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韩丽丽 《医学信息》2019,(13):145-146
目的 研究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用于全麻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行全麻手术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术后采用硫酸吗啡注射液镇痛,观察组术后采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镇痛,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疼痛度(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5、8、12、24 h各时间点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用于全麻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作为罗哌卡因佐剂用于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9年11月~ 2020年6月在本院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66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33例。两组均采用TIVA,在麻醉诱导前行双侧后路腰方肌阻滞,D组每侧注射加入0.50 μg/kg右美托咪定的0.2%罗哌卡因30 mL,R组每侧注射0.2%罗哌卡因30 mL。记录术后2、6、12、24、48h h的静息和运动疼痛VAS评分;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48 h内有效PCA次数、舒芬太尼总量、哌替啶镇痛例数、镇痛满意度。 结果 与R组比较,D组术后12 h、24 h、48 h的疼痛VAS评分和运动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48 h按压镇痛泵总次数、舒芬太尼总量、需要哌替啶镇痛例数明显降低(P<0.05),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镇痛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双侧后路腰方肌阻滞用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安全有效,能降低患者疼痛评分,增强镇痛效果、延长镇痛时间,减少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为多模式镇痛方案提供新选择,效果优于单独应用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3.
庞博  孙雪峰 《医学信息》2018,(9):112-113,116
目的 探讨小剂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腰硬联合麻醉前列腺电切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10月90例行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2 ml 0.75%的罗哌卡因,实验组予以2 ml 1%的罗哌卡因,观察两组患者的阻滞持续时间、麻醉前后的心率、血压与麻醉效果情况。结果 麻醉前,两组患者的SBP、DBP、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实验组患者心率为(64.21±5.14)次/min,SBP(119.62±7.31)mmHg,DBP(79.41±9.06)mmHg,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的心率(71.53±5.83)次/min,SBP(126.94±8.64)mmHg,DBP(85.92±7.53)mmHg,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阻滞持续时间为(35.46±5.34)min,长于对照组的(26.57±1.0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高浓度的罗哌卡因在腰硬联合麻醉前列腺电切手术中阻滞持续时间长,患者生命体征稳定,阻滞持续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应用于膝关节镜的术后镇痛作用。 方法 60例择期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试验组(B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在椎管内麻醉下完成手术,B组术毕在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阻滞,A组不予任何处理。记录术后6、12、24 h患者静息与活动时VAS疼痛评分及24h内镇痛药补充给予人次、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评分。 结果 A组患者术后6、12、24 h VAS评分及24 h内镇痛药补充给予人次明显大于B组(P<0.05);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组但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应用于膝关节镜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患者舒适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5.
赵海玉  张超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9):1596-1598
目的:对比0.2%罗哌卡因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与静脉镇痛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86例行髋部骨折手术老年患者,根据镇痛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静脉镇痛,n=41)和观察组(0.2% 罗哌卡因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n=45).分别于拔管后6、12、24、36、4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rating,VAS)评估疼痛情况,采用改良Bromage运动阻滞评分评估运动阻滞情况,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随着时间变化,两组各时间段静息、运动V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6、12 h静息、运动V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24、36、48 h静息、运动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同时间段改良Bromage运动阻滞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中,0.2%罗哌卡因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效果优于静脉镇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连续股神经阻滞与连续股收肌管阻滞在TKA术后患者跌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84例行TKA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参照组实施连续股神经阻滞,研究组实施连续股收肌管阻滞,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静息痛和活动痛VAS评分、各时间点股四头肌肌力和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治疗前,参照组和研究组的静息痛VAS评分、活动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静息痛VAS评分、活动痛VAS评分低于参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和48 h后,研究组的股四头肌肌力和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后,两组的股四头肌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TKA术后患者跌倒现象,实施连续骨神经组织和连续股收肌管组织的效果均比较理想,但连续股收肌管阻滞在股四头肌肌力和膝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方面作用更大,更加适合应用在治疗中。  相似文献   

7.
姜栋 《医学信息》2019,(1):151-153
目的 探讨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中应用罗哌卡因、布比卡因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10例行剖宫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分组的方式分为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每组55例。罗哌卡因组采取罗哌卡因单次腰麻,布比卡因组采取布比卡因单次腰麻,对比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罗哌卡因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到最高阻滞平面时间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73.01±14.13)s、(6.72±1.14)min和(2.64±0.63)min,均慢于布比卡因组的(59.10±8.06)s、(5.51±1.42)min和(2.12±0.44)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组的运动完全恢复时间为(2.12±0.43)h,快于布比卡因组的(2.61±0.53)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比卡因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高于罗哌卡因组的2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中,较之于布比卡因,应用罗哌卡因的临床效果更为确切,患者的运动完全恢复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8.
周梅 《医学信息》2019,(19):139-142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经静脉给药对罗哌卡因椎旁神经阻滞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月我院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DEXIV组和DEXP组,各30例。对照组不使用DEX,DEXIV组为DEX静脉给药,DEXP组为DEX神经周围给药,比较三组患者进入复苏室即刻(PACU)、椎旁神经阻滞后6、12、24 h的VAS疼痛评分,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术后首次按压时间、累计按压次数、镇痛药物需求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PACU时刻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6、12 h VAS评分高于DEXIV组和DEX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IV组与DEXP组术后6、12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24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CIA首次自控按压时间早于DEXIV组与DEXP组,且累计按压次数高于DEXIV组与DEX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IV组与DEXP组首次按压时间、累计按压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额外镇痛药物需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XIV组仅有1例患者发生心动过缓,三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论是经静脉还是神经周围给药DEX均能延长罗哌卡因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的镇痛时间,减少镇痛药物消耗和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轻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60例60岁~90岁的老年下肢手术患者(手术类型为股骨、膝关节、胫腓骨骨折等骨科下肢手术),ASA分级为Ⅱ级,排除晕动症、心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重比重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给予轻比重罗哌卡因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麻醉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恢复时间比较,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程度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腰原硬联合麻醉可以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其中轻比重罗哌卡因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和玻璃酸钠在膝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院骨科关节外科收治的4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人,A组:关节腔内注射罗哌卡因和玻璃酸钠;B组:静脉镇泵给药镇痛和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满意度、辅助口服镇痛药物塞来昔布使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手术后24 h内,在VAS评分、病人满意度、辅助口服止痛药物使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出院时间方面,A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罗哌卡因和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可以作为膝关节镜术后镇痛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腔内注射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纳入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90例,其中男56例、女34例,年龄18~63岁;膝关节游离体54例,半月板损伤36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手术结束时关节腔分别注射镇痛药:罗哌卡因组(R组)为0.25%罗哌卡因14 mL+生理盐水1 mL;低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组(RD1组)为0.25%罗哌卡因14 mL+右美托咪定0.5 μg/kg加入生理盐水配成1 mL;高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组(RD2组)为0.25%罗哌卡因14 mL+右美托咪定1.0 μg/kg加入生理盐水配成1 mL。记录和比较患者术后1、2、4、6、8、12、24 h静息时和运动时VAS,术毕至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术后24 h内地佐辛用量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手术时间、手术方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静息和运动状态下,三组患者VAS术后1 h最低,逐渐升高,在术后8 h达高峰;各组术后不同时间V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8.116、90.791,P值均<0.01);不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258、23.521,P值均<0.01);不同时点RD2组VAS均低于RD1组,RD1组均低于R组,其中术后1、2、4、6 h时点的V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术后8、12、24 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D1、RD2组患者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长于R组(P值均<0.05),RD2组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长于RD1组(P<0.05);24 h内总的地佐辛用量RD1、RD2组少于R组(P值均<0.05),RD2组少于RD1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24 h内,均无嗜睡、心动过缓、低血压、低氧血症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关节腔内注射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对膝关节镜术后镇痛比单独使用罗哌卡因效果更佳,且镇痛效果与右美托咪定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硬膜外镇痛和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及对患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0例ASA Ⅰ~Ⅲ级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人。第1组(CFB)采用全麻加股神经阻滞,第2组(EPI)采用全麻加硬膜外置管。两组均术后当天注射一次,术后每天早晚8点各注射一次,持续72 h,每次注入0.33%罗哌卡因30 ml。主要观察指标:术后4、8、12、24、48、72 h静止和运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疼痛分值、镇痛满意度、副作用及患肢膝关节术前/术后的活动度(ROM)。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两组在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直观可比较度(VAS)的分值、术后疼痛分值、镇痛满意度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EPI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高于CFB组(P〈0.001),而恶心、呕吐、搔痒、头痛发生率高于CFB组,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周时CFB组患者膝关节的主、被动活动度均比EPI组高,但只有被动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主动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镇痛和连续股神经阻滞都能充分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能够加大患膝近期的活动度。但连续股神经阻滞副作用少,更利于患膝关节术后的功能恢复,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联合丙泊酚麻醉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0例择期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腰麻联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联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麻醉后5、15、30、60 mi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评分(VAS评分),以及加用镇痛药情况和肠道恢复排气时间和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SBP、DBP、HR组间、不同时间点及交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麻醉后上述指标波动较对照组小(P<0.05);麻醉前,两组患者皮质醇、肾上腺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后各时间点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组间、不同时间点及交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89% vs 24.44%, P<0.05);观察组患者加用镇痛药的人数、剂量和肠道恢复排气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联合丙泊酚麻醉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具有良好、稳定的麻醉效果,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4.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的剧烈疼痛是影响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何做到置换后良好的镇痛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全髋关节置换后的镇痛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于宿迁市人民医院骨外科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69例,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0.25%罗哌卡因组、0.3%罗哌卡因组、0.35%罗哌卡因组,每组23例。置换结束后30 min,行罗哌卡因连续髂筋膜腔隙阻滞,开始各组注入相应浓度的罗哌卡因20 mL,随后接镇痛泵,无背景剂量,自控镇痛剂量为10 mL,时间60 min,持续72 h。于阻滞12,24,48和72 h时记录静息、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目测类比评分,静息目测类比评分≥ 4分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记录阻滞后72 h内罗哌卡因用量、帕瑞昔布钠使用情况、离床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评价患者镇静情况。 结果与结论:与0.25%罗哌卡因组患者比较,0.3%罗哌卡因组和0.35%罗哌卡因组患者静态时目测类比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目测类比评分均降低(P < 0.05),阻滞后72 h内罗哌卡因用量降低;与0.3%罗哌卡因组比较,0.35%罗哌卡因组静态时、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目测类比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0.3%罗哌卡因组和0.35%罗哌卡因组罗哌卡因用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0.3%罗哌卡因组和0.35%罗哌卡因组帕瑞昔布钠使用率显著低于0.25%罗哌卡因组(P < 0.05),离床时间短于0.25%罗哌卡因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在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3组不同浓度的哌罗卡因对全髋关节置换后患者均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少,其中0.3%的罗哌卡因是全髋关节置换后镇痛的适宜浓度,可减少哌罗卡因的使用量,并缩短患者离床时间。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臭氧关节腔注射联合体外冲击波、玻璃酸钠联合体外冲击波这两种方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有效性,并对比其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给予臭氧关节腔注射联合冲击波治疗,1次/周,5次为一疗程。治疗前及治疗1、2、3、5周时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变化,用WOMAC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变。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VAS、WOMAC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周时,观察组VAS、WOAMC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观察时间点,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臭氧联合体外冲击波、玻璃酸钠联合体外冲击波均能安全有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但臭氧联合体外冲击波起效更快,疗程更短。  相似文献   

16.
背景:近年来连续股神经阻滞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广为使用,但是临床上对于该镇痛模式的效果尚存在较大的争议。 目的:对比连续股神经阻滞和常规静脉自控镇痛方法在人工全膝关节围置换期的镇痛的效果。 方法: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骨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50例,原发病均为膝关节骨关节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试验组采用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置换后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不良反应及镇痛满意度评分等。 结果与结论:试验组患者置换后4,12,24,48,72 h目测类比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试验组置换后48-72 h内镇痛辅助药物应用率为4%,显著低于对照组24%(P < 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显著低于对照组48%(P < 0.05);试验组置换后镇痛满意率为88%,显著高于对照组60%(P < 0.05)。试验组置换后2,3,4 d及出院时的患肢膝关节活动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 < 0.05);试验组置换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 0.05)。提示连续股神经阻滞多模式镇痛在人工全膝关节围置换期镇痛效果理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理想的镇痛方案。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7.
赵懋宇 《医学信息》2019,(1):112-114
目的 探讨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玻璃酸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指标改变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骨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骨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1β、IL-6水平均下降,IL-10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患者变化程度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高于对照组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骨关节评分和疼痛情况,改善患者炎性因子指标,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