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南京市重症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的流行特征,并分析时空聚集性,为HFMD的重点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9-2016年南京市报告的重症HFMD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采用时空重排扫描分析时空聚集性特征。结果 2009-2016年南京市共报告重症病例1 526例,年均报告191例(93~284例);重症病例占HFMD比例为11‰(6‰~20‰),无趋势变化(Z=1.5,P=0.125),5岁及以下儿童重症病例报告发病率为53/10万(21/10万~76/10万)。4~7月报告病例占54%;病例中男性占64%,年龄中位数为2岁(0~13岁),5岁及以下占97%,1~3岁占75%;散居儿童占67%,幼托儿童占31%。除2013年外,其他各年均探测到时空聚集区域(均有P<0.001),聚集地区由中心城区向南部江宁、雨花台和溧水转移,聚集时间多为3~7月。重症病例肠道病毒阳性检出率为39%(17%~70%),阳性标本中75%(54%~89%)为EV71,5%(0~17%)为CoXA16。结论 南京市重症HFMD流行特征与普通病例一致,但病原以EV71为主,应加强重点地区和人群监测,宣传接种EV71疫苗。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南京市猩红热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中病例报告系统收集的南京市2006-2018年猩红热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SPSS22.0软件建立南京市猩红热月发病率ARIMA模型,并对2019年的月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2006-2018年共报告猩红热病例1463例,无死亡病例,无聚集性暴发疫情;年均发病率为1.50/10万。2006-2018 年猩红热发病率呈总体上升趋势(r=0.37,P<0. 001); 近年南京市猩红热发病时间曲线呈现双峰分布,集中于 4~6 月和11月~次年1 月。城区、近郊和远郊的发病率分别为0.52/10 万、4.19/10 万、0.85/10 万。病例主要集中在 4~8岁年龄段,占总病例数的72.11%。以幼托儿童和小学生为多,分别占发病总数的37.59%(559/1463)和50.99%(746/1463);男女性别比为1.48:1;预测2019年南京市猩红热年发病数为343,在4~6月和11~12 月各有一个发病高峰。结论 南京市猩红热发病有逐年增高趋势,预测显示2019年猩红热发病率略高于2018年,应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来降低猩红热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10-2019年广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状况及时空分布特征。方法 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HFRS报告数据和调查资料为基础,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运用OpenGeoDa 1.2.0软件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SatScan 9.6软件进行时空热点区域探测,ArcGIS 10.2软件绘制地图进行可视化呈现。结果 2010-2019年广州市共报告HFRS病例1 298例,死亡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0.99/10万;21~50岁年龄组发病数占总数的70.88%,男女性发病比为2.98∶1,病例较多的职业为家务或待业(占31.28%)、商业服务(占17.33%);呈明显的冬、春两季发病高峰,春、冬两季各占全年发病数的33.74%和26.35%;各区每年均有病例报告,海珠区近10年共报告407例,占全市病例数的31.36%,年均发病率2.52/10万,病例数与年均发病率均居广州市首位。聚集性区域探测显示广州市HFRS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聚集区域主要集中在海珠区的万亩果园和海珠湖湿地公园所在区域以及紧邻中心城区的城中村,对数似然比值为44.08(均P<0.001)。结论 2010-2019年广州市HFRS存在流行和聚集情况,冬、春两季高发,从事家务、待业和商业服务的男性青壮年为主要发病人群,移民多、卫生环境差的城乡结合部以及海珠区的万亩果园和海珠湖湿地公园是重点防控区域,应针对重点人群和地区制定防控措施,遏制HFRS疫情上升和扩散。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05-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和时空分布特征,为病毒性肝炎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5-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病毒性肝炎报告病例数,描述其时间、地区及人群分布等流行特征,利用GeoDa1.18.0软件分析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Moran’s I系数,利用SaTScan10.0.2软件进行时空聚集性扫描分析。结果 2005-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共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9 78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1.99/10万,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APC=-4.00%,t值=-2.85,P<0.01)。病原学分型以乙型肝炎为主(71.78%),病例分类以慢性为主(73.49%);男性5 726例(58.52%),女性4 058例(41.48%);20~59岁占76.21%;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26.63%)、农民(21.16%)、离退人员(13.28%)为主;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乡镇分别为新华街道(84.15/10万)、梨园镇(72.17/10万)和宋庄镇(62.36/10万)。2005-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病毒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北京市朝阳区2003~2006年细菌性痢疾发病的流行特征,掌握其流行规律,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朝阳区2003~2006年临床诊断菌痢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朝阳区2003~2006年共有临床诊断菌痢病例2972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96/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6~9月份共有病例20268例,占病例总数的68.19%。高发年龄为10岁以下年龄组。603例临床诊断菌痢病例进行了粪便细菌培养,阳性89份,阳性率为14.76%,其中检出B群福氏志贺氏菌64份,占71.91%,D群宋内志贺氏菌25份。结论通过病原学分型可以看到临床诊断的菌痢病例经过粪便培养,实际检出的阳性率很低,目前我国诊断菌痢的现行标准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南京市2008 - 2017年手足口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制定手足口病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手足口病病例和病原的分布特征。结果 2008 - 2017年南京市共报告手足口病157 69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06.61/10万(94.06/10万~305.02/10万),累计报告死亡病例2例。2008 - 2013年报告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t = 3.481,P = 0.025), 2014年开始,发病率呈现隔年高发的周期性。2008 - 2017年累计报告重症病例2 307例,重症率为1.46%。手足口病发病呈现双峰模式,全年发病有2个高峰:4 - 7月(春夏高峰)和11 - 12月(秋冬高峰),男性发病率为258.78/10万,女性发病率为187.44/10万。实验室检测病例共计8 373例,病原学分型结果显示,普通病例病原构成中其他肠道病毒占比37.17%,CoxA16占比33.04%,EV71%占比29.78%。重症病例则以EV71病原为主,其次是其他肠道病毒,占比19.46%,CoxA16占比3.97%。结论 南京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地区、人群分布和病原构成特点,针对重点人群做好疾病防控将有利于手足口病的整体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05-2016年重庆市、湖北省宜昌市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三峡地区)细菌性痢疾(菌痢)的时空分布特征,为菌痢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菌痢疫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采用SaTScan 9.4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ArcGIS 10.3软件实现扫描结果可视化。结果 2005-2016年三峡地区累计报告菌痢126 19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9.67/10万,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年均下降速率为4.74%。菌痢每年各月均有发病,发病高峰为5-10月。病例以<5岁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44.71%(56 421/126 196);散居儿童居多,占病例总数的41.93%(52 918/126 196);高发县(区)主要有重庆市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渝北区及城口县和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及伍家岗区,年均发病率为60.20/10万~114.81/10万。时空扫描结果显示,2005-2016年三峡地区菌痢发病存在时间聚集性,主要集中在每年5-10月;菌痢病例在县(区)尺度上存在明显聚集性,探测出12个一类聚集区,35个二类聚集区以及9个无统计学意义的聚集区,集中发生在高发县(区),位置相对稳定,一类聚集区均位于重庆主城区(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和巴南区)及其周边县(区),二类聚集区由大范围集中变为散在分布。结论 三峡地区菌痢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重庆市主城区和宜昌市主城区为菌痢重点防控区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南京市水痘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制定水痘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水痘病例的分布特征。结果 2006-2017年南京市共报告水痘病例27 36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9/10万(9.1/10万~115/10万),报告发病率呈升高趋势(t=2.79,P<0.05),2017年报告病例数最多(9 478例);时间分布呈现双峰,分别为10月~次年1月(54%)和3~6月(28%);男性占55%;病例年龄中位数为9岁(0~90岁),35岁以下占99%,15岁以下占68%,有5岁和9岁两个发病高峰;学生(53%)、幼托儿童(21%)和散居儿童(9.3%)共占84%。报告32起水痘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发生在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结论 在2017年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后,南京市报告水痘病例显著增加,监测敏感性得到提高,应加强水痘的持续监测,同时建议将水痘疫苗纳入免疫规划。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09-2011年江苏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方法 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取江苏省2009-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以及时空重排扫描统计方法分析。结果 2009-2011年江苏省累计报告手足口病285 414例,年均发病率为122.66/10万,发病水平逐年增长;累计报告重症病例3686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1.29%。病例主要分布在≤5岁年龄组,占病例总数的93.64%;总病例中散居儿童占64.08%,重症病例占78.65%。全省各地区发病均处于较高水平,年均发病率44.02/10万至202.90/10万;苏州、南京、无锡是最主要的高发地区,报告病例数约占全省病例总数的40%;大部分地区重症病例数均逐年增加,其中宿迁、盐城地区增长幅度最大,2011年较2010年分别增长了339.22%和328.33%。全年有2个发病高峰,最高峰出现在4-6月,次高峰出现在11月。在区县尺度上有时空聚集性,总病例探测到8个时空聚类区域,重症病例探测到7个时空聚类区域。3年来全省共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12359例,其中普通病例10414例,重症1945例。普通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分别占43.49%和37.07%;重症病例中EV71占80.82%,其他肠道病毒占13.21%,CoxA16仅占5.96%。结论 江苏省手足口病处于高度流行态势。≤5岁散居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苏南、苏北地区流行强度不同,且季节性变化规律存在差异;病原学构成以EV71、CoxA16为主,不同季节病原学构成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2017—2022年德阳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性,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描述性分析2017—2022年德阳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采用空间自相关与时空聚集性分析探索德阳市手足口病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 2017—2022年德阳市手足口病累计报告22 872例,年均发病率108.64/10万,发病率逐年下降,每年4—6月、10—12月为发病高峰,易感人群以0~6岁的婴幼儿为主。EV71疫苗年均估算接种率9.64%,病原学发现EV71检出占比逐年下降。空间自相关和时空聚集性分析显示手足口病高发聚集区为罗江区、广汉市、什邡市和绵竹市,聚集时间与发病高峰基本一致。结论 2017—2022年德阳市手足口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4—6月、10—12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防控重点应关注0~6岁的婴幼儿人群,罗江区、广汉市、什邡市和绵竹市是重点防控区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09-2017年梧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特点,为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9-2017年梧州市网络直报的手足口病病例,使用Excel2013描述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使用SaTScan9.6软件进行时空聚集性分析,使用ArcGIS10.2对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结果 2009-2017年梧州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79 367例,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上升,平均发病率263.1/10万。每年的4-7月和8-10月分别出现发病主高峰和次高峰。疫情高发地区是梧州市北部,男女性别比为1.56〖DK〗∶1,男性发病率(160.23/10万)高于女性(102.87/10万),0~5岁儿童占了发病总数的94.07%。2009-2017年梧州市手足口病发病在时间和空间存在明显的聚集性,聚集时间为每年的4-10月,一级聚集区和二级聚集区可重复出现在相同或相邻的乡镇。结论 梧州市手足口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地区存在显著的时空聚集性,在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时段应重点加强这些地区的防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06-2018年泰州市水痘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水痘报告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布特征。结果 2006-2018年泰州市共报告水痘病例29990例,平均发病率为48.67/10万,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主城区年均发病率130.49/10万,高于非主城区年均发病率40.61/10万。月发病高峰为4-6月(占比22.89%)、11月-次年1月(占比46.37%);发病年龄以15岁以下人群为主,占总病例73.57%;发病人群以学生(占比53.77%)、托幼儿童(占比20.54%)和散居儿童(占比10.62%)为主;共报告水痘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3起,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57.77%,均发生在学校;2016年水痘疫苗接种率最低(18.85%),之后呈现上升趋势。结论 泰州市水痘发病率较高,儿童是发生水痘的主要人群,学校应加强水痘的疫情监测和管理,建议将2剂次水痘疫苗纳入免疫规划。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哈尔滨市2007-2016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评价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效果,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7-2016年哈尔滨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7-2016 年哈尔滨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544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09/10万,2012-2016年年平均发病率(8.78/10万)较2007-2011年(21.42/10万)下降了59.01%;市区发病高于外县;在4-6月、11-次年1月出现二个发病高峰;5~9岁发病人数最多,占40.34%,其次为10~14岁,占25.81%;发病人群主要为学生;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多发生在小学。结论 哈尔滨市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对降低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发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12-2016年来黄南州肺结核疫情的变化特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肺结核发病疫情,为制定适合本地特点的控制结核病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全国结核病信息网络专报系统收集2012-2016年黄南州报告的肺结核病例2109例,以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州不同职业、年龄、发病时间、地区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至2016年黄南州肺结核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58.7/10万(2109/1328925)年均增长率为21.02/10万,各县年均发病率最高的是同仁县为180.75/10万(868/481098),最低的是河南县为113.3/10万(231/204123);男性肺结核发病率为184.31/10万(1242/672858);女性发病率为132.35/10万(867/655067),男女比为1.43[DK]∶1;居前三位的人群是农民( 52.60% 727/1382)、牧民(48.52% 689/1420)和学生(21.07% 367/1742);不同月份发病数居首位的是4月。结论 近年来黄南州发病率逐年升高,尤其在实施转型后发病率增加较明显,农民和学生发病率升高明显,而且发病人群青年占多数,今后要将这些人群做为结核病防控的重点人群,以降低结核病疫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2-2018年江西省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评价乙肝免疫策略效果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NNDRS)中下载江西省2012-2018年急性乙肝疫情资料,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8年江西省共报告急性乙肝病例1040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27/10万,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各设区市均有急性乙肝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最高的设区市为萍乡市(13.90/10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为25~岁组(6.58/10万),最低的为5~岁组(0.18/10万);15~45岁病例6524例(62.68%),<15岁病例283例(2.72%);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38〖DK〗∶1;病例以农民最多(6347例,占60.98%),其次是家务及待业人群(1234例,占11.86%)。结论 2012-2018年江西省急性乙肝病例以男性、农民、15~45岁人群为主,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均逐年降低,地区间发病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黄琦敏  洪镭 《现代预防医学》2019,(13):2340-2342
目的 对2006-2017年南京市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进行流行特征分析,为制定更加有效地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06-201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现住址为南京的急性乙肝个案。人口数来自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基本信息系统。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结果 南京市2006-2017年合计报告急性乙肝病例1016例。平均发病率为1.14/10万。其中,男性平均发病率为1.5922/10万,女性平均发病率为0.6601/10万。15岁以下急性肝炎合计为5例。发病率为0.0490/10万。25~29岁发病率最高,为2.2274/10万。家务待业占15.75%,农民占12.20%,工人占9.84%,位列职业分布前3。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结论 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采取多种手段,鼓励成年人接种乙肝疫苗。提高病例分类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戴斯琦  马璐    杨敬源  周健  佘敏  黄斌  李劲  祝继  张欐  黄燕瑶 《现代预防医学》2022,(15):2708-2712
目的 了解贵阳市2016—2020年一期、二期和胎传梅毒的流行特征,为进一步防控梅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系统和贵阳市卫生统计年鉴,描述2016—2020年贵阳市三种梅毒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用x2检验和趋势x2检验分析其变化趋势,并使用SaTScan 9.7进行时空分析。结果 2016—2020年贵阳市共报告一期、二期、胎传梅毒1 513例,年均发病率为6.55/10万,二期梅毒发病率在上升,一期梅毒和胎传梅毒在下降,总体发病率有下降的趋势(x2趋势=49.731,P<0.001),年均下降率为11.82%,发病类型以一期梅毒为主(54.79%)。男性794例(52.48%),女性719例(47.52%),男女性别比为1.10[DK]∶1,>15~40岁占总人数的61.86%,男性、女性的发病高峰均在>20~25岁;家务及待业、农民和散居儿童共777例(51.35%)。2016—2020年,除2019年外,其余年份均探测到时空聚集区域(P均< 0.05),且聚集时间不固定,一、二期梅毒与胎传梅毒的时空聚集区域吻合,都缩小或转移至乌当区。 结论 贵阳市梅毒新发趋势下降,但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应在高聚集区加强梅毒防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07-2016年苏州市戊型肝炎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戊型肝炎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2016年苏州市戊型肝炎的流行情况和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6年,苏州市报告戊型肝炎病例年均发病率为1.61/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05/10万,年均病死率为0.30%;在全市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且冬春季多发;报告发病数在前3位的地区为:张家港市、吴江区、昆山市,报告发病率在前3位的地区为:太仓市、张家港市、姑苏区;在10岁以上各年龄组均有发病,其中40~65岁年龄段报告发病数最多,男女性别比为1.58∶1;人群分类构成以农民、工人、家务及待业、离退人员居多。结论 苏州市应继续加强戊型肝炎的防控措施和策略,推广疫苗接种来预防高危人群发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近年安徽省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流行特征,为改进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获取2013-2017年安徽省手足口病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析手足口病流行特征。结果 2013-2017年安徽省累计报告手足口病563693例,平均年发病率1853/10万。累计报告重症2526例,占报告病例数的04%,死亡67例,病死率119/10万。呈“隔年高发”态势,每年发病高峰为4-7月、9-11月,皖北地区发病率高于江淮之间、皖南地区,病例主要为5岁以下散居儿童。每年4-6月出现重症病例最多,1岁~组病死率最高(19/万)。暴发疫情场所主要在幼儿园。病原学确诊病例15813例,其他肠道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感染病例分别占419%、350%、231%,其他肠道病毒比例逐年上升。结论 安徽省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大,应加强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防控工作,采取健康教育,提高重症识别能力,疫苗接种等措施,降低病死率,做好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