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APK3和c-Myc的表达情况、相互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3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APK3和c-Myc的表达,分析DAPK3、c-Myc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结果(1)132例组织标本中DAPK3低表达80例(80/132,60.61%),c-Myc高表达71例(71/132,53.79%);(2)DAPK3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不同FIGO分级(P=0.034),组织学分级(P=0.027),淋巴结转移状态(P=0.022)和肌层浸润程度(P=0.011)中差异显著;c-Myc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不同FIGO分级(P=0.015)和淋巴结转移状态(P=0.031)中差异显著;(3)生存曲线分析显示,DAPK3低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少于高表达患者(P=0.023),而c-Myc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少于低表达患者(P=0.002);(4)等级相关分析显示DAPK3和c-Myc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显著负相关(r=-0.310, P<0.001);(5)COX回归分析提示,c-Myc高表达是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7)。结论 DAPK3低表达和c-Myc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生长浸润行为相关,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通过检测DAPK3和c-Myc的表达能够更加有效地评估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王茂彩  李骁  陈姗  陈勍△ 《广东医学》2021,42(2):197-201
目的 探讨粒细胞嗜酸性白血病整合位点1(Meis1)和细胞周期蛋白D3(Cyclin D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2例正常子宫内膜及45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组织中的Meis1和Cyclin D3的蛋白阳性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Meis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腺细胞中阳性表达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D3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P<0.05)(77.8%>33.3%);高、中分化腺癌组CyclinD3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低分化组及正常子宫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D3与Meis1的阳性表达率之间呈正相关(2=0.296,P<0.05);Meis1和Cyclin D3阳性表达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时间短(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eis1的表达阳性率升高,与Cyclin D3的表达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MOF蛋白和mRNA的表达,阐明其参与调控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38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hMOF蛋白和mRNA的表达,分析hMOF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hMOF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37);临床病理分期为Ⅰ期的患者hMOF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Ⅱ期和Ⅲ-Ⅳ期患者(χ2=6.591,P=0.037);子宫内膜癌低分化患者hMOF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中分化和高分化患者(χ2=7.351,P=0.025)。RT-PCR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MOFmRNA表达上调者所占比率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03)。结论:hMOF蛋白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望成为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Ricto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30例新鲜子宫内膜癌组织和17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Rictor mRNA的表达情况。将249例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癌石蜡组织标本随机分为实验组(n=134)和验证组(n=115),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Rictor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两组间Rictor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Rictor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总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Rictor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01)。Rictor阳性表达率在高级别的FIGO分期(实验组:P〈0.001,验证组:P=0.011)、分级(实验组:P〈0.001,验证组:P〈0.001)者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低级别的分期、分级者,在血管浸润(实验组:P=0.011,验证组:P=0.043)者中也显著高于无血管浸润者。单因素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总生存率与FIGO分期、病理类型、分级、血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及Rictor表达水平相关(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Rictor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总生存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Rictor蛋白表达水平与FIGO分期、分级和血管浸润密切相关,Rictor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5.
周丽媛  施喆  刘悦君  李静霞  崔志利  安欣 《安徽医学》2023,44(11):1334-1337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8样蛋白2(TIPE2)、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非子宫内膜癌患者1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TIPE2、Ki67的表达水平。同时定期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患者2年生存情况,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TIPE2阳性率分别为28.33%、71.54%。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子宫内膜组织TIPE2阳性率降低(P<0.05);观察组、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Ki67阳性率分别为33.33%、5.38%。观察组子宫内膜组织Ki67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1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随访2年,至随访结束,93例患者存活,生存率77.50%。Cox模型分析结果显示,TIPE2阴性(HR=3.736,95%CI=1.016~13.157)为子宫内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MP20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病临床参数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MMP20在子宫内膜癌 中的表达与预后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收集21例配对子宫内膜癌与癌旁新鲜组织,提取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MP20 在这些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此外,收集13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34例子宫内膜组织,免疫组化检测MMP20的蛋白表达,统计分 析MMP20 蛋白表达变化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参数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生物信息学TACG数据库分析发现,与MMP20 mRNA低表达患者相比,MMP20 表达增高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时间显著缩短(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 MMP20 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配对子宫内膜组织(P<0.05)。免疫组化检测显示,MMP20蛋白在子宫内 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亦显著高于子宫内膜组织(P<0.05),且MMP20蛋白表达的增加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FIGO分期呈显著正相 关(P<0.05),而与患者的生存时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多变量分析显示,MMP20表达是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潜在独立 预测因子(P>0.05)。结论MMP20蛋白高表达是子宫内膜癌预后不良的潜在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周凯文  李琳  程黎 《安徽医学》2023,44(12):1488-149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组织斯钙素-2(STC2)、磷酸甘油酸激酶1(PGK1)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在襄阳市中心医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4例EM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TC2、PGK1对EM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EM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异位内膜组织中STC2、PGK1表达水平高于在位内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AFS分期Ⅲ~Ⅳ期占比及异位内膜组织中STC2、PGK1表达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C2、PGK1二者联合预测EMs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0。STC2、PGK1均是EM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EMs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STC2、PGK1表达水平升高,二者联合对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 织化学法检测MFN2 在20 例正常子宫内膜(正常子宫内膜组)、33 例非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组)和72 例 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组)患者石蜡包埋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采用qRT-PCR 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20 例)、非典型增生组(23 例)和子宫内膜癌组(40 例)的新鲜冷 冻组织中MFN2 mRNA 相对表达量。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MFN2 蛋白阳性率低于非典型增生组和正常子宫 内膜组(P <0.05)。qRT-PCR 结果提示,子宫内膜癌组MFN2 mRNA 相对表达量低于非典型增生组和正常 子宫内膜组(P <0.05)。不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FIGO 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MFN2 蛋白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不同年龄、是否绝经及肌层浸润深度的MFN2 蛋白高 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MFN2 蛋白低表达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时间 短于高表达患者(P <0.05)。结论 MFN2 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生物学过程, 检测MFN2 的表达水平可以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在子宫内膜腺癌中表达的关系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β-catenin 和DNMT1 在86 例子宫内膜腺癌中表达情况。结果在86 例子宫内膜腺癌中,有54 例标本(54/86,62.80%)出现β-catenin 的异常表达,并与子宫内膜癌的低分化程度相关(P=0.034)。DNMT1 在正常子宫内膜腺体中未见表达,而在子宫内膜腺癌中则出现了阳性表达(38/86,44.19%),并与子宫内膜腺癌的低分化程度(P=0.027)和高FIGO 分期(P<0.027)相关。β-catenin 的异常表达与DNMT1 的表达显著相关(r =0.588,P< 0.001)。结论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低分化程度相关;DNMT1的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低分化和高FIGO 分期相关;DNMT1 与β-catenin 的异常表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Syndecan-1和E-cadheri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yndecan-1和E-cadherin两种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染色技术,检测51例子宫内膜癌,28例不典型增生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Syndecan-1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Syndecan-1和E-cadherin在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增生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25.00%、56.86%和80.00%、64.29%、37.24%,两者在3组子宫内膜组织的强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yndecan-1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有无肌层浸润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E-cadherin的低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有无肌层浸润、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子宫内膜癌中Syndecan-1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s=-0.196,P〈0.05)。结论:Syndecan-1的表达上调和E-cadherin的表达下调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侵袭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Syn-decan-1与E-cadherin可帮助评估子宫内膜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核受体共激活因子(AIB1)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51例子宫内膜癌、13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15例复合型增生子宫内膜、19例单纯型增生子宫内膜和1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AIB1 mRNA表达;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AIB1蛋白的表达。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IB1呈过表达状态。内膜癌组织中AIB1 mRNA阳性表达率和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χ=11.025,F=6.930,P〈0.01)。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AIB1 mRNA阳性表达和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复合性增生内膜组织和单纯性增生内膜组织(χ^2=6.133,F=4.213,P〈0.05)。内膜癌组织中AIB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增生内膜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χ^2=13.546,P〈0.01)。子宫内膜癌组织、异常增生内膜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间AIB1蛋白表达强度不同,三者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6.023,P〈0.01)。AIB1蛋白表达强度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现过表达,在不典型增生内膜组织中为高表达,在正常组织中为阴性表达或弱表达;AIB1 mRNA和蛋白的过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病人的年龄无关(P〉0.05),但与肿瘤组织的肌层浸润深度及ERα蛋白表达有关(χ^2=4.832、4.674,t′=2.201、2.362,P〈0.05)。结论 AIB1过表达发生在子宫内膜癌的早期和癌前病变阶段,过表达的AIB1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癌变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葡萄糖运转蛋白-1(Glut-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25例子宫内膜单纯增生、2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4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Glut-1和PCNA的表达。结果 Glut-1和PCNA在子宫内膜癌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二者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且二者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44,P〈0.05)。Glut-1在子宫内膜单纯增生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分化与低中分化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lut-1和PCNA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的恶性转变和细胞分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Glut-1可能有利于鉴别子宫内膜单纯增生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高分化与低中分化子宫内膜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2F-1和CyclinD1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3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两者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2F-1和CyclinD1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3%(35/60例)和60.00%(36/60例),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两者的表达与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病理分期有关(P<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2F-1和CyclinD1两者之间比较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E2F-1和CyclinD1在子宫内膜癌患者呈高表达,且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myb、Bax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TUNEL技术对6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和4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c-myb、Bax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指数进行检测,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c-myb、Bax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 )。c-myb、Bax在分化程度越低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越高,在Ⅲ、Ⅳ期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高于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且子宫内膜癌细胞分化程度越低,细胞凋亡指数越高。Bax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指数呈正相关(r=0.529, P<0.05),而c-myb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凋亡指数无相关性(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中存在c-myb、Bax蛋白的高表达,c-myb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调节,Bax调节肿瘤细胞凋亡,两者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恶性行为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与P27kip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1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Skp2和P27kip1的表达。结果:4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kp2的阳性表达率为30.95%(13/42),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织0.00%(0/12)(P<0.01);P27kip1的阳性表达率为54.76%(23/42),低于正常内膜组织91.67%(11/12)(P<0.05);统计分析还显示:Skp2和P27kip1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且Skp2和P27kip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存在负相关(rs=-0.38,P<0.01)。结论:Skp2和P27kip1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协同作用,对其研究可为子宫内膜癌的基因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有益线索。  相似文献   

16.
TIMP-4在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立华  张淑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9):1377-1380,1383
目的 研究TIMP-4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根据组织学分级将子宫内膜癌组织(n=38)分为高分化组、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子宫内膜增生组织又分为单纯型增生(n=8)和非典型增生(n=7).正常子宫内膜组织(n=37)按28天月经周期将其分为月经早期、月经中期和月经晚期.所有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结果 免疫组化分析表明TIMP-4蛋白主要定位于子宫内膜组织的腺上皮部分及肿瘤细胞中,其次为小血管壁及基质中.RT-PCR及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表明TIMP-4从月经增殖期表达开始升高,月经中期达到高峰(P=0.002;P=0.001)后表达逐渐下降至月经晚期(P=0.00014;P<0.0001).月经中期子宫内膜和增生子宫内膜组织TIMP-4表达差异无显著性,但在恶性肿瘤中其表达明显下降(P<0.01;P<0.0001).由于TIMP-4表达呈现出雌激素依赖关系,我们进一步检测各组织中ER-α表达情况,发现两者表达模式相似,因此我们推断ER-α参与了TIMP-4基因的调节.对TIMP-4启动区域的分析结果表明-930至-916位点与公认的ERE序列具有高度的同源性.结论 TIMP-4蛋白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的上皮部分,高表达于正常子宫内膜中期和子宫内膜增生组织,在月经晚期和癌组织中表达下调.TIMP-4与ER-α表达模式相仿,TIMP-4启动区含有潜在的ERE序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组织中pRb2/p130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Rb2/p130在28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2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3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Rb2/p130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依次递减(分别为82.1%、55.0%、23.3%),且子宫内膜腺癌和不典型性增生中明显低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b2/p130阳性表达缺失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r=-0.446,P<0.05),与临床分期、子宫肌层浸润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在子宫内膜癌中pRb2/p130的表达下降或缺失是一个频发事情,其恶性度愈高阳性率愈低,提示pRb2/p130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在其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癌组织P27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中P27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子宫内膜癌中P27蛋白的表达,并与正常子宫内膜和增生内膜进行了对比.结果子宫内膜癌中P27蛋白胞核高表达率为21.4%,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和增生子宫内膜,差异有显著性(χ^2=5.470、12.306,P〈0.05);P27蛋白胞核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分化差者P27蛋白胞核表达率低(χ^2=12.715,P〈0.01);内膜癌中P27蛋白胞浆表达阳性率为47.6%,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和增生内膜(H=57.656,P〈0.01).结论 P27蛋白胞核表达缺失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的增高有关;P27蛋白胞核定位缺失与其功能丧失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yclin D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38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12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yclin D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cyclin D1蛋白表达阳性率及表达强度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中呈明显上升趋势,三者之间cyclin D1蛋白表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cyclin D1蛋白表达阳性率及表达强度在Ⅲ~Ⅳ期病例明显高于Ⅰ~Ⅱ期(P=0.006);cyclin D1蛋白在组织学分级G1、G2、G3中的表达逐渐增加(P=0.010);淋巴结转移阳性者明显高于阴性者(P=0.008);Ⅱ型子宫内膜癌明显高于Ⅰ型(P=0.020)。cyclin D1蛋白表达与肌层浸润程度、腹腔液细胞学及患者年龄均无统计学相关(P>0.05)。cyclin D1蛋白阳性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患者(P=0.017)。结论 cyclin D1蛋白的过表达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提示其可作为有效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及Cullin蛋白4B(CUL4B)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ACC1和CUL4B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ACC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CUL4B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其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FIGO分期、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0.001)。结论 MACC1基因可能不是子宫内膜癌变的重要影响因子。CUL4B基因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CUL4B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