例成年健康女性志愿者宫颈扩散加权成像做为对照组,测量正常宫颈三层结构的弥散信号强度,分别计算ADC值,并与宫颈癌组进行比较;绘制ROC曲线,寻找鉴别宫颈癌和正常宫颈的最佳ADC值截断点。结果正常子宫颈三层结构的弥散图像信号强度有显著性差异,内膜信号最高,肌层次之,结合带最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宫颈各层ADC值:肌层(1.911±0.305)×10-3mm2/s内膜(1.590±0.311)×10-3mm2/s结合带(1.361±0.203)×10-3mm2/s,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宫颈癌ADC值为(0.924±0.110)×10-3mm2/s,低于正常宫颈内膜、结合带、肌层ADC值(t值分别为-7.438,-7.140,-11.221,P=0.000)。以1.120×10-3mm2/s为最佳截断点,鉴别宫颈癌与正常宫颈内膜,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5.5%。结论宫颈癌与正常子宫颈三层结构DWI和ADC值存在差异,扩散加权成像有助于鉴别正常宫颈和宫颈癌组织。  相似文献   

18.
MRI弥散加权成像图在乳腺疾病性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图在乳腺疾病性质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04处乳腺疾病的MRI弥散加权成像图进行分析,重点观察弥散敏感系数取800s/mm2的SE-EPI序列。依据弥散加权成像图,测量乳腺病变的ADC值。采用ROC曲线确定ADC值在评价乳腺良恶性上的诊断阈值。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计算DWI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乳腺良性疾病的ADC值为(1.53±0.25)×10-3mm2/s;恶性疾病的ADC值为(0.87±0.19)×10-3mm2/s,二者ADC值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病变ROC曲线下面积(Az值)为0.938,良性与恶性病变间的诊断阈值为1.1115×10-3mm2/s,灵敏度95.7%,特异性88.7%。结论MRI弥散加权成像图在乳腺疾病性质评价中具有突出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ADC值在鉴别软组织肿瘤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组织良、恶性肿瘤,行常规MRI平扫和DWI,扩散敏感因子(b值)分别为0、800s/mm2,测量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 MRI联合DWI对软组织肿瘤的良恶性诊断率较高。12例恶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为(0.92±0.22)×10-3mm2/s,17例良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为(1.81±0.28)×10-3mm2/s,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DC值在鉴别软组织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和肾癌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病理诊断RAML的患者137例,结合影像资料去除含明确脂肪的患者122例,具有完整MRI检查资料的乏脂肪RAML患者共15例,搜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病理诊断肾癌并且具有完整MRI检查资料的患者31例,分析其MRI DWI信号特点,测量各病灶表面扩散系数(ADC)值,并分析其统计学差异。结果:15例乏脂肪RAML中,男6例,女9例,平均年龄(47±6.0)岁,ADC值为(1.62±0.18)×10-3 mm2/s;31例肾癌中,男14例,女17例,平均年龄(64±7.5)岁,透明细胞肾癌19例,乳头状肾癌7例,嫌色细胞肾癌5例,肾癌ADC值为(1.46±0.283)×10-3 mm2/s;乏脂肪RAML ADC值与肾癌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ADC值阈值选择为1.57×10-3 mm2/s时,其鉴别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6.7%和77.4%。结论:乏脂肪RAML和肾癌的MRI DWI ADC值具有统计学差异;ADC值在乏脂肪RAML和肾癌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