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5月至2009年6月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0例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在各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的多支血管病变及弥漫性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单支和双支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与冠心病在临床上关系十分密切,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冠脉病变较非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血管受累及多支病变比例高,病变较弥漫,心功能不全发生率高,预后较差。因此糖尿病患者尽早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减少危险因素的发生对冠心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龄女性冠心病病人常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及基础疾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复杂,近远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与男性相比,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女性可能年龄偏大,合并多种其他疾病,多有糖尿病,心绞痛也更严重[1].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应激性高血糖(SHG)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老年患者心肌灌注情况影响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首次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且于12 小时内成功实施急诊PCI老年非糖尿病患者459例,依据入院即刻血糖值分为正常组(血糖<7.0 mmol/L,148例)、升高组(7.0 mmol/L≤血糖≤11.1 mmol/L,169例)、高糖组(血糖>11.1 mmol/L,142例)。对比各组术后心功能指标、心肌灌注情况,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各组不良心脏事件(MACE)情况。结果正常组、升高组、高糖组心肌灌注血流分级(TMPG) 2~3级的比例、术后2 小时ST段回落良好的比例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均逐渐下降,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峰值逐渐升高(均P<0.05)。随访12个月,高糖组无MACE的生存率76.1%(108/142),较正常组89.2%(132/148)、升高组85.8%(145/169)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SHG也是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一个独立预测因素。结论SHG可导致老年STEMI患者行急诊PCI后心肌灌注下降,同时也可使MACE的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即刻血糖水平与冠脉病变及院内主要不良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就诊于北京友谊医院、并行冠脉造影检查的353例AMI患者,其中单支病变组76例、双支病变组131例、三支病变组146例,比较不同冠脉病变程度患者入院即刻血糖水平差异,分析其相关性.并根据入院即刻血糖将患者分为正常血糖组184例(血糖<7.8 mmol/L)与高血糖组169例(血糖≥7.8 mmol/L),比较不同血糖水平与院内MACE的差异.[结果]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血糖水平较单支病变组血糖明显升高(P <0.05),而双支组与三支组血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糖组与正常血糖组患者院内MACE发生率分别为11.2%和3.3%,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AMI患者的入院即刻血糖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入院即刻血糖是院内MACE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脂因素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患者出现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112例PCI术后患者,术后强化降脂并使得LDL-C水平达标,根据是否出现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分为MACE(-)组和MAcE(+)组.于PCI术前及随访期分别留取外周血标本,检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血液指标.采用SPSS 13.0软件对各个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期内约11.61%患者出现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单因素分析显示MACE(+)组患者甘油三酯和血糖水平高于MACE(-)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甘油三酯是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甘油三酯可能是PCI术后LDL-C达标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预测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性别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比较363例ACS患者(男性244例,女性119例)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征、介入治疗的造影成功率、院内和随访(22±13)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女性年龄较大,合并高血压的比例较大,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平均浓度较高,但吸烟和既往心肌梗死的比例较低。男性多支病变的比例较高(50.4%vs 36.1%,P=0.010),侧支循环较多,而女性双支病变的比例较高(25.8%vs 36.1%,P=0.042),钙化病变较多。两组介入治疗的造影成功率(91.4%vs 94.1%,P=0.361)、院内MACE(5.7%vs 5.9%,P=0.956)和随访期间MACE(13.3%vs 13.4%,P=0.982)相似。但在年龄低于65岁的患者中,女性随访期间的病死率显著高于男性(0.7%vs 7.7%,P=0.029)。结论性别不是影响ACS患者介入治疗术后院内和长期MACE的重要因素,但在年龄低于65岁的患者中,女性长期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照研究超急性期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按照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及介入治疗前肌钙蛋白水平,分为超急性期组(49例)和对照组(56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的支架植入成功率、术中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的临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随访结果,并将其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超急性期组比对照组支架植入成功率更高,术中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的临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肌钙蛋白(OR=4.377,95%CI:1.292 14.826,P=0.018)是STEMI患者急诊支架术后1年临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超急性期的STEMI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处于超急性期的SEMI患者及早行急诊PCI能进一步降低临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多支病变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PCI治疗的多支病变稳定性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后随访3年,将患者分为MACE组21例,非MACE组59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测指标、造影特征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ACE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MACE组男性患者、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左主干病变比例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患者年龄、支架数目显著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患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三支病变比例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非MACE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为男性、高龄、患有糖尿病、LVEF<50%、肾功能不全、高支架数、HDAC3水平偏高是CHD患者发生...  相似文献   

9.
替罗非班联合急诊PCI对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应用替罗非班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临床预后的疗效。方法所有确诊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并于发作6h内行急诊PCI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控制组(B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急诊PCI术及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肝素和低分子肝素、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A组另给予替罗非班静脉内使用,观察两组在病变性质和术后即刻靶血管TIM/血流分级、术后心电图改变(ST段回落幅度)、术后30d内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率,并随访出院后MACE发生情况。结果A组PCI术后即刻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明显高于B组,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期间,A、B组出血事件及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ST段回落幅度较B组明显、30d内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结论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ACS患者急诊PCI术中应用替罗非班比单纯PCI术及常规药物治疗,能进一步改善心肌灌注,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观察 34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并根据年龄是否≥ 6 5岁而分为老年组 (n =134)和中青年组(n =2 12 ) ,评价两组的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情况。结果 老年患者的左主干及多支血管病变多见 ,左回旋支及其近段病变也多见 ,而在单支血管病变中青年患者多于老年患者。危险因素方面两组差别不大。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以左主干和多支发生血管病变多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256排冠状动脉CT分析中青年和老年疑似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2018年6月至2018年11月因疑诊冠心病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就诊并行冠状动脉CT检查为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972例。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60岁,528例)和老年组(≥60岁,444例),比较两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 中青年组男性比例、体重指数(BMI)、吸烟、三酰甘油(TG)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组;老年组高血压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所占比例高于中青年组(均P<0.01)。中青年组主要为单支,低钙化积分病变,而老年组主要为多支,高钙化积分病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青年组高钙化积分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而老年组高钙化积分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糖尿病、性别构成。结论 不同年龄段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有其自身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方案指导冠心病介入诊疗(PCI)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112例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54例)和循证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案。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循证组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可提高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患者舒适度,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I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测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患者46例,按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12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阴性者)、心绞痛组21例和心肌梗死组13例。按病变累及冠状动脉的范围及程度分为:正常组12例(即对照组)、单支病变组11例和多支病变组23例(两支以上病变者)。采用彩色多普勒仪检测其颈动脉管径、管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频谱情况作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正常组)比较,冠心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心肌梗死组与心绞痛组比较、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虽无显著性,但有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人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故可作为一个良好的体表窗口,来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无和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方案指导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112例择期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传统组(n=54)和循证组(n=58)。传统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案,并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循证组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可提高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患者舒适度,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7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择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不良情绪评分、治疗依从性、心绞痛发作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的SAS、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依从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个月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单次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6%(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减轻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期间的不良情绪,有利于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从而控制心绞痛的发作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围手术期强化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靶血管开通后即刻冠脉血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患者122例,根据术前是否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分为研究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术前30 min内开始服用瑞舒伐他汀钙20 mg,连续服用7天,20 mg/d,后以10 mg/d长期维持;对照组术前不服用任何他汀类药物,PCI后开始服用瑞舒伐他汀钙10 mg/d,长期维持。观察PPCI靶血管开通后TIMI血流、校正TIMI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住院期间心肌酶学、心电图以及出院后30天超声心动图情况。结果靶血管开通后,研究组CTFC及CTFC大于100帧者(相当于TIMI 0级)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B型利钠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梗死相关导联ST段抬高总和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有效的改善冠脉即刻血流,增加心肌组织灌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共享决策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健康行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号顺序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共享决策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率、健康行为、自我护理能力、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治疗依从率为94.00%,满意度为96.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和8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心理健康、健康责任感、压力管理、营养、躯体活动、人际关系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自我护理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评分及健康知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6.00%)明显低于对照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享决策可提高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治疗依从性、健康行为及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对照组(20例,常规药物治疗)与研究组(58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再根据研究组患者年龄,将<75岁的38例患者纳入研究A组,≥75岁的20例患者纳入研究B组。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并比较研究A组与研究B组的手术情况、手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GQOL-74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B组的手术成功率低于研究A组,住院期间死亡率及手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高于研究A组(P<0.05)。结论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但是高龄因素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手术成功率、安全性具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单支重度病变患者PCI术前后右心室(RV)功能变化。方法选取25例接受支架植入术的单支重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为病例组,42例无明显狭窄者为对照组。PCI术前及术后1、3个月采集二维及三维超声图像,测量并计算右心室常规参数及三维应变指标,分析三维图像获取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AC-3D)、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3D)、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3D)、右心室每搏输出量(RVSV)及右心室游离壁(FW)和室间隔(Sep)纵向应变(RVLS)。结果病例组术前右心室心肌功能指数(RVMPI)较对照组增大(P<0.05),TAPSE-3D、Sep-RVLS和FW-RVLS显著减小(P均<0.05),其他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变血管为右冠状动脉(RCA)者FW-RVLS减小更明显(P<0.05),其他参数在不同病变血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术后右心功能较术前改善明显(P均<0.05)。结论冠状动脉单支重度病变引起RV功能受损,以RCA病变患者受损更著,FW-RVLS具有较好提示意义;PCI术后RV功能较术前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0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30例)和试验组(2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保守治疗,试验组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胸前导联病理性Q波构成比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T-proBNP、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脑卒中、心肌梗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