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使用CT灌注成像(CTP)评价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脑血流灌注的变化.方法:23例颈动脉狭窄病人分为有症状组14例和无症状组9例,均经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术确诊为单侧颈内动脉中或重度狭窄.对全部病人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共置入支架23枚,术前及术后7 d对所有病人行脑CTP检查.分别比较2组术前、术后7 d的CTP常用指标脑局部血流量、局部脑血容量、局部平均通过时间及相对达峰时间.结果:2组术后rTTP、rMTT时间均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CBF、rCB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患侧rTTP、rMTT较健侧延长,rCBF较健侧降低(P<0.01),rCBV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CTP成像,rCBF、rCBV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rTTP、rMTT较前有所好转(P<0.05和P<0.01),但与健侧比较仍有明显延迟(P<0.01).结论:CTP可以相对准确地反映颈动脉狭窄病人支架成形术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状况,可成为头颈部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无创性评价方法,rTTP是评价早期缺血以及侧支循环代偿能力非常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5):136-139
目的应用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评价先天性血管狭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2月期间就诊我院通过DSA或CTA已确诊存在先天性血管狭窄患者48例,选择感兴趣区通过Functool软件进行后处理得到rCBV、rCBF、rMTT及rTTP等相关参数数值。比较存在临床症状患者与无临床症状患者灌注上差异及存在临床症状患者不同区域的灌注情况。结果比较有临床症状患者与无临床症状患者灌注rCBV、r CBF、rMTT及rTTP差异,rCBF数值减低、而rMTT和rTTP数值呈现出延长(P0.05),而两组间rCBV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天性血管狭窄患者狭窄区供血rCBF及rCBV值减低、rMTT及rTTP值出现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脑灌注功能成像技术可以有效评估先天性血管狭窄脑组织血供情况,磁共振脑灌注成像在先天性血管狭窄脑组织血供与临床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评价烟雾病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情况,探讨代偿性侧支循环形成与灌注的关系。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为烟雾病的住院患者72例作为典型烟雾病组,其中男性37例,女性35例,年龄10~62岁,所有患者均行脑血管造影(DSA)和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并选取20例无神经系统病史的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以平均通过时间(MTT)图像为标准,将异常灌注范围划为感兴趣区(ROI),分别记录相应的灌注参数值,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MTT和达峰时间(TTP)。本研究以小脑作为参照,对灌注参数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灌注参数相对比值(rMTT、rTTP、rCBF和rCBV)。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典型烟雾病组患者rMTT和rTTP延长、rCBF减低(P<0.05或P<0.01),而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侧比较,烟雾病患者患侧rMTT和rTTP延长、rCBF和rCBV减低(P<0.05或P<0.01);与慢性起病组比较,急性起病组患者rCBV和rCBF减低(P<0.05或P<0.01),rMTT和rT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型与缺血型患者之间各灌注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脑灌注成像能够准确评价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情况,MTT和TTP较CBF、CBV的敏感性更高。采用磁共振灌注成像可评价烟雾病患者侧支循环代偿情况,为临床医生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和最佳术式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行脑-硬膜-动脉贴敷(encephalo-dura-artery sticking,EDAS)术前后 CT 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的特征,探讨 CTP 在该疾病 EDAS 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于 EDAS 治疗前后行 CTP 检查,获得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 rCBV)、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相对达峰时间(relative time to peak,rTTP)以及其他灌注参数,计算出 rCBV、rCBF、rTTP 相对灌值,分析患者在手术前后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结果 EDAS 术后狭窄血管供血区的 rTTP 值较术前降低(P <0.05);rCBF、rCBV 在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 >0.05)。狭窄血管非供血区手术前后各灌注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TP 可为 EDAS 手术前后提供无创性监测方法,灌注参数中 rTTP 可作为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一项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溶栓术后脑灌注表现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8月于本院行溶栓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磁共振灌注(PWI)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n=34,正常)与研究组(n=46,异常)。对照组单纯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研究组采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相对达峰时间(rTTP)、相对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神经功能缺损及卒中后残疾情况。比较研究组治疗后不同美国国卫院脑卒中评估表(NIHSS)与Rankin修订量表(mRS)评分的rTTP、rMTT、rCBV、rCBF情况。分析治疗后脑灌注表现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研究组rCBV、rCBF均低于对照组,而rMTT、rTTP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rCBV、rCBF、rMTT、rTT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NIHSS与MR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M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IHSS与MRS评分越高,rCBV及rCBF越低,而rTTP与rMTT越高(P0.05)。rCBV、rCBF与NIHSS、MRS评分均呈负相关(r=-0.245、-0.904,P0.05),rTTP、rMTT与NIHSS评分、mRS评分均呈正相关(r=0.147、0.894,P0.05)。结论:rCBV、rCBF与急性脑梗死预后呈正相关,rTTP、rMTT与急性脑梗死预后呈负相关,脑灌注表现可以为急性脑梗死溶栓术后患者预后判断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MR 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 PWI-MRI)与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 CTP)评估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结果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4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或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ime of flight-MR angiography, TOF-MRA)证实、并行脑血管重建术的烟雾病患者,回顾性分析术前一周内PWI-MRI及CTP的灌注参数图像〔灌注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和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mit time,MTT)〕,分别得到拟手术侧灌注缺损区与同侧小脑对照区的相对灌注参数(rCBF、rCBV、rMTT、rTTP)。另选取无灌注缺损并排除脑血管疾病的1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烟雾病组和对照组的灌注结果进行比较,并对各组的参数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烟雾病组患者的PWI-MRI、CTP各参数图上均有不同程度的灌注缺损区,烟雾病组rCBF、rCBV下降,rMTT、rTTP延长(P<0.01)。在烟雾病组患者中,PWI-MRI与CTP所得同种灌注参数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相关分析显示同种灌注参数之间均具有较强相关性(r值:rCBF为0.791,rCBV为0.832,rMTT为0.748,rTTP为0.812)。 结论 PWI-MRI与CTP均能得到定量的灌注参数,对烟雾病患者灌注缺损的部位与程度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颈动脉狭窄(CAS)合并认知功能障碍(CI)患者支架植入后脑血流动力学(CHD)变化,以及CHD改善与CI的关系。方法选择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一区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入院的CAS合并CI患者26例,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分别在术前和术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简易精神评估量表(MMSE)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同时以64排螺旋CT进行灌注成像显影(CTP),统计患者狭窄血管供血区和非供血区(大脑后动脉供血区,一般选取狭窄血管同侧的枕叶)的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和相对达峰时间(rTTP)等CHD指标。结果患者MoCA、MMSE得分术前分别为(15.3±3.9)分、(21.0±3.4)分,术后3个月分别为(20.6±3.4)分、(25.2±3.0)分,术前术后MoCA、MMSE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血管供血区术前rCBF、rCBV和rTTP得分分别为(0.98±0.15)分、(0.97±0.12)分和(1.05±0.11)分,而术后分别为(0.96±0.11)分、(0.97±0.14)分和(1.00±0.06)分,rCBF和rTTP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植入手术能显著改善CAS合并CI患者的CHD,同时也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64层CT灌注(64-SCTP)成像评价椎-基底动脉系统TIA间歇期局部脑血流灌注状态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拟诊为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26例,于间歇期行64-SCTP检查,测定兴趣区及对侧相应区域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对这些灌注参数进行半定量分析,所有患者同期进行CTA检查,CTA检查结果均经DSA证实。结果所有26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中有18例CTP脑灌注异常,其患侧及对侧的平均rTTP、rMTT、rCBF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而rCBV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TA发现26例患者中有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狭窄20例。结论以桥脑层面为基础灌注层面的64层CT灌注成像可以用于评估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间歇期血流灌注状态,帮助了解患者病情,结合CTA检查可以发现相关责任血管,对指导临床早期干预,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一站式头颈CTA及全脑CTP灌注成像同步研究颈动脉斑块面积占比对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的影响。方法:收集25例经超声确认的颈动脉斑块患者及10例正常受试者的头颈CTA及全脑CTP灌注数据,经过专业后处理软件测量及统计颈动脉斑块面积占比及全脑CTP灌注参数(包括平均血容量、平均血流量、平均达峰时间及平均通过时间),按照颈动脉斑块占比程度分组后与脑灌注参数同步进行分析。结果:颈动脉面积占比<30%,其同侧各个脑区的rCBV、rCBF、rTTP及rM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颈动脉斑块占比≥30%且<50%,其同侧各个脑区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侧内侧颞叶、纹状体及海马rCBF轻度减低,同侧岛叶、内侧颞叶、纹状体、海马rTTP及rMTT轻度延长;颈动脉斑块占比50%~70%,其同侧脑区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侧岛叶、内侧颞叶、纹状体、海马及眶额区rCBF轻度减低,同侧岛叶、内侧颞叶、纹状体、海马、眶额区、前顶叶rTTP及rMTT轻度延长;颈动脉斑块占比超过70%,其同侧脑区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侧岛叶、内侧颞叶、纹状体、海马、眶额区、前顶叶及中央前回rCBF轻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CT灌注成像评价颅内外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21例,在行狭窄血管支架植入术前后用16排螺旋CT进行灌注成像检查,对术前、术后相对灌注值(rCBF、rCBV、rTTP)进行比较.结果 狭窄血管供血区术后rTTP比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狭窄血管非供血区术前、术后r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血管供血区和非供血区rCBF、rCBV指标在术前和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外动脉支架植入术能显著改善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 rTTP可作为反映颅内外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全脑灌注(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1例患者进行CTP和CTA联合检查,按照MCA狭窄程度分为轻、中及重3级,进行病变侧与健侧的脑血流量(rCBF)、局部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灌注参数对比.结果 病变侧与健侧分水岭区rCBF、MTT及TTP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节区rCBV、rCBF、MTT及TT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受侧枝循环等多种因素影响,MCA重度狭窄或闭塞与脑内血流灌注降低有相关性,轻中度狭窄与脑灌注降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灌注及血管成像分析对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中信惠州医院41例早期脑缺血卒中患者进行CT平扫、CT灌注和CT血管成像检查,比较CT灌注和CT血管成像诊断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结果 ①CT平扫示患者早期大脑梗死区提示有低密度病灶,CT平扫的敏感性为57.7%,特异性为100.0%,诊断准确性为73.2%;而CT灌注成像可见缺血脑组织,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下降,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延长.其中MTT和CBF的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均明显高于CT平扫,颈内动脉CT成像敏感性明显低于CT灌注成像,准确性明显低于CT平扫和CT灌注成像,颅内动脉成像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CT平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特异度几种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T灌注成像显示患者半暗带区CBF、CBV、MTT、TTP、PE百分比值(rCBF、rCBV、rMTT、rTTP、rPE)与梗死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表现在rCBF、rCBV、rPE明显高于梗死区,rMTT和rTTP明显低于梗死区;③可见半暗带区和梗死区rCBF与rCBV呈正相关,rCBF与rMTT、rMTT与rCBV、rTTP与rRE呈负相关(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对早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敏感性高,各个参数能够较为准确检测到大脑早期缺血引起组织变化情况,故可作为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The efficacy of both quantitative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QDSA) and flat-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FD-CTP) is equivalent to that of magnetic resonance perfusion (MRP) in assessing perfusion deficits in carotid stenosis.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FD-CTP to monitor cerebral hemodynamics during carotid stenting.

Methods

Thirteen patients with extracranial carotid stenosis (>70%) were included. Both QDSA and two FD-CTP sessions were performed before and after carotid stenting. Cerebral circulation time (CCT) was defined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ime to peak (TTP) of the parietal vein and the cavernous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For FD-CTP and MRP, regions of interest (ROIs) were placed in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territory at the basal ganglia level of both stenotic and contralateral hemispheres for measurement. The TTP ratio (rTTP) was defined as stenotic TTP divided by contralateral TTP; and ratio of cerebral blood volume (rCBV), ratio of mean transit time (rMTT), and ratio of cerebral blood flow (rCBF) were defined similarly. Both CCT and ratio perfusion parameters were compared during stenting.

Results

Before stenting, only rCBF (r = 0.73) and rTTP (r = 0.58) demonstrated correlations between FD-CTP and MRP; CCT correlated with only rMTT in MRP (r = 0.69). After stenting, only rCBF (r = 0.56) indicated a correlation between FD-CTP and MRP. Regarding cerebral flow after stenting, CCT (4.61 ± 1.6 s) was shortened, rMTT (1.12 ± 0.04) and rTTP (r = 1.05 ± 0.03) decreased, and rCBF (0.91 ± 0.16)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FD-CTP provides a potentially more comprehensive hemodynamic assessment of parenchymal perfusion changes compared with QDSA during carotid stenting, but FC-CTP requires additional 18 min. FD-CTP confirmed that the normalization of cerebral hemodynamics began immediately and continued for 1–3 day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相对脑血容积(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和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在鉴别颅脑胶质瘤病理分级中的价值。方法对病理证实为颅脑胶质瘤的患者(Ⅱ级胶质瘤9例,Ⅲ级胶质瘤11例,Ⅳ级胶质瘤14例)行MR灌注加权成像及常规MRI检查。由灌注加权成像数据获取脑血容积(CBV)图、脑血流量(CBF)图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图,计算出rCBV、rCBF和rMTT值。结果Ⅱ级胶质瘤的rCBV、rCBF和rMTT值分别为2.68±1.37、2.52±1.29和1.02±0.30,Ⅲ级胶质瘤的rCBV、rCBF和rMTT值分别为4.99±2.34、4.77±1.97和1.07±0.15,Ⅳ级胶质瘤的rCBV、rCBF和rMTT值分别为6.69±1.88、6.97±1.73和1.08±0.22,各组间rCBV和rCB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MT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灌注加权成像能有效地在术前评价颅脑胶质瘤的病理级别,rCBV值结合rCBF值可以更好地对颅脑胶质瘤进行病理分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与年龄、收缩压和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内科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25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患者脑血流基本情况,术后1、12、24 h再行床旁TCD检查和术前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根据TCD检查结果将257例患者分为CHS组13例为研究组和无CHS组244例为对照组,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与年龄、收缩压和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率为5.1%(13/257),随着年龄的增加、收缩压的增高、血管狭窄程度的增大,CHS的发生率逐渐增高(χ2=17.973、24.357、23.488,均P<0.001)。 结论 高灌注综合征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高龄、收缩压≥170 mm Hg (1 mm Hg=0.133 kPa)、血管狭窄程度≥90%的患者更易发生。临床工作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严格控制好血压,特别是高龄、血管高度狭窄的患者,是预防和减少高灌注综合征发生的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16.
郭丰玉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111-113
目的 探讨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脑卒中评分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临沂市肿瘤医院2009年2月~2013年4月诊治的疑似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30例,采用螺旋CT扫描机进行灌注成像分析,观察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梗死区、缺血半暗带的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峰值时间(rTTP)情况和缺血脑组织可恢复比率(PRR)和NIHSS评分相关性.结果 ①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梗死区rCBF、rCBV均低于缺血半暗带(t=18.59、12.18),而rMTT、rTTP均高于缺血半暗带(t=23.50、5.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缺血脑组织可恢复比率(PRR)和NIHSS评分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18、0.602,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描述的是组织缺血后的血液动力学变化,缺血性半暗带和脑梗死患者评分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以为临床治疗和评价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预后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CT灌注(CTP)及CT血管造影(CTA)一站式低剂量多模态CT评价慢性脑缺血(CCH)患者脑组织血流灌注改变,并分析CCH的临床高危因素。方法:应用640层容积CT对266例临床拟诊CCH的患者进行全脑CTP检查,经后处理得到各个供血区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TP)和延迟时间(DT)等灌注参数以及CTA图像,以患侧/对侧算得相对比值(rCBF、rCBV、rTTP及rDT值),并分析各患者脑血管的狭窄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患侧与健侧大脑半球各个灌注参数的差异,成组t检验分析灌注不足组与灌注正常组之间各个灌注参数相对值的差异,秩合检验分析灌注不足组与灌注正常组患者供血血管狭窄程度之间的差异;并对灌注不足的相关临床高危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灌注不足组184例,CTP示两侧大脑半球灌注不对称,患侧CBF、CBV低于对侧,而TTP、DT高于对侧,各灌注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前循环灌注不足98例,后循环灌注不足61例,多供血区灌注不足25例;②灌注不足组rCBF、rCBV相对值低于灌注正常组,而rTTP、rDT高于灌注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43、-3.862、2.790、4.558,P<0.01);③184例灌注不足组患者中,血管评估显示轻度狭窄24例,中度狭窄47例,重度狭窄65例以及闭塞48例;82例灌注正常组患者中,轻度狭窄54例,中度狭窄21例,重度狭窄5例及闭塞2例,2组血管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在灌注不足组患者与灌注正常组之间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的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和高血脂是脑灌注不足的危险因素。结论:多模态CT不仅可以显示脑血管狭窄程度,而且还可以直观和定量反映CCH患者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为CCH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