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TCD联合CTA及CT灌注成像在评估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94例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94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及志愿者均采用TCD联合CTA及CT灌注成像,比较不同狭窄程度患者与对照组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患者的两侧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61.09±18.37)c m/s、(5 5.2 6±1 8.6 1)c m/s、(47.28±15.96)cm/s、(41.75±16.22)cm/s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9.42±21.55)cm/s(P0.05)。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患者的达峰时间分别为(8.24±2.39)s、(9.36±2.54)s、(10.17±2.92)s、(10.94±2.75)s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3±2.12)s(P0.05)。结论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与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侧支循环管开放情况、脑灌注参数等密切相关,TCD联合CTA及CT灌注成像可以综合评估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为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用CT灌注成像(CTP)评价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脑血流灌注的变化.方法:23例颈动脉狭窄病人分为有症状组14例和无症状组9例,均经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术确诊为单侧颈内动脉中或重度狭窄.对全部病人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共置入支架23枚,术前及术后7 d对所有病人行脑CTP检查.分别比较2组术前、术后7 d的CTP常用指标脑局部血流量、局部脑血容量、局部平均通过时间及相对达峰时间.结果:2组术后rTTP、rMTT时间均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CBF、rCB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患侧rTTP、rMTT较健侧延长,rCBF较健侧降低(P<0.01),rCBV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CTP成像,rCBF、rCBV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rTTP、rMTT较前有所好转(P<0.05和P<0.01),但与健侧比较仍有明显延迟(P<0.01).结论:CTP可以相对准确地反映颈动脉狭窄病人支架成形术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状况,可成为头颈部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无创性评价方法,rTTP是评价早期缺血以及侧支循环代偿能力非常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评价参数半定量分析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stenting,CAS)后脑高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CHS)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连续调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住院的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并行CAS的患者210例,根据是否发生CHS分为研究组(CHS组)、对照组(非CHS组),收集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及术前CTP评价参数(半定量分析),并分别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CHS组和非CHS组术前相对达峰时间(relative time to peak,rTT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术前 rTTP延长与CAS术后CHS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重度颈动脉狭窄CT灌注成像(CTP)的输入方法及治疗策略。方法 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重度颈动脉狭窄(C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患者均进行CTP检查,按照CTP输入不同分为健侧组、患侧组以及基底组。对比三种输入方式下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以及延迟时间(DT)等灌注值。根据CTP灌注值选取无症状患者进行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无症状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吲哚布芬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三种输入方式下重度CAS患者CBV、TT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组和健侧组灌注参数对比均无差异(P>0.05);患侧组CBF、MTT以及DT与其他两组对比均有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IB、D-D、TM以及TAFI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IB、D-D、TM以...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仍采用常规血管造影的方法对该病进行诊断.双源双能量CT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的成像技术,对于血管成像具有独到的优势.迄今国内尚未见有该方法诊断颈动脉狭窄方面的应用研究.文中评价双源双能量颈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对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并与常规颈部血管检查所用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进行比较. 方法 2010年1月至12月,共有40例患者行双能量颈动脉CTA检查后,2周内行DSA检查.将颈动脉分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颈内动脉颅内段三段.CTA和DSA分析时将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标准采用北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标准:无狭窄(狭窄率为0)、轻度狭窄(狭窄率≤29%)、中度狭窄(狭窄率为30%~69%)、重度狭窄(狭窄率为70%~ 99%)和完全闭塞.以DSA为对照,评价双能量CTA诊断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结果 40例患者240段血管,CTA共检出70个血管节段有不同程度狭窄(轻度狭窄35处、中度狭窄25处、重度狭窄10处),170个血管节段为正常;DSA检出75个血管节段有不同程度狭窄(轻度狭窄38处、中度狭窄24处、重度狭窄13处),165个血管节段正常.以DSA为对照,CTA检出颈动脉病变总的敏感性为92.0% (69/75),特异性为99.4% (164/165),准确性为97.1% (233/240),阳性预测值为98.6% (69/70),阴性预测值为96.5% (164/170). 结论 双能量颈部CTA在诊断颈动脉狭窄性病变方面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可作为常规的临床手段用于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筛查和诊断.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在颈动脉狭窄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18例经临床或DSA检查证实的颈动脉狭窄病人的CTA表现,并利用原始数据在AW4.3工作站进行MPR及VR等后处理。显示颈部动脉在各平面情况,获取完整颈部动脉图像,对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结果18例共36支颈动脉,CTA均显示病变。颈内动脉狭窄29支,其中轻度狭窄18支,中度狭窄7支,重度狭窄3支,闭塞1支。其重建后图像能清晰显示血管狭窄,钙化和周围骨质的关系。结论MSCTA可以早期发现并诊断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对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及其硬化斑块稳定性作出评估及判断,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探讨颅骨修补术前后脑组织的血流灌注变化。方法选取30例在我院行颅骨修补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前2d、术后10d,分别对患者行CT脑灌注成像检查,观察、分析本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脑组织血流灌注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患侧术前大脑皮层的CBV、CBF值均显著低于健侧,MTT、TTP值均显著高于健侧,(P0.05);术后,患侧大脑皮层的CBV、CBF值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MTT、TTP值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患侧术后大脑皮层的CVB、CB、MTT、TTP值与健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本组患者术前的FIM评分平均值为(111.64±12.06)分,术后的FIM平均值为(120.87±8.54)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颅骨修补术能够有效增加患侧大脑皮质区的血流灌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CT脑灌注成像是监测脑组织血流灌注变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颅超声灌注成像(Ultrasound Perfusion Imaging,UPI)对于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颅内低灌注特征及意义。方法选取单侧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55例,行UPI及CT灌注成像检查。比较双侧基底节区ROI的达峰时间(Time to Peak Enhancement,TPE)、微循环血流速度(β)、微循环血管容积(A)以及局部组织血流量(A×β)。绘制ROC曲线,确定UPI各灌注参数最佳临界点,并计算灵敏度、准确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结果患健侧基底节区TPE分别为(23.16±4.09)s、(21.07±3.49)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基底节β(1.19±0.87)s-1慢于健侧(1.66±1.18)s-1(P<0.05);患侧A×β(3.21±3.68)dB/s小于健侧(4.83±5.27)dB/s(P<0.05)。β、A×β以及TPE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5(P<0.05)。当β<1.07,灵敏度70.9%,准确度66.4%;当TPE>22.10 s,特异度67.3%;当A×β<1.07 dB/s,灵敏度85.5%,阳性预测值74.2%。结论UPI可定量评价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当达峰时间较对侧延长,微循环血流速度β慢于对侧,局部组织血流量A×β低于对侧,可考虑颅内存在低灌注。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狭窄和闭塞是最常见的老年病之一,由于脑部供血不足,早期主要表现为嗜睡、一过性晕厥或黑蒙,随着狭窄的加重,随时有可能发生脑梗死,导致偏瘫或死亡。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术前需进行头部CT扫描、磁共振、颈动脉超声或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有临床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程度超过50%,无临床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程度超过60%可作为CEA的主要手术指征。全身麻醉仍是CEA的主要麻醉方法,局部麻醉亦有有利之处。补片成型以及应用转流被大多数学者所采纳。与CEA相比,血管内治疗仍处在实验阶段,尚不能取代CEA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方面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7月间我院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中心检查的脑胶质瘤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行CT灌注扫描,于重建的CT灌注图像上测量各ROI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并测量病理标本中的微血管密度。结果:高级别胶质瘤组CBF均值、CBV均值及Ps均值均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级别胶质瘤组与低级别胶质瘤组MTT均值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胶质瘤CT灌注rCBV值与MVD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571,P〈0.05)。结论:高级别胶质瘤与低级别胶质瘤CT灌注成像参数存在明显差异,且rCBV值与MVD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背景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ACS)患者认知情况目前仍不清楚,且其与脑血管反应性(CVR)关系尚不明确。目的 评估ACS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其与CVR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9月于潍坊市人民医院就诊或住院的ACS患者102例,并同期选取本院健康体检者26例作为对照组。根据CVR受损侧别
及受损情况将ACS患者分为左侧CVR(LCVR)正常组30例,LCVR受损组23例,右侧CVR(RCVR)正常组28例,RCVR受损组21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进行屏气指数(BHI)检测以评估ACS患者的CVR,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颈内动脉狭窄度,韦氏智力量表评估受试者认知功能。结果 5组BHI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VR正常组、LCVR受损组、RCVR正常组、RCVR受损组颈内动脉狭窄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CVR受损组词汇得分低于其余4组,RCVR受损组填图、图形拼凑得分低于其余4组(P<0.05)。LCVR受损组词汇得分与BHI呈正相关(r=0.713,P<0.05);
RCVR受损组填图、图形拼凑得分与BHI呈正相关(r=0.622,P<0.05;r=0.647,P<0.05)。结论 ACS患者中CVR降低者存在部分认知功能下降,相关认知领域与狭窄颈动脉同侧半球的功能相关,且认知功能下降程度与CVR降低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利用64排螺旋CT对动物和人的肝脏进行CT灌注扫描,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和灌注参数,寻求最佳检查方案.方法 分别以动物和人作为检查对象并采用不同的CT灌注模式,动物组采用同层动态扫描灌注模式,人群组采用JOG灌注模式,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入对比剂和生理盐水,经肝脏CT灌注软件得出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总灌注量(TLP)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API)等灌注彩图,在图像上分别测定相应的灌注参数值.结果 主动脉TDC呈骤升骤降型;门静脉TDC呈速升速降型,出现较主动脉晚,幅度明显小于主动脉;正常肝实质TDC动脉期上升缓慢,门静脉期上升较快并达峰值;正常脾呈速升缓降型,强化峰值时间位于主动脉与门静脉之间,达峰值后缓慢下降.在图像上测得的HAP、HPP、HAPI分别为:兔(53.6±16.4)ml/min/100mg、(159±21.4)ml/min/100mg 、(37.8±12.6)%;正常人(33.5±14.6)ml/min/100mg,(115.4±22.6)ml/min/100mg、(26.6±15.2)%.结论 应用64排螺旋CT和专用肝脏灌注软件进行CT灌注成像能直观地反映肝脏血液动力学变化过程和血流灌注特征,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使用颈部血管超声血流显像(CDFI)、CT血管造影(CTA)检查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颈动脉狭窄且需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102例,术后实施为期6月随访调查,术前及术后随访均实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DFI、CAT检查,并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两种检查方式术前对颈动脉狭窄检出情况及诊断效能分析,并评估患者术前、术后随访血管狭窄情况。结果78例手术患者实施DSA检查重度狭窄患者58例(74.35%),CDFI检查重度狭窄患者52例(66.67%),CTA检查重度狭窄患者54例(69.23%),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6)。两种检查方式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差异相当(P>0.05),且两种方式检查一致性均较高(Kappa>0.7)。CDFI检查患者术后PSV、EDV均低于术前(P<0.05),CTA检查患者术后狭窄远端直径、最小残余直径均高于术前(P<0.05)。结论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使用CDFI及CTA诊断效能相当,与“金标准”一致性较高,且两种诊断方式对患者情况评估特点各异,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也可将两种诊断方式进行联合提高信息获取量。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测定与颈动脉狭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梗死发生以及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浆HCY,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厚度,有无斑块,狭窄,同时用直径法计算狭窄率。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HCY平均水平(17.69±10.07)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0.29±3.29)μmol/L(P=0.00)。脑梗死组中伴颈动脉斑块的患者HCY水平高于无颈动脉斑块者,呈逐渐上升趋势,经检验显示A、B、C各组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按血清HCY水平不同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升高,血管狭窄分为正常、A、B、C组,做相关分析,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43(P=0.00),呈显著正相关。表明HCY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显著相关。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HCY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