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在颈髓损伤患者经鼻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80例拟行颈椎减压植骨内固定术需要经鼻清醒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超声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体表定位下行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后经鼻气管插管,超声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后经鼻气管插管。记录入室后(T0)、气管导管进入咽喉(T1)、气管导管进入声门即刻(T2)、插管成功后5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并记录插管成功情况、插管时间及记录患者术后耐管程度。 结果 对照组T1 、T2 、T3 时的MAP和HR均明显大于T0(P<0.05)。超声组T1 、T2 、T3 的MAP和HR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超声组患者术后耐管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能够满足经鼻清醒气管插管的需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清醒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需行清醒气管插管的全麻患者40例(ASA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表面麻醉联合环甲膜穿刺组(传统组)和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组(超声组),每组20例。记录患者麻醉前(T1)、气管插管时(T2)、插管后(T3)各时间段MAP、HR、Sp O2情况;记录呛咳、躁动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回访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T2和T3时的MAP、HR均明显高于T1(P0.05);与传统组比较,超声组T2和T3时MAP、HR明显降低(P0.05);且插管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0.05),插管成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技术比传统口咽喉表面麻醉更适合困难气道患者清醒气管插管,患者的应激反应和接受度更好、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环甲膜穿刺气道表面麻醉对经鼻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咽喉部手术患者60例, 随机分为超声组和盲探组 (n=30) .超声组在超声引导下环甲膜穿刺后注射2%利多卡因2 mL;盲探组以传统触诊法定位后穿刺注药.记录镇静时 (T0) 、穿刺注药后时 (T1) 、插管即刻 (T2) 、插管后2 min时 (T3) 、插管后5 min时 (T4) 的HR、MAP和心率收缩压乘积 (RPP) ;记录注药时呛咳评分、术后咽痛等并发症率.结果 与基础值比较, T1时2组MAP、HR和RPP升高 (P<0.05) ;与盲探组比较, 超声组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盲探组比较, 超声组穿刺时呛咳程度较轻、术后咽痛发生率降低 (P<0.05) .结论 超声引导环甲膜穿刺气道表麻对经鼻气管插管引起的插管反应与传统盲探法相似, 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6):150-153
目的 观察分析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在清醒经口插管中对困难气道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12月我院择期行全麻手术患者60例,术前评估困难气道,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U组)和对照组(S组),每组30例。在镇静的基础上,U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面麻醉,经口纤支镜引导清醒插管,S组采用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面麻醉,经口纤支镜引导清醒插管。记录入室后5 min(T0),气管导管进入气管即刻(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5 min(T3)的动脉收缩压(SBP)、动脉舒张压(DBP)、心率(HR),各个时间点应激反应水平差异,插管过程中及术后的并发症。结果 U组T1、T2、T3的SBP、DBP和HR水平均低于S组(P0.05);S组T1、T2、T3时肾上腺素(AD)、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浓度(CORT)的浓度高于U组(P0.05);U组插管过程中呛咳、恶心及术后咽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S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的穿刺技术能更好满足困难气道清醒气管插管的需求,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喉上神经阻滞(superior laryngeal nerve block,SLNB)联合环甲膜穿刺技术用于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y,FOB)引导下经鼻清醒气管插管。方法:20例困难气道患者,颈椎骨折11例,下颌骨骨折(张口度<3 cm)9例,采用双侧SLNB联合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面麻醉,保留自主呼吸,FOB引导下经鼻腔清醒插管。观察指标:患者入室时(T1)、插管前(T2,导管通过鼻腔后)、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2 min(T4,麻醉诱导前)及插管后5 min(T5,麻醉诱导后即刻)各时点心率、血压、Sp O2变化;记录气管插管所用时间、SLNB成功率、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呛咳程度、患者插管时耐受程度、插管分级、有无相关并发症等。结果:患者心率在T2、T3升高,与T1比较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气管插管完成后心率下降,T4心率恢复至T1水平(P>0.05),麻醉诱导后(T5)心率显著下降(P<0.05);血压在导管通过鼻腔及咽喉壁时(T2)明显升高,与T1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气管插管后即刻(T3)血压较T2下降(P<0.05),但仍较T1高(P<0.05),气管插管后2 min血压恢复到术前水平,与T1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诱导完毕后(T5)血压显著下降(P<0.05)。SpO2变化无临床意义。插管时间为(35.9±13.12)s,SLNB成功率为95%,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率95%。患者气管插管耐受程度及呛咳程度较理想。结论:SLNB联合环甲膜穿刺麻醉运用于FOB引导下,经鼻腔清醒插管具有方法简单,气管插管一次性成功率高,咽喉部损伤小,效果可靠,安全性高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困难气道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有创和无创两种表面麻醉用于经鼻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清醒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手术困难气道需清醒插管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采用2%利多卡因行鼻咽表面麻醉+纤支镜喷洒气道表面麻醉(Ⅰ组)和2%利多卡因行鼻咽表面麻醉+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面麻醉(Ⅱ组).记录入室后5 min(基础值,T0)、环甲膜穿刺注入局麻药或经FOB气管内喷洒局麻药(T1)、FOB过声门确认气管隆突位置(T2)、气管导管进入气管(T3)、插管完成1min (T4)、插管完成3 min (T5)时患者的反应、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患者评价.结果 Ⅰ组患者HR、MAP在T3时间点较T0时间点有显著增高(P=0.009,P=0.027),Ⅱ组HR、MAP在T1、T2、T3、T4时间点较T0时间点均有显著增高(P<0.05);两组间,Ⅱ组HR在T1、T2、T3、T4时间点较Ⅰ组显著增高(P<0.05),Ⅱ组MAP在T1、T3、时间点较Ⅰ组显著增高(P<0.05);Ⅰ组呛咳明显少于Ⅱ组(P<0.05);患者评价Ⅰ组好于Ⅱ组(P<0.05).结论 2%利多卡因行鼻咽表面麻醉+纤支镜喷洒气道可为经鼻FOB清醒插管提供充分的表面麻醉,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更安全舒适,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纤支镜清醒插管时3种诱导方式对血液动力学反应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声门表面麻醉、小剂量咪唑安定静脉注射复合声门表面麻醉、经环甲膜穿刺声门下复合声门表面麻醉对清醒患者经鼻纤维支气管镜插管血液动力学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清醒状态行纤维支气管镜插管后全麻下口腔外科手术患者60例,ASA I或Ⅱ级,年龄18-59岁.随机分为3组(n=20):声门表面麻醉组(B组);小剂量咪唑安定静脉注射复合声门表面麻醉组(M组);经环甲膜穿刺声门下复合声门表面麻醉组(H组).纤维支气管镜插管前5 min充分声门表面麻醉.M组再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4 mg/kg,H组经环甲膜穿刺声门下气管内注射2%利多卡因2mL.记录基础值、插管前、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光源进入声门、气管导管进入声门即刻的BP、HR.、ECG和SpO:;计算各对应点的HR和收缩压(SBP)的乘积RPP;记录观察期血压和HR.的最大值;记录患者是否有插管反应.结果与基础值相比较,插管前5min,M组血压、HR和RPP均降低(P<0.05),B组和H组保持稳定;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光源入声门和气管导管入声门即刻,H组血压、HR和RPP保持稳定,B组血压、FIR和RPP均升高(P<0.05),M组ILK和RPP均升高(P<0.05).与B组相比较,插管前5min,M组血压、HR和KPP均降低(P<0.05);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光源入声门和气管导管入声门即刻,M组HR和RPp较B组低(P<0.05),H组血压、HR和RPP较B组明显低(P<0.05).与H组相比较,插管反应发生的人数B组和M组更多(P<0.05).结论 经环甲膜穿刺用2%利多卡因2mL气管内表面麻醉复合声门处表麻组能有效抑制纤维支气管镜经鼻引导气管插管时的血液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8.
利多卡因含漱并雾化吸入用于清醒气管插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含漱并雾化吸入行上呼吸道黏膜表面麻醉用于清醒气管插管的可行性及对患者心血管系统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选ASAⅠ~Ⅱ级、行气管插管全麻成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雾化组和喷喉组,每组20例。呼吸道黏膜的表面麻醉方法为:雾化组用2%利多卡因10 ml含漱2 min,再用1.5%利多卡因0.1 ml/kg雾化吸入;喷喉组咽喉部喷入1%丁卡因3次后再用2%利多卡因2 ml环甲膜穿刺注射;其余麻醉措施相同。记录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记录插管失败例数、插管时有无呛咳反应等。结果雾化组呛咳反应轻、发生例数少,喷喉组呛咳反应剧烈、发生例数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雾化组20例患者全部完成清醒气管插管,而喷喉组16例完成清醒气管插管,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SBP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雾化组的DBP,HR较平稳,SpO2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利多卡因雾化吸入用于清醒气管插管可提供较好的插管条件,优于传统咽喉喷雾后环甲膜穿刺注射局麻药行气管黏膜表面麻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局麻药超声雾化联合纤支镜表面麻醉用于纤支镜引导的经鼻清醒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烧伤后颈部疤痕挛缩需清醒气管插管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采用超声雾化丁卡因+纤支镜气管内利多卡因表麻(A组)和丁卡因鼻咽、口咽部喷雾+纤支镜气管内利多卡因表麻(B组).记录入室后10min (T0),纤支镜达声门(T1),纤支镜进入气管内(T2,气管导管过鼻腔(T3),气管导管进入气管(T4)时患者的HR、MAP及SpO2记录各组表麻的时间,记录患者在插管操作过程中的躁动及恶心和呛咳发生率.记录患者对清醒插管的满意度.结果 A组患者的HR及MAP在T1、T2时较T0时有显著增高(P<0.05),B组患者的HR及MAP在T1、T2、T3、T4时较T0时均有显著增高(P<0.05);组间比较,B组患者的HR及MAP在T1、T2、T3、T4时较A组显著增高(P<0.05).2组患者的SpO2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躁动及恶心和呛咳的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P<0.05).A组患者的插管满意度好于B组(P<0.05).结论 局麻药超声雾化结合纤支镜气管内表面麻醉可以为纤支镜引导的经鼻清醒气管插管提供较喷雾表麻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及更好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清醒状态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 18例需在清醒状态行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的口腔颌面部手术患者作随机分为3组,A组行表面麻醉,B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C组静脉输注咪唑安定和芬太尼;观察3组患者在麻醉前(T1)、插管开始前即刻(T2)、插管开始后(T3)和插管完成后即刻(T4)的心电图(ECG)、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Ramsay镇静评分,并比较插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3个组T3时点MAP、HR、SpO2均出现明显降低,与T1时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HR的波动小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点B组患者Ramsay评分显著高于A、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亦明显低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剂量的右美托咪定输注在清醒状态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中的麻醉效果较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郑耀明 《海南医学》2007,18(9):23-24,12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在纤维光导喉镜引导经鼻清醒气管插管中的镇痛、镇静效果以及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困难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 氟哌利多组(S组,n=15)和芬太尼 氟哌利多组(F组,n=15).所有患者均以1%丁卡因表面麻醉后纤维光导喉镜引导经鼻清醒气管插管,于用药前(T0)、用药后5min(T1)和气管插管后即刻(T2),记录呼吸和循环功能参数、疼痛VAS评分、镇静Ramsay评分等.结果 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经鼻气管内插管.S组镇痛(VAS:0.3±0.2)和镇静(Ramsay:3.1±1.2)程度均优于F组(1.5±1.1和2.2±1.1)(P<0.01).和T0比较,2组患者T1时RR、MV、SpO2、HR和RPP均显著下降(P<0.01),F组T2时SBP和RPP高于T0且同时也高于S组(P<0.01).结论 舒芬太尼用于纤维光导喉镜引导经鼻清醒气管插管时镇痛、镇静满意,效果优于芬太尼.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和氟哌利多复合用药对呼吸和循环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复合芬太尼时咪达唑仑用于慢诱导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FOB)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术的适宜剂量.方法 拟经鼻行气管插管全麻的患者35例,年龄18~65岁,BMI 20~26 kg/m2,入室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2 mg/kg、芬太尼1.5 μg,/kg,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追加咪达唑仑,控制BIS值降至85时,行环甲膜穿刺术,控制BIS值降至80~70时,放置纤支镜,纤支镜进入声门后,静注丙泊酚1.0 mg/kg,同时送进气管导管.气管导管位置确认后开始全身麻醉.记录术中及术后情况,记录环甲膜穿刺时和放置纤支镜时咪达唑仑的累计用量.结果 气管插管时间平均(60±5)s,气道阻塞发生率为14%,未发生严重低氧血症,患者舒适度为94%,知晓率为6%.环甲膜穿刺时咪达唑仑累计用量为0.03~0.04 mg/kg,放置纤支镜时咪达唑仑累计用量0.05~0.06 mg/kg.插管过程中循环有一过性波动.结论 复合芬太尼1.5μg/kg,环甲膜穿刺时咪达唑仑累计用量0.03~0.04 mg/kg、放置纤支镜时咪达唑仑累计用量0.05~0.06 mg/kg用于慢诱导FOB经鼻气管插管是安全可行的,送入气管导管的同时静注丙泊酚1.0 mg/kg,可以避免患者不适和血流动力学波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可视喉镜在清醒经鼻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择期手术需经鼻插管的患者,年龄15岁~60岁,随机将其分为普通组(P)和可视组(K).2组均给予1%丁卡因麻黄碱混合液鼻腔黏膜及咽喉部表面麻醉处理,2%利多卡因环甲膜穿刺麻醉.记录2组喉镜下声门暴露情况、完成气管插管的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咽喉部出血,并记录是否使用插管钳.结果 插管完成时间K组明显少于P组,K组一次插管成功率高、咽喉损伤率低.结论 可视喉镜在清醒经鼻气管插管中较普通喉镜具有明显优势,完成时间短、成功率高、对咽喉部黏膜损伤小.  相似文献   

14.
环甲膜穿刺置硬膜外导管逆行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成功1例银川市口腔医院麻醉科胡学仁,沈小玲,刘英华经鼻气管插管具有一定难度,盲插时难度更大。遇插管困难病例则难上加难。我们采用环甲膜穿刺置硬膜外导管逆行引导经鼻气管内插管,处理了1例困难插管,现介绍如下。1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插管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flurbiprofen,FA)用于鼾症患者进行纤维气管镜引导下经鼻腔清醒插管的临床价值。方法:鼾症患者60例,随机等分为两组,氟比洛芬酯组(FA组)入室后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对照组不注射。结果:所有病人术中RR均处于14~18次/min,SpO2 95%以上。从纤维气管镜引导开始至经鼻腔气管内插管成功,对照组所用时间为125.4±21.9 s,FA组所用时间为111.7±20.7 s,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3、T4时MBP、HR明显高于FA组(P〈0.05)。对照组组内比较T3、T4时MBP、HR明显高于T1(P〈0.05),T5时MBP、HR明显低于T1(P〈0.05)。FA组组内比较T2、T3、T4时MBP、HR与T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5时MBP、HR明显低于T1(P〈0.05)。同时,FA组体动情况明显减少(P〈0.05)。结论:静脉注射FA同时配合鼻腔、口腔表面麻醉用于鼾症患者进行纤维气管镜引导下鼻腔插管,镇痛、镇静效果明显,能有效抑制鼾症患者鼻腔插管中患者的体动,维持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同时不影响鼾症患者氧合,是鼾症患者较为理想的经鼻腔清醒插管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的表面麻醉在经口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麻下喉癌手术且预期气管插管困难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口咽部表面麻醉加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的表面麻醉,B组采用口咽部表面麻醉加环甲膜穿刺气道内表面麻醉,然后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口清醒气管插管。记录插管时间、局麻时患者呛咳评分、插管时恶心评分、气管导管置入时患者呛咳评分、插管过程中的舒适度评分以及插管成功后患者对气管导管耐受评分;记录入室后(T0)、局麻完成后(T1)、气管导管进入声门(T2)、气管插管完成后注射全麻药物前(T3)的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pulse oxygen,SpO2)、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结果 两组插管时间无明显差异。A组局麻呛咳评分、插管时恶心评分、气管导管置入到位时呛咳评分、患者舒适度评分、导管耐受评分均较B组低(P<0.05)。在T0及T1时,两组患者HR及MAP均无明显差异。在T2及T3时,A组患者HR及MAP较B组患者低(P<0.05)。所有时间点两组SpO2无明显差异。结论 相比于传统的环甲膜穿刺气道内表面麻醉,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的表面麻醉能为喉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清醒气管插管条件,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环甲膜穿刺丁卡因表面麻醉在ICU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纳入2009年11月至2010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心ICU内41例需要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环甲膜穿刺丁卡因表面麻醉组(丁卡因组)和对照组。记录基础生命体征,插管时、插管后1 min、5 min时血流动力学变化,低氧发生率,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插管后低血压发生率,全麻药物用量及相关并发症。结果丁卡因组气管插管时和插管后1 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率及心率收缩压乘积(RP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低氧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丁卡因组诱导期间全麻药(异丙酚)用量、插管后低血压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总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丁卡因组所有病例环甲膜穿刺均一次性操作成功,穿刺时间不超过1 min,无一例出现局麻药过敏、中毒反应、皮下或纵隔积气、食道损伤和气胸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气管插管时无死亡。结论环甲膜穿刺丁卡因表面麻醉在ICU患者气管插管中可以减轻气管插管时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减少插管后低血压发生率,减少全麻药、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快速、简便易行和微创的操作方法,必要时可选择性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口腔内有活动性出血的清醒病人经口在光棒引导下行气管插管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术前患者口腔内活动性出血,考虑静脉诱导行气管插管困难,静脉予芬太尼0.05~0.1 mg、氟哌利多2.5~5 mg缓慢静脉推注,用1%丁卡因行喉腔表面麻醉,再予2%丁卡因2 ml行环甲膜穿刺,在清醒、镇痛条件下,经口或经鼻在光棒引导下行气管插管。结果 15例患者中,12例患者一次性顺利插管成功,3例患者经调整导管位置后反复2~3次内置管成功。结论清醒经口在光棒引导下行气管插管适用于口腔活动性出血,无法行常规静脉诱导行气管插管的急诊病人,插管期间患者无明显不适,能保留自主呼吸,避免误吸,以及能较好配合麻醉医师,能让麻醉医师有充足的时间对困难气管进行处理,是口腔活动性出血困难气道处理中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右美托眯定对清醒气管插管患者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需清醒气管插管全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单纯表面麻醉组(A组)、表面麻醉+味唑安定定0.05mg/kg组(B组)和表面麻醉+右美托咪定1.0g/kg组(c组).每组病人均用1%丁卡因行鼻腔、咽喉及气管粘膜表面麻醉,3min后行经鼻肓探气管插管.记录麻醉前(TO)、插管前即刻(T1)、气管导管插入鼻腔即刻(T2)、气管导管越过声门插入气管(T3)的MAP、HR、SpO2;记录插管过程中有无恶心、呛咳、躁动等插管反应;术后随访病人对插管过程的知晓情况.结果 与TO比较,A组T2、T3时刻MAP及HR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T1时MAP明显降低,T3时MAP及HR却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组TI、T2及T3时MAP均明显降低.T1时HR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B组、C组比较,A组T1、T2及T3时MAP、HR均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B组Ik,较.C组T2、T3时MAP、HR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SpO2在T1时点降低,与TO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A组、B组比较,C组呛咳、躁动及插管知晓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缓慢静注右美托咪定1.Og/kg可为清醒气管插管提供良好的条件,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反应.  相似文献   

20.
刘鹏 《中原医刊》2011,(23):94-95
目的探讨弹性插管探条在鼾症患者经鼻气管插管中使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需行腭咽成型术的鼾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保留自主呼吸慢诱导下经鼻气管插管组,B组行静脉快速诱导bougie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插管成功率及插管期间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B组高于A组,诱导期及气管插管成功后血压、心率变化B组明显低于A组。结论使用Bougie引导经鼻插管可以提高气管内插管成功率,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于鼾症手术的麻醉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