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患者小气道功能指标对支气管激发试验(BPT)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160例慢性咳嗽患者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分别比较阳性和阴性患者的小气道功能,并评价其与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的相关性。结果:与阴性组比较,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组患者25%、50%、75%肺活量位的用力呼气流速(FEF 25%、FEF 50%、FEF 75%)和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 75/25)明显降低(P<0.05)。慢性咳嗽患者FEF 50%和MMEF 75/25与激发试验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的下降率呈负相关(P<0.05)。FEF 75%、FEF 50%、FEF 25%、MMEF 75/25对支气管激发试验的阳性结果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FEF 50、MMEF 75/25可用来预测支气管激发试验后FEV1的下降率;基础小气道功能对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结果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IOS)法在气道反应性测定中的价值,研究IOS法对支气管哮喘诊断有意义的参数。方法选取2012年3—10月于北京友谊医院及北京房山区良乡医院门诊部就诊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患者52例。采用IOS法及肺通气功能法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根据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分为阳性组23例,阴性组29例。将试验前后IOS与肺通气功能各参数进行比较,分析IOS与肺通气功能各参数的相关性,建立回归方程,分析IOS法在支气管激发试验中有诊断意义的参数;同时对患者进行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哮喘组与非哮喘组,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研究IOS法对支气管哮喘诊断有意义的参数,比较IOS法与肺通气功能法诊断支气管哮喘的检出率。结果试验后,阴性组呼吸道总黏性阻力(R5)、外周气道黏性阻力(R5-20)、5 Hz频率时的周边惯性阻力(X5)、共振频率(Fres)、低频电抗面积(Alx)、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峰流速(PEF)、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与阳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试验后R5、R5-20、X5、Fres、Alx、FEV1、FEV1%Pred、FEV1/FVC、PEF、MMEF分别与试验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前,R5、中心气道黏性阻力(R20)、R5-20、Fres、Alx均与用力肺活量(FVC)、FEV1、MMEF呈负相关,X5与FVC、FEV1、PEF呈正相关(P<0.05)。试验后R5、R20、R5-20、Fres、Alx均与FVC、FEV1、FEV1%Pred、FEV1/FVC、PEF、MMEF呈负相关,X5与FVC、FEV1、FEV1%Pred、FEV1/FVC、PEF、MMEF呈正相关(P<0.05)。试验结束时,R5、X5、Alx变化倍数与FEV1变化率呈正相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X5、呼气相X5(e X5)与肺通气功能法行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结果有回归关系。R5、X5、Fres、Alx、FEV1、PEF、MMEF诊断支气管哮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2〔95%CI(0.798,1.000)〕、0.905〔95%CI(0.810,1.000)〕、0.795〔95%CI(0.626,0.965)〕、0.902〔95%CI(0.802,1.000)〕、0.883〔95%CI(0.748,1.000)〕、0.758〔95%CI(0.576,0.939)〕、0.754〔95%CI(0.567,0.940)〕。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61.5%、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8,P<0.05)。两种方法阳性率的吻合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κ=0.438,P<0.05)。随访时间18个月时,IOS法诊断支气管哮喘的检出率高于常规肺通气功能法(P<0.05)。结论采用IOS法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可以对气道反应性增高的诊断提供帮助。在支气管激发试验中,参数X5、e X5的诊断意义最大,R5、X5、Alx对支气管哮喘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IOS法可以提高诊断支气管哮喘的灵敏度,并可对其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支气管激发试验(bronchial provocation test, BPT)在婴幼儿慢性咳嗽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慢性咳嗽患儿50例,喘息性疾病患儿23例,正常婴幼儿10例进行BPT,试验中观察肺部哮鸣音、血氧饱和度(SaO2)、气道阻力(Rrs)、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等,作为阳性判断指标.结果 在50例慢性咳嗽患儿中有39例BPT为阳性(78%),而23例有喘息症状的患儿中有21例阳性(91.3%),正常对照组全部为阴性(10/10例).在BPT阳性患儿中SaO2、Rrs、%T-PF、%V-PF在激发前后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阴性患儿中只有SaO2、Rrs前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BPT来辅助婴幼儿慢性咳嗽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用综合指标来判断激发试验,结果更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沈立新  赵福良  夏振炜 《西部医学》2017,29(9):1225-1228
【摘要】目的 监测哮喘缓解期患儿小气道功能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为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一时期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肺功能检查。观察组患儿检查后接受6个月的观察并根据发作情况进行分级,比较不同患儿的大气道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FEV1/FVC)和小气道功能指标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75/25)、不同呼吸量的瞬间流速(FEF)25、50及75。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FVC、PEF、FEV1及FEV1/FVC无明显变化(P>0.05),MMEF75/25、FEF25、FEF50及FEF75显著降低(P<0.05);两组儿童的FVC、PEF、FEV1及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MMEF75/25、FEF25、FEF50及FEF7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哮喘缓解期患儿仍存在小气道功能受损,小气道功能监测对患儿发作风险具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激发试验在慢性咳嗽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建民 《当代医学》2008,14(22):3-4
目的 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BPT)在慢性咳嗽及咳嗽变异型哮喘(CVA)诊断中的意义及服装职业BPT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门诊234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测其气道高反应性.结果 234例慢性咳嗽患者中,不同性别组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无显著差异,BPT阳性102例,阳性率43.59%.确诊为OVA96例,其中从事服装行业支气管激发试验(BPT)阳性率占总人数的53.03%,与其他行业BPT阳性率31.37%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CVA是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从事服装职业的相对较高对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患者应及时进行BPT,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并施以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激发试验在慢性咳嗽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BPT)在慢性咳嗽及咳嗽变异型哮喘(OVA)诊断中的意义及服装职业BPT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门诊234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测其气道高反应性。结果234例慢性咳嗽患者中,不同性别组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无显著差异,BDT阳性102例,阳性率4359%。确诊为CVA96例;其中从事服装行业支气管激发试验(BPT)阳性率占总人数的53.03%,与其他行业BPT阳性率3137%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VA是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从事服装职业的相对较高对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患者应及时进行BPT,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并施以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及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对支气管激发试验(BPT)的反应情况。方法对553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观察BPT阳性率及CVA阳性率情况。结果 BPT阳性人数207例,阳性率37.4%;最终确诊的CVA为198例,CVA阳性率35.8%。BPT假阳性9例,占4.3%,其中3例为支气管内膜结核。4个不同年龄组别的肺功能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男女两组BPT阳性率及CVA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但<30岁组与≥50岁组相比,前者BPT阳性率要明显高于后者(<0.05)。结论 CVA是构成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之一,对于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患者应及早予BPT检查以提高CVA的诊断率,并给予正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王芳  姜晨宇  罗旭平  陈芳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3):4053-4057
背景 临床上大多将支气管舒张试验作为鉴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CO)的一个重要步骤,但其并不能鉴别所有的COPD和ACO。研究显示,深吸气量(IC)在反映严重COPD患者肺过度充气及呼吸困难程度中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因此IC能否作为一个鉴别COPD和ACO患者肺功能的指标尚有待研究。目的 探究IC在鉴别COPD和ACO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9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符合研究标准的COPD患者20例(COPD组)、ACO患者21例(ACO组)。患者均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及支气管舒张试验检查,初次肺通气功能检查结果记为舒张前。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后再行肺通气功能检查记为舒张后。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身高、体质量、BMI、性别、年龄),肺通气相关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IC、最大呼气流量(PEF)、用力呼出25%肺活量位气体的瞬间流量(FEF25)、用力呼出50%肺活量位气体的瞬间流量(FEF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位气体的瞬间流量(FEF75)、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舒张前、舒张后、舒张前后的绝对值变化(Δ)及改善率;分析ACO组患者及COPD组患者IC改善率与ΔFEV1、FEV1改善率、ΔFVC、FVC改善率、ΔPEF、PEF改善率的相关性,IC改善率诊断ACO的价值。结果 ACO组患者年龄小于COPD组(P<0.05)。ACO组患者ΔFEV1、FEV1改善率、ΔFVC、FVC改善率、IC改善率、ΔPEF、PEF改善率高于COPD组(P<0.05)。ACO组患者IC改善率与ΔFEV1、FEV1改善率、ΔFVC、FVC改善率、ΔPEF、PEF改善率均无相关关系(P>0.05)。COPD组患者IC改善率与FVC改善率呈正相关(rs=0.501,P=0.021),与ΔFEV1、FEV1改善率、ΔFVC、ΔPEF、PEF改善率无相关关系(P>0.05)。IC改善率诊断ACO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4(P=0.019),最佳截断值为13.11%,灵敏度为61.90%,特异度为85.00%。结论 IC在评价COPD患者对支气管舒张剂的反应上具有一定的价值,但不如FEV1。IC诊断ACO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但其能否作为一个鉴别COPD和ACO的指标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背景哮喘患者呼气峰值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等肺功能指标存在昼夜变异的特点,评估药物治疗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气道高反应性影响的研究均要求患者在1 d中的相同时间点进行肺功能检测,而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是否存在日间差异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特点及日间变异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就诊的202例哮喘患者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均完成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根据其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的时间分为上午检测组(上午组)81例和下午检测组(下午组)121例;根据患者的病程分组,病程≤6个月为初诊组98例,>6个月为复诊组104例,其中初诊组和复诊组又根据检测时间分为初诊上午组、初诊下午组和复诊上午组、复诊下午组;参照中国肺功能指南气道高反应性分级,根据使FEV1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FEV1)将患者分为极轻度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各组间气道高反应性特点及主要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呼气峰值流量(PEF)占预计值百分比(PEF%pred)、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占预计值百分比(MMEF%pred)、50%肺容量位的用力呼气流量(MEF50%)占预计值百分比(MEF50%pred)、25%肺容量位的用力呼气流量(MEF25%)占预计值百分比(MEF25%pred)〕及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使FVC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FVC)、PD20-FEV1、使PEF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PEF)、使MMEF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MMEF)、使MEF25%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MEF25%)、使MEF50%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MEF50%)〕。结果上午组和下午组患者主要肺功能指标及PD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组FEV1%pred及PD20-PEF均高于复诊组(P<0.05);初诊组与复诊组FVC%pred、PEF%pred、MMEF%pred、MEF50%pred、MEF25%pred、PD20-FEV1、PD20-MMEF、PD20-MEF25%、PD20-MEF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诊组患者下午MMEF%pred、MEF50%pred高于上午(P<0.05);复诊组上、下午其余主要肺功能指标及PD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组上、下午主要肺功能指标及PD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与PD20-FVC、PD20-FEV1、PD20-PEF、PD20-MMEF、PD20-MEF25%、PD20-MEF50%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极轻度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上午与下午、初诊与复诊PD20-FEV1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患者病程越长肺功能受损越严重,而气道高反应性在上午与下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不同年龄组健康老人10年肺功能随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健康老年人10年肺功能变化及各项肺功能指标改变具体数值。方法:经体检、胸片、心电图、肺功能等多项检查后确定为健康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每年均进行查体及肺功能的随访。结果: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FEV1%)在 60-64 岁组、65-69 岁组的初始值和 10 年后测量值相比未达到统计学意义,70 岁以上组的健康老年人 FEV1% 初始值与 10 年后测量值相比下降P<0.05。呼气峰流速(PEF)、肺总量(TLC)在 60-64 岁组初始值和 10 年后测量值相比P<0.05;在 65-69 岁组及 70 岁以上组 PEF、TLC 的初始值和 10 年后测量值相比P<0.01。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通气量(MVV)、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功能残气量(FRC)、残气量(RV)、RV/TLC 各年龄组初始值与 10 年后随访值相比P<0.01。VC、FVC、FEV1、PEF、RV、RV/TLC、FEV1%、MVV、MMEF、FRC、TLC 年改变值在各年龄组比较变化不显著。结论:肺功能随增龄而改变;绝大多数肺功能指标 10 年前、后对比变化差别极显著P<0.01; FEV1% 在 60-64 岁、65-69 岁年龄组 10 年前、后改变P>0.05,在 70 岁以上年龄组P<0.05; PEF、TLC 在 60-64 岁年龄组 10 年前、后改变P<0.05; 肺功能各指标年改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激发试验在慢性咳嗽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BPT)在慢性咳嗽及咳嗽变异型哮喘(CV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1155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测其气道高反应性。结果 1155例慢性咳嗽患者中,各年龄组肺功能参数比较无显著差异。BPT阳性584例,阴性571例,阳性率50.6%。确诊为CVA 547例;其余37例BPT阳性慢性咳嗽患者中25例为感染后咳嗽,12例为慢性支气管炎。BPT诊断CVA的特异度为93.9%。小于30岁年龄组CVA比例最高,占慢性咳嗽68.8%;≥60岁的老年人CVA百分比最低,为23.5%。结论 CVA是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对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患者应及时进行BPT,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并施以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8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120例作为哮喘组,选取同期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IFN-γ、IL-4、IL-10水平,检测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75%呼气中期流量(MEF75%)、50%呼气中期流量(MEF50%)、25%呼气中期流量(MEF25%)、最大呼气峰值流速(PEF)。结果 两组血清IL-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高于对照组;两组血清IFN-γ、IL-10、FVC、FEV1、MEF75%、MEF50%、MEF25%、PEF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低于对照组;哮喘组血清IFN-γ、IL-10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哮喘组血清IL-4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的血清IFN-γ、IL-10水平与FVC、FEV1、PEF均呈正相关(P?<0.05),IL-4水平与FVC、FEV1、PEF呈负相关(P?<0.05)。结论 哮喘组的血清IL-4水平升高、血清IFN-γ、IL-10水平降低,并且与患儿肺功能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肺功能改变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4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根据是否MP感染分为MPP组70例、非MPP组44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2例(对照组),年龄6~14岁。入院后采用意大利MIR spirolab Ⅲ肺功能仪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率(FEV1/FVC)、最大呼气流量(PEF)、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用力呼出25%肺活量时瞬间流量(FEF25)、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瞬间流量(FEF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瞬间流量(FEF75),其中43例MPP组患儿、24例非MPP组患儿均于临床恢复期(病程第4周)复查肺功能。结果:MPP组急性期肺功能各项指标(FVC、FEV1%、FEV1/FVC、MMEF、FEF25、FEF50、FEF75)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MPP组急性期FVC、FEV1%、FEF50、FEF75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PP组MMEF、FEF50、FEF75 较非MPP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MPP组恢复期肺功能大小气道指标均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恢复期肺功能FVC、FEV1%、FEV1/FVC较急性期均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MEF、FEF50、FEF75略有升高,其中FEF50、FEF75仍低于65%,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CAP急性期大小气道均有不同程度损伤,非MPP患儿于恢复期大小气道通气功能均恢复正常,MPP患儿小气道受损更为明显,改善缓慢,恢复期仍存在一定程度气道受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和肺功能相关指标在儿童伴或不伴变应性鼻炎(鼻炎)的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与其他慢性咳嗽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2021年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门诊行肺功能和FeNO检测的199例慢性咳嗽(慢咳)患儿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慢咳患儿分为CVA 组(n=86)和非CVA(NCVA组,n=113)。通过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FeNO和肺通气功能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值(PEF)、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50%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MEF50)及2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MEF25)在预测CVA的临床价值。结果:经过筛选FeNO预测价值最高(P<0.001)。FeNO、MMEF和MEF25可能是区分CVA和NCVA的有效指标(均P<0.05)。FeNO和MMEF对CVA和NCVA的鉴别预测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1.5 ppb [曲线下面积(AUC)为0.916;敏感性为80.16%;特异性为75.92%;PPV 64.12%;NPV:87.50%]和84.5%预计值(AUC为0.726;敏感性为61.90%;特异性为77.66%;PPV 75.58%;NPV 64.60%)。FeNO联合MMEF诊断CVA的最佳临界值为>21.5 ppb,MMEF <84.5%预计值(AUC为0.988)。FeNO对于鉴别儿童慢咳中鼻炎受试者和非鼻炎受试者的不同临界值分别:21.5 ppb(敏感性为95.9%,特异性为81.1%)和27 ppb(敏感性为84.6%,特异性为78.3%)。鼻炎受试者的AUC (0.925)明显高于非鼻炎受试者(0.871)。FeNO联合MMEF对于鉴别鼻炎患儿的AUC为0.989,敏感性为95.9%,特异性为84.4%。对于非鼻炎受试者,FeNO联合MMEF的AUC为0.500,敏感性为47.6%,特异性为80.0%。结论: FeNO和MMEF在儿童慢咳中对CVA鉴别可能有较大的价值。FeNO和MMEF联合使用的预测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FeNO联合MMEF对与儿童慢咳中CVA伴有鼻炎者预测的准确性高于非鼻炎患儿。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激发试验在慢性咳嗽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后小气道功能、气道阻力及胸外气道反应的状况。方法68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观察FEV1、呼气中期流速(MEF50)及吸气中期流速(M IF50)的变化,并应用强迫振荡技术测定激发前后患者气道阻力。结果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52%,激发阳性患者激发前MEF50、R0与阴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EF50激发后/激发前比值(MEF50%)与FEV1激发后/激发前比值(FEV1%)呈正相关,与R0激发前后差值(R0-d)呈负相关。13例患者呈现胸外气道高反应(占总例数20%),其中6例为单独存在胸外气道高反应,7例患者合并支气管气道高反应。结论观察慢性咳嗽患者小气道功能变化,有利于对哮喘的及早诊治。激发试验时联合观察支气管气道反应和胸外气道反应,可为临床诊断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6.
张金蓉  李惠  陈斌 《西部医学》2012,24(1):43-44
目的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BPT)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25例慢性咳嗽及拟诊CVA患者进行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测其气道高反应性。结果 1525例患者中BPT阳性795例,阳性率52.1%,阳性病例中CVA735例(92.5%),其余60例阳性病例中45例为感染后咳嗽,12例为轻度COPD,3例为支气管结核。结论 CVA为慢性咳嗽患者气道高反应性的主要病因。对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患者进行BPT,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并给予正确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白三烯D4(LTD4)支气管激发试验(BPT)在儿童气道高反应性(AHR)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8月在我院呼吸专科门诊随访的6~14岁患儿151例,其中哮喘缓解期患儿86例,急性支气管炎(急支)复查患儿65例。以上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TD4组和乙酰甲胆碱组(MCH组),LTD4组患儿共78例行LTD4-BPT,包括46例哮喘患儿和32例急支复查患儿;MCH组患儿共73例行MCH-BPT,包括40例哮喘患儿和33例急支复查患儿。LTD4组BPT阴性的哮喘患儿洗脱后再行MCH-BPT。记录两种BPT过程中患儿的主要不良反应。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两种BPT的诊断学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LTD4组与MCH组患儿基础肺功能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LTD4组哮喘患儿BPT阳性率(26.1%)明显低于MCH组(72.5%)(P<0.05);LTD4组急支复查患儿BPT阳性率(3.1%)低于MCH组(15.2%)。LTD4组BPT阴性的哮喘患儿MCH-BPT的阳性率为58.8 %,分度以轻度、极轻度为主。LTD4组敏感性(0.2609)低于MCH组(0.725),其特异度(0.9688)稍高于MCH组(0.8485),LTD4组的ROC曲线下面积(0.635)低于MCH组(0.787)。BPT过程中,LTD4组哮喘患儿主要不良反应为咳嗽(34.8%)、气促(19.6%)、胸部紧缩感(15.2%)以及喘息(10.9%),其发生率明显低于MCH组(P<0.05),两种试验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LTD4-BPT在儿童临床应用中安全性高,与MCH-BPT特异性相似,但敏感性较低,诊断学价值较低,在儿童气道高反应性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吸入生理盐水后的FEV1较基础FEV1的下降率(ΔFEV1),探讨该值与支气管激发试验(BPT)结果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09年9月期间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行BPT的慢性咳嗽或胸闷患者115例。先测定FEV1基础值,吸入0.9%生理盐水后再次测定FEV1,计算ΔFEV1。然后用乙酰甲胆碱作支气管激发剂,按BPT结果(阳性或阴性)将患者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并结合肺部听诊、生命体征和症状等综合方法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观察试验的安全性。结果 BPT阳性和阴性患者分别为49例和66例。阳性组中有35例吸入生理盐水后FEV1下降3%,其中20例FEV1下降5%。阴性组中仅6例FEV1下降3%,其中无一例下降5%。以FEV1下降3%为界,对预测BPT试验阳性结果的敏感度为71%,特异度为91%;以FEV1下降5%为界,敏感度为40.8%,特异度为100%。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吸入0.9%生理盐水后ΔFEV3%可以较好的预判BPT的结果,对这部分患者引起重视可以提高该BPT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肺功能参数与高分辨率胸部CT图像征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了我院收治的86例R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分辨率胸部CT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检查,并检测其肺功能,分析患儿肺功能参数与CT图像征象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值比较,磨玻璃样改变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呈轻度下降,呼气峰流速(PEF)中度下降,最大终端呼气流速(MMEF25~75)重度下降;肺实变组FVC、FEV1呈轻度下降,PEF、MMEF25~75呈现中度下降;斑片样改变组PEF出现轻度下降,余参数均为正常范围。三组比较,FVC从高至低依次为斑片样改变组、磨玻璃样改变组、肺实变组(P0.05),斑片样改变组FEV1及MMEF25~75高于磨玻璃样改变组、肺实变组(P0.05),磨玻璃样改变组FEV1/FVC低于肺实变组、斑片样改变组(P0.05)。结论 RMPP患儿肺功能参数与高分辨率胸部CT图像征象存在一定相关性,采取高分辨率胸部CT检查可有效评估患者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和评估浙江省健康人群肺功能预测方程。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浙江省33家临床中心进行肺功能检查的健康体检者42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141例和验证组2123例,每组再分为男性亚组和女性亚组。年龄≥65岁的老年对象1168例参照前述方法进行分组,其中老年研究组568例,老年验证组600例。收集一般资料并作肺功能检测。研究组分不同性别,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建立肺功能预测方程,获得研究组和验证组肺功能参数预测值。计算肺功能参数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比值,获得肺功能参数预测百分比。比较研究组与验证组肺功能参数预测百分比,以此验证肺功能预测方程的可行性。老年研究组和验证组亦采用上述方法建立和评估男女不同性别肺功能预测方程。结果两组对象的一般资料及肺功能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女性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呼气峰流量(PEF)、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用力呼气2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EF25%)、FEF50%、FEF75%、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均与各自年龄呈负相关,男性最大分钟通气量(MVV)亦与年龄呈负相关。男性FVC、FEV1、PEF、MMEF、FEF25%、FEF50%、FEF75%、MVV与身高呈正相关;女性FEV1/FVC与身高呈负相关,其他参数均与身高呈正相关。男性PEF和DLCO与体重呈正相关,FEV1/FVC和FEF75%与体重呈负相关;女性DLCO与体重呈正相关,FEV1/FVC与体重呈负相关。老年男性、女性FVC、FEV1、PEF、FEF25%、FEF50%、FEF75%等肺功能参数均与年龄呈负相关;老年男性、女性FVC、FEV1、DLCO以及老年男性PEF、FEF25%,老年女性MMEF、FEF50%均与身高呈正相关。老年男性MMEF和老年女性DLCO与体重呈正相关,老年女性FEV1、MMEF与体重呈负相关。研究组、验证组,老年研究组、老年验证组肺功能参数预测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研究为浙江省健康人群提供了最新的肺功能预测方程,并且验证了这一新的方程式适合在浙江省临床中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