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丁玉涛  王殿芹 《医学信息》2007,20(9):1696-1696
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很高,约占40%-50%。其主要是由于舌咽、迷走、舌下神经的核性或核下性损害产生的真性球麻痹或双侧皮质脑干损害产生的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影响进食,可引起脱水及营养不良;也可引起吸入性肺炎,危及生命,因此提高对吞咽障碍的护理水平协助康复非常必要的。作者自2003~2006年对10例吞咽障碍病人进行训练,并配合穴位按摩,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吞咽障碍的比例约为51%~78%.若患者因吞咽障碍而引起吸入性肺炎,将会进一步使死亡率和再次入院率增高.本研究旨在评估对急性卒中患者采取早期吞咽障碍筛查联合强化口腔护理能否减少肺炎的发生.方法 入选115例急性卒中住院患者,其中前瞻性干预组56例,历史对照组59例.干预组的措施包括采用GUSS吞咽功能评估量表筛查吞咽障碍,以及强化口腔护理.结果 干预组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系统性吞咽障碍筛查联合强化口腔护理能减少卒中后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4.
王瑜  方勇斌 《医学信息》2018,(22):115-117
目的 观察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吞咽功能康复锻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吞咽治疗仪,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吞咽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2.67±0.66)分vs(5.94±1.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92.00% vs 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康复训练方式的不同分为参照组(41例)和实验组(41例).参照组采用常规作业疗法的康复训练40次,2个疗程;实验组采用上肢康复机器人康复训练20次,4周.通过用力肺活量(Fast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最大呼出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和FEV1/FVC%判断患者肺功能;通过上肢功能评定法(Fugl-Meyer,FMA)和Rosenbek渗透-误吸分级标准分别判断上肢功能状态和误吸程度.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上肢功能状态和误吸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均有改善(P<0.05),实验组改善最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均上升(P<0.05),实验组上升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吞咽误吸程度均下降(P<0.05),实验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使用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训练,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肺功能,减轻吞咽误吸程度并恢复一定的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6.
张旦旦 《医学信息》2018,(17):173-175
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吞咽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脑出血吞咽障碍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国际通用随机字母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干预后吞咽功能均有改善,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吞咽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吞咽功能障碍,提升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训练联合膈肌起搏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优化肺康复模式效果。方法:前瞻性非随机收集2017年9月~2019年3月长沙市第四医院呼吸内科及康复医学科收治的中度至极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88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A、B、C、D组,A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呼吸训练,B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膈肌起搏器,C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呼吸训练+膈肌起搏器,D组采用单纯常规内科治疗。分析2个月后各组肺功能、6 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呼吸困难量表(MRC)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情况。结果:C组第1秒末用力呼气容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最大通气量(MVV)水平显著高于A、B、D组,FVC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D组(P<0.05);C组6MWT显著高于其他各组,Borg疲劳评分、Borg喘息评分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C组MRC评分显著低于D组(P<0.05);C组症状、日常活动情况、疾病影响评分均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结论:呼吸训练联合膈肌起搏器治疗COPD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缓解其呼吸困难情况,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及运动耐力,取得最佳肺康复疗效。 【关键词】呼吸训练;膈肌起搏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  相似文献   

8.
文题释义:肺康复:指对有症状、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采取的多学科综合干预措施,是慢性肺部疾病的一项非药物治疗措施,其目标是缓解症状和降低未来急性加重的发生风险。远程康复:是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手段,与大型医院的医疗技术相结合,提供远距离在线康复医疗信息和技术服务。背景:由于行动不便,缺乏交通和旅行费用,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难以获得以中心为基础的肺康复服务,而远程康复技术使这些患者获得肺康复的机会。目的:分析远程康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 “远程”“康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telerehabilitation”“Chronic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等为中、英文检索词,从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检索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行文献质量评价。运用Rev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21篇RCT研究,共3 03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用力肺活量比值显著升高[MD=5.11,95%CI(4.05,6.17),Z=9.49,P < 0.00001]和CAT评分明显降低[MD=-3.54,95%CI(-5.61,-1.46),Z=3.34,P=0.000 8],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6 min步行距离、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预计值%、mMRC评分和SGRQ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表明,远程康复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肺康复方式,能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和加强自我管理能力。ORCID: 0000-0003-4506-8394(丁美祝)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李航  李月 《医学信息》2019,(18):160-161164
目的 研究针刺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刺,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吞咽功能障碍评分、生存质量评分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3%,高于对照组的7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吞咽功能障碍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33%,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有效率高,可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提高其生存质量,并可有效预防呛咳、误吸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结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和神经科接受治疗的65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吞咽训练组33例和肌电生物反馈组32例.吞咽训练组采用吞咽训练,肌电生物反馈组在吞咽训练的基础上采用表面肌电生物反...  相似文献   

11.
郑璇  孙熙罡   《医学信息》2019,(10):156-159
目的 探讨“调神益咽”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予神经内科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试验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调神益咽”针刺法治疗。分别在入组当天、治疗4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及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价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疗效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和安全性评价。结果 在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方面,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88.37% vs 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SA、VFSS、NIHSS、MBI均有显著改善,试验组各项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30% vs 2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神益咽”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显著,并能有效降低患者肺炎发生率,同时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日间康复训练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00例首发精神病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维思通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日间康复训练。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个人与社会量表(PSP)对两组患者进行训练前后康复状态的评估。结果8周后研究组GWS、CGI、PSP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日间康复训练能减轻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的幸福度,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社交技能,降低社会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3.
吴鹏  徐超  曲红 《医学信息》2019,(9):88-90
目的 比较线性周期化训练和非线性周期化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10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在我院接受肺康复训练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一组、实验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实验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与线性周期化肺康复训练,实验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与非线性周期化肺康复训练,为期8周。分别比较三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pred)、6MWD和BODE指数。结果 干预8周后对照组无明显肺功能指标无明显改变,实验一组和实验二组均有改善,且实验二组改善程度优于实验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三组患者6MWD和BODE指数均有改善,实验二组优于实验一组,实验一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康复可以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和运动耐量,非线性周期性训练疗效显著,值得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4.
曲红  吴鹏  徐超 《医学信息》2019,(8):109-112
目的 观察肺康复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行肺切除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8月收治的72例NSCLC并接受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都遵医嘱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肺康复干预。记录患者术后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肋间导管置留时间,分别在术前1 d、术后4周记录患者改良版伯格呼吸困难量表(MBS)评分、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27.73% vs 52.74%)和肋间导管置流的时间[(5.48±0.87)d vs (7.34±0.92)d]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和MBS评分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免疫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和MB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行肺切除术患者术后肺康复干预可以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减短患者术后肋间导管置留时间,改善其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基于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及脑功能评估指标,构建康复训练处方智能推荐模型.选取12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Brunnstrom、Holden步行能力分级、Berg平衡量表和改良的Ashworth量表评估;同时采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系统,采集患者静息态的脑血氧数据.提取量表评估结果和脑区激活度、侧偏性、脑区间功能连接等脑功能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6.
该文根据脊椎病发病机理,综合比较了目前常见后期爬行训练治疗脊椎病的方法,阐叙了爬行训练法对于脊椎病的康复治疗效果,并从结构组成和治疗方式方面介绍了国内外一些用于爬行训练的器械,并对爬行训练装置的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后不同频率肌力训练对患者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肌力训练次数控制在100次以内,观察组肌力训练次数在300次以上,比较两组治疗30 d后的康复程度、治疗前后生活质量(QOL)评分、治疗前与治疗10、20、30 d后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拄拐、肿胀以及跋行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理职能、社会功能以及角色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10、20、30 d 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中提高训练频率有助于提升患者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具有柔性链驱动机构的可穿戴手功能康复训练装置.在建立机械结构三维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并设计了具有虚拟现实训练功能的人机交互控制系统.实验样机穿戴测试表明,患者平均穿戴时间为30 s,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性及患者个性化适应性;柔性链牵引手指实现掌指关节0~90°,近侧指间关节0~110°...  相似文献   

19.
黄晶晶 《医学信息》2019,(20):188-189,192
目的 研究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连续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肢体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3%,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肢体功能评分(上肢、下肢)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工作情况)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