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伽玛刀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12例MRI诊断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应用Leksell伽玛刀进行治疗。肿瘤最大直径24~40 mm,平均31 mm。肿瘤周边剂量9~14 Gy,平均12.2 Gy。肿瘤中心剂量18~28 Gy,平均24.8 Gy。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时间6~40个月,未发现与伽玛刀有关严重并发症。肿瘤消失1例,缩小8例,2例体积变化不明显,增大1例。增大1例手术治疗,切除肿瘤时出血明显减少。结论伽玛刀治疗中小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颅内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并总结伽玛刀治疗经验。方法收集2002年5月至2009年5月位于海绵窦旁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6例,采用直接伽玛刀治疗4例,开颅手术切除后伽玛刀治疗2例,平均有效照射剂量为12.9(11~16)Gy,视神经接受剂量均小于9.0 Gy(2.4~9.0 Gy)。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至9年。结果治疗后5例症状改善,1例仍有复视。MRI显示病灶消失1例,缩小4例,无变化1例。结论对病灶难以手术或难以耐受手术的颅内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伽玛刀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颅内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并总结伽玛刀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2002年5月至2009年5月位于海绵窦旁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6例,采用直接伽玛刀治疗4例,开颅手术切除后伽玛刀治疗2例,平均有效照射剂量为12.9(11~16)Gy,视神经接受剂量均小于9.0 Gy(2.4~9.0 Gy).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至9年.结果 治疗后5例症状改善,1例仍有复视.MRI显示病灶消失1例,缩小4例,无变化1例.结论 对病灶难以手术或难以耐受手术的颅内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伽玛刀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孙全新  张业嵩  李黎 《当代医学》2012,18(21):84-85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方法 伽玛刀治疗:伽玛刀头环固定,MRI3mm薄层扫描定位,40%等剂量曲线包绕病变灶,边缘剂量12.6Gy,中心剂量31.5Gy.结果 伽玛刀放疗后6个月后血管瘤腔闭塞萎缩,病灶明显缩小,9个月后MRI观察提示病灶进一步缩小,1年后复查提示病灶完全闭塞.结论 脑干生理结构和功能的特殊性,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风险较大.伽玛射线损伤畸形血管的内皮细胞,血管基膜进行性增生和密集的玻璃样变,导致管腔闭塞,病灶缩小,甚至消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型伽玛刀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方法2001-2005年行C型伽玛刀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共50例,其中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龄35岁。治疗剂量:周边剂量14—16Gy,中心剂量28—30Gy,等剂量曲线50%-55%。结果C型伽玛刀治疗后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病灶不同程度缩小20例(40%),无变化22例(44%),2年复查时病灶水肿渗血8例(16%),临床症状不同程度改善84%。结论伽玛刀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伽玛刀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脑转移癌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宗涛  费振乐  彭勇  王崇 《安徽医学》2010,31(10):1157-1158
目的评价伽玛刀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脑转移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所有33例患者首先经全脑放疗,2-3Gy/次,5次/周,DT30~40Gy后复查头颅MRI,病灶直径小于3cm采用单次伽玛刀治疗,大于3cm采用分次伽玛刀治疗,50%~70%等剂量曲线覆盖整个靶区,单次伽玛刀治疗剂量为12~18Gy,分次伽玛刀单次周边剂量给予3~5Gy,周边总剂量18~24Gy,分割4~6次,每周3~5次。结果治疗结束后1个月复查脑部MRI或CT,完全缓解12例(36.4%),部分缓解19例(57.6%),有神经系统症状22例患者,神经症状完全缓解7例(31.8%),部分缓解14例(63.6%),所有患者KPS评分均有上升。随访至今,有12例死亡,中位生存期10.7个月。结论伽玛刀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脑转移癌不仅能控制脑转移病灶、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观察伽玛刀治疗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总结伽玛刀治疗的适应证。方法:回顾2002年1月~2008年12月诊断为脑海绵状血管瘤并实施伽玛刀治疗的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癫痫、出血的控制、病灶的变化及局部神经功能障碍的改善进行观察和评估。结果:随访时间3个月~7年。局部神经功能障碍观察:治疗前12例有锥体束征,治疗后8例恢复,4例无变化。癫痫发作观察:治疗前发作者25例,21例治疗后半年无发作而停药,停药后无发作。4例治疗后半年停药,偶有发作。CT及MRI复查:治疗后3~36个月,复查1~3次。病灶消失1例,缩小34例,14例无变化。其中3例灶周水肿、1例水肿伴灶内出血加重,经治疗逐渐好转。结论:MRI检查对诊断脑海绵状血管瘤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病灶位于难以手术的部位,多发灶难以一次切除,病人难以承受手术或不接受手术且症状显著者,伽玛刀是一种安全可选择的治疗方法,对降低出血率、癫痫及病灶控制、改善症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伽玛刀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C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病灶 数134个)伽玛刀治疗后的颅内CA病例。结果:平均随访43个月,无患者死亡,1人再手术,83%癫痫患者症状改善或 消失,44%的患者病灶体积缩小(59/134),病灶再出血者7例,年出血率1.6%,11.5%患者出现脑水肿(14/122),经治疗 后均明显好转。结论:伽玛刀是治疗颅内CA的安全手段,对患者的癫痫症状改善较明显;海绵窦区CA建议首选伽玛 刀治疗。  相似文献   

9.
Wang EM  Pan L  Zhou LF  Mei GH  Wang X  Liu XX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7):3327-3330
目的 总结放射外科(伽玛刀、射波刀)治疗海绵窦血管瘤(CSH)的中长期疗效,提出放射外科治疗CSH的优势.方法 应用伽玛刀或射波刀治疗CSH 20例,肿瘤最大径为23.0~60.6 mm,平均38.7 mm,肿瘤体积:4.1~52.6 cm3,平均18.7 cm3.伽玛刀照射肿瘤的周边剂量为9.0~16.0 Gy,平均12.3 Gy.射波刀治疗的4例CSH为巨大型肿瘤,照射肿瘤周边剂量20~21 Gy,采用分割成3次的治疗方案.随访时间为12~120个月,平均60个月.结果 治疗后所有病人均未出现新的颅神经受损症状,16例症状改善或恢复正常,4例无变化.伽玛刀治疗后5例肿瘤缩小90%以上,9例肿瘤缩小50%以上,1例略缩小,1例伽玛刀术后5个月开颅手术.射波刀治疗的4例肿瘤均缩小50%以上,无脑水肿发生.结论 放射外科治疗CSH不良反应轻,无颅神经损伤,长期疗效好,特别是射波刀分次照射,可以治疗大型或巨大CSH.  相似文献   

10.
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伽玛刀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评估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方法 对44例患者进行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规化病灶直径0.6~2.6cm,平均1.4cm。等中心数目1~4个,覆盖病灶边缘等剂量曲线为40%~60%,平均边缘剂量18.5Gy。随访期11~52个月,平均33.7个月.结果 在37例获得MR影像随访资料的患者中,26例无改变,11例病灶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术后出血9人次,其中,治疗后2年内的出血率明显多于2年以后(P=0.043)。43例有症状的患者中,33例症状改善.有效率为76.7%.其中,癫痫症状的改善达14例(82.4%)。7例出现与病灶周围水肿样改变症状有关的神经功能障碍(18.9%)。结论 伽玛刀能降低脑海绵状血管瘤引起的出血风险,改善临床症状,特别是癫痫症状。由于其并发症相对较高,选择合适的病例和治疗计划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松果体区肿瘤的具体方法,进一步提高其疗效.方法使用伽玛刀治疗松果体区肿瘤94例;周边剂量9.0~18.0 Gy(平均14.2 Gy);中心剂量16.0~48.5 Gy(平均35.4 Gy);周边剂量曲线30.0%~90.0%(平均43.5%);射点数1~10个(平均4.3个).随访6个月~8年(平均25.5个月).结果病灶消失者46例,其中16例为多发病灶;病灶明显缩小者31例,缩小11例,无明显变化3例.3例肿瘤体积增大并伴有放射性脑水肿,6例行2,3次伽玛刀治疗.结论定位诊断明确的松果体区占位病变,首选伽玛刀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有明显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可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再行伽玛刀治疗.  相似文献   

12.
海绵窦区脑膜瘤的伽玛刀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海绵窦区脑膜瘤伽玛刀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37例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肿瘤平均最大直径2.6cm(1.4~3.2cm),平均边缘剂量15.7Gy(8~22Gy),覆盖病灶边缘等剂量曲线为40%~60%,靶点数目1—9个。视路受照剂量不超过10Gy,脑干受照剂量不超过15Gy。结果 随访4~43个月,平均22.6个月。22例病人症状稳定(59.5%),12例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缓解(32.4%),3例出现视神经和三叉神经并发症(8.1%)。在影像随访资料中,体积无变化者18例(48.6%),15例缩小(40.5%),4例增大(10.8%):单因素相关分析发现,肿瘤控制不良与边缘剂量小于12Gy及肿瘤与视神经的解剖关系不清显著相关。结论 伽玛刀是治疗海绵窦区脑膜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颅凹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伽玛刀治疗。方法16例中颅凹海绵状血管瘤,直径3-4cm,行伽玛刀治疗,7例紧邻视神经的较大的海绵状血管瘤,半年后再次伽玛刀治疗。结果随访2—4年,11例临床症状改善,随访未见病灶体积变化。5例临床症状消失,病灶体积明显缩小。结论伽玛刀对中颅凹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微侵袭、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为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5例中男3例,女12例;年龄34~69岁,平均47.8岁;MRI扫描T2WI明显高信号和显著均质强化是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现;该组患者均经改良翼点或眶颧翼点开颅,其中9例经中颅窝底硬膜外入路,6例经额颞硬膜下入路切除肿瘤,结果9例完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术后11例出现同侧第Ⅲ、Ⅳ、Ⅴ或Ⅵ颅神经麻痹,1例出现对侧偏瘫,无死亡病例。结论显微手术切除是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治疗方法,经中颅窝底硬脑膜外入路是手术切除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较优的手术方式。放射治疗可使部分肿瘤缩小,缓解临床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亦可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但其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炎性肉芽肿的伽玛刀治疗效果。方法经MRI检查后采用LEKSELL立体定向仪测定靶灶坐标行伽玛刀治疗。结果本组脑炎性肉芽肿19例,靶灶直径(Z Y Z/3)1.0~2.5cm,平均2.0cm,边缘剂量16~18Gy,平均(15.8±1.7)Gy,中心剂量25~36Gy,平均(28.9±2.1)Gy,随访12~24个月:①癫痫发作完全消失或每年偶发1~2次者计为12例;②癫痫发作减少75%者76例。结论伽玛刀是治疗脑炎性肉芽肿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超液化碘油及明胶海绵栓塞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插管,将导管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缓慢注入利多卡因5~10mL及平阳霉素超液化碘油10~15mL,以及适量明胶海绵颗粒。术后3~15个月B超、CT随访观察肿瘤栓塞前后直径大小变化、11名床症状缓解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8例肝海绵状血管瘤均见平阳霉素超液化碘油完全充填。病灶完全消失5例,缩小50%以上10例,缩小50%以下3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平阳霉素超液化碘油及明胶海绵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疗效良好,微创、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的磁共振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I、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对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方法  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 ,全部行头颅MRI平扫和增强扫描 ,其中 2例行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检查 ,2例行CT检查 ,2例行DSA检查。结果  7例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在T1WI为等、低信号 ,6例在T2WI呈均匀明显高信号 ,1例呈混杂信号。病灶形态呈哑铃形或卵圆形 ,边界清楚。注射造影剂后肿瘤显著强化 6例 ,不均匀强化 1例。 2例CT检查表现为均匀较高密度影 ;2例DSA缺乏明显的肿瘤染色。结论 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在MR图像上有其特异性 ,综合分析临床点及MRI、CT和DSA等影像表现 ,有利于正确诊断 ,确定手术入路 ,指导手术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放疗后复发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放疗后1年内复发脑转移瘤给予旋转式头部伽玛刀治疗。肿瘤边缘以45%~55%等剂量曲线覆盖,周边剂量12~18Gy,中心剂量24~36Gy,1次完成照射,伽玛刀治疗后每隔1、3、6个月后定期电话或返院随诊,同时进行CT或者MRI影像复查,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统计总有效率。结果:肿瘤消失15例,明显缩小9例,2例无变化,总有效率92.3%。所有病例症状均有所改善,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使用旋转式伽玛刀治疗放疗后1年内复发的脑转移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对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5月到2012年7月本中心行伽玛刀治疗并随访的56例三叉神经鞘瘤病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51岁,肿瘤平均体积6.5cm3,周边剂量12.0~14.0Gy ,平均13Gy,中心剂量26.0~32.5Gy,平均30.6Gy.结果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36个月,通过MRI或CT影像学证实4例肿瘤基本消失,29例明显缩小,21例变化不明显,2例体积增大,肿瘤总控制率96%.43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8例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5例临床症状持续加重.结论伽玛刀治疗对中小型三叉神经鞘瘤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护颅脑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评价伽玛刀治疗对垂体腺瘤肿瘤控制的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08年11月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伽玛刀治疗的191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伽玛刀治疗周边剂量11~33Gy,平均周边剂量26.3Gy,以45%~75%等剂量曲线覆盖病灶。术后定期复查鞍区MRI和血液激素水平,对复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访病例肿瘤控制有效率为95.2%,其中非功能性垂体腺瘤肿瘤控制有效率为100%,肿瘤体积明显缩小发生时间平均在伽玛刀治疗后11.4个月,功能性垂体腺瘤肿瘤控制有效率平均为93.8%,肿瘤体积明显缩小发生时间平均在伽玛刀治疗后18.6个月。伽玛刀治疗后新发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率为11.5%,伽玛刀治疗后无患者加重视力视野障碍。结论伽玛刀能有效地控制肿瘤生长,是安全有效的垂体腺瘤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