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摘 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230例初治转移鼻咽癌的独立预后因素以及治疗模式,筛选出预后较好亚组,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3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初治鼻咽癌转移病例纳入本研究,中位年龄48岁,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骨(67.0%)?肝(32.6%)?肺(15.7%)等,全部患者至少接受1个疗程的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中位化疗周期为5个,将预后不利因素纳入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中分析? 【结果】 全组中位随访时间为2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4个月,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27.8%?16.7%?化疗的整体反应率?有效控制率分别为55.6%?89.1%,其中CR/PR?SD?PD分别为55.6%?33.5%?10.9%?影响总生存的独立不利预后因素包括:卡氏评分KPS 245 U/L(P < 0.01)?化疗周期1 ~ 3个(P < 0.001)?转移灶化疗疗效为PD或SD(P < 0.001)?原发灶未接受放疗(P < 0.001)?转移灶未接受处理(P < 0.001)?转移灶的化疗疗效与KPS?是否合并肝转移?化疗周期?乳酸脱氢酶?是否合并多器官转移?转移数目是否超过3个等因素有关?【结论】 基于KPS?N分期?是否合并肝转移?转移数目?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化疗疗效等7个独立预后因素有助于预测患者的生存,同时也有助于临床上更好的筛选出预后较好的群体?部分预后较好的患者采用积极的治疗方式包括4个或超过4个周期的化疗?原发灶放疗?转移灶处理等能有效患者的提高总生存,甚至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发生远处转移患者的预后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访150例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采集其临床数据进行预后分析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3.50个月,1年生存率49.8%,2年生存率31.0%,3年生存率19.3%.Cox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初诊N分期、初诊是否化疗、完成放疗到发生远处转移的时间间隔、转移部位、发生远处转移后化疗与否及化疗期数、是否进行姑息性放疗为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均P<0.05),其中初诊N分期、转移部位、发生远处转移后化疗与否、完成放疗到发生远处转移的时间间隔、是否进行姑息性放疗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发生远处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有初诊N分期、转移部位、发生远处转移后化疗与否、完成放疗到发生远处转移的时间间隔、是否进行姑息性放疗. 相似文献
3.
傅军民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12)
目的 分析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10年12月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82例,通过比例风险模型(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进行Log-rank时序检验.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块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对总生存期有显著影响(P<0.05).但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才是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可以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对于预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和复发转移后生存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鼻咽癌放射治疗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接受放射治疗的早期鼻咽癌97例按血红蛋白水平分为低血红蛋白组(Hb≤120g/L),中血红蛋白组(120g/L 140g/L)3组,按总的治疗时间(OTT)分为OTT>52天组,OTT≤52天2组,采用Kaplan-meier方法对各组病人的总生存率、局部控制率、远处转移率进行分析,Log rank法检验生存差别。使用Cox模型分析Hb水平,OTT,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病理类型,性别,年龄,Hb水平,OTT,放射剂量,放疗后鼻咽残留对总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血红蛋白水平与治疗效果呈正相关关系,血红蛋白水平越高,总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越高,高、中、低血红蛋白组5年存活率分别为100%,92.1%,69%。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3.8%、88.8%、68.5%,上述差别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总的治疗时间与病人生存率呈负相关关系,OTT≤52和OTT>52天的病人5年生存率分别为92.8%和75.7%,其差别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经Cox模型分析,在各个可能影响病人总生存率的因素中,仅血红蛋白水平和OTT为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血红蛋白水平和总的治疗时间是早期鼻咽癌的放疗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5.
6.
7.
96例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中晚期鼻咽癌治疗结果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Kaplan-Meier及Cox回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单独放射治疗和同期放化疗的中晚期鼻咽癌患者96例.结果 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6%、64.4%、41.9%,中位生存时间为52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化疗、确诊方式、疗终残留、总治疗时间(OTT)对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因素分析中仅有疗终残留、OTT为影响鼻咽癌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鼻咽癌治疗后残留病灶和/或OTT延长者预后不良,笔者认为应该在不增加放射毒副反应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OTT;对于根治性放疗后肿瘤残留者,应采取局部缩野加量或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8.
203例鼻咽癌的预后与死亡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1年至1992年收治鼻咽癌203例,男160例,女43例,平均年龄47岁。I期7例,Ⅱ期84例,Ⅲ期72例,Ⅳa期34例,Ⅳb期6例。总的5年生存率为51.4%(72/140)。各期5年生存率:I期100%,Ⅱ期76.2%,Ⅲ期36.6%,Ⅳa期16%,Ⅳb期0。血行转移为主要死亡原因,占死亡病例81%(42/52)。颈部淋巴结转移程度与血行转移有直接关系,N3组血行转移率高达86.9%(2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鼻咽癌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为鼻咽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352例鼻咽癌初治患者的临床特点,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如性别、年龄、有无鼻咽癌家族史、病理类型及来源、TNM分期、原发灶剂量、颈部剂量、有无后装、是否化疗及化疗方案等因素作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随访1~7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352例患者中169例死亡,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9.1%、61.8%、51.3%;Ⅰ~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91.2%、72.3%、46.8%、31.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M分期、鼻咽部剂量、颈部剂量、有无后装、有无化疗与鼻咽癌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临床分期、N分期、M分期及鼻咽部剂量是影响鼻咽癌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年龄越大预后越差;临床分期、N分期及M分期越晚预后越差;根治性放疗能够提高生存率,放疗联合不规范的化疗不能改善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分析49例青少年鼻咽癌患者的放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1990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收治30岁以下的鼻咽癌患者49例,其中男31例,女18例,年龄5~30岁(平均23.2岁)。全部病例均予常规外照射,原发灶及颈部转移淋巴结区剂量44~70Gy/5~8周,颈部预防剂量30~44Gy/3~5周。结果 平均随访84个月(14~152个月),总5年生存率为59.2%。T1-2与T3-4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4.1%和40.9%(P〈0.025),N0-1与N2-3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1.3%和48.5%(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青少年鼻咽癌放疗效果较好,T和N分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对阴茎转移性膀胱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阴茎转移性膀胱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膀胱根治性全切术后1年,病理报告膀胱移行细胞癌3级、部分鳞化,发现阴茎根部肿块1个月。讨论其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细针穿刺见到散在变性癌细胞,行根治性阴茎全切术,术后病理报告阴茎低-中分化鳞状细胞癌,结合病史,符合膀胱癌转移,海绵体及尿道均未见肿瘤浸润。术后3周行耻骨上区和双侧腹股沟区放疗1次,因出现顽固性头晕而终止。现随访17个月未发现复发和转移。结论肿瘤细胞循盆腔静脉丛及淋巴途径逆流是阴茎转移性膀胱癌发生的最可能机制;细针穿刺病理活检是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鼻咽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联合化疗的耐受性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初治晚期鼻咽癌患者85例Ⅲ期55例,Ⅳa期30例。将鼻咽和颈部的靶体积划分为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1)、颈部大体肿瘤体积(GTV2)、临床靶体积1(CTV1)和临床靶体积2(CTV2)。化疗选择FP±THP或TP方案,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RTOG/EORTC标准评价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结果IMRT使靶体积照射总剂量和分次剂量提高,而危及器官受照总剂量和分次剂量降低。患者近期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口干症状随着治疗后时间的延长口干逐渐减轻。结论IMRT初治鼻咽癌可获得理想的局部区域控制,对正常组织器官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放化综合治疗对控制远处转移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鼻咽癌调强放疗7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的临床疗效,急性反应和慢性损伤。方法鼻咽癌初治患者78例,按1992年福州分期标准,Ⅰ期2例,Ⅱ期38例,Ⅲ期35例,Ⅳ期3例. 全程调强放疗,总剂量69.4~73.6Gy,每次2.3 Gy。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8~29个月),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8.7%、94.9%,局部/区域控制率分别为93.6%,91.0%,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2.3%,84.6%。最严重的急性毒性不良反应是放射性黏膜炎,1~4级分别为21.8%、42.3%、30.0%、1.2%。晚期毒性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1级32.1%,2级7.7%,3级3.8%。 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剂量高,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小,毒性不良反应轻,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鼻咽癌远处转移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吉西他滨1000mg/m2,分别于第1天和第8天静脉点滴,顺铂30mg/m2,第1~3天,21天为1个周期,所有病例接受至少2个周期的化疗。结果32例患者入组,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21例,总有效率为87.5%(28/32)。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及皮疹,有4例(12.5%,4/32)发生了Ⅲ~Ⅳ度骨髓毒性。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鼻咽癌远处转移有较好的疗效,患者耐受性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KAI1/CD82基因在人鼻咽癌细胞株及鼻咽部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应用PCR法检测5种人鼻咽癌细胞株、28例鼻咽癌和15例非肿瘤性鼻咽部组织KAI1/CD82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转移习性的人鼻咽癌细胞均扩增出KAI1/CD82 mRNA,随细胞转移习性增高,KAI1/CD82 mRNA表达水平降低;KAI1/CD82 mR-NA在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2.9%,低于非肿瘤性鼻咽组织的73.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I1/CD82mRNA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T分期等无相关性。随N分期进展,KAI1/CD82 mRNA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无淋巴结转移组(N0)85.7%比有淋巴结转移组(N1-N3)28.6%表达明显增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KAI1/CD82基因在低转移性人鼻咽癌细胞株中高表达,而在高转移性人鼻咽癌细胞株中低表达。KAI1/CD82基因在鼻咽癌组织中低表达,在非肿瘤性鼻咽部组织中高表达,提示该基因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KAI1/CD82基因在鼻咽癌组织的低表达与鼻咽部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该基因在抑制鼻咽癌转移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并颈部肿块27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鼻咽癌与颈部肿块的关系.方法:对354 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4 例鼻咽癌患者中有273例出现颈部肿块,其中152 例为首发症状.颈部肿块位于病变同侧198 例、对侧7例、双侧68 例;累及颈深上淋巴结者256 例.N0、N1、N2之间的EB 病毒VCA-IgA 滴度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巨大颈部肿块与远处转移相关.结论:鼻咽癌患者大多数会出现颈淋巴结转移,多位于病变同侧的颈深上淋巴结;EB 病毒抗体滴度与颈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巨大颈部肿块者发生远处转移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鼻咽癌(NPC)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HBC)对放射治疗远期疗效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1日~1998年12月31日接受根治性放疗的NPC患者1 470例.根据放疗前HBC分为贫血组(男性<120 g/L,女性<110 g/L) 和无贫血组(男性≥120 g/L,女性≥110 g/L).根据放疗前后HBC变化情况分为HBC下降组(放疗结束时HBC低于放疗前)和HBC未下降组 (放疗结束时HBC不低于放疗前). 结果 贫血组和无贫血组的生存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63.35%和53.17%,8年生存率分别为70.36%和61.06%.在贫血组中,HBC下降组的生存率较未下降组低(P<0.01).Cox回归分析,影响NPC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有放疗前HBC是否低于正常值、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化疗、性别、年龄. 结论 NPC患者放疗前HBC低于正常值是影响长期生存率的独立不良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中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引起鼻咽癌患者在放射治疗中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制定统一调查表,对150例接受放射治疗的鼻咽癌住院患者进行放射治疗过程中发生医院感染情况调查。结果 150例鼻咽癌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119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医院感染,总的感染率为79.33%,其中以口腔黏膜感染为主,感染率为54.00%,皮肤感染率为24.00%,上呼吸道感染率为1.33%。放射治疗第1周后发生医院感染的人数最多,其次为放疗第2周后,累计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状态。晚期鼻咽癌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早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医院感染的鼻咽癌患者其口咽黏膜反应程度、放射野皮肤反应程度均高于未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体质量、血红蛋白量、白细胞总数均低于未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口咽黏膜反应、放射野皮肤反应程度越大,体质量越轻,血红蛋白、白细胞数越低,越容易发生医院感染且严重程度越高。结论鼻咽癌患者在接受放射线治疗中,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是由于放射线对口腔黏膜、放射野皮肤的损害,以及对骨髓的抑制,白细胞减少,损害免疫系统,同时造成体质变弱,体质量减轻、血红蛋白减少,使抵抗力下降。因此,降低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必须针对这些因素而制定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