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背景 目前医联体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医疗能力培训教学安排缺乏需求证据支持。目的 为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培训制定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计划。方法 2019年11-12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中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65名全科医生进行全科培训需求内容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全科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全科医学基本技能、全科医学其他技能、全科医学临床操作4部分37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Likert 10级评分法,并根据条目需求评分设置优先等级。结果 按条目评分≥9分的全科医生人数占比从高到低排序,在全科医学基本理论知识部分,需求最高的是全科医生的临床诊疗策略〔47.7%(31/65)〕;在全科医学基本技能部分,需求最高的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全科处理〔55.4%(36/65)〕;在全科医学其他技能部分,培训需求最高的是社区营养指导〔36.9%(24/65)〕;在全科医学临床操作部分,需求最高的是氧气疗法、呼吸疾病常用吸入器和喷雾器使用方法〔46.2%(30/65)〕。根据评分优先等级标准,筛选出全科医生的临床诊疗策略、心脑血管常见疾病的全科处理、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全科处理、社区常见症状和急症的全科医学处理、急救技术、常见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常见影像识别解读(放射、B超)、十二导联及动态心电图判读8项作为首选培训内容,以及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全科处理等13项主要备选培训内容。结论 本研究提出了紧密型医联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系统性培训方案中的8项首选培训内容和13项主要备选培训内容,可为医疗机构根据其自身资源定制培训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全科医生培养模式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从全科医学与全科医生的定义及现有卫生服务体系的弊端揭示全科医生是卫生事业改革与对卫生人才的必然选择。从国内外全科医生培养模式的对比中探求适合中国国情的全科医生教育体系。国外全科医学教育一般包括三大部分内容:医学生的家庭医学学科教育、家庭医学住院医师培训项目和家庭医师的继续医学教育。我国开展全科医学教育主要有四种形式: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知识教育;毕业后全科医学教育;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全科医生继续教育。通过对国情与全科医生培养现状的分析,指出全科医生培养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准入机制问题,补偿机制问题,全科医生的多层次、多渠道培养问题,全科医生资格的规范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湖北省全科医生对全科医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培训需求,为该省制定合理有效的全科医生培训项目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湖北省不同层级的全科医生90名为调查对象。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设计《全科医生培训需求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全科医生的基本信息、全科医学相关的理论与技能掌握情况、培训需求情况。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86份,合格84份,有效回收率为93.3%。结果 84名全科医生中,男54人(占64.3%),大专及以上学历77人(占91.7%),中初级职称78人(占92.9%)。基本理论及技能掌握率较高的是院前急救基本知识、心肺复苏技术、病史采集和病例书写技能,分别为45.2%(38/84)、52.4%(44/84)、57.1%(48/84)。未掌握率较高的是以个人为中心的整体服务方法、儿童听力视力异常的筛查技术、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分别为16.7%(14/84)、44.0%(37/84)、27.4%(23/84)。培训需求率高的是常见急症的处理原则、急性心脑血管病知识、休克,分别为63.1%(53/84)、61.9%(52/84)、58.3%(49/84)。结论 全科医生对突发性疾病和常见性疾病的掌握情况较好,培训需求也较高,而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管理等全科服务掌握率较低。应培养全科医生的全科医学意识,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与规划,培养满足基层医疗服务的全科医生队伍。  相似文献   

4.
全科医生作为同时具备疾病诊疗和健康服务的提供者,在提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强。目前全科医生培养模式的转变已成为医学教育的当务之急,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国内医防融合全科人才培养实践和研究现状,针对国内全科医学学历教育存在医防割裂、缺乏全科医生医防融合岗位培训相关的政策、标准与策略研究的问题,结合美国、英国等国医防融合全科人才培养实践与研究经验,提出构建医防融合全科医生学历教育培养体系,完善配套法律法规与政策文件,以标准先行,细化医防融合全科医生培训管理和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全科人才培养是全科医学发展的关键任务,目前我国的全科医生教育培养工作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合格的全科医生数量不足、全科医生培养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英国和美国的全科医生培养起步较早,现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本文介绍了英国全科医生培养的“5+2+3”模式、美国全科医生培养的“4+4+3”模式,并将其与我国目前的“5+3”全科医生培养模式进行对比。认为我国的全科医生培养应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提升全科医生的综合素养,全面提高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力;同时,应建设标准化的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体系,包括培训大纲、带教师资、培训基地、考核评价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全科医生队伍是我国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与基石,是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中坚力量,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进而推进落实分级诊疗政策的关键。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其诊疗理念与全科医学有诸多相通之处,发展中医全科医学,加强中医全科医学人才队伍建设,对于丰富全科医生以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形式、降低医疗费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效率以及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加强中医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了中医全科医学在基层医疗服务中的优势及中医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障碍,然后分别从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系统的内部和外部2个角度提出对策建议。建议在系统内部通过加强中医全科医学的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体系和继续教育体系的方式健全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在系统外部通过完善保障政策、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激励机制以及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给中医全科医学人才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撑环境,提升中医全科医生的岗位吸引力,推动构建中西医结合的中国特色全科医生队伍,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缓和医患供需矛盾、构建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背景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起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但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识及从业意愿有待提高。目的 对医学院校学生开展全科医学临床技能工作坊培训,并评价工作坊的培训效果。方法 以海南医学院自主选择了全科医学临床技能工作坊课程的120例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包括医药类专业学生和非医药类专业学生。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分别于2018年6月(培训前)和2018年12月(培训后)对纳入学生开展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调查其在培训前和培训后的全科医学相关知识、态度、从业意愿及对全科医学教学的反馈意见。结果 共73例(60.8%)学生完成了培训,医药类专业学生29例(39.7%)、非医药类专业学生44 例(60.3%)。培训前,73例学生中有18例(24.7%)学习过《全科医学概论》。培训后,72例(98.6%)学生认为临床专业有必要开设全科医学课程。培训后,学生对全科医学定义、全科医学性质、全科医生角色、全科医生在卫生服务体系中作用的认知较培训前有明显提升(P<0.05)。培训前和培训后,分别有7例(9.6%)和37例(50.7%)学生的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测试评分为良好。医药类专业学生愿意从事全科医学工作者占比,从培训前的69.0%(20/29)上升到培训后的96.6%(28/29)。结论 全科医学临床技能工作坊培训有助于提高医学院校本科生对全科医学的认识,可提高医药类专业学生的全科医学从业意愿,可以为国内外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 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是深化医改、构建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文总结分析安徽省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对如何促进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提出经验参考和政策建议。 方法 回顾分析安徽省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主要政策、基本情况、存在问题等,提出工作建议。 结果 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培训成效难以显现,质量有待提高;全科医生执业制度推进滞后、取得培训合格证书人员注册率较低、流失率偏高;规范化培训在整体培训中比例、报名人数和录取分数呈现"三低";政策宣传不到位,激励措施缺乏,参培积极性不高等。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全科医生队伍总体上数量匮乏、质量不高,全科医生既未得到社会普遍认同,也未得到业内普遍认可(不被重视);对全科医学认识不到位,在全科专业科室设置和人员配备上重视程度不高;全科医生使用激励保障机制不完善,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分级诊疗制度推进难度大,效果不理想等。 结论 建议从五个方面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执业注册;强化规范培训;重视学科建设;加强宣传引导。   相似文献   

9.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网站(http://www.cmaqk.cn)由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创办,将邀请各领域的专家就全科医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与全科医生互动,及时传递全科医学在世界范围以及我国发展的动态信息。努力带给大家最新的实用而科学的全科医学知识,不断提高全科医生的技能。它将成为全科医生的好朋友、好帮手。  相似文献   

10.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7,6(11):457-457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网站(http://www.cmaqk.cn)由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创办,将邀请各领域的专家就全科医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与全科医生互动,及时传递全科医学在世界范围以及我国发展的动态信息。努力带给大家最新的实用而科学的全科医学知识,不断提高全科医生的技能。它将成为全科医生的好朋友、好帮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临沂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师现状及知识技能需求,指导全科医师培养.方法 随机抽取临沂市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工作3年及以上的医师人员50名,进行问卷调查和小组访谈.结果 社区医师日常工作内容占前三位的分别为留观患者、常见疾病症状诊治、健康查体;有超过半数以上的社区医师对儿童计划免疫、传染病上报监测、特殊人群膳食运动指导及健康管理知识较熟悉,但对临床常见各科疾病的诊疗、流行病学调查、慢性病的管理及康复技能掌握程度不够;社区医师最需要补充的技能是临床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技能、公共卫生知识、心理沟通技巧.结论 根据社区医师工作特点制定完善培养计划,针对薄弱环节加强知识和实践培训才能更好地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6):148-151
本文针对眼科常见病临床表现多样、学科专业性强、多种全身性疾病有眼部表现的问题,通过充分调动全科规培医师的学习积极性,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时间内,培训眼科临床上常规的基础检查和基本操作技能,弥补大学阶段“眼科学是考查课”的思想误区,降低全科医师在基层临床工作中漏诊、误诊情况的发生。经过3年的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特别是通过眼科学的轮转学习,在眼科常见疾病方面完美的由理论学习向临床实践过度,培养出合格的面向基层的全科医师。在全面推进分级诊疗的医改行动中,在基层的全科医师能够做到眼科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把需要转诊到上级医院的患者“转上去”,把经过上级医院诊治后处于康复阶段的患者“转回来”,保障首诊于基层医院的常见眼病患者可以得到及时的诊治。因此,通过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从而加强全科规培医师眼科轮转学习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定全科医师临床基本技能模拟训练与知识强化教育精准课程,提高学员的岗位胜任力。 方法 采用专家访谈法、文献查阅法和问卷调查法,将20名访谈对象按照理论知识传授组、单项技能组、临床思维能力与态度组进行访谈,同时对99名全科学员进行调研及访谈,依据专家组的意见和全科医师特点及培训需求,制定精准的培训课程体系。 结果 20名专家对课程分类意见达到2/3频次的为以下4类: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单项技能、社区常见病慢性病的诊治与管理(临床思维能力)、人文法规与医德医风等;99名全科学员一般培训需求:学员认为培训的目的最主要是为了提高岗位胜任力;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是临床技能操作;最喜欢的培训方式是视频、讲授与操作相结合;最喜欢的人文课程是医患沟通。全科学员对培训专题意见达到2/3频次的项目集中在常见的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上,主要有:诊断基本技能、基本穿刺术、外科基本技能、妇科、产科基本技能、儿科基本技能、危重症抢救基本技能、基础护理技能、临床思维和综合知识等。依据调查结果,针对全科规培学员精准制定了导向明确,符合全科医师特点的标准课程体系,包含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层次,内容涉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救、护理、全科临床思维及相关理论等。 结论 该课程体系促进了全科医师岗位胜任力的提升,实现临床基本技能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   相似文献   

14.
高洁  李雁平  李彤  韩涛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7):1227-1230
目的 探讨以需求为导向的一年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集中技能培训及考核方法。 方法 以天津市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学实践技能培训中心99名一年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员为研究对象,根据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标准细则要求,结合全科医师职业特点,通过调查问卷分析,确定全科医师临床基本技能模拟训练与知识强化教育的需求,制定标准的培训课程,培训全科师资队伍,使用标准考核及评价方法测评培训效果,对所有学员培训前后的理论、技能掌握程度进行对比分析,评价课堂效果。 结果 学员认为培训的目的最主要是为了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68.69%)、完成规范化学习(58.59%)、提升临床技能(58.59%);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为临床技能操作(95.96%)和临床诊疗能力(88.89%);最喜欢的培训方式是视频、讲授与操作相结合(68.69%);最喜欢的人文课程是医患沟通(51.51%)。培训前后操作技能掌握程度及综合成绩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培训后学员成绩均有提高。 结论 以全科医师培训的需求为依据确定标准培训课程,进行规范化培训,应用科学的评价体系可显著提高临床基本技能及相关理论集中培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临床病理讨论会模式在全科医生肾脏科轮岗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促进全科医学培养目标的实现。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2年12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肾脏科接受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65人,在肾脏科轮岗期间,每周进行1次临床病理讨论会,轮岗结束时考核理论、技能、病历书写等效果,问卷调查全科医生对临床-病理讨论会模式的评价。结果出科时理论、技能考核及病历书写成绩均合格,考核优秀者分别为60(92.31%)人、62(95.38%)人、58/(89.23%)人。问卷调查全科医生认为临床病理讨论会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诊治社区肾脏相关疾病的理论及实践能力。结论临床-病理讨论会模式对全科医生掌握肾脏疾病理论及实践技能教学有积极意义,有助于保证全科医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学员状况、培训需求和影响培训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参加北京市第一批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学员进行调查。结果 2010年参加北京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在训学员共86人,发出问卷86份,回收80份,回收率为93.0%。城区、近郊区转岗培训学员学历和职称高于远郊区学员,注册全科医学范围人数仅占1.3%,最需要培训的技能为诊断与鉴别诊断,最需要培训的知识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结论应进一步完善培训大纲,合理安排培训时间,结合全科医生工作特点开展培训。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国城市社区全科医生培训现况及需求,为下一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1年9一12月,对辽宁、北京、宁夏三地的27名全科医生实施了3组选题小组访谈。访谈在各地卫生局会议室实施。根据所给问题,每组成员写下3个答案,答案集中后每人从中选择3项进行重要性打分。最重要的3分,排第3的给1分。结果①三省全科医生最需要培训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常见病的诊疗及管理、社区合理用药、急诊急救及健康教育方面;②三省全科医生最需要的临床技能是对cT、x线、MRI、超声等阅片的技能、体格检查及急诊急救处理。结论根据实际需求制定培训大纲,强化符合基层医生需求的培训内容是未来进一步提高全科医学培训质量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在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中实践导师制培训方案并探讨培训效果。 方法 选取2015—2017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全科医学教育中心)受训的295例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导师制方案进行培训。培训前进行入学摸底考试,培训后由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统一组织同等难度的结业理论考试和心肺复苏、临床实践技能考核,采用百分制进行评价,60分为及格。 结果 培训前无论心肺复苏还是临床实践技能,不及格率都接近60%(59.36%、57.24%),培训后不及格率大幅下降(1.41%,0.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医生心肺复苏、临床实践技能培训后均优于男性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学员结业时理论考试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专毕业生在临床实践技能培训前得分明显低于大专、本科毕业生,培训后分数增加幅度也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工作年限分别与培训后心肺复苏和临床实践技能得分呈负相关(心肺复苏r=-0.158,P=0.007;临床实践技能r=-0.121,P=0.004)。学历水平高低与培训后心肺复苏和临床实践技能均无相关性(心肺复苏r=0.101,P=0.083;临床实践技能r=0.062,P=0.293),与理论考试分数呈正相关(r=0.282,P<0.001)。 结论 通过导师制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方案,学员在心肺复苏、临床实践技能两方面都得到明显提高,并且理论考核成绩合格,提示导师制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方案能有效提高全科医生的诊疗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的出台,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举措。全科医学的发展是分级诊疗实施的关键,而人才培养是学科发展的核心环节。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复合型临床医学人才,承担着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疗、预防保健、慢性病管理等连续性医疗服务,管理人群涉及不同性别年龄及其所处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各层面的健康问题。因此,全科医生的培养内容须涵盖医学相关的诸多领域。目前我国基本确立了以"5+3"为主体、"3+2"为补充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高质量全科医生的最佳途径。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学系自2011年开展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来,积极致力于探索符合我国国情、适应行业特点、满足患者需要的全科医生培养道路。经过近8年的实践,在管理体系建设、优化培训策略、基于"岗位胜任力"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建立全科住院医师项目委员会管理队伍建设和严格师资队伍选拔方面完善培训体系;从优化导师管理并通过学员反馈优化医院及社区轮转方案提升培训质量;采取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特色多样化评估手段,阶段性稳步提升学员技能,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培养优秀全科医学人才。探索规范高效、可复制、可推广的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为实现全科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