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远程血糖管理系统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作用。方法将2011年3月-2011年11月间住院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教育,实验组在常规教育的同时,应用远程血糖管理系统进行立体化教育。结果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FBG)、餐后2h血糖值(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以及总胆固醇(TC)与教育前相比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远程血糖管理系统进行立体化糖尿病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糖尿病知识,明显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医护血糖管理团队远程血糖监测在胰岛素泵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血糖监测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6例.两组均接受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接受指尖血糖监测,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医护血糖管理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达标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于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30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远程随访组及门诊随访组。通过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血糖、HbA1c、血糖达标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随访6个月及1年时,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 PG及HbA1c水平均较基线时明显下降(P0.05)。随访1年时,远程随访组患者的餐后2h PG及HbA1c水平均较门诊随访组明显降低(P0.05)。随访1年时,远程随访组HbA1c达标率明显高于门诊随访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远程血糖管理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对患者长期的血糖控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1)
目的:观察远程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指尖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远程血糖监测,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观察并比较治疗3d后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情况、低血糖发生情况、各临床指标情况(住院时间、胰岛素使用总剂量、平准血糖达标天数)、疾病知晓情况及患者治疗态度转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3d后,FPG及2hPBG达标率分别为82%、6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33%,且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3%,低于对照组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平均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总天数、住院期间胰岛素使用总剂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疾病知晓率及治疗态度转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自我护理、预防及处理高低血糖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远程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模式可有效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风险,具有极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7点”血糖监测法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方法及效果。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间临床确诊并保有完整病例资料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75例患者于每次复诊或来院时在院内进行血糖测量,记录血糖值;研究组75例患者要求在来院前3d自行于家中进行每日的血糖监测,并做好详细记录,带来医院就诊,医生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用药调整和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再调整性指导。结果:两组在干预前各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的各指标均出现明显的好转,但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值较干预前下降幅度比对照组更明显,体质量( BMI)和糖化血红蛋白( HbAlc)较干预前减少量比对照组更多,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7点”监测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动态的血糖监测并指导临床治疗与护理方案的调整,更具有适用性和个体性,有助于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使血糖、BMI和HbAlc改善水平更好,在患者出院初期该方法具有十分有效的作用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不同血糖监测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内分泌科住院的8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运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组为试验组,应用自我血糖监测(SMBG)组为对照组。结果CGMS与SMBG在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自我管理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GMS能更好地反映T2DM患者血糖真实水平,有效提高T2DM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经济状况与血糖控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申元 傅汉菁 万钢 朱良湘 卜祥雷 张建东 杜雪平 李玉玲 季宇 谷晓宁 李月 潘素芳 崔学利 白薇 陈玉洁 王自明 朱庆生 高迎 柳德元 姬云涛 杨泽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128-132
目的了解社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经济水平与其血糖控制的关系,为北京市社区T2DM患者纵向管理制定个体化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年8月-2009年7月,我院与北京市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开展T2DM纵向管理项目。采用多级抽样的方法,纳入北京市5个城区中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2887例T2DM患者自愿参加本次调查。全体参与医师经过专门培训,按统一要求调查并填写调查表,同时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1)不同经济水平的T2DM患者,其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吸烟等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经济水平的患者,其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腰围、舒张压、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按血糖水平7.0mm01/L为标准,将血糖控制情况分为良好(血糖≤7.0mmol/L)和差(血糖〉7.0mmol/L),经济水平由低到高4组患者的血糖控制良好率分别为40.68%、42.31%、49.69和48.05%;其中人均月收入为2000~元的患者血糖控制最佳,与〈1000元/月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4)调整年龄、糖尿病病程、肥胖、LDL—C等相关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经济水平对血糖控制仍呈独立相关性,人均月收入〉1000元的患者,其血糖水平〉7.0mmol/L的风险是〈1000元/月的患者的0.868倍[OR95%CI(0.778,0.968)];人均月收入在1000~元、2000-元、4000-元的患者,其血糖〉7.0mmol/L的风险是〈1000元/月的患者的0.992倍[OR95%CI(0.754,1.306)]、0.778倍[OR95%CI(0.585,1.035)]和0.775倍[OR95%CI(0.508,1.181)]。结论T2DM患者经济水平影响血糖控制,经济水平高的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得好,其中收入为2000—3999元/月的患者血糖控制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管理模式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 于2012年8-10月在三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招募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1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标准组(n=106)和强化组(n=107),再根据强化组患者的意愿,进一步分为单纯强化组(n=75)和综合组(n=32)。设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标准化管理、强化管理和综合管理三种管理模式,从2012年11月—2014年4月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8个月的分组管理。比较3组基线和管理18个月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及不同时间点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3组基线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管理18个月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纯强化组和综合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均高于标准组。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标准组管理后6个月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升高趋势,之后逐渐下降;单纯强化组管理后3~12个月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到达一个平台期,之后呈下降趋势;综合组管理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一直呈下降趋势。结论 综合管理糖尿病,更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控制,提高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 相似文献
9.
动态监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全天的血糖波动,可提供一个非常完整的血糖监测,评估T2DM患者血糖波动趋势[1]。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4年10月-2006年5月,我们对住院及门诊40例患者进行分析,男23例,女17全;平均年龄53(3482)岁。体重指数(BMI)为(25±3)均为新诊断的T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区规范化管理对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达标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规范管理组和对照组,管理组实施社区规范化管理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用药指导观察1年。结果:管理组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规范化管理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胰岛素泵治疗血糖控制较差的 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2 2例血糖控制不良的 2型糖尿病患者 ,给予胰岛素治疗 2~ 6d ,平均 4 .1d ,血糖达到强化治疗标准后 ,继续应用胰岛素泵 7d ,观察血糖、C肽、血胆固醇指标。结果 1 9例经过胰岛素泵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明显下降 ,餐后 1、2、3hC肽明显增加。结论 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 ,使用胰岛素泵可使血糖平稳达标 ,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胰岛素用量少 ,有效缓解高血糖所致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2.
背景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率逐渐升高,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并给个人、家庭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沉重的负担,针对社区居民的个性化糖尿病服务包有利于优化管理。目的 比较国家公共卫生服务包与广州市红山街社区签约糖尿病服务包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效果,探索社区对糖尿病防治综合管理的有效模式。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广州市黄埔区红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的6个居委中病情稳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23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16例。对照组患者入组后采用我国2型糖尿病公共卫生服务包进行管理,干预组患者入组后按红山街社区2型糖尿病服务包进行管理,干预随访时间均持续9个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实验室指标(包括血糖相关指标、生化指标等)及其达标率。结果 对照组、干预组分别失访23、20例,最终纳入分析的患者分别为93、96例。干预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于对照组,FPG、2 hPG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指数(BMI)、腰臀比、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血压、HbA1c、TC、TG、HDL、LDL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山街社区2型糖尿病服务包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效果明显,对糖尿病规范化管理及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社区卫生服务对2型糖尿病防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武汉市一社区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60例,同期选取另一社区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经过5个月的社区综合干预后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餐后2 h血糖、体质指数(BMI)和遵医行为。结果试验组干预前的空腹血糖(7.4±1.8)mmol/L、Hb A1c(6.9±0.9)%、餐后2 h血糖(9.7±1.4)mmol/L、BMI(24.6±1.4)kg/m2,均分别显著高于干预后的空腹血糖(6.2±0.8)mmol/L、Hb A1c(6.1±0.9)%、餐后2 h血糖(8.1±1.6)mmol/L、BMI(23.7±1.2)kg/m2(P<0.05)。试验组干预后遵医嘱用药(76.7%)、控制饮食(73.3%)、规律运动(70.0%)、定时监测血糖(75.0%)均显著高于干预前遵医嘱用药(53.3%)、控制饮食(53.3%)、规律运动(50.0%)、定时监测血糖(41.7%)(P<0.05)。结论社区卫生服务能有效地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后血糖波动的特点。方法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病程,将抽样对象分为格列美脲(A)组、胰岛素皮下注射(B)组及胰岛素泵(C)组,3组患者血糖控制至目标值即开始进行72h动态血糖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及饮食。结果 A组的病程、HbA1c及空腹C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2组,其余各项基线资料3组均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各组平均血糖值几乎相等;A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最低,接近零;B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回归分析显示,B组血糖的波动与晚餐后2h血糖成线性回归关系。结论根据动态血糖监测及双"C"治疗方案调整降糖药物及饮食规律,可更高效率、更安全地强化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进行2型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的研究。方法 选择月坛地区木樨地居委会所辖人口中〉35岁者作为研究对象,2003—2005年利用《2型糖尿病社区防治指南》和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对其进行一、二、三级预防为主的社区综合防治。结果 被研究对象社区综合防治后(2005年)与社区综合防治前(2003年)体质检测迭标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糖尿病高危因素得到控制,糖尿病病人测血糖率干预前后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利用《2型糖尿病社区防治指南》和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对社区成年人进行一、二、三级预防为主的2型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辅理善瞬感扫描式动态血糖监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来广州市干部健康管理中心健康体检的19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96)和对照组(n=96).2组患者均为口服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指尖采血每日监测7次;观察组则采用美国辅理善瞬感扫描式动态血... 相似文献
17.
动态血糖监测研究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中的血糖漂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研究2型糖尿病(T2DM)强化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的特征。方法①将研究对象分为胰岛素治疗组、磺脲类治疗组和诺和龙治疗组;②用CGMS对66例T2DM患者于血糖稳定后进行72h血糖监测,其间监测指端血糖谱并输入CGMS以校正,根据血糖测定图谱观察各组低血糖发生的特征。并对每一患者抽血检测升糖相关激素,比较低血糖发生时与非低血糖时升糖相关激素的异同。结果①各组低血糖多于11∶00~12∶00、21∶00~5∶00发生,最多见于2∶00。②餐后3h血糖较餐后2h较好的预测低血糖的发生。③发生低血糖时,升糖相关激素变化不明显。④磺脲类治疗组较胰岛素治疗组、诺和龙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CGMS能及时准确地发现低血糖,了解低血糖的影响因素及低血糖后的反应,以指导临床治疗,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社区牙周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健康及血糖代谢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社区定期龈上洁治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平行对照、盲法设计,将某社区66名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分为实验组Ⅰ(牙周基础治疗组,22例)、实验组Ⅱ(社区龈上洁治组,19例)及空白对照组(25例),并于基线治疗或检查完成后6周、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复查和复治,比较各组牙周临床指标、血糖代谢水平的变化。结果:Ⅰ、Ⅱ组各项牙周临床指数均较基线显著降低(P<0.05),其中探诊深度分别减少0.71和0.70 mm,显著高于对照组改变0.20 mm(P<0.05)。3组附着水平增加依次为0.86、0.57和0.03 mm,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依次为0.03、0.00、0.00)。Ⅱ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基线显著降低(⊿=1.01%,P=0.03),且与牙龈炎症改善显著相关(r=0.51,P=0.03)。结论:定期龈上洁治能显著改善牙周健康及血糖水平,可用于社区糖尿病患者基本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