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老年男性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 024例老年男性体检干部,分成高尿酸血症组和正常尿酸血症组,测定两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收缩和舒张压(SBP、DBP)、血糖(FBG、PBG)、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血肌酐(Cr)、血尿酸(UA)。结果与老年男性正常尿酸血症组相比,老年男性高尿酸血症组的BMI、DBP、PBG、TG、FINS、HOMA-IR明显升高,代谢综合征、糖尿病、肥胖、高三酰甘油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的患病比例明显增高;同时,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比例随着代谢紊乱的加重呈明显增高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BG、DBP、TG、FINS、HOMA-IR是老年男性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与老年男性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尿酸相关因素,探讨尿酸水平在代谢综合征(MS)等发病中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和住院的T2DM患者365例,其中男172例,女193例,按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及正常尿酸组,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部分MS组分情况,探讨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尿酸与三酰甘油、体重指数、血压等呈正相关(P<0.05),高尿酸组脂代谢紊乱和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结论 T2DM尿酸与多因素相关,提示T2DM高尿酸血症是MS等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四川地区高尿酸血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四川地区城市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2688个调查对象,进行体格检查,检测血尿酸及其他生化指标,计算体重指数(BMI),估计肾小球滤过率(CFR).分析血尿酸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高尿酸血症(≥428μmoL/L)患病率15.59%.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远远高于女性(25.62% vs 2.35%,P=0.000).男性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女性[(379±83)μmol/L vs(272±70)μmol/L,P=0.000].高尿酸血症组身高、体重、BMI、收缩压、舒张压、血尿素氮、血肌酐和三酰甘油水平均显著高于尿酸正常或偏低组,而eGFR水平则显著低于尿酸正常或偏低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BMI、收缩压、eGFR和三酰甘油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四川地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较高,较以前报道患病率有明显增加.性别、BMI、收缩压、eGFR和三酰甘油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我院健康体检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对1494例体检者测身高、体重、血压,捡测尿素氮、血肌酐、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尿酸,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体重指数(BMI).通过t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MS与肾功能相关性.结果 1494例体检者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6.16%,MS组eGFR明显低于非MS组,肾功能损害组年龄、BMl、血糖、血压、三酰甘油、胆固醇、尿酸较肾功能正常组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醉较肾功能正常组低.多元回归分析提示超重、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是发生肾功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 MS是导致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BMI、收缩压、舒张压、血糖、血尿酸水平的升高加速eGFR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健康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和高尿酸血症(HUA)检出率,探讨高尿酸血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代谢异常的影响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通过健康体检人群1286例进行横断面研究。将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为正常尿酸组和高尿酸血症组,观察两组代谢异常及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健康体检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肝检出率为39.81%,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15.24%,NAFLD组较无NAFLD组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明显增高,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高尿酸血症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BG)、以及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代谢综合征发病率高于正常尿酸组,HDL—C低于正常尿酸组,高尿酸血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IMT、颈动脉硬化类型有明显影响;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肥胖、高血压、高TG症、低HDL症、高血糖以及代谢综合征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高尿酸血症加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代谢异常,并且对颈动脉硬化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杨帆  练凤江 《广东医学》2012,33(9):1270-127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酸水平分为两组,其中高尿酸血症患者(高尿酸组)66例,血尿酸正常患者(对照组)54例.所有入选者均常规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通过统计学分析两组的上述指标.结果 高尿酸血症组BMI、SBP、DBP、TC、TG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F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肥胖、脂代谢紊乱、血压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海鹰 《浙江实用医学》2010,15(3):190-190,20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在本院体检的人群中随机抽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200例为观察组,体检健康人群200例为对照组,常规检测人体测量学与代谢相关指标,B超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结果观察组中BMI、腰围、血压、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比对照约均有显著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呈显著下降。尿酸平均值、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P〈0.01)。结论NAFLD与高尿酸血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方法 选择正常健康者男性50例为对照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男性50例为高尿酸血症组,测定2组血清中Hs-CRP、总胆固醇、尿酸和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高尿酸血症组总胆固醇、尿酸和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1).结论 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9.
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雷  王宾友  刘雅  何萍  黄晓波  欧阳凌云 《四川医学》2010,31(10):1422-1425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成都地区慢性病防治项目的现况调查资料,分析40岁及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的资料,比较高尿酸血症与正常尿酸人群的代谢综合征各项指标的患病率,并进一步分析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该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1.36%,其中男15.69%,女8.69%,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25.34%,其中男25.86%,女25.02%,两性之间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与正常尿酸组比较,高尿酸血症组代谢综合征、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升高,代谢组分异常数目亦增多(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部肥胖、血压升高、高血糖、三酰甘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都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和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很高,高尿酸血症人群更易发生代谢综合征和代谢异常。尽早对社区人群进行高尿酸血症和代谢综合征筛查和研究,制定相关干预策略,对降低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和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的检测在代谢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54名健康体检者进行高尿酸(HUA)血症与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统计及分析。结果:MS组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9.31%,显著高于非MS组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4.09%(P〈0.05),MS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非MS组(P〈0.05)。结论:hs-CRP、UA的检测不单是肾功能和痛风的指标,它在代谢综合征中同时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芳  王竟靖  穆彬  杨锐英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2):1132-1134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冠脉造影确诊的489例CHD患者,分为合并MS组患者与单纯CHD患者。分析冠脉病变影像资料与年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DL-C/HDL-C、TG/HDL-C、空腹血糖(FPG)、吸烟指数、血尿酸(UA)、纤维蛋白原(FIB)的关系。结果 CHD患者合并MS组冠脉病变以多支、重度为主且年龄较大,其更易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较单纯CHD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MS组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糖,CHD合并MS患者冠脉病变较重,其范围及严重程度与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聚集有关,更需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拟诊冠心病的住院患者64例,分为MS组(n=26)和非MS组(n=38)。所有患者经16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作心血管危险因素评价。结果MS发生率随病变的冠状动脉数增加而升高(P<0.05)。冠状动脉钙化分数随MS危险因素增加而递增。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S发生与冠状动脉钙化分数、体质量指数和高密度脂蛋白相关(P<0.05)。MS组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程度和发生率均高于非MS组(P<0.05)。结论MS与冠状动脉钙化、狭窄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青年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 1月—2017年6月在南充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20~45岁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青年患者319例。将患者按诊断高尿酸血症的标准分为高尿酸血症组(156例)和血尿酸正常组(163例);分析两组的一般情况和临床资料,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与血尿酸正常组比较,高尿酸血症组的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尿酸(UA)、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GHb)、代谢性疾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和超重或肥胖)发病率和睡眠质量差患者构成比均升高(P?<0.05)。UA与TG、Scr呈正相关(rs?=0.165和0.698,P?<0.05)。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lR=2.584(95% CI:1.233,5.414)]、代谢综合征[OlR=6.751(95% CI:3.514,12.968)]和睡眠质量差[OlR=2.229(95% CI:1.290,3.851)]为2型糖尿病并发高尿酸血症青年患者的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青年患者可能与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及睡眠质量差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的糖代谢状况并探讨糖耐量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207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冠心病患者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1997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A组正常糖耐量(NGT)患者100例;B组糖耐量下降(IGT)患者47例;合并糖尿病(DM)患者(C组)60例,所有患者均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比较冠状动脉造影的受累情况. 结果 207例冠心病患者合并糖代谢紊乱51.68%;冠状动脉病变C组双支、三支病变发生率(36.67%、46.67%)高于B组(29.79%、31.91%)和A组(28.24%、31.21%)(P<0.05);C组单支病变发生率(16.66%)低于B组(38.30%)、A组(38.55%)P<0.05);而B组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病变程度c组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弥漫性病变发生率,(63.33%)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36.17%)与A组(4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高,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多支病变发生率高,病变更严重、弥漫,但糖耐量下降并不影响冠脉多支病变发生率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与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D)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入选经冠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429例。按冠心病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进行分组。所有患者均查体质指数(BMI)、血压(BP)、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尿酸(UA)及年龄、性别、吸烟等。结果合并代谢综合征组的BMI、BP、FBG、TG、HDL-c、TC、LDL-c、UA均显著高于与单纯冠心病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和病变支数明显增加(P〈0.01);HDL-c、LDL-c、BMI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显著相关(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可加重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HDL-c、LDL-c、BMI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和尿酸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尿酸(UA)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观察组45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CRP和UA水平,分别与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各3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组年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CRP和UA水平明显增高,与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CRP和UA水平增高,对预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情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病变与血清胱抑素(Cys C)、尿酸(U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2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体检的106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Cys C和UA水平,并分析二者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ys C水平显著降低,UA水平显著升高(P〈0.05);在观察组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多支病变患者中,血清Cys C水平依次降低,UA水平依次升高(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Cys C及UA水平与冠脉病变Gensini总积分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清Cys C及UA水平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关系密切,且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王礼文  陈健  冯学山 《海南医学》2013,24(12):1729-173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已建立健康档案的糖尿病患者200例,根据是否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分为两组,比较T2DM合并NAFLD(A组,n=114)与T2DM不合并NAFLD(B组,n=86)患者之间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NAFLD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体重指数(BMI)、腰围(WC)、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空腹血糖(FB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A组代谢综合征、肥胖症、脂代谢紊乱、冠心病、高血压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1或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TG、UA对糖尿病合并NAFLD的发生有显著影响(均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易发生于肥胖、血脂紊乱、胰岛素抵抗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的BMI、TG、UA升高是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血纤维蛋白原(Fg)和尿酸(UA)水平变化及其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71例CHD患者组(其中Gensini积分轻度组24例,中度组18例,重度组29例)与29名正常对照组,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Fg、UA等水平,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CHD组血浆Fg (4.11±0.84) g/L、UA (362.89±155.50)μmol/L均较正常对照组Fg (3.03±0.34) g/L、UA (290.07±93.80)μmol/L显著升高(P<0.001和P<0.01);并且按Gensini积分分组后各不同冠脉病变组Fg和重度病变组尿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且重度病变组血Fg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 血Fg和UA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可作为反映冠心病病变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了解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和凝血纤溶功能变化及其相互联系,探讨血UA升高及凝血纤溶功能改变在CHD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稳定型心绞痛(SAP)和对照组(CO)患者各30例,测定外周血UA、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水平,然后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ACS与CO组患者相比,血UA、FG、DD水平明显增高,而PT和APTT则明显缩短(均P〈0.05);SAP与CO组患者相比,血UA水平明显增高,而PT、APTT、FG、DD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S组和SAP组相比,血清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FG、DD水平明显增高,PT和APTT则明显缩短(均P〈0.05)。SAP患者血UA与FG、DD成正相关(r分别为0.412、0.358,均P〈0.05);ACS患者血UA与FG、DD成正相关(r分别为0.471、0.397,均P〈0.05),与PT成负相关(r=-0.364,P〈0.05)。不论是SAP组还是ACS组,其高尿酸血症(HUA)者与正常血UA者相比,血FG水平均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血清UA水平升高可能是CHD的一个危险因素,其可能通过影响凝血纤溶功能,促进血栓形成,导致了CH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