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谈发展我国全科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全科医学的特点,国际全科医学的发展,我国发展全科医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以及建立全科医学的教育结构体系等五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如何发展全科医学的问题。文章指出发展全科医学是适应疾病谱改变,医学模式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需要,是适应“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需要,是适应我国发展社区服务业的需要。本文认为我国城乡三级医疗保健网为发展全科医学提供他保证,家庭病床的开展为全科医生发展提供了经验。文章最后从全科医学层次结构、过程结构、教育内容结构和几个方面讨论了发展,建立全科医学的教育结构体系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全科医学的教育结构体系模式。  相似文献   

2.
全科医学的社区实践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全科医学的特征和原则探讨了社区实践教学在全科医学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笔者认为,同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相比,全科医学更强调社会、家庭和心理因素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合格的全科医生除了能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外,还必须具各处理社区、家庭问题及个人行为和心理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很难通过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方式来解决,只有进行社区实践才能获得。文章介绍了我校94级全科医学教改试点班社区实践教学的具体做法,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近年来,由于高脂、高糖、高热量饮食及吸烟、酗酒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们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肿瘤等以及心理疾病的患病也日趋增加,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所以,如何更好地从行为因素来预防疾病的发生与进展,促进疾病的康复与转归已成为医务工作者在当今生物-心理-社会新型医学模式下的重要任务.行为医学正是将行为科学中有关健康和疾病的知识和技术应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一门跨学科性的学科[1],其主要研究行为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机制,通过消除不良的心理、行为等危险因素和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控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也正是由于这一点,行为医学已广泛应用到临床各个学科中,并成为全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科医学融合了生物医学、行为医学、社会医学等知识和技能[2],其中行为干预贯穿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预防的始终.本文从行为干预对相关疾病的治疗、康复、转归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来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从而将行为医学更好地应用于全科医学中,为人群的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4.
在全科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可以有效提高全科医生临床决策能力,促进全科医学服务模式转变,丰富全科医学内涵。将循证医学理念应用到全科医学教育的途径包括强化全科循证医学师资力量、创新全科循证医学教学方式、将循证医学技能评价与考核引入全科医生考核体系。全科医学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教育尚面临诸多问题,需持续改进全科医生循证医学教学手段,科学开展全科医生循证医学教学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科医学病房在综合医院中的作用. 方法 对在我院全科医学病房住院的548例患者的来源、疾病种类、预后与转归等进行分析. 结果 全科医学病房的患者来源渠道多,年龄跨度大,合并病种多,医护工作量大. 结论 全科医学病房是全科医生的培训基地,是全科医学理念的应用场所,是专科医疗服务的补充,是双向转诊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比 ,介绍社区医学与全科医学的概念、基本内容、基本特征 ,总结归纳了两者的5个共同点和 3个不同点。并针对此指出 ,在我国大部分内陆省份和沿海的少数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 ,应以在社区医学指导下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为主 ;在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 ,应以在全科医学指导下的全科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为主 ;对某一具体地区而言 ,社区医疗服务模式和全科医疗服务模式 ,应呈现有机组合的势态 ;我国未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 ,必将是以全科医疗服务模式为主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新型全科医学课程教学模式,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培养.方法 于2009年9月-2010年3月,采用文献法和问卷法,了解全科医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结果 本研究根据教学目标和需求,构建了一种适用于全科医学必修课的教学模式,即"以病例为中心、问题为基础、社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结论 鉴于我国目前正处于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的过渡时期,各地发展不平衡,新型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可为推进全科医学课程建设积累经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尤丛蕾  姚弥  齐建光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4):4364-4371
背景 开展全科医学继续教育(简称全科继教)是加快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而全科医学师资是全科继教不可或缺的参与方。了解全科医学师资对全科继教现状的看法有助于发现当前我国全科继教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可为现存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新视角。目的 从全科医学师资角度出发,了解我国全科继教现状及全科医学师资对现状的看法,探索全科继教师资的内涵,旨在为改善和提高全科继教的质量提供借鉴。方法 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采用滚雪球式抽样、目的性抽样法选取符合全科医学师资标准且具有丰富全科继教培训经验的全科医学师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线上视频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应用NVivo 12软件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归类;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提炼访谈主题。结果 共纳入10例全科医学师资,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9~49岁,平均年龄(38.7±5.8)岁;8例学历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9例在三级医疗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工作;从事全科继教培训工作的年限为4~12年,平均年限(7.8±2.8)年。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提炼出5个主题:全科医生方因素影响全科继教培训效果;全科继教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存在不足;教学理论对于全科继教教学较为重要,但全科医学师资培训中缺少相关内容;立足基层需求、改进教学方式,以提升全科继教培训效果;全科继教培训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结论 我国全科继教面临师资管理水平较低、培训质量参差不齐等诸多困难和挑战。明确全科继教师资内涵,并完善全科继教师资培训体系和考核标准,对于探索有效的全科继教培训模式和提升全科继教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全科医学学科知识和技能体系,从而为我国的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体系建设提供建议。方法 检索大医医学搜索数据库中与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相关的中英文图书文献,检索时间为2006—2016年。结合我国近期发布的全科医师培养相关政策文件中的培训大纲,通过专题小组讨论和论证,构建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体系,并对各项具体内容进行重要性评分。最后,将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体系中的内容与培训大纲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合格图书66本(中文48本、英文18本)。构建的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体系包涵了全科医学相关基础知识、常见症状、主要疾病及临床相关技能。与培训大纲相比,该体系建议增加全科医学相关基础知识中的筛检及化学预防、循证医学理念及临床应用、全科医学未来发展、检查技术更新以及上肢疼痛、手腕痛、脚踝痛等常见症状;建议增加发病率/就诊率呈增长趋势的疾病,如呼吸系统中的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消化系统中的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内分泌系统中的肥胖症、骨质疏松症,神经系统中的睡眠障碍,眼科中的视觉障碍(屈光不正、弱视/斜视),精神科中的家庭暴力等;建议增加姑息治疗与临终关怀等人文方面的知识;建议降低对专业性较强疾病的掌握程度,如骨与关节感染、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相关临床技能,与大纲相比未有增减内容。结论 构建的全科医学知识与技能体系内容全面,在培训大纲的基础上对全科医生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了优化和完善,可以为接下来的全科医生培养相关图书及文件的编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全科医学与家庭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 198 9与 1993年两度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全科医学研讨会之后 ,1999年 3月 6~ 11日在台北市召开了海峡两岸家庭医学 /全科医学学术研讨会 ,台湾地区出席会议代表 12 0 0人 ,大陆地区出席会议代表 6 2人 ,这次会议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 ,促进了我国医疗改革的深化进行。从全科医学到家庭医学 [1 ]全科医学 (General  Practice)在欧洲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历来居欧洲医疗体系的主导地位 ,目前英国有 90 %以上的人口实行全民健康保险制度 ,推行全科医学和全科医师制度 ,在本世纪初 ,美国的全科医师制度还位居医疗体系的主体部分 ,191…  相似文献   

11.
随着心身医学的研究发展,当今大部分疾病可归属到心身疾病范畴,且处于高发状态。我国提出了“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但全科医学尚处于发展阶段,基层卫生服务中全科医生存在医疗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其岗位胜任能力有待提高,在心身疾病诊疗能力层面尤为明显。通过心身医学与全科医学相结合,可以提升全科医生对心身疾病的认知应对能力,改善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能力不足现状,同时促进社区居民精神卫生健康,充分体现全科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全科医学起步晚、需求高的发展现状,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对心身医学的认知,揭示出我国精神卫生资源供不应求的现象。笔者根据我国存在心身疾病临床诊断率低,全科医生缺乏相关的心理干预技术,缺乏适合中国国情的诊断评估标准等问题,认为应从多角度进行促进,从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完善全科医生的院校教育和培训体系及结合本土中医全科特色方面,提出了增强全科医生心身疾病诊疗能力的三点建议。心身医学和全科医学相结合符合当前我国医疗服务发展需求,通过强化全科医生在首诊中的心身疾病认知与应对能力,对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控制医保费用,减少患者与社会的经济负担,具有显著的促进意义,从而更好实现“健康2030”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A survey in one general practice of the occurrence of measles and of immunisation in patients who were born between 1963 and 1982 showed that immunisation not only brought some financial reward to the practice, but by preventing measles reduced the number of consultations related to measles by 40%. Although practice policy often entailed a home visit to immunise a patient, measles disease was three times more likely to require a visit. It is surprising that, considering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easles immunisation, in Britain measles has not become the rarity it now is in the United States.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互联网医院发展政策背景、主要类型,结合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实践,阐述新时期互联网医院在常见病和慢性病线上复诊、健康咨询等方面的应用,指出开展互联网医院业务有助于节省患者就诊时间和成本,避免延误病情以及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推行首诊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标  李晓芳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3):1115-1117
推行首诊制度是构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重要制度之一,首诊制度的推行需要政府的扶植引导,培养全科医生和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定点医保,并与会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同步推行,同时避免首诊可能造成的大型医院延伸垄断和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单一化等不良后果,使首诊制度成为真正的“守门人”制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中医全科医学起步较晚,至今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聚焦中医全科医学诊疗实践,从中医全科医学诊疗理念与实践模式、诊疗技术在社区的应用、发展优势及现存问题等几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中医全科医学发展现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促进中医全科医学发展成为实用价值高、服务能力强、广泛渗透基层的中医实践学科。中医全科医学诊疗理念和实践模式特点为提倡以“人”为中心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个体化综合干预、治未病的预防养生理念及重视服务家庭与社区。中医全科医学诊疗技术在社区服务中的应用主要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管理以及体质辨识和调养方法、膏方治疗冬病夏治、中医适宜技术筛选应用等社区健康问题的中医药干预。中医全科医学发展优势主要体现在有利于慢病防治,助力医养结合;容易立足社区和家庭,促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简便效廉,有利于节约医疗成本;有利于中医理论向临床应用的转化,促进中西医融合等方面。同时,中医全科医学发展还存在人才教育及培养体系尚需完善、中医全科医生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完善、岗位缺乏吸引力;中医全科医学学科建设依然薄弱;中医全科医学在社区卫生服务的研究仍不足等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6.
医院门诊流程现状分析与优化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虹 《中国医院》2010,14(7):69-72
分析了目前医院门诊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门诊就诊情况,提出了门诊流程优化原则和布局科学合理、信息化辅助流程、简化就诊流程、加强导医服务、分时段就诊、诊室布局均衡等六方面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不断进展,面对逐渐增长的医疗需求和日益沉重的慢性病负担,实现对社区多重慢性病的管理将逐渐成为我国初级卫生保健及全科医疗环境探索阶段得以持续取得积极效果的挑战之一。本文总结国内外对多重慢性病管理的现况及研究进展,从“全科医疗团队培养及环境准备关键三步”、实现“以患者为中心,医患共享决策”的理论和实践分析多重慢性病管理模式,来探索我国社区多重慢性病的管理策略,为全科医疗行业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全科医学科进入中国内地以来,在政府对基层卫生服务及全科医学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全科医学已经有了一定发展,大部分综合医院已设置全科医学科,但其角色定位及全科医生培养发挥作用仍处于探索阶段。目的 统计全科医学科病房收治病种情况,通过其顺位来分析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病房在全科医生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势,探索其角色定位。方法 通过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信息中心统一调取2017年9月-2019年12月在全科医学科病房住院的1 728例次患者的电子病历,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出院诊断及转归情况。结果 1 728例次全科医学科住院患者包括261个疾病种类,按系统分类就诊例次最高的疾病系统为呼吸系统〔379例次(21.93%)〕,其次分别为循环系统〔272例次(15.74%)〕、内分泌系统〔242例次(14.00%)〕、消化系统〔182例次(10.53%)〕、神经系统〔152例次(8.80%)〕。就诊人次最高的前10位疾病分别为肺炎、2型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心脏神经官能症、支气管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急性胃肠炎、糜烂性胃炎、心律失常,共803例次(46.47%)。2017、2018、2019年每年排在前3位的疾病均为高血压、肺炎、2型糖尿病,其中2017年,高血压30例次(15.79%)、肺炎24例次(12.63%)、2型糖尿病22例次(11.58%);2018年,肺炎83例次(10.30%)、高血压71例次(8.81%)、2型糖尿病70例次(8.68%);2019年,肺炎113例次(15.44%)、2型糖尿病82例次(11.20%)、高血压64例次(8.74%)。出院诊断患1种疾病者93例次(5.38%),合并2种或2种以上慢性病者1 635例次(94.62%)。经全科诊治后,病情好转或治愈下转社区健康服务中心627例次(36.28%)。结论 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住院患者病种包括各个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疾病种类与社区相似。通过对收治病种顺位分析,提示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有利于全科医生掌握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及慢性病管理技能,能有效地锻炼全科思维理念,有助于培养更能胜任社区全科诊疗工作的全科医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紧密型医连体模式下全科医学科的定位。 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全科医学科的发展和深圳市5家区属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实际运行情况,探索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医学科在组织架构、功能定位和学科发展方面的建设。 结果 我国全科医学科的发展主要依赖学科联盟,通过教学师资输出与师资培养在临床基地和实践基地间建立联系。紧密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医学科发展可借用行政手段强力推进,有利于分级诊疗。2016年深圳市社康机构基本医疗服务人次占全市公立医疗机构门急诊总诊疗量的42.66%。选择在社区首诊的医保参保人数量863万,占全市参保人总数的70%。深圳市区属医院全科医学科在组织架构上多采用双重管理模式,即在业务上归属医务科等职能部门管理,行政上归属社区健康管理中心管理。全科医学科在功能定位上侧重于全科教学,着重于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为基层输送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门诊是全科医生的主要带教场所,全科住院部适合收治多病共存、未分化疾病和教学患者,有利于全科医生对典型患者的系统学习。 结论 紧密型医联体模式有利于分级诊疗推进,该模式下全科医学科组织架构可采用双重管理,其功能定位为全科教学,其学科发展方向为多病共存患者照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