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疑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9例诊断为非酒精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患者为病例组,另外4l例非NAFLD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冠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度,同时检测体重、身高等一般资料以及转氨酶、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结果NAFLD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同时,NAFLD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度评分(Gensini积分)也高于对照组。结论NAFLD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 122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根据B超检查结果分为2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62例和正常对照组60例,对2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BMI、腰臀比值、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胰岛素浓度、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高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及比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γ-氨酰转肽酶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两组水平相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变量分析发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IMT及斑块呈显著相关(OR 8.3,95% CI 1.2~7.7,P=0.001).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高于正常对照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机制可能与内脏性肥胖、胰岛素抵抗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状态下增加的氧化应激特性及血脂紊乱、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病理与CT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病理变化、临床特征与肝脏CT影像学改变的关系.方法 对45例患者的肝组织标本按脂肪变、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分级、分期,并研究其与腰围、臀围、腰臀比、体质量指数、血清生化指标的关系,其中16例行肝脏CT,分别测定肝脏及脾脏不同断面的平均cT值,并对肝组织脂肪变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45例患者按肝组织脂肪变分级:12例为F0(设为对照组),19例为F1,13例为F2,1例为F3;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9例为G0,14例为G1,17例为G2,5例为G3;肝组织纤维化分级:11例为S0,9例为S1,16例为S2,5例为S3.肝组织脂肪变程度与腰围(r=0.357,P=0.028)、腰臀比(r=0.463,P=0.001 6)、总胆固醇(TC)(r=0.484,P=0.004)呈显著正相关.其中16例病例行肝脏CT检查,肝组织脂肪变与肝脏CT值呈显著负相关(r=-0.592,P=0.016),F0、F1、F2各组之间肝脾比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随着腰围、腰臀比、TC的增高,NAFLD患者肝组织脂肪变程度逐渐加重;转氨酶高低并不与肝组织脂肪变程度相平行;随着肝细胞脂肪变程度的加重,肝脏CT值逐渐减低,但肝脾比值不能准确反映脂肪肝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朱超慧  陈东风 《重庆医学》2007,36(15):1546-1548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显著增高.脂肪肝是一个病理学概念,指肝脏弥漫性脂肪浸润,肝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储积大于肝湿重的5%,光镜下每单位面积>30%的肝实质细胞出现脂变,称为脂肪肝(fatty liver,FL).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a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脂肪肝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和肝硬化[1].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患者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无特效治疗方法,目前以生活方式干预为基础,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本文从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两方面回顾近年来的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丽  陈东风 《重庆医学》2007,36(8):715-71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发展的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1].近年来NAFLD发病率不断攀高,发病年龄渐趋低龄化,是目前导致肝功能异常的最常见的原因,且与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因素密切相关,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NAFLD的治疗不仅是医生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政府十分重视的社区课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NAFLD患者94例及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正常对照组).对NAFLD组患者伴有原发性高血压的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NAFLD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为66%(62/94),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2%(1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伴高血压组患者的体质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超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变量分析发现,体质指数、NAFLD、胰岛素抵抗指数是原发性高血压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 NAFLD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健康者;NAFLD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其机制可能与内脏性肥胖、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尿酸的关系。方法在本院体检的人群中随机抽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200例为观察组,体检健康人群200例为对照组。检测尿酸、血脂等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将NAFLD组分为非高尿酸血症组和高尿酸血症组,统计分析两组的生化指标。结果 NAFLD组较对照组尿酸水平有显著增加,高尿酸血症患者比例显著提高。20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按年龄及性别分层后,男性组35~50岁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达峰值,为49.15%;女性组50~65岁患病率达峰值,为42.11%;不同年龄段男女性别不同,患病率不同。NAFLD患者非高尿酸血症组与高尿酸血症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FLD与高尿酸血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肥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不断攀升,成为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虽然NAFLD的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却与一系列代谢疾病相关,并可进展为致命的终末期肝病。流行病学调查证实,NAFLD与肥胖密切相关;相比正常体质量人群,肥胖人群中NAFLD的患病率明显增高;众多基础研究也从分子机制角度分析了肥胖与NAFLD的相关性,证实肥胖伴随的胰岛素抵抗、游离脂肪酸增多以及炎症因子和脂肪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等因素均可能在NAFLD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就目前NAFLD与肥胖相关性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肪性肝病 (简称脂肪肝 )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以肝细胞内中性脂肪异常沉积为主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硬化 3种主要病理类型 ,病因上则有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 ,NAFLD)之分。近年来 ,由于高脂肪高热量的膳食结构、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以及过度紧张的工作 ,NAFLD的发病率逐渐升高 ,并已成为健康查体血清转氨酶异常和隐源性肝硬化的重要病因。因NAFLD的早期诊断与合理治疗有助于阻止慢性肝病进展 ,为此 ,进行综…  相似文献   

1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晓宇  成蓓  朱虹  何平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4):1575-1578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阐明其作为冠心病预测因素的价值,为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资料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疑诊"冠心病"住院的患者10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肝脏超声检查,确诊冠心病69例(冠心病组),其中合并NAFLD 44例(CHD-NAFLD组),单纯冠心病25例(单纯CHD组);非冠心病患者32例(非冠心病组),其中合并NAFLD 7例(单纯NAFLD组),未合并NAFLD者25例(对照组)。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并检测血生化指标。结果冠心病患者中NAFLD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63.77%和21.87%,P<0.01),合并NAFLD的冠心病患者以多支病变为主(P<0.05),且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AFLD可以独立地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P=0.001,OR=6.014,95%CI(2.104,17.192)〕。结论 NAFLD与冠心病存在明显的独立相关性,且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相关,NAFLD是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可用其初步评估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12.
李利阳  杨蕾 《医学综述》2011,17(18):2840-2842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238例和健康体检者64例为研究对象,测定血糖、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值(WH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纤维蛋白原(FIB)、胰岛素(FINS)、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uAlb/Ucr)值等、踝臂指数(ABI)、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并行肝脏B超或CT检查,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功能指数(HBCI)、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ΔI30/ΔG30)、晚相胰岛素分泌指数(I30~120AUC/G30~120AUC)。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ALT、UAI、MT、ABI、FIB、mAlb/Cr、CRP、BMI、WHR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程度的脂肪肝患者,其HOMA-IR、HBCI、ΔI30/ΔG30有显著性差异(P<0.05)。脂肪肝组患者HOMA-IR、HBCI、ΔI30/ΔG30的阳性率高于非脂肪肝组(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抵抗增加,且随着脂肪肝程度加重,胰岛素抵抗亦加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模型,初步探讨脂联素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其与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15只。正常对照组喂养普通饲料12周、模型组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12周后处死全部大鼠,称体重和肝湿重,计算肝指数,行肝脏的病理检查,判断肝脏脂肪变性程度、计算肝脏炎症积分,生化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甘油三酯(1、G)、总胆固醇(TC)、肝匀浆TG、T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脂联素。结果:高脂饮食12周后成功建立了NAFLD大鼠模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呈中一重度脂肪变性,肝脏炎症积分显著升高(P〈0.01);肝湿重及肝指数明显增高(P〈0.01);血清ALT(P〈0.05)、AST、TC值以及肝匀浆TG、TC值明显升高(P〈0.01);血清脂联素值明显降低(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肝脏脂肪变性及炎症积分无相关性,与肝匀浆TC呈负相关(r=-0.638,P=0.038)。结论:NAFLD存在低脂联素血症,脂联素在NAFLD的发病中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与NAFLD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积分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许多研究证实脂联素有胰岛素增敏作用,能拮抗胰岛素抵抗。而研究也已证实胰岛素抵抗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病理生理基础。因此,脂联素与NAFLD密切相关。脂联素的胰岛素增敏作用是通过增加骨骼肌脂肪酸氧化以及抑制肝糖异生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非酒精性脂肪肝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鸣  沈薇 《医学综述》2006,12(21):1298-1300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发病率及脂肪性肝炎(NASH)的发生率与种族、民族和家族密切相关。脂肪性肝病是一组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的疾病,近年来NAFLD与遗传和基因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NAFLD的基因应从肥胖、脂肪酸代谢、胰岛素抵抗等与NAFLD有关的环节的相关基因着手。  相似文献   

16.
鲍丽静  向晓星 《医学综述》2009,15(16):2420-242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其发病的关键环节。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脂肪因子,包括瘦素、脂联素、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内脏脂肪素等,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形成、炎症改变和纤维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脂肪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仍不甚明确,其相互关系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关系.方法 选取笔者医院2009年2月~ 2013年10月门诊及住院的受试者共250例分为两组,非酒精性脂肪肝组(A组)150例及健康对照组(B组)100例,通过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rea breath test,13C-UBT)检测受试者13C同位素丰度,根据其结果计算超基准值(delta over base line,DOB),判断其Hp感染情况.同时测定胰岛素、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rive protein,hs-CRP)、血脂系列,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IRI),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Hp总感染率为57.6%,NAFLD组Hp感染率为68.7%,明显高于对照组41% (P<0.01);脂肪肝组DOB值,hs-CRP,IR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DOB值与hs-CRP,IRI呈正相关;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DOB值、IRI、hs-CRP、甘油三酯(TG)与NAFLD密切相关.结论 Hp感染是NAFLD的危险因子,其与胰岛素抵抗及hs-CRP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及其与肥胖、胰岛素抵抗、血糖、血脂的关系:,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4例,正常对照35例,采用ELISA方法测定空腹血清RBP4,同时检测其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糖、血脂、肝功能及胰岛素水平,并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轻、中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BMI、wHR、FBG、TC、TG、LDL—C、FINS、HOMA—IR和RBP4显著增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RBP4与BMI、WHR、FBG、TC、TG、LDL—C、FINS、HOMA—IR呈正相关。结论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过程中,RBP4可能参与了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AS)的关系.方法 122 例超声诊断为NAFLD患者与135例年龄、性别配比的对照者,分别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及血脂、血糖、肝功能、体质指数等参数.结果 NAFLD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0.81±0.24)mm vs (0.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